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碎片》:45段敘事碎片還原弒妻真相,演繹諾蘭巔峰燒腦經典

2021-01-09 睿創光影

(本文超量劇透,未觀影者慎入)

說起僅僅通過獨特的敘事技巧就能完成整部電影的懸疑與燒腦,影迷朋友們恐怕一下子就會想起《無姓之人》《禁閉島》等電影。

但今天要講的這部電影,在敘事技巧和懸疑燒腦程度上,恐怕比起上面提到的兩部更有過之,那就是《記憶碎片》。

2000 年, 一部 《記憶 碎 片 》 將 克 裡 斯 託弗·諾蘭推向了事業巔峰。他所執導的雙線條敘事電影 《記憶碎片》,一經推出就產生了巨大的反響,甚至在 2002 年的奧斯卡上還獲得了諸項提名。他獨特的敘事技巧使得他獲得了諸多國際大獎。

在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很多作品中都含有明顯不同於其他導演的敘事技巧,他善於打破敘事常規方法,對於時間和空間進行多重打破和糅合,展示故事情節的多樣性,有著非常高深的造詣。

劇情解讀

《記憶碎片》這部拍攝於20年前的電影,通過後現代表現手法,將一個單線故事,通過兩個不同的時間演變線索相互交錯穿插。

故事大體上可以概括如下:

和萊瑞剛剛結婚的美貌妻子在浴室裡被事先潛入的惡徒殘忍地姦殺,萊瑞在趕去施救的時候殺死了其中的一名罪犯,卻被另外一名惡徒用棍棒擊中了後腦,萊瑞也因此而患上了罕見的短期失憶症---只能記住之前十分鐘內發生的事情。

而這些僅僅只是萊瑞腦中所存在的 「事實」,真正的情況是:

萊瑞的妻子沒有被那兩個惡徒殺死,而是萊瑞的妻子因不堪忍受萊瑞只擁有十分鐘記憶,通過醫生所說,萊瑞的病情可能會好轉,萊瑞妻子想以自己為代價設計讓萊瑞恢復記憶,卻不料因萊瑞對其注入了過多的胰島素而引發了死亡。

萊瑞無法接受自己親手殺死妻子的事實,讓自己活在自己營造的虛幻中,他對警察對這個 「強姦殺人案」的不作為,表示不滿,認為真正的罪犯還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想靠自己殺死所有 「殺害」他妻子的罪人。

經辦這個案件的警察泰迪知道萊瑞的病情,因此謀劃了一個計劃---利用萊瑞殺死一名毒販。這名毒販的女友---娜麗薩知道這件事情後,就一步一步地誘導萊瑞,又最終殺害了這名警察。

由於萊瑞患有短期失憶症,他無法記住太長時間的東西,只擁有十分鐘的記憶,所以他只能用快速照相和文身的方法來記憶一些事情。

萊瑞每做一件事情都會用快速照相機拍下當時的場景,並在照片上批註一些內容,以此來提醒自己,若有一些特別重要的線索就會用文身的方式,將其文在顯眼的位置。

通過這些線索,完成了萊瑞心中一個又一個計劃,但是他卻不知道,他是被其他人所利用和引導的。

獨特經典的敘事技巧

任何一部電影都會有其特有的講述故事的技巧和方法。

《記憶碎片》的編劇和導演想方設法地構建戲中的每一個細節,設置邏輯推導劇情發展,使得這個故事的完整情節毫無遺漏地展現給大眾。

電影相對於小說而言,可以直觀地為觀眾呈現出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既可以表現得很生活,又可以充滿著藝術的氣息。

蒙太奇手法是電影導演經常使用的方法。

為了表達出夢幻的感覺,諸如回憶、想像、夢境等很多只能憑藉人類腦袋裡想像出來的畫面,都能夠藉助蒙太奇的表現形式來展現。

而 《記憶碎片》正是將這一手法展現得淋漓盡致,男主人公的記憶只能保留十分鐘左右,導演正是結合這一特性,無數次使用蒙太奇鏡頭切換語言,凸顯出男主人公內心的掙扎和 「復仇」的決心。

