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國人稱為小公主的李子柒,在國內為什麼被罵成「田園女奴」?

2021-02-20 甘北

本文作者:柳飄飄

公眾號:柳飄飄了嗎(ID:DSliupiaopiao)

最近這問題,被全網討論得熱乎。

其實這雙手不是第一次惹人矚目,或者說,關於它主人的一切,都常引起紛爭。

說的是她,李子柒

李子柒是誰?

一個全網粉絲3000萬,還在YouTube上擁有735萬訂閱者的視頻博主。

她的視頻,以傳統美食為主線,圍繞著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展開。

把儀式感和隨機性這兩個本身矛盾的點,融合得非常巧妙——

正值嚴冬,就做暖身的姜吃。

從種姜、拔姜、摘姜……

到洗姜、剁姜、磨姜水、準備主菜、摘揀配菜、炒菜、端上桌……

一步步都細細展現。

酷夏六月,就給自家的小院搭個鞦韆。

穿著千層底,從畫圖、搬木、彈墨、鋸木都慢慢琢磨。

玩不了榫卯,就上釘子。

也絕非極端的追求「古色古香」。

想要更舒適,就乾脆搬個沙發吊上去。

任誰看了不抱拳呼一聲——柒哥!

還有春花開了做胭脂、純露、鮮花餅。

夏果結了釀果蜜,用葡萄皮染布做裙子。

打磨翠竹給做些清涼感滿滿的小家具,曬些艾草做靠枕……

秋收之時,釀酒、採菊、做螃蟹。

冬天薅羊毛、支紡架、染線勾針,給自己做件羊毛披風。

種種奇思妙想,有生活情趣,又暗合時節,工序還都基本不離底色「傳統」二字。

引得網友紛紛感嘆——「李子柒什麼都會,就是不會嫁給我。

而事實上,李子柒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會」。

父母早亡的她,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

爺爺是個鄉廚,村裡人紅白大事,需要宴請賓客時,會請一些廚子幫忙做菜。

年幼的她跟著爺爺打下手,燒火、端碗碟什麼都幹.有時趁爺爺不注意偷吃一塊——

「那時候窮,沒吃過什麼好東西,記憶中它是很好吃的。」

後來爺爺也去世,14歲的李子柒,不得不輟學外出打工。

而這份味道,也成了鄉愁。

長達八年的打工期裡,她曾睡過公園的板凳。

也曾在飯店做做服務員,因為是童工,一個月300塊,有時打破一個杯子賠錢後,拿到手差不多也就200塊。

後來碰上一個愛音樂的師父,就跟著他學了打碟、做過DJ,但她直言其實不是因為喜歡音樂,只是覺得工資高一些。

本來以為生活就這樣過下去,但2012年奶奶的一場重病,讓她決定拋下所有,回到山裡,陪在養大自己的老人身邊。

再次陷入迷茫的她,開始想自己到底應該怎樣生存,以什麼為事業,養活自己和奶奶。

一次啟發,讓她開始想把自己夢想中「和奶奶一起,種種花種種菜」的生活拍出來。

也想讓很多不知道吃的米從哪裡來的年輕人,對此有了解。

2016年,在第一代全網網紅Papi醬橫空爆火時,她也開始發一些小視頻。

但第一年成績相當暗淡,視頻點擊寥寥無幾。

是2017年,一個用古法工序做蘭州拉麵的視頻,讓她有了關注度——

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齊全,和面、撐面、打梭、揉團、醒面、扯麵也駕輕就熟。

但其實,她的視頻主題,也並非每一樣都是她很擅長的。

比如有一期,選擇展現傳統精粹——蜀繡。

她並不會這門手藝。

是專門去學了一段時間,將被老師指出問題的挫敗、更改、補救的學習過程都拍下來,最終給自己做了一件帶漢元素的衣裳,出席晚會。

對於自己會的,熟練大方去做;對於自己不會的,耐心學習後展現給大家看。

這本是這個自媒體井噴時代,博主們很少有的一種精神。但這份「展現感」,卻使她一次又一次陷入風波裡。

關於李子柒的大爭議,我數了數,才不過兩年,先後竟然就有四個。

最早,就是開頭那個問題——這丫頭不像農民。

理由?

