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2020-07-08 娛樂電影飲水機

【 序言 】

你會無條件相信你自己的記憶嗎?

那些記憶裡面的人,

發生過的事情,

以及那些令人憤怒的,令人開心的瞬間,是真實存在的嗎?

假如有一天,你的記憶欺騙了你,你還會相信自己嗎?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 關於這部電影】

《記憶碎片》是黑色電影在新世紀的代表作之一,拍攝於1999年,次年上映獲得聖丹斯電影節的劇本創作獎。

作為&34;大導克里斯多福•諾蘭拍攝的第二部長片,維基百科將其列為後經典心理黑色電影的代表作,影片又被稱為&34;。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此外,這部影片曾被冠以最難懂的電影頭銜,主角萊納德的順行性失憶症是本片的靈魂,是起因也是經過。也正是他的病增加了整部電影的敘事難度,而萊納德尋找殺妻仇人約翰•G則是全片的推動力。

整部影片是個解謎的過程,溯回而上尋找萊納德的仇人以及他和娜塔莉、泰迪、達德之間的關係,最終得到的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由此黑色趣味畢現。

有人甚至認為,非凡的影片敘事框架使這部影片具有了劃時代的意義。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 如何認識自己 】

男主角萊納德在患了短期失憶症後,如何認識自我,如何認識這個世界,以及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來,這些發人深省的問題來自於對影片主人公的悲劇深層次地思考。

我們知道,在哲學上,終極問題就是&34;

男主人公萊納德患有順行性失憶症。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於是在電影中,這些問題都不再只是哲學上虛無縹緲的理論問題,而是他在每一天甦醒過來,睜開雙眼,需要十分迫切解決和弄明白的問題。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可以憑藉字條知道自己要去做什麼,可是他卻永遠不能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或者,他曾經做過什麼。

假如有一天,你的記憶只剩下一天的儲存時間,一天過去,所有的記憶都將清空,你會如何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生活,如何去完成自己的目標?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這部電影正是以這樣的情節設置與表現方式,將這些難懂的問題藏於電影的情節中,可以說,每一個細節,都是向觀眾拋出的一個問題。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 碎片化紀實之電影迷宮 】

去中心化和碎片化是後現代敘事的兩個主要特點,這也是我們現代媒體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

可以看到,在影片《記憶碎片》中,這種敘事方式和電影主題得到了天衣無縫的結合,它所展示的形式,就是想要傳遞的內容。

有人說,《記憶碎片》並非內含一個敘事迷宮的電影, 換句話說,從電影情節內容設置,到其碎片化表達——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一個迷宮。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有評論家這樣對《記憶碎片》的獨特戲劇表現方式作出闡釋:碎片式倒退的彩色敘事段落部分,黑白部分的記憶是彩色部分的前史,基於萊納德的病症,黑白部分的記憶是將無限相似的循環下去的。

我們能夠看到,整部影片採用了碎片式的剪輯方式,將不到兩小時的電影剪出了黑白相間的四十多個片段,前面說到,這部電影的形式就是內容,在這裡可以作出很好的解釋,主人公的記憶是碎片化的,不連貫的,而電影的剪輯方式也是不連貫的,從色調處理到情節安排,都是和主人公本身腦海的記憶完全符合的。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可以說,電影中的每一個碎片都具有極大的開放性和不確定性,它指向無限多種可能。

仔細的來解讀這個電影,我們會發現,除了在敘事結構上對時間的順序進行了獨特的設計,導演對時間的選擇和變形也作了十分認真處理。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電影的整個敘事部分只是萊納德生活的眾多碎片之一,隨著時間的流逝,不久就會被萊納德遺忘。

但是,我們又可以看到,萊納德所遺忘一個人一件事的速度因為他心理時間的變形而忽快忽慢。

事實上,德國表現主義電影注重表達嚴酷的現實和工業文明對人的異化。每一次人類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變革都會對人的生活和行為方式產生影響,進而作用於人的思維方式。

由此,我們可以從中得出結論:萊納德的失憶症和思維方式好像是當今人類社會思考的趨勢。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因為失憶和記憶時間的儲存總是不夠用,他只能依靠靠寶麗來快照、紋身和筆記來記錄自己的行為,可以說,他的追兇過程就是不斷建構全新的世界的過程。

在變化多端危機四伏的客觀世界中萊納德以為本能反應和邏輯思維能幫他解開謎團從而找到兇手。但是,事實上,因為記憶儲存時間太短,萊納德在記憶不斷丟失和重塑的過程中很難做出正確的理性判斷。

他的追兇過程就好像在走一個迷宮一樣,不知道方向,沒有路標,只能依靠本能和邏輯思維判斷來支撐自己走下去。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 如何認識真實?】

我們該如何認識真實?可以說整部電影會給我們留下很多很多關於現代生活的思索。

有人曾經說,當我們擁有許多記錄真實的手段後,我們該如何組裝還原事實, 我們能否抵達真實?