這部電影有很精湛的敘事技巧。

影片有兩條敘事主線,分為正敘和倒敘,這兩條主線,黑白膠片和彩色膠片分別代表著兩條不同的敘事線索。

導演這樣編排故事發展是為了通過 「時光逆轉」的方法將倒敘和正敘兩條敘事線索結合在一起。

在影片的最後,當萊瑞殺死了基米後,黑白畫面慢慢地轉變成彩色畫面,這才使得兩者真正地串聯起來,形成了一個整體。

( 一) 影片的正敘---黑白膠片

黑白膠片所呈現的畫面是在一間旅館房間中,男主人公萊瑞都是待在這間屋子裡和某個人通話,似乎在向某個人訴說著什麼,這條線索是隨著時間逐漸往後推的,是正敘。

導演將黑白膠片切割成 22 個部分,觀眾只有把 22 個片段全部聯繫起來看,才會看得出正敘手法所描繪的事件。

( 二) 影片的倒敘---彩色膠片

彩色膠片展現給觀眾的是眾多的場景,所包含的時間線索也變得多了,包括在旅館裡、在娜麗薩的屋子裡和破屋內等,這個時間順序是由後往前移的,是倒敘。

同樣,導演將彩色膠片分成了 23 個部分,這也是需要觀眾用心觀察並將之串聯起來,就可以看出敘事主體了。

( 三) 真相還原---插敘

插敘通常是為了更好地介紹故事情節的發展。

插敘不受時間線索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地插入正在發展的故事裡面去。

本片的插敘可謂是神來之筆,它被嵌入在黑白影像裡,插敘的畫面是:

萊瑞在電話裡講述著在他擔任保險調查人員時辦過的案子---一個短期失憶症患者,病人的妻子一直忍受著病人這種病症的折磨,她最後利用了病患的病症,讓病人給其注射了過量的胰島素而亡。

這個插敘看似和本故事無關,卻是道出了整個故事的真相。

萊瑞無法接受自己害死了自己妻子的事實,就將這個故事想像成自己所經辦的一個案子,從而達到逃避的目的,並且延續了仇恨。

由淺入深的矛盾推動

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沒有矛盾,就無法形成一個 「開始-發展-高潮-結局」的完整結構的故事,所以矛盾才是故事延續發展的真實推動力。

而在 《記憶碎片》中,主要矛盾是在萊瑞心中妻子是受害身亡的,復仇成為其活下去的動力,整個故事就是根據萊瑞的復仇欲望來推動的。

( 一) 淺層次的矛盾

萊瑞碎片式的記憶和他所遇到的為妻子報仇的阻撓是一組相關矛盾,這個矛盾對情節發展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每一個所進行狀態下的時間段,總會顯得模模糊糊的。當萊瑞去往某個地方,或者是從其他某個地方醒過來,都會丟失對過去的記憶,正是因為丟失記憶,所以他才會要調查每一個人及其所說的話是否真的可信。

就這樣,每一條分岔路口都會有選擇,而選擇之後還會有下一道分岔路口,一步一步被推著向前。

( 二) 深層次的矛盾

在結尾部分,萊瑞的心理變化展現了影片深層次的矛盾。

當正敘和倒敘兩條線索結合的時候,萊瑞知道自己被泰迪所利用而殺死了毒販基米,也知道基米並不是害死他妻子的真正兇手。

影片進展到萊瑞在泰迪照片上寫下 「千萬不要相信這個人」的時候,萊瑞心中的掙扎和矛盾全部浮現在他的臉上。

他一直是以為妻子報仇為活下去的唯一信念,失去了這一信念,他活著也將變得毫無意義。在其碎片般的記憶裡,僅僅記住了復仇。

在電影末尾,旁白提示道:「閉上眼睛,世界原來還是存在的。」道出了萊瑞內心的糾結:

選擇掩蓋事實真相,繼續存活在自己復仇的一次又一次輪迴之中,還是睜開 「眼睛」,接受自己害死妻子的事實?

這種選擇的矛盾,直接預示了故事情節的後續發展,為彩色膠片展現的倒敘主線奠定了基礎。

( 三) 內心矛盾

萊瑞內心的矛盾選擇,是整個故事的中心。

萊瑞為了復仇孤身尋找罪犯的檔案,完成了復仇目標後就會將其照片一張張燒掉,將泰迪列為接下來行動的目標,是萊瑞故意選擇的。

他之所以選擇這樣做是為了逃避自己害死妻子的事實,用這些 「目標」來彌補自己所犯下過錯,也是為了降低萊瑞心中的愧疚,為自己樹立一個又一個活下去的目標。

就像電影末尾旁白所說一樣,「相信世界不是我們想像出來的,相信我們所做的事都是有意義的,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記憶去確定自己的身份」.

