以《記憶碎片》為例,解讀後現代電影藝術的蒙太奇魅力

2020-08-12 嘮嘮豆

文|嘮嘮豆

說到《記憶碎片》,相信大家都會自然而然的聯想到著名的後現代電影藝術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而《記憶碎片》這部電影在我看來正是諾蘭導演將蒙太奇藝術運用到爐火純青之地的巔峰之作。

與《盜夢空間》、《星際穿越》不同的是,《記憶碎片》整體的敘事結構正如電影片名一般支離破碎。這樣碎片化的蒙太奇處理手法加之諾蘭導演獨到的視聽語言理解,使《記憶碎片》風格自成一派、獨樹一幟。

《記憶碎片》作為後現代電影藝術的楷模,正是諾蘭自己對蒙太奇獨到理解的表達,雖然看整部影片僅僅為觀者講述了一件極其平凡的懸疑事件,但卻被大眾稱為電影裡程碑上最燒腦的懸疑電影之一,其原因正是因為整部影片的影像風格是諾蘭導演自己對蒙太奇的獨到理解的表達,但由於影片的視聽處理方式過於超前,很多觀者看到一半便會覺得雲裡霧裡,缺少了看下去的動力。

加之影片中許多黑白影像畫面,臺詞跳躍幅度過大,事件瑣碎繁雜。但也正是這些藝術元素的堆砌,使得《記憶碎片》的劇作風格更好的與影像風格交織雜糅,更充分的為觀者展示了後現代電影藝術的蒙太奇魅力。

在看過《記憶碎片》之後,觀者不禁感慨整部電影如拼圖一般既瑣碎又完整,看完整部影片之後,諾蘭導演掌控的不僅僅是電影中的人物情感與故事發展走向,還時刻把控著熒幕面前觀影的觀者的觀影心理。

影片中回憶、現實、真相與虛幻相互雜糅在一起,碎片化跳脫的故事碎片交叉替換甚至讓觀者始終猜不透故事的真相,亦真亦假的故事結局,看到的始終與聽到的不匹配,觀影過程中,只要你稍不留神,就會錯過之前的故事片段。但在整部影片之中,諾蘭所呈現出的蒙太奇價值,正是後現代電影藝術深度創作的過程。

因此電影僅僅看一遍是根本無法感知其中的視聽語言的魅力的,甚至有些觀者都看不明白《記憶碎片》所講述的到底是什麼樣的故事,這也是網絡上會流傳出一部正序版《記憶碎片》的主要原因。

導致這一反饋現象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諾蘭獨到的影像變大方式和個人化的視聽裝修方案。但正是這種得天獨厚的藝術風格碰撞,使這部影片的蒙太奇藝術與主題內核成為了整部電影的獨特的閃光點。

在如此個人色彩的表達狀態下,更是將懸疑電影中的蒙太奇藝術發揮到了淋漓盡致。因此,今天我將從四個不同的角度層層深入和觀者一起來解讀這部燒腦的懸疑電影,共同感知後現代電影藝術的蒙太奇魅力以及主題內涵。

01、影片碎片化的蒙太奇運用,打造獨具個人色彩的敘事手法,呈現影像深度藝術的表達

懸疑化的影像風格仿佛是專屬於諾蘭導演的影像風情,眾所周知懸疑電影的影像特徵主要依靠精湛巧妙的蒙太奇藝術才得以實現,不論是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的《驚魂記》還是諾蘭導演早期的《盜夢空間》都將蒙太奇的魅力完美的呈現在了觀者面前。

但在我看來,在《記憶碎片》這部電影中,電影的剪輯藝術魅力所展現給觀者的尤其淋漓盡致。《記憶碎片》打破了經典好萊塢懸疑電影的敘事劇作模式,而是以一種「非線性」的敘事手法來挑戰經典的敘事模式。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種碎片化的非線性敘事結構在保證故事完整性的同時還要使得影片整體的戲劇段落足夠的瑣碎是諾蘭導演所面臨的最大的劇作挑戰,《記憶碎片》的成功也在電影裡程碑上刻下了足夠深刻的印記,整部影片的敘事手段無一不挑戰著戲劇型影片豐碑式的經典敘事結構---線性敘事結構。