新媒體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新聞,信息湧進我們的時候,我們一天可能會接觸到成千上萬的信息,到處都充斥著虛假新聞,如何在這樣龐大的信息海洋裡判斷真偽,得到可靠真實的信息成了我們每個人網上衝浪時候的重要任務。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這個時代給予我們與外界快捷的聯繫和溝通方式,同樣我們自身也有很多能夠記錄真實的工具,可是這樣碎片化的一個媒體時代,如何將我們獲得的信息組裝和還原成一件真實的事件,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因此,時刻保持,我所獲得的真的可信嗎?我內心固有的想法到底可信麼?這樣的疑問,才能在這樣的媒體時代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 巧妙的敘事結構——記憶迷宮 】

從電影拍攝手法和情節安排上來說,影片的黑白部分敘事基本是按照傳統敘事進行的,儘管導演在這種前進式敘事中融入了回敘、插敘等敘事手段,但是總體上來說,黑白部分的敘事與傳統敘事並沒有很大的區別。

但是,彩色部分的敘述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倒敘。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影片將一個故事情節的發展進程切割成若干碎片,在敘事過程中將這些碎片按照故事進程從後向前排布,前一個故事的開端是後一個故事結尾。除此之外,影片再將黑白和彩色兩個部分交叉剪輯,影片的結尾處黑白與彩色敘事合二為一, 完成了一次圓滿的後現代電影敘事。

在電影結尾,泰迪的話語,以及影片中記憶的碎片化電影片段向我們揭示了故事的真相: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原來,在男主熟睡的時候,他的妻子在自家的衛生間裡被兩個入侵者強姦了。

萊納德發現後,持槍將一名強姦犯當場擊斃,但是自己被另一名強姦犯擊昏了。

從這裡開始之後,他便患上了短期失憶症,只能記起襲擊事件之前發生的事情,隨後發生的事情他只能回憶起短短的幾分鐘。

他的妻子在事件後倖存下來,但是看到自己丈夫的失憶狀態很痛苦,多次求救醫生。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在得知醫生說男主有可能恢復記憶後,妻子決定以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來測試自己的丈夫是否真的患有失憶。

結果,在測試中,男主給妻子注射了過量的胰島素,直接導致了妻子死亡,但是他茫然不知。

而在他的記憶中,他的妻子早死於那次強姦事件……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 假如記憶欺騙了你 】

很多情況下,記憶雖然是對繼往事件的印記,但它是由個人來操控的,具有極強的主觀性,許多的人長時間自欺欺人,認為客觀發生的事件和自己記憶中的事件是一樣的,因此,用這方面來說,記憶在諸多時候又是不可靠、不具真實性可言的東西。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主人公的記憶正是這種猶如經過特殊程序般的加工過的記憶。

在他的記憶中,自己的妻子美麗、聖潔。

在他的記憶中,妻子被姦殺。

可是事實真相是他的妻子被強姦後沒有死亡,反而是他的&34;讓他自己親手結束了妻子的生命。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我們可以感受到,在受傷後他的記憶系統好像多了一道特殊的加工工序,他只能記住很短時間內發生的事,對自己的記憶進行了選擇性的記憶與遺忘。

很多人可能會很疑惑,但是,只有這樣他才可以繼續活下去,為了給妻子報仇活下去。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影片中他的獨特的失憶、記憶方式是導演的藝術構思、創作思想的體現。

客觀上來說,記憶作為私人性的東西,個體可以選擇記憶人生中的美好、甜蜜,也可以選擇遺忘痛苦、不幸。

個體無時無刻不被記憶纏繞,但其擁有的記憶有時是虛假的、是自己編造的、美化了的記憶,當一個人無法遺忘時只能用虛構的 記憶來完成對自己生命的救贖。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在影片中,主人公的短期記憶方式成為他悲劇人生的救贖工具。

