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87版《倩女幽魂》為例,解讀影片中徐克獨特的電影美學風格

2020-09-05 子虛貓言

○文 | 子虛貓

「西方追捧香港電影,很大程度上都是徐克的電影工作室引發的潮流所致。」

——大衛•波德萊爾

講到徐克,我想很多人都不陌生,人送外號「徐老怪」的他曾掀起一股香港電影的「新浪潮」,而且影響遍及整個八九十年代港、臺、大陸地區武俠電影界,以至於「徐克監製」/「徐克導演」成了特殊標識,他拍攝的《笑傲江湖》、《黃飛鴻》、《倩女幽魂》等一系列經典電影近乎家喻戶曉。

而1987年上映的《倩女幽魂》是徐克的代表作品之一,雖然是徐克並非是導演,但作為監製,影片充分體現了徐克風格的獨特之處,應該鮮少有人知曉徐克監製的《倩女幽魂》並非是最早拍攝出來的,比它更早的是在1960年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相對於李翰祥導演的忠於原著,徐克的思維則是跳躍性的,越出了原固有的框架,運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並結合東方美學注入當時社會主流思想,前衛、多變的拍攝敘事風格讓無數電影觀眾記住了聶小倩與寧採臣之間悽美的愛情故事,成為了難以超越、永恆不變的經典。

徐克的成功,得益於他既能保證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又能給其巧妙地注入新理念、新的價值形式,讓人看完後總會意猶未盡。因而接下來我將以《倩女幽魂》為例,從電影的色彩美學、鏡頭剪輯、人物情感以及主題表達的結合這四個方面來解讀這部影片的魅力,透過這部電影來了解徐克——「徐老怪」式的獨特電影美學和藝術風格。

01.「徐老怪」式色彩美學,以故事狀態鎖定好色彩風格,運用朦朧冷色調營造場景突顯所具有的奇譎風,書寫出極富東方色彩的人鬼殊途戀

徐克對於色彩美學運用和當時香港背景是息息相關的,那時候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中英談判開始後,雖然香港還未回歸,但是殖民地身份即將消失,香港本土居民文化在動亂之中漸漸被喚醒,湧出了許多懷舊作品,所以徐克早期武俠電影作品中,不管是以武打為主題抑或是以鬼怪為題材的作品,在場景營造與構建大多都會採用冷色調以此呈現懷舊風格,其中《倩女幽魂》最為濃鬱。

大量的暗藍、黑、白、灰、粉等冷色調在多個場景的運用,使其呈現出一種使人宛如在亦真亦幻的夢境之中,讓人想拔開那層朦朧而又神秘的面紗一探究竟,但又會被那詭異畫面產生莫名的恐懼,這是「徐老怪」的獨特之處。電影伊始,便是在煙霧所籠罩下若隱若現的蘭若寺石碑,伴隨著陣陣如泣如訴般的幽咽蕭聲,落葉隨風飄零蓋滿古寺石徑,素衣女子在古寺之中隨風起舞,偏冷的色調彌散在空氣中,讓人不寒而慄卻又人情不自禁地陷入這幽深的古寺裡。

雖然徐克並非是個以某種固定的色調作為個人風格特色的人,他所講究的是所給視覺風格要根據所講述的內容而定,若定了色彩風格,也註定了故事未來的走向。在《倩女幽魂》裡影片一開場就運用暗藍這種冷色調作為影片的主基調,用暖色調紅色呈現出「倩女幽魂」的片名,以冷色為主,以暖色為輔增加恐怖氛圍,層層遞進,將鬼域「蘭若寺&34;,同時運用交叉蒙太奇手法把現在和過去的時空相結合,凸顯出兩者冥冥之中有著不可言說的神秘聯繫,最後用不規則的短鏡頭給我們呈現出人鬼陰陽兩相別的曠世絕戀。

1.隱喻蒙太奇手法

隱喻蒙太奇手法在百科中的解釋:通過鏡頭或場面的對列進行類比,含蓄而形象地表達創作者的某種寓意。

簡而言之就是,暗含深意的景/物都會以特寫的形式呈現出,而序幕之中就已經有兩組景物進行了類比。

①聶小倩腳踝處的鈴鐺與蘭若寺外的鐘鈴

影片之中,每當聶小倩鈴鐺一響,緊隨著蘭若寺外的鈴聲也會隨之響起,一開始並不知曉其中意,但是看到影片後面,寧採臣也在無意中搖響聶小倩的鈴鐺,進而引發戲劇的高潮,原來「鈴鐺」實為「索命符」,是小倩和樹妖的特殊暗號。