也正是《記憶碎片》的橫空出世,使得電影工作者與電影藝術家對蒙太奇有了顛覆性的全新的認知,使影片被賦予了強烈的電影生命力。

在整部影片中,觀者能明顯的感知到故事的兩條分支,即彩色拍攝的影像碎片和黑白拍攝的完整戲劇段落。兩種不同色彩的戲劇段落分別代表著主角完成每一件復仇計劃的片段與細節和主角當時的內心活動。

在我看來,在《記憶碎片》中,這樣獨具私人影像風格的蒙太奇運用,在展現蒙太奇藝術魅力的同時不僅僅是模仿了主角失憶症感官的直觀表現更是導演為觀者呈現的一次複雜的心理遊戲。

蒙太奇藝術在電影中的創新一經上映便成為了影壇界爭相議論的話題,更是被專業影評家稱為「發現了蒙太奇藝術的另一面」,用這樣創新式的敘事手法來講述一件原本極其簡單的故事,使得《記憶碎片》具有裡程碑式的重大意義。

這樣的敘事處理手法不管與主題還是與主人公的人造造型設定都不約而同的契合,是導演精心設計的影像風格,是屬於諾蘭導演一個人的電影藝術價值。為了營造影片的真實性,導演使用彩色部分來延伸黑白部分的敘事表現,充分展現了主人公對「短期記憶」描述所附帶的超現實主義色彩。

除此之外,諾蘭導演對整部影片的節奏把控的也十分準確,隨著影片真相的大白,剪輯節奏也逐漸變快,黑白影像與彩色影像的穿插也變得十分短促緊湊,最後兩種影像糅合在一起作為整部影片的點睛之筆,讓整部影片形散神不散,最終上升到獨到的藝術層面。

02、導演採用私人化的視聽裝修方案,獨特的鏡頭語言服務於電影劇作與人物造型塑造的架構

相比諾蘭早期電影《盜夢空間》中華麗炫酷的鏡頭語言,在《記憶碎片》中的鏡頭語言便會顯得十分平淡。其鏡頭語言在視聽方面並沒有給觀者帶來十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相反影片中出現的所有視聽元素都屬於最基礎最平凡的,並且他們出現的目的也十分簡單即服務故事情節推進與人物造型塑造。

但就是這些平淡無奇的鏡頭語言卻沒有使觀者出現觀影疲勞。在我看來故事結構的複雜性是導演選用基礎鏡頭語言的主要原因。

縱觀《記憶碎片》,導演將所有的重心都偏向於劍走偏鋒的影片故事表達,因此在如此複雜的敘事輸出的基礎之上,如果影片如果堅持運用華麗複雜的鏡頭語言來營造視覺衝擊力的話,反而弄巧成拙使得觀者在觀影過程中更加雲裡霧裡。

因此導演為了使影片能被觀者更好的理解,規避電影情節所帶來的混亂感,在影片中加入了大量的旁白。但僅僅使用旁白來表現整個影像常常會使影片更偏向與紀錄片的視聽風格,因此在此刻,那些看似平平無奇的基礎鏡頭就被賦予了極大的意義。

影片中諾蘭導演採用特寫鏡頭的來剖析主人公整體的內心活動,用特寫鏡頭放大主角內心世界的同時也起到了拉近觀者與主人公精神距離,使觀者更加被主人公的內心獨白所吸引,隨著真相逐漸浮出水面,觀者也隨著主人公的精神狀態共同感知緊張、孤獨和憤怒,但作為觀者的我們甚至沒有主人中更加了解整個事件的始末,甚至比主角更加的迷茫。這也是整部影片的鏡頭語言最巧妙的表現之一,導演就是通過這種鏡頭語言的組接方式,使觀者更加深入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進而產生更加強烈的期待視野。

03、獨到的主題闡述,導演準確的受眾群體心理把控使得後現代電影藝術推陳出新獨佔世界電影市場

除此之外,《記憶碎片》獨特的電影劇作風格也為後現代電影藝術的劇作模式開闢了新的道路。對於觀者而言《記憶碎片》不僅僅是看電影,更是在觀影的同時不斷進行的頭腦風暴,與經典的好萊塢劇作模式下生產出來的電影相比較,《記憶碎片》更是將「看」與「思」進行了完美的雜糅,這樣的劇作模式使觀者獲得了一種全新的觀影體驗,也為電影創作人打開了全新的電影市場。