可以這樣總結,整部影片展現了一個有記憶缺陷的主人公的生活世界。

而導演通過影片予以窺探的是現代文明中人的生存狀態和與生存所依賴的世界的關係。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生而為人,要知道自己是誰,自己要到何處去,過去做了些什麼,而將來又打算做些什麼,這是一個人活著的意義。

可是,當一個人與世界產生矛盾、對世界產生疑問的時候,甚至對自己記憶的真實性產生懷疑的時候,那就會在世界中迷失從而喪失了一切肯定性。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 關於世界和自我的認識 】

&34;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這是男主在影片的末尾說出來的內心獨白,也是導演通過角色的口,向我們傳遞的一個信息。

我們眼中的世界是帶有個體生活印記的世界,我們要依靠自己的記憶去確認自己的身份,正是因為這些記憶,即我們做過什麼,如何做的,將來會怎麼發展等各種記憶來給與自己身份認證,依靠記憶來尋找活著的動力。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但是,有的時候,我們也會逃避真相,並且捏造記憶只為獲得心靈上的解放和救贖。

關於存在的價值,有這樣一段話,十分的發人深思:

時間的大山是連綿不絕的。

過去與現在喪失了劃分的意義,因為一切都曾經是現在,也即將成為過去,對於個體而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 哪裡,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肯定當下的存在,明曉並追尋自己此時此刻存在於世的價值、意義。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在影片中,那漸漸模糊的照片,就好像人的記憶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趨模糊。

不論人的記憶何時清晰、何時模糊,世界將依然存在,時間將依然 無休止的綿延下去。

不管人的記憶怎樣演繹、遺忘, 人通過何種方式賦予自身價值、尋找何種存在的理 由和生活目的,短暫生命個體都要在無限的時間和空間中穿行而過。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本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

在編導人員縝密的藝術手法處理之下,影片《記憶碎片》充滿了懸疑氣氛,對現在與過去之間 界限的消除、對人的記憶的演繹、對個體把握世界 的方式的憂慮和對價值意義的求索,都在觀眾想要解開復仇謎團的過程中得以展示。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觀眾在傳統電 影的結尾會看到一個故事的結局,但《記憶碎片》的導演卻將觀眾引向了一個已然成為過去的現在, 導演猶如將主人公連納重新拋入一個輪迴之中,時間開始流逝,記憶開始蔓延,在輪迴開端他就在世界中迷失了方向。

事實上,男主人公的迷失也正是現代生活中 愈演愈烈的眾生對世界的迷茫、對自我的迷失。

生命中所有的美好與災難都存在於記憶之中,人在自己的記憶中確認自身,也在自己的記憶中尋求慰藉。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雖然記憶會變更、自我會迷亂,但時間將不斷流逝,生命亦將不可阻擋地前行,直至老死。

《記憶碎片》色彩紛變、撲朔迷離的影像表徵之下,隱藏的正是導演對看似常態、富於價值而又葆有至多 危險、荒謬、不合理、不確定因素的生活和世界的質 詢與詰問,進而構建起一種獨特另類的現代性批判話語形式,而正是這種銳利、獨特構成了克裡斯託 弗·諾蘭影像世界的底色。

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影片想告訴我們, 記憶是不可靠的,但人們的生活卻離不開記憶。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無論它真實與否,都是我們做出判斷憑據,引領我們生存下去的心理動力。

真相有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為自己擁有的記憶而努力活下去。

可以說,對於觀看《記憶碎片》的觀眾來說,就像是在玩拼圖遊戲一樣腦中不斷進行著頭腦風暴。

這不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34;電影,而是將&34;的過程與&34; 相雜糅,這給觀眾帶來了多層次的觀影快感。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電影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對自己的身份和記憶進行認知。

人們身處社會當中,會存在各種各樣的身份。

在生活的過程當中,人們又會形成各種各樣的永久記憶。

那麼,這些身份哪一個才是真實的?

我們到底應該用哪種身份在社會上生存?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正如泰迪在影片中說的: &34;

我們自己的記憶是否真實客觀?

就算有相機、筆記本等幫我們記錄現實,那麼記錄的時候我們是否其實是在用自己的主觀意念來操縱手和眼睛?

就像男主不願接受自己誤殺妻子的事實,選擇性拋棄掉和遺忘這段記憶一樣,我們是否真的應該相信自己的記憶?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其實這些都是影片帶給我們的值得思考的問題。

就如我在前面所講的一樣,我們該如何人認識真實,又要如何抵達真實的彼岸?

這個問題,留給你也留給我。

對這部《記憶碎片》感興趣麼?別等了,快點擊下面的「頭條搜索」,輸入「記憶碎片」去觀看吧!