這種自我認同的價值觀,是影片賦予每一個觀眾的。

影片也為觀眾帶來幾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生存的真實價值在哪裡? 做出怎樣的選擇、如何選擇才能稱得上沒有荒廢生活?

電影的編劇、導演選擇將萊瑞內心選擇的糾結放在故事的結尾有兩個用意。

其一是為了保持故事的敘事結構完整,將觀眾期待的結果放在了最後,讓觀眾在影片結束的時候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滿足感,迎合觀眾的需求;

其二是表明編劇創作這部作品的主體要義,推動大眾對於存活於世的哲學問題的思考,讓大眾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之中。

交錯更迭的代入視角

《記憶碎片》這部電影帶給觀眾兩個敘事視角,即 「局中人視角」和 「旁觀者視角」。

在 「局中人視角」下,觀眾的思維是被導演和編劇所控制的,正常情況下,大多數觀眾都能夠接受正常的講述故事的手法,捎帶一些倒敘和插敘情節也能夠被人們所理解。

這部影片卻破除了這一常規方法,將整個故事倒著講給觀眾,觀眾的 「局中人視角」就會顯得沒有主動權,被人牽著走。

觀眾無法通過一個個小片段來考慮整個故事情節,只能根據萊瑞的視角走。

這樣所出現的結果就是觀眾無法掌握更多的線索,期待萊瑞的表現帶領他們走出故事迷霧。

作為電影,它會賦予觀眾一定的代入機制,讓觀眾自己以主角的視覺去看待故事情節的發展,他們成為這部影片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是敘事影片所需要面對的必定會發生的情形。

就如 《記憶碎片》這部電影,觀眾將自己代入成為一個又一個 「萊瑞」,想像著自己患有短暫性失憶,想像自己需要做什麼,想像自己該如何尋找到害死自己「妻子」的罪犯和未來即將會發生哪些狀況,等等,體會著萊瑞的痛苦和混亂。

但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嗎? 完全不是。

探長企圖利用他殺掉毒販子吞掉贓款,毒販子的老婆利用他殺掉仇家,還有更多的約翰·G 死在了主人公的槍下。

當主人公知道約翰·G 早已死去,知道愛妻其實並非死於罪犯的姦殺,他選擇了遺忘,注意,是選擇。

因為活著必須有理由,活著必須有意義。

他將一些莫名的細節刻在身上,成為關於嫌疑犯約翰·G 的另一些 「真相」,開始了新一輪的尋兇與復仇,而這新一輪的復仇就是影片講給我們的故事。

雖然影片只講述了一個殺死約翰·G的故事,卻讓我們能夠想見到在這之前很久和這之後很久很多個殺死約翰·G 的故事,大概這就叫作電影的張力。

很難確切的給 「張力」這個詞下定義。說哲學意味恐怕還更直白些,那就是:

人生或許就是有意義或無意義的周而復始,為了活著,我們拒絕真相,我們不得不進行自我欺騙,為自己製造一個又一個目標,一個又一個意義……

觀眾的第二個視角就是其本來的身份---「旁觀者視角」。他們是來欣賞影片的,是導演講述故事的接受者。

他們用他們自有的想法來欣賞這部影片,觀賞萊瑞的角色表演,同時又審視整個迷霧一般的故事情節,絞盡腦汁地理清人物之間的關係,明白正反立場,抓住一些小細節來推斷劇中角色所展現的真實與虛假。

這樣一來,觀眾在客觀條件的基礎上理解故事的發展。可以很容易地引起觀眾的情緒波動,從而帶動其內心變化,進而推動劇情發展。

《記憶碎片》充分運用了蒙太奇的電影手法,加以剪輯的鏡頭語言,還有黑白畫面和彩色畫面相互交錯帶給了影片觀賞者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覺效果和視覺體驗。