②「女鬼與書生交歡」與「燈籠落水」

影片中女鬼與書生,實則代表水與火、陰與陽,當燈籠的火熄滅,也代表書生陽氣已盡,其實也在預示陰陽兩相隔,之後聶小倩與寧採臣的感情終究得不到圓滿。

2.加速蒙太奇手法

加速蒙太奇手法在百科中的解釋:將發生過和的每一個連續動作的畫面予以減短,或跳過去不用,造成節奏加快的視覺效果。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就是把視頻縮短到最大極限,然後把所有的視頻給拼接好,而《倩女幽魂》嚴格意義上來說幾乎都是用短鏡頭剪輯,所以在視覺上很多事物及個人情感都被放大到了極致。

尤其是在開場裡寧採臣去郭北縣的路上,起初是以全景展開,隨後拼接了他的特寫,因為饅頭放了很多天幾乎硬如盤石,又餓又生氣,用腳踢走饅頭卻也鞋子踢破,這組鏡頭的開場讓觀眾以極快的速度了解主人公的「憨厚」性格,也讓人明白為什麼寧採臣會被人這麼容易忽悠去蘭若寺,讓劇情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當然這種手法的使用除了能讓觀眾以極快的速度了解人物的性格之外,也能帶來些比較輕鬆的觀影體驗,久而久之也成為了徐氏武俠電影的固有風格。

3.交叉蒙太奇手法

交叉蒙太奇手法在百科中的解釋:將同一時間不同地域發生的兩條或數條情節線迅速而頻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條線索的發展往往影響另外線索,各條線索相互依存,最後匯合在一起。

簡單來說,就是有一條情節是做為鋪墊,但是其餘每條情節都與其閉合成一條主線。這種手法運用在電影中,使得電影人物在腦海裡更加具象化,讓觀眾從中產生聯想和回憶,進行思考

《倩女幽魂》在序幕就已經交代好蘭若寺的外部環境以及書生遇小倩被害的情節,開門見山指出「蘭若寺」與「小倩」的關係;而另一條線則是寧採臣收帳不成,反被縣裡的百姓指路去「蘭若寺」,以「書生遇害」做為鋪墊,「蘭若寺」為匯集點,最終讓聶小倩、寧採臣相遇用外部衝突與內部衝突交織在一起,因愛情匯集成一條主線。

三種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加上徐克以傾斜、仰拍的另類方式快速地敘事,多變的視覺畫面給人創造出了類似於酣暢淋漓那種前所未有的快感,讓觀眾在聶小倩與寧採臣的悽美愛情故事裡體會到懸疑叢生、變化莫測的感覺,難以讓人忘懷。

03. 運用內心的情感轉變來刻畫人物形象,揭示人的內心世界,突出主題精神

「我們拍電影的題材和情緒,來自於我們身處社會的感受和心理需要。理性方面,我們反映現象;感性方面,我們反映心理需要。」——徐克

基於劇情,影片中寧採臣與聶小倩的愛情是條主線,在他們兩個未遇到對方之前,性格明顯是截然不同,張國榮飾演的寧採臣從出場開始就是懦弱無能但又憨直無比的文弱書生,而王祖賢飾演的聶小倩則是妖嬈魅惑、卻又被妖所挾而委屈求全的女鬼。但是他們在遇到對方之後,寧採臣逐漸成為敢於承擔、勇敢向前的人,而聶小倩也不再委屈求全,兩人為了對方能夠向命運反抗,但是都在為了成全對方,始終還是陰陽相隔,小愛化成了無私的大愛,而「只羨鴛鴦不羨仙」只能成為他們最後可遇不可求的奢望。

寧採臣和聶小倩的身上,有極多的矛盾點,有愛情與人鬼界限的矛盾,有個體與社會在道德倫理上的背離,有生與死的抉擇矛盾…但是最後決定劇情走向的是他們對勇敢與懦弱的選擇,亦是對人性的選擇,雖然最並未得到所謂的圓滿,但是人鬼終將殊途,能夠相知相遇,奔向各自的人生也許這就是人鬼戀的最佳結局,也使得兩人的悽美愛情更富有感染力。

