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的「燒腦神片」《記憶碎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永劫回歸

2020-09-19 妙景文化

自公元兩千年至今,被譽為燒腦神片的《記憶碎片》終於將以數位修復的原版倒敘姿態重回院線,雖然當年無緣體驗片商神來一筆發行的順序版,但這樣不可思議、節外生枝的真實故事終於有第二次機會在大銀幕上扳回一城。《記憶碎片》是少數讓人感到譯名特別到位的作品之一,在稍微熟悉他的創作思維後,重新回顧早已穩坐神壇的當代名導克里斯多福·諾蘭生涯第二部長片,發覺早期作品更能反應其投身電影領域的初衷──不像《盜夢空間》層層迷宮,也並非《致命魔術》故布疑陣,「拼圖」二字貼著他極為顛覆的敘事手法,化身時間的魔法師,帶領蒙著眼摸索劇情的觀眾一塊一塊拼湊出清晰、完整的故事輪廓。

主修英國文學的諾蘭曾表示,論及文學真正影響他往後電影創作的一點,莫過於此中無數作家行之有年、千變萬化的敘事自由(Narrative Freedom),他想將文學敘事的自由性運用在電影藝術上,設法突破影像語言的既有框架。

《記憶碎片》劇照

而諾蘭的野心也不僅僅停留於單純倒敘或交錯敘事,《記憶碎片》大膽透過自成一格又亂中有序的非線性手法,有些炫技地完美運用蒙太奇剪接,佐以道德規範下的人性複雜面,跳躍式一步一步深入忖度善惡的界線、探測記憶的虛實。

現在我們才知道,當克里斯多福·諾蘭與弟弟喬納森·諾蘭合體時,往往不會輕易放過觀眾。《記憶碎片》正是以弟弟親筆寫下的未出版短篇小說《Memento Mori》為原型,拉丁片語「Memento Mori」意謂「勿忘人終有一死」的死亡藝術象徵,靈感來自大學時的心理學通識課程,兄弟倆在一趟芝加哥到洛杉磯的公路之旅上,信手拈來敲定了改編電影的計劃。隨後諾蘭憑著香港電影節放映《追隨》(Following)向觀眾募得的資金,於1999 年10 月展開《記憶碎片》的拍攝事宜,僅僅耗費25 天的時間便順利殺青。


《記憶碎片》劇照

與今敏《未麻的部屋》虛實難辨的呈現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整個故事有如突然進入一個失去時間感的閉鎖循環,日復一日從同一場夢中墜落,再從同一場夢中驚醒。蓋·皮爾斯所飾演患有順向失憶症的主角藍納,在目睹妻子慘遭強暴殺害的同時頭部也受到外力重創,大腦從此失去了短期記憶的功能,內在時間永遠滯留在痛失伴侶的這一刻,分分秒秒閉上眼睛都歸零在記憶碎裂的這一刻。

時間,一直都是導演的創作內核,其所探討的「時間」主要在於時間可能的運作方式,包括上映在即的《信條》以及三部前作:《盜夢空間》、《星際穿越》、《記憶碎片》都與此有關。不只劇情緊扣時間主軸,表現形式更真正打破合乎邏輯常規的敘事模式,仿佛暫停、隔絕於時間之外,觀眾與藍納就像茉兒一樣受困混沌狀態,受困自身夢裡,直至最後才恍然大悟,開頭就是結尾,結尾就是開頭,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永劫回歸。

尤為奇妙之處,我們身為觀看者,卻與主述者藍納佇立在同一條名為「一無所知」的起跑線上,線索僅有手中一張張幫助辨認的拍立得照片,以及身上密密麻麻語焉不詳的紋身字樣,刻骨記錄著昨日自我傳遞給今日自我那無法洗去的斑斑血淚,關於哪些人值得信賴、下一步該怎麼走,就如多數人的正常心態,他認定天底下唯有自己不會意圖欺騙、算計自己。也因此,高招更在於黑白與彩色雙主線並進,兩條線猶如髮夾走向,從最初的平行合而為一個圓弧;黑白畫面是順敘,像訪談一樣帶有客觀觀點,而彩色畫面則是倒敘,且順著主觀意識行進,讓我們得以進入主角藍納的腦海;當兩條線走到髮夾彎處時,已在觀眾的主觀視角中加入了客觀思辨,讓人們自行判斷這個紊亂的故事究竟何者可信,何者不可信。