再者整部影片為觀者傳輸出一種極具諷刺與思辨哲學意味的主題觀念,即我們對自己「本我」的認知。現如今,處在社會潮湧之中的我們,常常會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在時間之中,我們會產生各式各樣的碎片化的記憶。

那麼我們應該以哪種身份在這個社會中生存,哪一個「我」才是「本我」。導演藉助具有超現實主義色彩的事件向觀者發出提問,這種具有思辨色彩的哲學探討也是影片主題在無形之中上升到了藝術層面。

記憶碎片》雖然是克里斯多福·諾蘭的處女作,但從整體的劇作結構、視聽語言和主題表達等方面,已經可以看到導演精湛的電影藝術技巧。使影片在結合懸疑、超現實等電影元素的同時還能將碎片化的蒙太奇運用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讓一個極其平凡的故事變得撲朔迷離。

除此之外,《記憶碎片》的主題格局已經遠遠超出了商業電影的承受範圍,他給觀者呈現的,是極具思辨色彩的哲學化道義。

相關焦點

  • 以《記憶碎片》為例,解讀後現代電影藝術的蒙太奇魅力
    文|三斤談娛樂說到《記憶碎片》,相信大家都會自然而然的聯想到著名的後現代電影藝術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而《記憶碎片》這部電影在我看來正是諾蘭導演將蒙太奇藝術運用到爐火純青之地的巔峰之作。《記憶碎片》作為後現代電影藝術的楷模,正是諾蘭自己對蒙太奇獨到理解的表達,雖然看整部影片僅僅為觀者講述了一件極其平凡的懸疑事件,但卻被大眾稱為電影裡程碑上最燒腦的懸疑電影之一,其原因正是因為整部影片的影像風格是諾蘭導演自己對蒙太奇的獨到理解的表達,但由於影片的視聽處理方式過於超前,很多觀者看到一半便會覺得雲裡霧裡,缺少了看下去的動力。
  • 《記憶碎片》,一場破碎的夢境,諾蘭導演的記憶裂痕
    電影,軌道為你而來 20年前,克里斯多福·諾蘭在他而立之年拍攝了一部「神腦神片」《記憶碎片》,其中精妙的敘事結構震撼到了全球影迷,這是一部具有強烈虛幻主義色彩的黑色電影代表作,它的寶貴之處在於敘事手法和內容表達、主題呈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並且契合度可以用「
  • 《記憶碎片》:45段敘事碎片還原弒妻真相,演繹諾蘭巔峰燒腦經典
    劇情解讀《記憶碎片》這部拍攝於20年前的電影,通過後現代表現手法,將一個單線故事,通過兩個不同的時間演變線索相互交錯穿插。獨特經典的敘事技巧任何一部電影都會有其特有的講述故事的技巧和方法。《記憶碎片》的編劇和導演想方設法地構建戲中的每一個細節,設置邏輯推導劇情發展,使得這個故事的完整情節毫無遺漏地展現給大眾。電影相對於小說而言,可以直觀地為觀眾呈現出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既可以表現得很生活,又可以充滿著藝術的氣息。蒙太奇手法是電影導演經常使用的方法。
  • 淺談蒙太奇手法在電影中的運用
    蒙太奇是一個外來用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裝配、構成。而在電影中,蒙太奇則是將不同的鏡頭組合在一起,俗稱剪輯。通過蒙太奇,也能為鏡頭賦予與它們單獨存在時不同的意義。對於非專業的觀眾們來說,其實未必能看出某處使用了蒙太奇手法,但在身臨其境的觀影中,也不知不覺的受到了蒙太奇的影響。那這篇文章,就來聊聊電影中常見的蒙太奇手法。
  • 以《假如愛有天意》為例,分析蒙太奇的3種表現手法及實際應用
    前蘇聯電影工作者普多夫金曾說:「在作家身上是風格,在導演身上就是他對蒙太奇的獨特理解。」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在電影《假如愛有天意》中「蒙太奇"的表現手法的獨特魅力。01 什麼是電影蒙太奇?「蒙太奇」是法語單詞Montage的音譯,本來是建築學的一個專業術語,意思是重組、裝配。後來被引申到電影領域中,被用來指畫面、鏡頭和聲音的組織結構方式,它能實現影視藝術中時空自由地轉換,並給電影增添了無無倫比的藝術魅力。
  • 如果記憶支離破碎,你該怎樣面對生活?