影片以寧採臣和聶小倩兩人的視角展開,再以燕赤霞斬妖除魔作為副線,運用三人情感的轉變引入人性的思考,在裡面的社會劍俠殺人後若無其事地吃饅頭、縣城百姓沒有人勸寧採臣遠離蘭若寺、遊兵以獵殺流寇通緝犯為營生,小倩所在的官宦家庭被奸人害得家破人亡,死人太多導致到處都是孤魂野鬼……都折射出在權錢至上的社會下,人性的泯滅,官府辦案首先想到的是錢,沒錢還辦案就要挨打,沒有所謂的正義,連情感都不復存在,只是存在暴力和信仰金錢,所以開始時書生寧採臣和女鬼聶小倩都是黑暗世道裡正義卻軟弱的象徵,而樹妖和黑山老妖則象徵當時慘無人道的社會,當寧採臣、聶小倩以及要退隱江湖的燕赤霞決心勇敢反抗齊力剷除這千年魔頭時,也傳遞出了影片裡對正義的渴望。

而燕赤霞在影片最後說道:其實做人,生不逢時,比做鬼還慘。成為了點晴之筆,側面表達出了徐克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及其憤慨,這是還是源於殖民統治下的香港社會,人們不知道何去何從,在未來和過去的夾縫中人們普遍存在一種身份認同的尷尬之感,因而借用影片拷問當時的社會與人心,道出缺乏了溫情與大愛的人間,與陰曹地府又有何區別。

因為有了這些情意存在,使得徐克和徐克的電影江湖如同一壇美酒,釀得越久就越是讓人回味無窮。

結語

87年版本的《倩女幽魂》之所以被奉為經典,除了王祖賢、張國榮、午馬等人精湛地演繹,主要是因為改編原著背後更多注入了時代的印記,乍看是說男女之間的小情小愛,實則是在歌頌善良正義,痛斥世間惡相的無私大愛,每次看都會給人不同的感悟,次次都回味無窮,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透過這部電影,也看到徐克能夠成為一個時代標誌不是沒有原因的,運用創新且多樣化的拍攝技巧,賦有東方美的色彩,雖然當時的特效不如現代科技人工合成打造出的那麼無懈可擊,畫質還顯得有些粗糙,如同層層手工紡織的紗布,雖然看起來並不精美,但是每一針、每一線背後都有令人動容的情感故事,值得讓人細細品味。