《記憶碎片》劇照



「所以⋯⋯我要怎麼療傷?我要怎麼療傷呢?若我無法感覺到時間的流逝。」


縱觀諾蘭鏡頭下的故事,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不容動搖的道德天秤,無形而明確,角色本身也會展現出一種偏執的性格缺陷,在動輒得咎的處境裡經歷信念的擺蕩或價值觀的崩解。《記憶碎片》不例外也足以窺之一二。若說阿茲海默症患者是慢慢失去與過去的連結,那藍納的斷裂就在電光石火之間,他是一個悲情的角色,不再擁有自我、愛人、希望以及生存價值,憂傷的眼神隱隱約約閃現著純真和脆弱,舊的痛苦依舊鮮明,新的痛苦模糊不清,緊抓非黑即白的道德原則,依循想像中的自我,一心爭取所謂的公理正義,也只有如此,方能暫時忽視日日反覆裂開的見骨傷口。

當我們跟著藍納的思緒,亦步亦趨對他的處境產生了同理心,分不清周遭的面孔心懷善念或惡意,數不盡的明日不知有他的存在,最勇敢之事就是每天睜開雙眼,以薄弱自信掩飾巨大的忐忑與質疑,去理清照片與筆記透露的蛛絲馬跡,去實踐現階段的人生目標,去找出無情摧毀自己一生的兇手,即使隨時可能消逝,也必須相信記憶之外還有更大的世界,必須相信自身所作所為皆有其意義,否則,當他察覺早已丟失了現實時,便會徹底受困於夢境的混沌狀態,時間裡沒有從前,沒有後來。

但是萬一,萬一事情早已落幕了,萬一一切僅剩自欺欺人,萬一真相比拼圖遊戲的謎底更加殘酷,萬一我們不如自己想像中那麼善良無辜呢?

《記憶碎片》劇照


許多導演與作家都探討過記憶,最後得出的結論也大多大同小異:不能相信記憶,記憶總是來來去去,記憶有屬於事實的冰冷真相,也有屬於感覺的溫熱真相。記憶可以被扭曲、美化、竄改、刪減、植入、投射,甚至無中生有,所以藍納手臂上出現了薩米的名字,所以再三提醒不可聽信泰迪的說辭,那都是人們告訴自己的故事。舉凡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受過的傷,談過的戀愛,看過的風景,諸多生命經驗的累積都是關乎身份的證明,如今自我已經隨著記憶支離破碎,難以創造新的情感,就難以覓得新的存在聲響,不再有目標時,便不再有存在價值──或許有一天,謊言會因此成為一種慈悲,而無知成為一種恩賜。

打從早期作品開始,諾蘭一以貫之地於虛構故事加入現實力道,透過影像的魔法一層一層深入探問人性與信念之光芒,掙扎過程可能是悲哀的,灰暗的,醜陋的,不光彩的,禁不起檢視的,然而在捕捉這些人來回擺蕩的焦慮底下,會看見他們於無法自拔、或自欺欺人的處境中,努力面對生活的方式,他們踏破鐵鞋意圖開拓的並非虛無夢境,也不是海市蜃樓,而是得以支撐己身生存意志的一處現實。