    關於記憶是很難用影像來展現的,因此導演常常使用閃回的方式對主人公的記憶進行影像化的處理。這部迄今為止在劇情編排上最精妙的一部電影,也是將蒙太奇藝術運用到爐火純青的巔峰之作。觀影后,除了感嘆諾蘭導演情節間縝密的內部邏輯之外,還佩服諾蘭導演的主題傾向。
  • 【文公智庫】後現代語境下電影藝術的敘事「遊戲化」新特徵 ——以電影《頭號玩家》為例
    折衷懷舊、拼貼戲仿、無邏輯、超連結的後現代語境,使得電影藝術催生出新的文化形態。科幻冒險電影《頭號玩家》重複互文性的敘事結構,戲仿經典情節的故事橋段,遊戲空間與現實敘事場景虛實的結合,突出地表現了電影藝術在敘事上「遊戲化」的新特徵。德國哲學家魯道夫·潘維茲在1917年用後現代主義這個詞描述20世紀文化的 「虛無主義 」,後現代主義的定義廣泛用於文化藝術當中。
  • 以87版《倩女幽魂》為例,解讀影片中徐克獨特的電影美學風格
    因而接下來我將以《倩女幽魂》為例,從電影的色彩美學、鏡頭剪輯、人物情感以及主題表達的結合這四個方面來解讀這部影片的魅力,透過這部電影來了解徐克——「徐老怪」式的獨特電影美學和藝術風格。01.「徐老怪」式色彩美學,以故事狀態鎖定好色彩風格,運用朦朧冷色調營造場景突顯所具有的奇譎風,書寫出極富東方色彩的人鬼殊途戀徐克對於色彩美學運用和當時香港背景是息息相關的,那時候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中英談判開始後,雖然香港還未回歸,但是殖民地身份即將消失,香港本土居民文化在動亂之中漸漸被喚醒,湧出了許多懷舊作品,所以徐克早期武俠電影作品中,不管是以武打為主題抑或是以鬼怪為題材的作品,在場景營造與構建大多都會採用冷色調以此呈現懷舊風格
  • 「姨媽」的後現代藝術讀本:對一部電影的12種圖解
    「斯琴高娃」令他們想起了「虎妞」……對,這就是他們影像記憶的全部……至於《後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是怎麼回事,讀一讀腳本提綱和許鞍華的導演手記吧!12位畫家為同一部電影「服務」,用他們在各自的感知習慣與表達實踐中形成的不同風格去「適應」同一個主題(哪怕這主題是多義的),難道不恰好是一種時髦的「觀念藝術」?
  • 以《南極大冒險》為例:分析蒙太奇的三種表現手法及實際應用
    電影中,最基本的元素是鏡頭。而連接鏡頭的主要方式是蒙太奇,可以說,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獨特的表現手段。 今天,我將以《南極大冒險》為例來簡單分析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分析其帶來的獨特魅力所在。 一、什麼是蒙太奇?
  • 以《南極大冒險》為例:分析蒙太奇的三種表現手法及實際應用
    電影中,最基本的元素是鏡頭。而連接鏡頭的主要方式是蒙太奇,可以說,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獨特的表現手段。今天,我將以《南極大冒險》為例來簡單分析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分析其帶來的獨特魅力所在。1、什麼是蒙太奇?蒙太奇(Montage)在法語裡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國它被發展成一種電影中鏡頭組合的理論,它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它可以劃分為:敘事蒙太奇、表現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其中前一種是敘事方式,後兩種主要用以表意。
  •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淺析電影的蒙太奇手法及藝術特色
    除了感人的故事情節之外,電影最大的藝術特色在於影片中蒙太奇手法的應用,以及鏡頭語言的使用。蒙太奇是什麼?蒙太奇(Montage)在法語是「剪接」的意思,但到了俄國它被發展成一種電影中鏡頭組合的理論是俄國導演發展出來的理論。
  • 以《只有芸知道》為例,解讀這部馮氏愛情電影的魅力與價值
