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裡耶之戰!伊拉克戰爭的意外插曲

2020-12-27 國外視角

伊拉克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17年,這場幾乎美軍一邊倒的戰爭,讓我們認識到了現代武器裝備和戰略戰術的可怕。伊拉克戰爭的主要戰鬥僅僅持續了25天,一直到2011年,美軍才將主力作戰單位從伊拉克撤出,並宣布戰爭結束。在美軍駐守的9年裡,美軍付出了比戰鬥更殘酷的人員傷亡。

回顧伊拉克戰爭,美軍憑藉著制空權的優勢,把伊拉克軍隊打得七零八落,幾乎沒有受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就算是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美軍也幾乎是一路暢通。然而在伊拉克戰爭期間,有一個名叫納西裡耶的小城市,卻讓不少美軍至今後怕。

納西裡耶是一個在地圖上都很難找到的小城市,它只有6萬多人口,還不如我們的一個小縣城。然而納西裡耶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可以說是巴格達的南大門,橫跨著幼發拉底河,也是美軍攻取巴格達的必經之路。2003年3月23日,納西裡耶戰役打響,美軍需要攻佔納西裡耶,打開通向巴格達的橋梁。

然而在這裡,伊拉克方面的抵抗卻十分頑強,大大超出了美軍的預料。前面的戰鬥都太順利了,美軍並不認為納西裡耶有多少抵抗,隨即派遣了一支突擊隊進城,不料剛到城門口戰鬥就打響了。一支規模僅為50人的伊拉克軍隊,用AK突擊步跟迫擊炮向美軍發起攻擊。

伊拉克小隊的遊擊戰術,讓美軍的進攻步伐大大減緩,一直到這一天的下午,美軍小隊才接近了納西裡耶的橋梁,並在這裡建立了防線。美軍大部隊於傍晚時分入城,一場大規模的巷戰也就此打響。

美軍從未預料到,他們即將在納西裡耶遭遇伊拉克戰爭中最激烈的城市爭奪戰。

伊拉克士兵利用每一個街道,每一棟房屋的窗臺,跟美軍較量。戰鬥一直持續了兩天兩夜,到25日的時候,槍火聲才逐漸平息。伊拉克方面稱擊斃103名美軍,俘虜了12名。美軍則回應稱10人陣亡,12人被俘。這才只是個開始。