相關焦點

  • 通過記憶碎片拼接的電影你會喜歡嗎-簡評《記憶碎片》
    今天把電影《記憶碎片》看完了,感覺還行吧,但是並沒有感覺其質量符合其IMDb名次,可能是不太喜歡這種「過度倒敘」的方式了,所以並沒有讓我覺得很精彩。本作通過「過度倒敘」的方式,講述了一個自己欺騙自己的故事,雖然故事的設定挺有意思,而且諸多細節表現也挺優秀,但是因為這種過度倒敘的方式嚴重影響了我的觀看體驗,所以我個人一開始就挺排斥這部作品,雖然似乎電影經常給人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但是我個人並不感冒,雖然倒敘是一種常用手法,但是一般的電影只會在開頭的一小會兒使用倒敘,然後整個電影結束再回到電影開頭,但是本作,幾乎處處都是在倒敘,給人的體驗就是你一直在看結局
  • 《兩隻老虎》主題曲叫什麼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完整歌詞
    《兩隻老虎》主題曲叫什麼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完整歌詞  隨著電影《兩隻老虎》不斷釋出的各種片花,電影也越來越讓人期待了,而前兩天,片方放出了重磅炸彈,《兩隻老虎》的主題曲是由新褲子樂隊演唱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 如何寫出《記憶碎片》?諾蘭談《記憶碎片》劇作
    在劇本中的對話非常接近成片,但很多場景方向和位置指示都做了更改,因為經常直到拍攝前一天,我們還不知道要去哪兒拍。所以,回過頭來看看劇本如何適應製作方法也挺好玩的。我猜你會說它是模塊化的劇本,因為它沒有以傳統的方式進行連接,所以要從中刪除場景很簡單。但這一直是我想組合電影的方式:為了適應電影而進行的拍攝方式。《記憶碎片》的故事哪裡吸引了你?萊納•謝爾比的「病情」是真的麼?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原文:Если жизнь тебя обманет,英文:If by life you were deceived,中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曾經陸毅和秦海璐主演了一部連續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該劇以上世紀80年代為背景,把故事聚焦在三對不被祝福的婚姻上,展現了三對夫妻在巨大的時代變革面前,對待婚姻的變化和人性的掙扎,用「被生活欺騙」來展現80後所遭遇的情感狀況。
  • 記憶碎片:邏輯殿堂的夢工廠
    《記憶碎片》是迄今為止我看到劇情編排最精妙的一個片子了,看完以後竟然心情久久都不能平靜。對於片中人,記憶的碎片散落一地,沒有一個人擁有完整的事實真相,這像極了我們的人生。好在這只是一個電影,而它的造物主,導演和編劇,一定很縝密的設計了故事的事實真相。所以我查了很多很多的影評,試圖還原這個故事的本來面目。
  • 觀影推薦《記憶碎片》:你相信你的記憶嗎?
    《記憶碎片》是根據喬納森·諾蘭的短篇小說《Memento Mori》改編而成的懸念影片。影片講述了患有「短期記憶喪失症」的萊昂納多·謝爾比必須根據自己支離破碎的記憶來找到殺害自己妻子的兇手的故事。這是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剪輯提名的影片,十分大膽且混亂的剪輯手法,雙線交織,黑白彩色穿插,克里斯多福·諾蘭秀邏輯剪輯的高能影片。
  • 普希金詩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他的一首小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就充分體現出了這一點。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鬱。普希金一直相信自由和民主,他筆下的《自由頌》、《致恰達耶夫》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都是揭露社會的黑暗、歌頌光明與自由的名篇。也正是這樣的詩作,讓他遭到流放。然而,普希金並沒有為此而氣餒,他時刻告訴自己要保持樂觀,要以積極的姿態面對生活中的風雨。
  • 教案 | 初中語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題目】《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2)寫作背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於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裡。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鬥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他這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問世後,成為許多人激勵自己的座右銘。2.講授新課: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 牛津通識《記憶》:你就是你的記憶,我們需要記憶確定自己的身份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電影《記憶碎片》講述一個只擁有短暫記憶,而無法真正記憶人的掙扎,在這樣的掙扎過程中,他只想確定他的身份,尋找生存的意義,若是沒有記憶,那就如同行屍走肉一樣,只剩下生存這唯一的生理本能,那和野獸何異呢?沒有記憶的人生是痛苦的,所以主角不斷的去通過曾經留下來的信息去組織過去的記憶。