    但羅芸隱藏了一個只有她知道的秘密,秘密的背後卻是她對隋東風刻骨銘心的愛……馮小剛拍這部電影的初衷為的就是還原自己朋友的那種過往,拋下了商業片的包袱想真正文藝一次,隨心一次,但顯然反響並不好,票房也不近人意。但這畢竟這是屬於真實的故事,可能也是現實中你我最想要得到的一種生活,藍天白雲,詩和遠方,電影中闡述的的確很美,很文藝,又有點虛無縹緲。
  • 蒙太奇將片段視為片段本身,而不是某些從整體中,割裂出來的碎片
    相反,藝術作品的生產中雖然也有敘述成分,但卻沒有主導性的敘事,其目的在於引起我們講故事的興趣,拒絕某種固化的認知位置。羅伯特·斯科爾斯(RobertScholes)認為後現代主義的反敘事(anti-narratives):將編碼置於最顯著的位置,要求我們將其看成編碼,而不是人類本性或世界的組成部分。反敘事的作用在於,它對整個敘事和闡述的過程提出了質疑。
  • 以《老男孩》為例,分析微電影的藝術形式:草根與精英文化的產物
    《老男孩》海報如果說網絡電影是草根文化的視覺盛宴,新媒體是草根文化傳播的有效途徑,那麼微電影就是草根與精英文化相互妥協的產物。對比蒙太奇是表現蒙太奇的一種,通過場面或鏡頭之間形式或內容的對比,產生相互衝突的作用,以表達創作者的所要傳達的寓意或強化所表現的內容和思想。在《老男孩》的拍攝過程中蒙太奇的拍攝手法得到充分發揮,以肖大寶和王小帥在舞臺上表演原創歌曲《老男孩》為例,大量運用了對比蒙太奇。舞臺上肖大寶深情彈唱,王小帥隨歌起舞。
  •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去中心化和碎片化是後現代敘事的兩個主要特點,這也是我們現代媒體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可以看到,在影片《記憶碎片》中,這種敘事方式和電影主題得到了天衣無縫的結合,它所展示的形式,就是想要傳遞的內容。有人說,《記憶碎片》並非內含一個敘事迷宮的電影, 換句話說,從電影情節內容設置,到其碎片化表達——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一個迷宮。
  • 天啊,原來這就是蒙太奇!
    這種心理效應便以庫裡肖夫的名字命名為「庫裡肖夫效應」。用愛森斯坦的話說,就是「兩個蒙太奇鏡頭的對列,不是加和,而是乘積」。電影《功夫》以周星馳的電影《功夫》為例,星仔全身筋脈盡斷,被包成了木乃伊,火雲邪神前來找他,這時星仔的繃帶「啪啪」地即將要被撐破。鏡頭一轉,出現了一個蝴蝶破繭成蝶的畫面。這兩個毫不相關的鏡頭對列,產生了第三種含義,就是「乘積」。
  • 以《七宗罪》為例,解讀這部經典黑色犯罪電影的魅力與價值
    作為一部構思巧妙的高智商犯罪電影,導演大衛·芬奇用獨到的敘事結構與鏡頭語言,對社會陰暗面和人性的多變揭露地淋漓盡致,所以,我今天會根據劇本創作的角度,從該片的敘事結構與人物塑造兩個方層面來進一步解讀這部電影的內涵和精彩之處。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這部電影,談談如何更好的欣賞這類黑色犯罪電影的魅力與價值。
  • 以《天空之城》為例,深度解讀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及現實意義
    作為一部史詩級動畫電影,網上關於《天空之城》的賞析和讚美無數,但我發現很少有人從影片的美學風格和藝術內涵這些方面的角度來解析這部影片的魅力。今天這篇文章將結合影片《天空之城》,從三個角度深度剖析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所在及現實意義。
  • 以《廚子·戲子·痞子》為例,解讀「間離理論」在電影應用中的魅力
    電影《廚子·戲子·痞子》上映後,如同在死水微瀾的國產電影市場投下一顆大石,浪花四濺,收穫了不俗的票房。故事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的北平,電影講述了日本部隊投放的「虎烈拉」病毒發生變異,瘟疫橫行華北,也威脅到日軍。當專家被日軍急召攜秘方前來滅疫災時,卻被一個痞子挾持到一家日式料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