她的手不夠糙、長得太漂亮、打扮很精緻,壓根不像幹農活的……

但其實,手夠不夠糙、怎樣才算糙,這個東西有衡量標準嗎?

留下多少痕跡,痕跡呈什麼樣,才算幹過什麼活,有圖文可參考嗎?

我自己是會定期美甲的,身邊的姑娘就算不施蔻丹,手也都保養得嫩如蔥管。

李子柒這手是不是幹過活的,很明顯吧。

很多視頻也常有她幹活受傷、被砸到指甲淤血的手,這樣的痕跡,又是否符合一些人想要的「糙」?

至於根據長相打扮判斷會不會幹農活,更是充滿「城裡人的想像」。

這種東西,難道不是看手上功夫利不利索嗎?

看過她做玉米那期視頻後,飄飄毫不懷疑她可以把鍵盤俠扭成麻花——

第二大爭議,便是爆料她是個有團隊的農民。承認她會幹活,但不承認她的視頻都是她一個人拍的。

這也是李子柒唯一回應過的爭議。

因為那次,很多人直接罵到了她奶奶身上——

她寫了長文澄清自己沒有團隊,但既然被這樣說,乾脆以後組織個小團隊,至少拍攝不用自己來。

還放出很多未剪輯的花絮——做蘭州拉麵時,開關機都得靠自己。

做鞦韆時,釘樁弄傷了手,但為了減少相機損耗,硬著頭皮拍下去。

而實際上,看她那次風波前的視頻細節。

一些瓦罐的反射,她的對面,的確只有一架三角相機罷了。

更可笑的是,這樣堅強獨立的女孩,居然引來了另一種爭議——她就是個女奴、賣的是「漢服版好嫁風」。

黑奴也沒她能幹:

她的存在讓良家婦女的標準又提高了一檔,漢服版的好嫁風:

李子柒好不好嫁?

很顯然,是的。

她的每一個視頻點進去,彈幕求嫁、喊女神、哀嘆想娶但是我不配的,都是滿屏刷。

而與此同時,也不乏一些女生為她傾倒、彎成蚊香。

李子柒引發的親密關係想像,並非單一的娶嫁,而是強者崇拜。

大家高喊的「娶我!嫁我!」本質與我們想跟學霸做同桌、想跟土豪做朋友是沒什麼兩樣的。

都是「我去!」之後,想蹭光對方的技能。

但,強者本身與俗謂的「好嫁風」就是矛盾的。

好嫁風表現的低眉順眼、溫柔賢惠,本身是為了「好嫁」這個目的。

而強者好嫁好娶,是因為ta強,且「好」的大前提是——想嫁、想娶。

人家是有自主意願,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有了更廣選擇的空間。

至於所謂「升級版賢妻良母」,更是挨不上邊。

賢妻良母,大多是割讓自己的精神、物質需求給丈夫、孩子。升級版也應該是讓得更多、割得更全面。

李子柒這樣的情趣女孩,碾花做胭脂、劈竹作口杯。

滿足的都是自己的精神需求,非但沒有「割讓」,簡直已是多餘的精緻。

真有這樣的「賢妻良母」,早被婆婆戳著腦袋罵浪費、出么蛾子了,謝謝。

而,屬於李子柒的這份多餘、又令人享受的精緻。

也引發了她最近最大的爭議——#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

比起一些流量明星的粉絲,砸大錢為愛豆在外網買一個「有被看到」的假象。

在YouTube上粉絲高達735萬,視頻最低播放量也有300萬的李子柒,顯然算是。

這粉絲量是什麼概念呢?

是CCTV軍事、CCTV紀錄片、CCTV財經、CCTV電視劇、CCTV科教5個頻道加起來粉絲總量的5倍。

而美國CNN的帳戶,在油管粉絲量也不過794萬。

所以你說,這怎能不算是一種「輸出」?

需要糾結的,其實是——李子柒的視頻,到底算不算文化、能不能代表中國文化?

有人說,是文化,但卻是文化示弱。

還拼命刷話題,批評李子柒的視頻,只能讓外國人以為中國直到現在,還在舊式耕作上打轉——

也有人說,是個屁文化。

完全是虛假!是粉飾!她那種擺拍的精緻,哪是中國農村的真實現狀?


發現沒?