相關焦點

  • 《記憶碎片》:二十年後,它仍然是很多人心中的「燒腦片之王」
    這類帶有謎題電影(或者俗稱「燒腦電影」)底色的影片通常需要觀眾在觀看時,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對影片進行梳理和想像,而諾蘭的電影又在解謎的基礎上打亂了時空的敘事性,這無疑像為觀眾額外加了一把鎖,在解謎過程中更具挑戰性。隨著觀眾解謎欲望的不斷增強,通過反覆觀看影片以揭開謎底的快感也不斷增加,成就了諾蘭電影永恆的魅力。
  • 史上最強燒腦神片大作!
    你們好,我是小錢科技,今天為大家推薦5部TOP燒腦神片。讓大腦燃燒得更猛烈些吧!這部《記憶碎片》,也是一部公認的燒腦神片!一個男人在家遭受了歹徒的襲擊,妻子被殘忍地姦殺,自己的腦部也受到嚴重的傷害。醒來後,他發現自己患上了罕見的「短期記憶喪失症」,只能記得住十幾分鐘前發生的事情。為了替慘死的妻子報仇,他開始努力搜尋自己的記憶。比如紋身,紙條,寶麗來快照等等。
  • 諾蘭《信條》太燒腦了,敘事像《記憶碎片》
    1.燒腦?《信條》的逆轉時間以及回文敘事,讓時間變成諾蘭的魔方 諾蘭在他的電影中一直致力於用不同的方式表現「時間」。 《記憶碎片》中男主的刺青與照片記錄,《致命魔術》中兩個男主的筆記本。
  • 《記憶碎片》:讓諾蘭導演一舉成名的必看經典神作
    由蓋皮爾斯主演的《記憶碎片》,是《黑暗騎士》、《盜夢空間》導演諾蘭的第二部長片作品,改編自他弟弟寫的短篇小說,複雜的敘事方式、動人的劇情發展,讓當年才30歲的諾蘭獲得國際矚目。悲憤的主角化身為復仇使者,但他的破碎記憶令復仇之路難上加難。聽起來似乎是常見的復仇劇情套路,但《記憶碎片》為何如此轟動呢?
  • 諾蘭經典燒腦神片《記憶碎片》
    其實第一遍也能將故事大意知曉,但不少碎片沒法拼接起來,於是用快進的辦法又看了一遍。接著花一個中午的時間將具體的脈絡勾畫出來,這才算將整部片子消化了一下。從泰迪所講的,萊納自己撕去了毒販檔案中關鍵的12頁,並且沒在報仇後的照片裡記下已經報仇的事情,估計是他不想記住)泰迪看到他無法記住事情,於是利用他幫自己做事(可能萊納身上部分的紋身就是泰迪幫忙弄上去的,除了後來的毒販、車牌等線索)(以上是前言,故事開始了)在賓館中,萊納給自己刮腿毛並紋身泰迪打來電話又說起薩米的事情,並暗示了約翰是毒販(因為接下來要利用萊納去殺毒販傑米
  • 諾蘭《信條》上線,燒腦到無法劇透,又一部「神片」預定
    如果說這世界上有哪個導演會讓人願意閉著眼去看他的電影,即便全程兩眼一抹黑,回來還是願意給他刷個五星,大概也只有諾蘭了。諾蘭,當時無愧的世界「神級」科幻片導演,史匹柏之後的青年中間派名導,科幻片界的頂梁柱,不矯情,不溜粉,不賣情懷,每次上的片子都是實打實的「硬」。
  • 諾蘭《信條》上線,燒腦到無法劇透,又一部「神片」預定
    諾蘭,當時無愧的世界「神級」科幻片導演,史匹柏之後的青年中間派名導,科幻片界的頂梁柱,不矯情,不溜粉,不賣情懷,每次上的片子都是實打實的「硬」。《信條》才是真正的「救市之作」。「燒腦」的一部,一刷只能看的大概,二刷差不多能看個明白,想寫影評必然要三刷或者四刷了,電影線索情節之複雜,做到了根本無法被劇透的地步。
  • 《記憶碎片》:45段敘事碎片還原弒妻真相,演繹諾蘭巔峰燒腦經典
    (本文超量劇透,未觀影者慎入)說起僅僅通過獨特的敘事技巧就能完成整部電影的懸疑與燒腦,影迷朋友們恐怕一下子就會想起《無姓之人》《禁閉島》等電影。但今天要講的這部電影,在敘事技巧和懸疑燒腦程度上,恐怕比起上面提到的兩部更有過之,那就是《記憶碎片》。2000 年, 一部 《記憶 碎 片 》 將 克 裡 斯 託弗·諾蘭推向了事業巔峰。
  • 大師諾蘭的成名作品,燒腦電影《記憶碎片》深度解讀
    因為前幾天看了黃渤的《記憶大師》,想起多年前看過一部有關記憶的電影《記憶碎片》,於是打開我那臺老舊的電腦,發現它還躺在我的硬碟裡。於是就再看了一遍。再刷還是感覺該片有些燒腦,若不是看了多次,可能還真看不懂。首先說下電影。該片是大名鼎鼎的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成名作,聽說只用了25天就拍攝完成。
  • 這部燒腦神片的套路,至今無人能模仿
    完全沒有,基本都是臨時起意,那天我跟小怪獸嘮,說該講部燒腦片了吧,於是沒怎麼過腦子,就定了諾蘭的《記憶碎片》。像諾蘭在《記憶碎片》中這種,把正序和倒敘穿插著、並完全打碎的,幾乎是沒見到第二份。《記憶碎片》則是把一個連續的敘事線切成了45份,再摺疊,然後是一段倒敘一段正序這麼向下走。這種混合敘事違反了人類對時間的線性直覺,會非常彆扭。
  • 「諾蘭」導演:《信條》劇本靈感來源於《記憶碎片》
    「諾蘭」導演:《信條》劇本靈感來源於《記憶碎片》,演員稱:「我也沒看懂劇本!」當年諾蘭拍攝《記憶碎片》時其中有一幕是一顆子彈,在時間逆行之下重新回到了槍口,正是這一幕讓導演諾蘭萌生了拍攝一部關於「時間逆行的電影。
