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民眾一直不太喜歡薩達姆,認為他是伊拉克的罪人。第一次海灣戰爭之後,伊拉克被西方國家封鎖制裁長達十年之久,人民從天堂掉進地獄,水深火熱,希望改變生活,希望犧牲薩達姆來換取好一點的生活。薩達姆時期,年輕人失業都找不到工作,後期推行極端伊斯蘭化,導致眾叛親離,最後美軍攻進首都的時候,部隊四下潰逃。目前的伊拉克人,基本沒有懷念薩達姆的。
伊拉克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薩達姆上臺一年就挑起兩伊戰爭,拼光了家底。彈丸之地,養一百二十萬軍隊,入侵科威特,遭受國際制裁。薩達姆錯就錯在入侵了科威特,得罪了曾經的阿拉伯兄弟,因為那些兄弟都是親美的,不然美國還會需要他對抗伊朗,中東那麼多君主,美國都不說別人是獨裁者,就偏偏說他是,凡是和美國過不去的都是暴政,獨裁,不民主的,甚至虛構說他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薩達姆最錯誤的事,就是隨美國以有大規模殺傷武器的理由來讓美國隨意檢查,如果像班利班那樣公開與美國為敵,美國也不會把伊拉克實力都摸個遍為以後打擊鋪路。還有美軍攻打伊拉克爾時伊軍都採取避戰。
如果一旦反抗戰爭一拖下去,就像現在的伊朗和敘利亞那樣以石油為回報那也有得打,甚至當需要時伊拉克或敘利亞或伊朗都會研發出核武器這王牌,就像巴基斯坦和朝鮮那樣,這樣的三流小國哪有金錢,技術來研發出核武器,但當局勢需要其有核武器時,就自然會出現核武器是爆,並宣布已經成功研製成核武器,箇中的原因明白人都知道。
小布希時期的美國政府一意孤行,發動伊拉克戰爭。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中東亂局,可以說非常愚蠢和惡毒。對中東的現狀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一點沒法洗也沒有必要洗。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們反過來就要去洗薩達姆,你不能說,1936年的德國比1946年的德國更穩定更富強,所以1936年的德國就更好。美國2003年是侵略,薩達姆1991年也是侵略。
伊拉克變成現在這樣,薩達姆要負50%的責任,1979年他奪權後帶給伊拉克人的,就是三場戰爭。如果他奪權之後好好發展改善民生,以伊拉克的富裕程度,當個中等發達國家是沒問題的。伊拉克如果不發動兩伊戰爭,和伊朗死磕,就不會有之後的海灣戰爭,如果沒有海灣戰爭,那麼2003年3月20日的伊拉克戰爭可能就不會發生。
1979年薩達姆奪權,1980年就開始和伊朗開戰,一打就打到1988年,結果伊拉克財政被打垮了,薩達姆自己也欠了一屁股債,結果為了賴帳,就打了科威特順便打了下沙特,導致多國部隊幹涉軍入侵阿拉伯半島,把伊拉克軍隊打成了傻子,然後就是各國對伊拉克長達十餘年的經濟制裁,美國和伊拉克關係惡化,薩達姆本人還策劃了1994年刺殺老布希的案子,海灣戰爭後,薩達姆本人從世俗化轉向伊斯蘭教蘇菲派,以上種種結果也就導致了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發生。
伊拉克早期屬於底子好(和周邊國家比),國家收入也有保障,所以伊拉克國民普遍生活比較富裕。然而,兩伊戰爭很大程度上拖垮了伊拉克國家財政,海灣戰爭更是,最致命的是隨之而來的經濟制裁。
所以即便法律上規定了公民福利,但以91年之後的伊拉克實力,也實現不了。這一點和阿富汗很像,戰爭和制裁摧毀了國內經濟。伊朗體量大些,承受力強點,比伊拉克要好些。薩達姆其實不過是個時代的小丑,因為種種原因上臺並成為了一個蹩腳的獨裁者,將一個尚有希望的國家推向了深淵,現在的伊拉克也很糟糕,但根源很大程度在薩達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