在美軍駐紮伊拉克的9年裡,納西裡耶一直是反抗美軍最激烈的城市之一。

相關焦點

  • 影像 伊拉克戰爭的30個記憶碎片
    天氣轉暖,伊拉克尼尼微平原上逐漸變得綠草如茵。我們在城鎮外圍低矮的山坡上巡邏:懷著堅定的信念翻山越嶺,在茂密的草叢擇路而行;像拓荒者那樣,頂著狂風艱難跋涉。我們睡覺時,戰爭匍匐祈禱,身上的一千根肋骨貼著地面;我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向前推進時,戰爭在暗處瞪著白眼,虎視眈眈;我們進食時,戰爭忍飢齋戒。它交配,產崽,在烽火中繁衍。」
  • 伊拉克戰爭是一場什麼性質的戰爭?因何而起?過程是怎樣的?
    因為是海灣戰爭的延續,又稱為第二次海灣戰爭。到2010年8月美國戰鬥部隊撤出伊拉克為止,歷時7年多,美方最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反而以薩達姆政權早已銷毀的文件和人證為由,結束了戰爭。2011年12月18日,美軍全部撤出。  伊拉克戰爭實質上是美國借反恐時機,以伊拉克拒絕交出子虛烏有的生化武器為藉口,趁機清除反美政權的一場戰爭。
  • 四部有關伊拉克戰爭的經典電影,讓你們看到戰爭的另一面!
    戰爭電影有不少,可是有關於伊拉克戰爭的電影,相信有不少朋友都不太了解。中東作為一個石油豐富的資源地,這些年來都紛爭不斷,這四部有關伊拉克戰爭的經典電影,可以讓你們看到戰爭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 推薦:21部伊拉克戰爭經典電影
    該片講述了海灣戰爭結束後三個士兵盤算回家發財的故事。6:哈迪塞鎮之戰 豆瓣評分7.52005年11月,伊拉克西部城市哈迪塞(Haditha)。兩名伊拉克武裝分子在路中央埋下自製的炸彈,炸毀途經此地的美軍陸戰隊的汽車,一等兵米格爾·特拉澤斯在爆炸中身亡。此舉激怒了陸戰隊的士兵,他們迅速對周邊的伊拉克平民進行報復性的襲擊,包括孩童在內共計24人遇害,此舉震驚世界。
  • 重新定義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
    2020年,重新定義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這一次,伊拉克動手了,直接向美國索賠13000億美元!這13000億美元,是美國2003年發動侵略戰爭——伊拉克戰爭,讓伊拉克這17年遭受的一部分經濟損失!
  • 海灣戰爭,只堅持了42天的伊拉克為何沒成為第二個越南?
    海灣戰爭中的伊拉克與越南戰爭中的北越可以說完全不同,這兩場戰爭的性質不同、目的不同、結局自然也不同。相比於北越與美國爭鬥十多年,伊拉克軍隊僅僅堅持了42天就被完全擊敗,這其中空襲佔了38天,地面戰僅有100小時。實際上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的潰敗,不僅令全世界軍事專家們一片譁然,也令美軍內部感到震驚。
  • 伊拉克戰爭中,美國賺了多少錢
    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損失了上萬億美元,相對於美國的經濟損失,美國在地緣政治利益上的損失更大,伊拉克戰爭對美國長期的影響力正在顯現,一場伊拉克戰爭是美國中東霸權走向終結的戰爭,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失去的不僅僅是經濟利益,美國最終還要失去中東霸權。
  • 美國將被伊拉克告上法庭,「戰爭罪行」令人髮指
    文\白山據悉,伊拉克政府將要控訴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使用貧鈾彈對平民健康與環境造成的惡劣罪行,並在在近期內起訴美國;此事一經報導,便遭受了世界各國的重視,大家對此也是眾說紛紜。據報導稱,伊拉克每個月都會增加數百例的的癌症病例,這就是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使用貧軸彈的後續影響,也是美軍造成的嚴重損失,為此,伊拉克政府將對美國涉嫌使用貧鈾彈藥破壞環境等罪行向瑞典和德國的法院提起訴訟。
  • 伊拉克戰爭是這樣扭曲人性的
    英國《泰晤士報》隨軍記者馬克·菲蘭切尼在伊拉克戰爭開始後,一直跟隨美國海軍陸戰隊第2攻擊旅活動,以下內容是菲蘭切尼發回的前線報導: 一夜振聾發聵的槍炮射擊過後