相關焦點

  • 亂世人情,夢幻詩意,87版的《倩女幽魂》為何讓人念念不忘?
    新藝城推出這一系列電影共3部,分別為1987年的《倩女幽魂》、1990年的《倩女幽魂2:人間道》以及1991年的《倩女幽魂3:道道道》。1960年李翰祥執導的《倩女幽魂》劇照從1960年李翰祥導演的《倩女幽魂》,到程小東、徐克的87版,再至97年由徐克監製、陳偉文導演名為《小倩》動畫片,以及2011年4月,葉偉信指導的《新倩女幽魂》,香港影人對
  • 張國榮王祖賢版經典電影倩女幽魂翻拍倩女幽魂:人間情 對比
    最近的剛上映的一部翻拍《倩女幽魂》的網絡電影:倩女幽魂:人間情 。由林珍釗導演,李凱馨 、陳星旭 主演,值得一提的是兩位80、90年代香港電影老出現的打星包租公元華 、徐少強 兩位香港老戲骨加盟,增加了懷念的味道。
  • 張國榮87版《倩女幽魂》,大尺度戲被刪,票房只排當年第15名
    文:張國榮87版《倩女幽魂》,大尺度戲被刪,票房只排當年第15名導讀:「十裡平湖霜滿天,聶小倩與寧採臣,寸寸青絲愁華年。對月形單望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在87版《倩女幽魂》中,這一首詩渲染了嚴霜瀰漫的環境氣氛,將人鬼相戀的諸多愁思體現的恰到好處。
  • 87版《倩女幽魂》,張國榮懷疑徐克不滿意,王祖賢身價竟然翻十倍
    王祖賢在拍攝這部影片後片酬從5萬港元漲到了45-55萬港元,直接翻了10倍,說明大家對她的認可。讓我們一起走進《倩女幽魂》。」於是等施南生(徐克前妻)找到自己飾演另一部影片,於是她就為自己爭取了一下。5歲時看的一部李翰祥導演的影片,「是同一個故事,中文名就是《倩女幽魂》。
  • 倩女幽魂:人間情跟張國榮王祖賢版倩女幽魂對比
    1987年的《倩女幽魂》是眾多影迷粉絲心中的經典,之後雖有多個版本的翻拍,但都沒能超過這一版,天馬行空的想像,人鬼闡釋的愛情,徐克的天馬行空跟程小東的浪漫,一同打造出了這一部人鬼愛戀華語經典。徐導徐老怪的電影從不讓人失望。
  • 張國榮87版《倩女幽魂》,大尺度戲被刪,票房只排當年第15名
    在87版《倩女幽魂》中,這一首詩渲染了嚴霜瀰漫的環境氣氛,將人鬼相戀的諸多愁思體現的恰到好處。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的經典短篇小說《聶小倩》,通過一個美貌的女鬼和後浙江人寧採臣的故事,來詮釋愛情的純真和美好,反映文人內心對女性慾望和理想的雙重投射。
  • 從聶小倩受影視界歡迎的原因,解讀新版、87版《倩女幽魂》的差異
    那麼在眾多電影版本中為何87版的《倩女幽魂》能深入觀眾法眼被稱為最經典的一版?剛剛網播的《倩女幽魂之人間情》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帶上這三個問題,我們 一起來聊一聊。王祖賢版的《倩女幽魂》被稱為翻拍中最經典的有以下幾個原因在眾多的電影作品中,87版張國榮、王祖賢主演的《倩女幽魂》堪稱最經典的版本。
  • 張國榮版《倩女幽魂》被翻拍,有幾個情節改編比原作更精彩!
    1987年的《倩女幽魂》是無數影迷心中的經典,此後雖有數個版本的翻拍,但都沒能超越這一版,天馬行空的想像,人鬼闡明的愛情,徐克的新潮搭配程小東的浪漫,共同打造了這部華語經典。如今,新版《倩女幽魂》在網絡上線,網大的出生不僅令觀眾懷疑影片的質量,而看過之後,平心而論的確無法與傳奇媲美,但無論是製作還是完成度,都已完勝大多網絡大電影,比肩很多院線電影。
  • 《倩女幽魂》經典重啟,我這樣解讀「老與新」
    梁朝偉搭檔王祖賢拍過程小東執導的《倩女幽魂3》,這一版劇本主要由徐克執筆。改編風格脫離原著主線,塑造了小和尚和女鬼小卓的另類聊齋故事。我解讀為致敬與溫情。  《倩女幽魂:人間情》此次翻拍拿到87版《倩女幽魂》的正式授權,是一次非常敬重的翻拍。  劇本環節就不敢打馬虎眼,直接請來87版編劇阮繼志。
  • 《倩女幽魂》經典重啟,我這樣解讀「老與新」
    87版《倩女幽魂》的成功,讓《聊齋》系列被不斷改編、翻拍,從電影到電視劇,不勝枚舉。梁朝偉搭檔王祖賢拍過程小東執導的《倩女幽魂3》,這一版劇本主要由徐克執筆。電視劇版就不能漏了徐熙媛這版偶像劇風格明顯的《倩女幽魂》,劇本改編在寧採臣聶小倩的故事上還加入了七夜等副線角色,倒是創造了電視劇版的一個經典;
  • 懷舊老電影——《倩女幽魂》
    在1960年,一部《倩女幽魂》橫空出世,講述了一段女鬼和書生的幽怨故事,而在27年之後。由徐克監製、程小東導演,張國榮、王祖賢、午馬等主演的古裝愛情片《倩女幽魂》再次被搬上了大銀幕。影片主要講述了死去的富家小姐聶小倩在姥姥的控制下誘惑遊人 ,吸食精氣。
  • 26個版本的《倩女幽魂》,為何只有87年張國榮版本的不可超越?