當然,還有奇特的故事和由此引發的對存活於世的哲學層面的深度思考。

在敘事結構上來說,正敘和倒敘兩種敘事手法的結合,聯繫了45 段記憶碎片,並讓其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雖然這個故事在之前看起來不是很容易被大眾所理解,但也不能阻擋大眾去欣賞、去感悟這個故事所帶來的深度思考。

從故事矛盾衝突來說,編劇將淺層次矛盾、深層次矛盾和主角內心矛盾充分展現,而且做到主次有序,次要矛盾也綻放光芒,卻不影響主要矛盾---萊瑞的內心糾結和恐慌鋪陳開來。

再從敘事視角層面引申開去,導演給了影片觀賞者雙重身份,即 「局中人視角」和 「旁觀者視角」,讓影片欣賞者在兩者之間徘徊,體驗自身情愫的變化,從而達到故事的深角度挖掘。

就是這樣,不但電影本身獲得了2002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電影剪輯的雙提名,更是將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事業推上了頂峰,而影片中無盡燒腦過後所滲透出來人生哲學,至今仍為人所思考。

相關焦點

  • 《記憶碎片》:讓諾蘭導演一舉成名的必看經典神作
    由蓋皮爾斯主演的《記憶碎片》,是《黑暗騎士》、《盜夢空間》導演諾蘭的第二部長片作品,改編自他弟弟寫的短篇小說,複雜的敘事方式、動人的劇情發展,讓當年才30歲的諾蘭獲得國際矚目。1.超級燒腦想像一下這樣的敘事方法
  • 諾蘭《信條》太燒腦了,敘事像《記憶碎片》
    1.燒腦? 最後,小夥伴內爾告訴了男主真相。 原來在未來,男主就是信條幫的幫主,一個滿級大佬,而這段冒險路程只是他重走漫漫江湖路的故事。
  • 諾蘭的「燒腦神片」《記憶碎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永劫回歸
    自公元兩千年至今,被譽為燒腦神片的《記憶碎片》終於將以數位修復的原版倒敘姿態重回院線,雖然當年無緣體驗片商神來一筆發行的順序版,但這樣不可思議、節外生枝的真實故事終於有第二次機會在大銀幕上扳回一城。主修英國文學的諾蘭曾表示,論及文學真正影響他往後電影創作的一點,莫過於此中無數作家行之有年、千變萬化的敘事自由(Narrative Freedom),他想將文學敘事的自由性運用在電影藝術上,設法突破影像語言的既有框架。
  • 《記憶碎片》:二十年後,它仍然是很多人心中的「燒腦片之王」
    這類帶有謎題電影(或者俗稱「燒腦電影」)底色的影片通常需要觀眾在觀看時,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對影片進行梳理和想像,而諾蘭的電影又在解謎的基礎上打亂了時空的敘事性,這無疑像為觀眾額外加了一把鎖,在解謎過程中更具挑戰性。隨著觀眾解謎欲望的不斷增強,通過反覆觀看影片以揭開謎底的快感也不斷增加,成就了諾蘭電影永恆的魅力。
  • 諾蘭的《記憶碎片》蘭尼患有短期失憶症,能找到殺害妻子的兇手嗎
    導語:歡迎來到崔青青講故事,諾蘭的《記憶碎片》蘭尼患有短期失憶症,能找到殺害妻子的兇手嗎 《記憶碎片》又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另一部神作,而且是諾蘭死忠粉的必修課。如果你只知道《蝙蝠俠三部曲》《盜夢空間》《星際穿越》,卻不知有《記憶碎片》,那絕對是領不到諾蘭死忠粉成就標籤的,反正我先給自己立個FLAG,我是不折不扣的死忠粉。諾蘭老師成名於1996年的《追蹤》,這部預算只有6000美元的電影處女座奠定了他30年鬼魅敘事風格的基礎。諾蘭熱衷的好像一直不是電影主題的升華,而是如何講故事的鬼斧神工。
  • 以《記憶碎片》為例,解讀後現代電影藝術的蒙太奇魅力