兩撥人都振振有詞,其實卻是矛盾的。

完全可以互相抵消——

你認為李子柒給外國人展示了中國農村?她展示的是哪門子的中國農村,明明是小資生活!

你認為她給外國人展示了虛假的小資式農村?那難道真讓外國人看中國偏遠落後山村的真實困窘,就代表中國了?

其實,這二者都在開腦洞、想當然地去幻想——該讓外國人看什麼。卻沒想過,人家到底為什麼愛看李子柒。

明明,人家說得很清楚了——

翻譯來自b站@嗶哩小彩旗

有趣的是,這些話,與國內喜歡李子柒的觀眾看法幾乎一致。都是認為她的視頻令人放鬆、遠離都市喧囂,且有選擇地展現了中華之美。

而從國內外粉絲的評價,都不難讀出——藝術、高品質、生活家這樣的字眼多頻出現。

他們從來沒有把李子柒的視頻內容,當成一個農民在從事農作勞動去理解。

他們也絕非原始農作生產活動的熱心觀眾,如果真是那樣,他們應該直接點擊農業頻道。

他們眼中的李子柒,與其說是農民,倒不如說,更貼近一個隱士。

這顯然也更像煮酒烹茶、紡繡織錦、種菜蒔花的李子柒,給自己的定位。

畢竟,她從來推廣的就不只是農作。

如她向馬來西亞老國王送上自己做的、僅代表中華文化一角的筆墨紙硯一樣。

她的田園生活,肯定也有「摘取」。

但這正如寫日記總會挑些有趣的、有意義的美好事件記敘一般,是善意且有良好目的的。

流水帳式的日子,你要看嗎?

有多少傳播價值?