  • 相信世界不是你想像出來的,諾蘭燒腦懸疑《記憶碎片》
    記憶碎片( Memento)是一部非常燒腦的懸疑片,導演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影片在2000年上映。因為一次事故,可憐的主人公萊納自己患上了失憶症,無法再增加新的記憶,他最後的記憶是他妻子被殺害的場景。原來萊納妻子根本不是被人殺害,其實是因為他自己失憶,被他多次注射胰島素,過量致死。但是萊尼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事實,他決定要去殺一個並不存在的兇手。泰迪利用萊尼的失憶症,不斷利用他幫自己殺人。而萊尼呢,因為可以一直尋找兇手,給了自己活下去的意義。雖然萊尼每次殺人後都拍攝了照片,但是他卻有意無意遺忘了這些照片,第二天醒來他會繼續尋找兇手。
  • 《記憶碎片》——讓你認識不一樣的蓋·皮爾斯(下)
    但如果你看過諾蘭的《記憶碎片》,你肯定會認識這位低調而有影響力的演員。(由於分為上下篇,若有小夥伴沒看第一篇的可以先去觀看第一篇的文章哦~)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他在各種商業電影中扮演配角,也可以看到他出現在《國王的演講》等奧斯卡獲獎影片中。他總能表現出人物的內心感受。他還展示了愛德華八世對愛情的痴迷。同時,他仍然具有英國王室的氣質。
  • 克里斯多福·諾蘭在《記憶碎片》中的敘事技巧
    克里斯多福·諾蘭尋找設計原則作為藝術形式的電影使用一些可以被認為是噱頭的技術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一些技術是關於故事的敘事方式,比如一鏡到底的電影等,其他的運用在電影的放映方式上,比如3D電影、4D電影,或者是嗅覺電影。
  • 《記憶碎片》|那個只有七秒記憶的男人
    在萊昂納多·謝爾的眼中,找尋殺害妻子的兇手就是他活著的唯一意義,但是支離破碎的記憶就好像我們看影片雜亂無章的角度一樣,沒有真正的約翰.G,也不會有對於影片唯一的理解。影片的敘事由彩色和黑白兩個部分組成,彩色是現在時,用倒敘的手法交代事件發生的過程;黑白則為過去式,其中包含了謝爾的回憶和諸多受傷之後的思維想像,這一段敘述卻出乎意料地使用了順序。
  • 新京報:《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於連式陸毅
    原標題:《假如》:於連式陸毅 在上世紀80年代流行的普希金同名詩中,《假如》是勸解世人「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而在北京衛視播出的本劇,卻多了很多不得已的悲涼在其中:《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簡稱《假如》)聚焦於80年代生活在大雜院裡黎家三姐弟的感情婚姻歷程。
  • 電視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電視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又名《銀婚》,以上世紀80年代為背景,把故事聚焦在三對不被祝福的婚姻上,展現了三對夫妻在巨大的時代變革面前,對待婚姻的變化和人性的掙扎,用「被生活欺騙」來展現80後所遭遇的情感狀況。
  • 「搞笑段子」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你也該打開美顏欺騙生活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也應該打開美顏相機欺騙生活!80%的女人喜歡有六塊腹肌的男人,80%的有六塊腹肌的男人不喜歡女人。問她想要什麼,她說 :「想要天上的月亮」。我牽著她的手來到院子裡,用臉盆接滿水。「我不要用水接的月亮!」她又說。「不是」我微笑著搖了搖頭,把水往她頭上一潑!「你TM腦子壞了?想要月亮?」
  • 每日一小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我們的古詩詞更是精華中的精華,其實細心去品讀會發現,現代詩歌也是有自己的韻味的。很多國外的詩人,他們的詩歌也很有自己國家的文化特色,當被翻譯成中文之後,又是另一種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首俄國著名詩人普希金的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俄·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裡須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鬱。
  • 假如愛有天意,你是否還會奮不顧身?
    假如愛有天意,你是否還會奮不顧身去愛一個人?一.假如愛有天意,你還願意與她相遇相識麼?從一開始就註定不會有結果,可我依然選擇與她相遇,相識。如不相遇,我們又如何去了解彼此?如不相識,我又如何去訴說我的愛意?
  •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
    他讚美青春和愛情,他歌頌自由與正義,他把生活寫成詩,又以詩為生活「開道」。一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令多少人吟誦再三,令多少人不屈前行!再讀「普希金」,與生活「乾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