    記憶碎片》,相信大家都會自然而然的聯想到著名的後現代電影藝術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而《記憶碎片》這部電影在我看來正是諾蘭導演將蒙太奇藝術運用到爐火純青之地的巔峰之作。與《盜夢空間》、《星際穿越》不同的是,《記憶碎片》整體的敘事結構正如電影片名一般支離破碎。
  • 以《記憶碎片》為例,解讀後現代電影藝術的蒙太奇魅力
    文|三斤談娛樂說到《記憶碎片》,相信大家都會自然而然的聯想到著名的後現代電影藝術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而《記憶碎片》這部電影在我看來正是諾蘭導演將蒙太奇藝術運用到爐火純青之地的巔峰之作。《記憶碎片》作為後現代電影藝術的楷模,正是諾蘭自己對蒙太奇獨到理解的表達,雖然看整部影片僅僅為觀者講述了一件極其平凡的懸疑事件,但卻被大眾稱為電影裡程碑上最燒腦的懸疑電影之一,其原因正是因為整部影片的影像風格是諾蘭導演自己對蒙太奇的獨到理解的表達,但由於影片的視聽處理方式過於超前,很多觀者看到一半便會覺得雲裡霧裡,缺少了看下去的動力。
  • 克里斯多福·諾蘭在《記憶碎片》中的敘事技巧
    《記憶碎片》通過持續的保留信息,諾蘭使得他的倒敘段落保持吸引力但是用這種結構組成一部電影很容易讓人感到疲憊,這就是為什麼諾蘭要在要選擇在其中安插一個薩米·詹金斯的故事。薩米·詹金斯的故事對於觀眾來說真實可信,因為這是令人熟悉的電影敘事方式。《記憶碎片》正如諾蘭所說:當史蒂夫·託布羅斯基(薩米·詹金斯的扮演者)過來跟我討論這個角色的時候,他是我發現的第一個真正了解到薩米才是這個故事支柱的人,他真的領悟到了薩米這個人物是如何將故事整合在一起,並且產生推動作用。
  • 如何寫出《記憶碎片》?諾蘭談《記憶碎片》劇作
    他是憑藉第二部長片《記憶碎片》才得到公眾的關注,《記憶碎片》是一部「非線性」驚悚片(諾蘭語),整片以倒敘拍攝,講述了患有記憶障礙的主角(由蓋·皮爾斯飾演)追查殺妻兇手的故事。《記憶碎片》是諾蘭根據弟弟喬納森的小說改編而成(原名《死亡象徵》,發表於2001年3月的Esquire雜誌)。在寫作時諾蘭就打算把它寫成一部低成本影片,實際上,這部片子主要拍攝日期花了25天就完成了。
  • 大師諾蘭的成名作品,燒腦電影《記憶碎片》深度解讀
    因為前幾天看了黃渤的《記憶大師》,想起多年前看過一部有關記憶的電影《記憶碎片》,於是打開我那臺老舊的電腦,發現它還躺在我的硬碟裡。於是就再看了一遍。再刷還是感覺該片有些燒腦,若不是看了多次,可能還真看不懂。首先說下電影。該片是大名鼎鼎的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成名作,聽說只用了25天就拍攝完成。
  • 諾蘭的燒腦神作《記憶碎片》如何展現時間調度與符號學含義?
    記憶碎片》就已經在計劃之中。在與弟弟喬納森·諾蘭的一次旅行之中,喬納森·諾蘭提出了《記憶碎片》的最初想法。最終,諾蘭的《記憶碎片》電影與弟弟的小說進行同步的創作。在這部電影中,諾蘭與攝影師沃利·菲斯特第一次合作,在此之後,沃利·菲斯特與諾蘭的合作一直持續到《星際穿越》,攝影師被換成霍伊特·范·霍特瑪。在諾蘭的電影序列中,《追隨》和《記憶碎片》也是唯二非華納兄弟發行的電影。
  • 《記憶碎片:20周年數碼修復》影評:諾蘭非線性的記憶拼圖
    記憶碎片》又顛覆過往電影敘事風格,以更加創新、成熟的剪輯把電影的故事結構與時間線給完全打亂,不僅讓《記憶碎片》在IMDb、爛番茄、豆瓣等電影評分網站的經典片單上留名,也奠定諾蘭未來在影壇上的成就。《記憶碎片》評價好看嗎?
  • 《記憶碎片:20周年數碼修復》影評:諾蘭非線性的記憶拼圖