包括她的隱士範兒。

也不能說非中國文化、只是是其中一樣。

中國的墨客仕族,自古就有歸隱田園的意願。

田園詩也是中國古詩一個很龐大重要的分類。

但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它們大多只是摘取田園之趣、之美去描寫。

當然,也有專寫農作之苦、民生之艱的「汗滴禾下土」「農夫猶餓死」……

但,那就完全是另一個分類了。

李子柒每次裝扮一新,才出鏡做些新奇的玩意兒,想表達的,顯然也是告別都市、在鄉村可以怎樣美好地生活,而非中國廣大農村人是怎樣生活的。

是藝術性視頻而非鄉村紀錄片。

否則她大可以多放一些她蓬頭垢面、穿著棉襖秋褲、鋤地施肥的花絮,去回應罵她「假」的人。

不那麼做,只不過因為,你所勒令她必須展現的「絕對的真」,本身就不是人家的追求。

平衡而美,才是。

不是PPT式擺拍、不是不懂裝會;也不是背頂日頭、面朝黃土的普通農作日常。

如同《嚮往的生活》等慢綜藝一般,她所展現的,也是高於生活的嚮往。所吸引的,也是喜歡、需要這樣的「美夢」放鬆寄託情懷的人。

李子柒式田園生活,是大觀園裡的稻香村。

雖然被摘花蒸露做胭脂的富貴閒人賈寶玉,嘲作「穿鑿扭捏」,但還是能勾起忙忙碌碌的人的「歸農之意」。

至於海外影響,雖然絕非我國農村女孩的普遍日常,但也是積極影響。作為中國基本實現「盛世無飢餒」的一剪縮影,還是沒毛病的。

畢竟,且不論可不可能。

真有「絕對的真實」,真有七百萬外國人在追捧中國偏遠農村人生活、並認為這就是中國。

這群人怕又有另一層急眼。

柳飄飄,轉載自公眾號:柳飄飄了嗎,ID:DSliupiaopiao,業餘追劇,職業吃瓜。

相關焦點

  • 因為李子柒,數百萬外國人愛上中國
    而另一邊,回到國內,許多人黑她罵她。有人開始扒她的黑歷史,也有人說,她不過是為了賺錢,還整天拍農村,迎合了外國人心中,中國田園落後的刻板印象,影響不好……藝術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田園牧歌不一定要真的渾身汙泥。雖然李子柒具體展現的不是務農生活的辛苦和瑣碎,但她視頻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利用現有自然資源的自給自足的偉大創造和堅韌不拔的精神。讓許多老外看了以後心生嚮往,發出感慨「她的園子簡直就是伊甸園」,「中國真美好。」
  • 李子柒又被質疑!?百萬外國人因她愛上中國
    而另一邊,回到國內,許多人黑她罵她。有人開始扒她的黑歷史,也有人說,她不過是為了賺錢,還整天拍農村,迎合了外國人心中,中國田園落後的刻板印象,影響不好……在李子柒的視頻中,你能看到那種田園牧歌式的美好生活,而這種理想生活,常常被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提起。在陶淵明筆下,這是「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桃花源。
  • 2020,「田園詩人」陶淵明pk「田園女神」李子柒,誰更略勝一籌?
    他的田園詩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闢了新天地,影響了後世幾代文人的思想和作品。 放在今天,陶淵明絕對是抖音和youtube上的頂級大V,帶貨能力超強。熱遍全球的李子柒,也得甘拜下風。
  • 因為李子柒,數百萬外國人愛上中國!
    和李子柒差不多。然而李子柒達到735萬粉絲只發了104個視頻,而cnn卻發了14萬條視頻,兩個帳號的粉絲粘度也完全沒辦法比。哈哈,一下就比下去了。比如李子柒幾乎每一個視頻,播放量都在500萬以上。而CNN,就差得多了:作為對比的,我們還可以看到BBC:FOX:NBC:都遠遠不如李子柒。
  • 李子柒中式田園生活外網圈粉735萬,卻引發「文化輸出」爭論
    可就是這條微博,引起了熱議,也遭來了一些人的反駁,首先是某位大V直言中國不需要這樣的文化輸出,因為李子柒鏡頭裡的不是真實的中國:藝術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田園牧歌不一定要真的渾身汙泥啊。還有網友加入進來討論,把李子柒視頻的火爆定性為「刻板印象」。
  • YouTube上的外國人,為什麼那麼愛李子柒?
    但在一個美即正義的時代,那麼執著真假為什麼?被迷住的還有海外750萬YouTube李子柒訂閱用戶。他們被這個住在山野之中的美麗女孩打動,讚美李子柒為仙女、公主,對質疑和否定予以反擊。李子柒的YouTube視頻動輒播放量達到六七百萬、上千萬,104條視頻下面,每每都是七八千的粉絲留言讚美。YouTube上的外國人,這麼愛李子柒是為什麼?
  • 李子柒是誰?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她……
    在此之前,在觀眾的心裡,李子柒只像是個普通的女孩,像她個人的簡介一樣:這是李子柒的簡介,若不是看她粉絲達千萬,很難讓人把她與網紅聯繫到一起。她既沒網紅臉也沒大長腿,卻是網紅界的一股清流,被人稱為「東方美食生活家」。但和其他「美食博主」不一樣的是,她拍攝的時間跨度會拉得非常大,更接近本質。
  • 李子柒,究竟是誰?