  • 麥可傑克遜去世,竟暫停了伊拉克的一場戰爭
    自稱前美軍士兵的Rican Prodigy在YouTube講述的故事:「長話短說,麥可傑克遜去世時我被派駐於伊拉克,伊拉克人民深愛麥可,為了紀念麥可,他們呼籲停火24小時。是的,麥可傑克遜的去世令一場戰爭暫停交火24小時,這就是他的影響力。」
  • 伊拉克戰爭的幕後黑手,終於被這部電影揭露
    電影借一位美國普通市民之口,講述了美國歷史上最神秘也最有權威的副總統——迪克·切尼的政治生涯,並狠狠的黑了一把美國民主。年輕的川普相信看過《大空頭》的同學們都曾被亞當·麥凱那種偽紀錄片式的電影風格所吸引。隨時插入的真實影像,無處不在的旁白說明,還有種種為了方便理解特地創造的情景劇,讓《副總統》具備普通傳記影片不曾擁有的真實感。
  • 海灣戰爭伊拉克實力也很強,為何只堅持了42天?
    海灣戰爭有諸多意想不到,其中之一便是聯軍以極小的代價重創伊拉克軍隊,伊拉克只堅持了42天便接受了停火協議。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比如,當時很多軍事專家就說,海灣戰爭在較長的時間內可能會形成僵局。
  • 最新戰爭大片, 感人的伊拉克戰爭人狗情未了
    主要講述參軍的海軍陸戰隊下士梅根·利維與軍犬雷克斯奔赴伊拉克戰爭前線,在兩年間完成數百次任務,拯救無數人生命的故事。所以說可被稱作是「一條狗的使命」的伊拉克戰爭版。梅根·利維與狗狗雷克斯來到伊拉克戰場,這裡隨時都有可能爆炸,都有可能被槍殺。看似友好的表面,暗藏殺機。
  • 1991年的海灣戰爭,面對現代化戰爭,伊拉克軍隊到底敗的有多慘?
    伊拉克當時是中東地區比較活躍的國家,通過大量購買武器裝備,自身實力增長很快,由於不滿現狀,就入侵了科威特,這種做法很明顯侵犯了美國的利益,在冷戰中勝出的美國自然不能容忍伊拉克這種行為,於是就有了海灣戰爭。
  • 中央電視臺迅速反應、客觀全面報導伊拉克戰爭
    3月20日上午,北京時間10:35,美國開始對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中央電視臺第一套、四套和九套相繼中斷正常節目開始播出戰事報導,報導導向正確,生動鮮活,客觀全面,及時準確地宣傳我國政府的原則立場,客觀真實地報導了事態的發展變化,使廣大觀眾對戰事有了客觀全面的了解。  我臺第一套節目10:43中斷正常節目,及時推出「伊拉克戰爭直播報導」。
  • 海灣戰爭之後,薩達姆被抓,伊拉克民眾為何憤罵他是叛徒?
    伊拉克民眾一直不太喜歡薩達姆,認為他是伊拉克的罪人。第一次海灣戰爭之後,伊拉克被西方國家封鎖制裁長達十年之久,人民從天堂掉進地獄,水深火熱,希望改變生活,希望犧牲薩達姆來換取好一點的生活。薩達姆時期,年輕人失業都找不到工作,後期推行極端伊斯蘭化,導致眾叛親離,最後美軍攻進首都的時候,部隊四下潰逃。
  • 一個差點阻止了伊拉克戰爭的平民百姓,電影《官方機密》
    戰爭過去快二十年了,發動戰爭的原因至今眾說紛紜,唯一的真相是英美聯軍並沒有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了這場戰爭付出慘重代價的除了在戰場上死傷的士兵和生靈塗炭的伊拉克人民以外,一個英國平民百姓試圖阻止戰爭的行為也值得關注。2019年上映的英國電影《官方機密》講述的就是一個供職於英國情報機構政府通信總部的翻譯員,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夕向英國新聞界洩露國家機密的故事。
  • 和士華《納西先民在涼城的故事連載》(10)
    納西語稱人、人類為「崇」,與大象的讀音相同,故畫了一頭大象,納西族並非行大象圖騰。中華各民族都有類似的洪水文化和天婚文化,東巴經《關死門經•人類遷徙記》中也首先講述了納西神話傳說中的洪水文化和天婚文化,然後講人類(納西先民)的遷徙。納西族在麗江地區定居的時間,從唐武德年間(公元618年)到今天,只有1400年左右的一段時間,歷史上約5000年的時間,一直處在遷徙途中。
  • 戰爭之下,伊拉克女人的悲慘命運,為何早結婚成為最佳選擇
    「戰爭帶來的痛苦,誰的感受最深刻」?是女人,戰爭帶給女人的傷害是最為深刻的;在戰爭中,人的性命如同浮萍一樣,沒有任何依靠,也隨時會被戰爭侵蝕掉,然而,戰爭中男人往往還能夠有自保之力,就算孑然一身,他們還是可以在戰場中生存。但是女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