    試著尋找活著的意義以非線性敘事聞名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在1996年首部長片《追隨》(Following)就以不按事件發生順序來呈現的手法帶給觀眾驚奇之後,第二部作品《記憶碎片》又顛覆過往電影敘事風格,以更加創新、成熟的剪輯把電影的故事結構與時間線給完全打亂,不僅讓《記憶碎片》在IMDb、爛番茄、豆瓣等電影評分網站的經典片單上留名,也奠定諾蘭未來在影壇上的成就。
  • 從《記憶碎片》到《盜夢空間》:顛倒真實、虛假與諾蘭的十年蛻變
    記憶碎片》和十年前的《盜夢空間》,或許因為當初看的《記憶碎片》就是讓神作變平凡之作的DVD 順敘版,加上事隔多年,劇情細節都記不清了,又重新體驗了一次初見這兩部片時的驚嘆。記憶碎片》是諾蘭的第二部長片,早在那時,他就開始熱切地探問虛構與真實的邊界、自我存在與世界的關係。
  • 豆瓣8.9的《記憶碎片》,是如何幫助讓諾蘭一戰封神的
    記憶碎片》(Memento),是克裡斯多夫諾蘭的第二部電影,同時也是諾蘭的成名作。同時,它複雜的,類似拼圖的敘事結構,讓觀眾在每次觀看後都會產生令人興奮的新發現,使得其受到了大量懸疑片影迷追捧。除了扣人心弦的劇情和諾蘭鬼才一般的敘事手法,那麼《
  • 「諾蘭」導演:《信條》劇本靈感來源於《記憶碎片》
    「諾蘭」導演:《信條》劇本靈感來源於《記憶碎片》,演員稱:「我也沒看懂劇本!」當年諾蘭拍攝《記憶碎片》時其中有一幕是一顆子彈,在時間逆行之下重新回到了槍口,正是這一幕讓導演諾蘭萌生了拍攝一部關於「時間逆行的電影。
  • 時間魔術師諾蘭《記憶碎片》,突破電影章法,無法複製的完美特例
    很多人對諾蘭有記憶的第一部作品是《盜夢空間》但其實《記憶碎片》同樣有著令人驚豔且目不轉睛的魅力,且影響了之後20年影壇許多電影對於時間流的理解。破碎的記憶,什麼才是真實?準備好了嗎?那麼我們開始吧!《記憶碎片》從開頭就揭露了結局,但卻用長達一分鐘的長鏡頭,令人感受到時間的倒敘流逝,令人印象深刻。我認為《記憶碎片》並不是個多麼特別的故事,患有「短期記憶喪失症」的男子找尋殺害自己妻子死亡的兇手,這樣的劇情架構無法說有多特別,但透過諾蘭那操弄時間的手法,將一個流暢的故事,拼接成一個無法走神,需要全神關注到最後一刻的作品。
  • 開腦洞詳解《記憶碎片》,到底是誰利用了誰
    ,諾蘭是&34;,昆汀是「暴力的解構師」,姜文是「人性的繪畫師」鬼才帶有有趣的標籤,昆汀和姜文的作品可以這麼說但諾蘭的作品偏向嚴肅和燒腦,百分百零差評,他更適合被稱為「諾神」好,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的成名作,那部在敘事上讓人眼花繚亂的《記憶碎片》01—《記憶碎片》提名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 諾蘭在20年前的《記憶碎片》中藏了一個彩蛋:與《信條》逆向子彈有...
    喜歡或者熟悉克里斯多福諾蘭朋友,對《記憶碎片》這部電影定然不陌生。《記憶碎片》是諾蘭來到好萊塢後拍攝的第一部商業片,故事改編自弟弟喬納森諾蘭的短篇小說《死亡象徵》,目前豆瓣評分8.6,並贏得了第74屆奧斯卡和第59屆金球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奠定了諾蘭「燒腦」的作品風格基調。
  • 天才導演諾蘭的十大經典電影,燒腦程度不亞於《信條》
    近期上映的《信條》更是掀起了影迷的一陣熱議,電影是不是爛片我不知道,但燒腦是真的燒腦其實諾蘭導演的電影一直以燒腦聞名,而且燒腦程度不亞於《信條》,今天我們今天就來排一排,我心目中的諾蘭十大經典電影。電影雖然全程黑白,但還是成功讓諾蘭嶄露頭角。諾蘭自己評價說,這是一部在有限的條件下所完成的巔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