    在87版《倩女幽魂》中,這一首詩渲染了嚴霜瀰漫的環境氣氛,將人鬼相戀的諸多愁思體現的恰到好處。 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的經典短篇小說《聶小倩》,通過一個美貌的女鬼和後浙江人寧採臣的故事,來詮釋愛情的純真和美好,反映文人內心對女性慾望和理想的雙重投射。
  • 懷念經典:87版《倩女幽魂》從此再無聶小倩
    87版《倩女幽魂》翻拍自1960年邵氏出品的同名影片,由徐克監製、程小東導演,張國榮、王祖賢、午馬等主演。該片先後獲得第16屆法國科幻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葡萄牙科幻電影節最佳電影大獎、第2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等獎項。1987年7月18日該片在中國香港上映。
  • 以《重慶森林》為例,解讀影片中王家衛獨特的電影美學風格
    1994年上映的《重慶森林》是王家衛電影的代表作,影片充分表達王家衛風格的獨特性,今天我就通過這部電影來解讀「王家衛式」電影美學的獨特魅力。王家衛是香港電影圈旗幟式的人物,以獨特的影像風格傳達著香港這個繁華都市的喧囂與孤獨。極端風格化的視覺影像、富有後現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對都市人群內心的敏銳把握建構出獨特的「王家衛式」的電影美學。
  • 經典電影回顧之張國榮、王祖賢版《倩女幽魂》
    《倩女幽魂》改編自中國古代短篇小說傑作《聊齋志異》中的一篇名為「聶小倩」的故事。從1960年被大導演李翰祥搬上銀幕開始,到1987年徐克和程小東的經典翻拍,在將近三十年的時間裡,經過眾多優秀電影人的精心創作,不僅讓這個本身並不起眼的鬼故事家喻戶曉,更是讓「倩女幽魂」這四個字成為了人們心中的經典。1987年,徐克和程小東製作拍攝了經典故事《倩女幽魂》,張國榮飾演的寧採臣走進了一座陰森的破廟--蘭若寺。在一片霧蒙蒙的水邊,寧採臣遇到了一個彈琴的女鬼。
  • 為啥說,張國榮與王祖賢的電影《倩女幽魂》是無法超越的經典?
    而由程小東執導,張國榮、王祖賢領銜主演的87版電影《倩女幽魂》,無疑是眾多港臺影視劇作品中最為經典的一部。有網友說:「現在餘少群與劉亦菲新版電影《倩女幽魂》,如果放在那個年代也可以成為經典電影。只是張國榮與王祖賢出演的87版電影《倩女幽魂》先入為主,碰上了一個好時機罷了!」
  • 為什麼張國榮王祖賢主演 87 版《倩女幽魂》不可超越?
    回到最初,我第一次看87版《倩女幽魂》的時候。恰逢劉亦菲和餘少群的新版上映被罵得一塌糊塗,我自然也就沒興趣去電影院貢獻票房,於是乾脆把傳說中最經典的那個版本(王祖賢+張國榮)找來看一看。當時我還小,不僅對電影藝術知之甚少,也不是任何一個影星的粉絲,然而我看完之後,發自心底地感嘆:「這真是一部完美的商業電影!」
  • 《倩女幽魂人間情》:花妖狐魅東方新魔幻,網絡電影的創新和局限
    因為翻拍了香港鬼才導演徐克執導,風華絕代的哥哥張國榮和頂級神顏王祖賢領銜主演的87版經典《倩女幽魂》,並且還力邀原編劇阮繼志加盟,觀眾的期待值被設置為Max級別,頗想一睹究竟。以好萊塢為例,此類電影出現較早,時至今日已經有很長時間的發展。最早的魔幻影片叫《諾斯費拉圖》,最具意義的代表作是《梅林》。但早期的魔幻影片因為技術的局限性,無法在視覺上引起觀眾的強烈震撼,只能長期混跡於其他類型的影片,成為一個附加的概念。
  • 寧採臣結過婚,聶小倩生過娃,《倩女幽魂》原著和電影差太多?
    這部集奇幻和愛情於一身的大片,投資4000萬,有1423個特效鏡頭,由87版《倩女幽魂》編劇阮繼志撰寫劇本,主題歌也與87版同款。熟悉的風格,熟悉的配方,一時間,勾起無數人的懷舊情結。人人都知道倩女幽魂的故事,但未必每個人都知道故事的全部。寧採臣和聶小倩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倩女幽魂·人間情》完全不輸87版,其實更「精彩」
    作者 | 小茹網絡大電影《倩女幽魂·人間情》上映以來,有不少觀眾認為這部影片比87經典版有一定距離,其實不然,這部網絡大電影如果對比87版,如果「平行比較」,《人間情》更好看更精彩。這部電影的製作可謂是網絡大電影屆的良心,正如宣傳中所言,這部電影耗時3年,投資4000萬,精心打造多幀特效鏡頭,絕對算得上是網絡大電影中的「技術良心戶」。電影中的特效相對密集,但是並不是向你一股腦砸過去的那種密集,而是有層次的,有構思的,比如這個擺渡的小船,很恰當地渲染出了靈異恐怖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