  • 5部公認的TOP級燒腦神片,你看懂了幾部?
    神級燒腦片《信條》大家有沒有去看? 看得過不過癮? 不夠,大白還為大家準備了5部TOP燒腦神片。 就讓大腦燃燒得更猛烈些吧!
  • 諾蘭在20年前的《記憶碎片》中藏了一個彩蛋:與《信條》逆向子彈有...
    喜歡或者熟悉克里斯多福諾蘭朋友,對《記憶碎片》這部電影定然不陌生。《記憶碎片》是諾蘭來到好萊塢後拍攝的第一部商業片,故事改編自弟弟喬納森諾蘭的短篇小說《死亡象徵》,目前豆瓣評分8.6,並贏得了第74屆奧斯卡和第59屆金球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奠定了諾蘭「燒腦」的作品風格基調。
  • 這5部公認的TOP級燒腦神片,能懂?
    不夠,影單貓還為大家準備了5部TOP燒腦神片。就讓大腦燃燒得更猛烈些吧!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豆瓣: 8.6不止是《信條》,其實諾蘭老早就展露自己超強的腦力。這部《記憶碎片》,也是一部公認的燒腦神片!
  • 諾蘭早在20年前拍攝《記憶碎片》時就已在構想《信條》的世界觀
    今年上映的《信條》(TENET),更是引發了無數粉絲的燒腦討論。然而最出人意料的,莫過於這名大導演在 20 年前的《記憶碎片》(Memento)一片中暗藏的《信條》彩蛋!資料圖:《信條》場景之一外媒指出,在 2000 年上映的這部科幻諜戰驚悚片中,諾蘭就已經在開場畫面中展現了一枚看似被槍所俘獲的子彈。諾蘭在接受 Complex 採訪時稱,其早在拍攝《記憶碎片》時就有了這個設想,希望製作一部角色必須對應物理現實的影片。
  • [敦刻爾克]到底有多神?諾蘭不玩燒腦,玩時間
    關於歷史上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親們可以移步到諾蘭新片,從預告片就能看出神片的端倪▼說回影片本身,如果你有看過很多戰爭題材的影片沒有那麼多燒腦,諾蘭這次把時間的概念做到了極致,它用懸疑片的手法重新詮釋了戰爭的殘酷。
  • 諾蘭的燒腦神作《記憶碎片》如何展現時間調度與符號學含義?
    記憶碎片》就已經在計劃之中。在與弟弟喬納森·諾蘭的一次旅行之中,喬納森·諾蘭提出了《記憶碎片》的最初想法。最終,諾蘭的《記憶碎片》電影與弟弟的小說進行同步的創作。在這部電影中,諾蘭與攝影師沃利·菲斯特第一次合作,在此之後,沃利·菲斯特與諾蘭的合作一直持續到《星際穿越》,攝影師被換成霍伊特·范·霍特瑪。在諾蘭的電影序列中,《追隨》和《記憶碎片》也是唯二非華納兄弟發行的電影。
  • 相信世界不是你想像出來的,諾蘭燒腦懸疑《記憶碎片》
    記憶碎片( Memento)是一部非常燒腦的懸疑片,導演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影片在2000年上映。因為一次事故,可憐的主人公萊納自己患上了失憶症,無法再增加新的記憶,他最後的記憶是他妻子被殺害的場景。雖然影片是講述一個失憶症患者的故事,其實故事想要表達的是,我們的不可靠的記憶以及生命意義的故事。表面上影片講述了一個失憶症患者,為了自己的過錯而不斷自我欺騙,尋找一個不存在的兇手作為自己活下去意義的故事。
  • 諾蘭的《記憶碎片》蘭尼患有短期失憶症,能找到殺害妻子的兇手嗎
    導語:歡迎來到崔青青講故事,諾蘭的《記憶碎片》蘭尼患有短期失憶症,能找到殺害妻子的兇手嗎 《記憶碎片》又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另一部神作,而且是諾蘭死忠粉的必修課。如果你只知道《蝙蝠俠三部曲》《盜夢空間》《星際穿越》,卻不知有《記憶碎片》,那絕對是領不到諾蘭死忠粉成就標籤的,反正我先給自己立個FLAG,我是不折不扣的死忠粉。諾蘭老師成名於1996年的《追蹤》,這部預算只有6000美元的電影處女座奠定了他30年鬼魅敘事風格的基礎。諾蘭熱衷的好像一直不是電影主題的升華,而是如何講故事的鬼斧神工。
  • 信條:史上最燒腦諜戰片是對諾蘭的追捧,還是對智商的侮辱?
    信條:史上最燒腦諜戰片是徒有虛名還是實至名歸?附觀看方法大家對於諾蘭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記憶碎片》和《盜夢空間》,確實是大手筆。近期,《信條》上映後,也是延續了之前的好口碑,豆瓣評分也來到了8.3。但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這部被譽為了史上最燒腦的諜戰片,大家居然都說沒有看懂。到底是對諾蘭的追捧還是對自己智商的侮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