    李子柒因拍攝鄉村古風生活、傳統美食、傳統文化等內容走紅。同時,她在海外也有大批粉絲,海外社交平臺上訂閱者達741萬。作為參照,美國主流媒體CNN在其上面訂閱量是794萬。有人讚美她拍出了令人嚮往的田園生活,讓外國人深度感知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美食的魅力,也有人質疑李子柒的視頻並不真實反映中國的鄉村生活,且加深了外國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
  • 在YouTube上大火的李子柒,國內媒體和網友怎麼看
    圖:國外個人帳號信息從李子柒發布的視頻作品中可發現,內容均側重表現中國傳統文化和美食魅力,如將蠶絲、刺繡、竹藝、木工、造紙等中華民族傳統手工工藝,以及充滿古典韻味的特色美食小吃,結合低沉悠揚的傳統曲風,把山居田園的美好生活情境通過網絡呈現給世界。
  • 【中日雙語】因為李子柒,數百萬外國人愛上中國
    比如七個月前,李子柒用純中文寫了一條動態。伊朗的、美國的、俄羅斯的、菲律賓的、巴西的……視頻裡沒有英文字幕,但那些看不懂中文、聽不懂中國方言的外國粉絲,從來不吝於表達他們對李子柒的喜愛:一邊看不懂一邊看,一邊求翻譯一邊看。李さんの動畫に寄せられているコメントを見ると、彼女のファンは世界中にいることが分かる。
  • 讓780萬外國人痴迷的李子柒: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講好了中華文化
    大家都很熟悉的古風視頻博主李子柒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輸出?」前段時間,因為這個問題,網友吵翻了:有人說,她呈現了中國式田園生活之美,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也有人說,她抹黑了中國農村,讓外國人誤以為我國依舊處於農耕文明時代,貧窮落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爭議,是因為李子柒走紅海外,在YouTube上的粉絲高達780多萬!什麼概念?
  • 李子柒是誰?
    是李子柒的簡介,若不是看她粉絲達千萬,很難讓人把她與網紅聯繫到一起。 她既沒網紅臉也沒大長腿,卻是網紅界的一股清流,被人稱為「東方美食生活家」。目前在Youtube訂閱用戶已達500w+,每條視頻播放量基本不低於200w。
  • 李子柒的田園生活憑啥爆紅海內外?看過的都說……
    有人讚美她拍出了令人嚮往的田園生活,讓外國人深度感知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美食的魅力,也有人質疑李子柒的視頻並不真實反映中國的鄉村生活,且加深了外國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她為何會引發這樣大的爭議呢?由於從小繼母對她不好,李子柒是跟著爺爺奶奶在四川農村長大的,爺爺去世後,奶奶就成了李子柒在這世上的至親之人。由於家境清貧,14歲她就輟學出去打工了,2012年因為奶奶的一場重病,她決定回家照顧奶奶。  在採訪中,李子柒回應了一些外界對她的好奇和質疑。李子柒表示,自己拍攝這一系列視頻的初衷是讓人們放下壓力,輕鬆一下。如今的社會中,人們壓力很大。
  • 李子柒的田園生活爆紅海外,看過的都說...
    有人讚美她拍出了令人嚮往的田園生活,讓外國人深度感知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美食的魅力,也有人質疑李子柒的視頻並不真實反映中國的鄉村生活,且加深了外國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她為何會引發這樣大的爭議呢?沒有看過她的視頻的朋友可以先感受一下:從造麵包窯、做竹子家具、文房四寶、做衣服,到烤全羊、釀酒、釀造黃豆醬油……總之,正如網友所言,沒有李子柒做不出來的東西。
  • 在YouTube上大火的李子柒,國內媒體和網友怎麼看?| 新京報輿情觀察
    伴隨著李子柒在境外視頻網站急劇躥紅之時,國內也對李子柒和她的作品存在爭議。首先是作品內容方面。李子柒以中國原始農耕生活為主題的視頻受到海外網友的關注,只是說明迎合了一些「歪果仁」對中國「落後」的刻板印象。這種單調的鄉土生活,缺乏對科技、時尚等當今中國發展現實進行豐富的展現,認為李子柒反而為文化輸出起到了負面效果。
  • 你知道李子柒嗎
    李子柒6歲父親去世,14歲輟學打工,後在國內在2016年11月以《蘭州牛肉麵》視頻開始廣為人知。來源:21視頻目前李子柒的官方微博有粉絲2082萬,B站261.5萬。有人開始扒她的黑歷史,也有人說,她不過是為了賺錢,還整天拍農村,迎合了外國人心中,中國田園落後的刻板印象,影響不好……
  • 李子柒怎麼就不是文化輸出了?
    為什麼務農就不算文化輸出呢?這明明是中華民族的優勢項目,怎麼就「貧窮」、「落後」、「不能代表中國了呢」,況且我們現在城市裡享受的一切便利,又有多少是中國發明的呢?城市裡大家吃的每一口大米飯,吃的每一顆新鮮蔬菜,不都是農民種出來的嗎?為什麼輸出農業生活,就不算文化輸出呢?大城市燈紅酒綠,又比田園牧歌高級在哪呢?
  • (今日關注)李子柒全球走紅惹爭議,本人回應
    李子柒,生於1990年,四川綿陽人,知名美食博主,但和其他「美食博主」不一樣的是,她拍攝的時間跨度會拉得非常大,更近本質。比如一般人拍做菜,可能會用到醬油,然後會從「我們已經有醬油了」拍起,而李子柒會從「我們如何種出黃豆拍起」。李子柒6歲父親去世,14歲輟學打工,後在國內在2016年11月以《蘭州牛肉麵》視頻開始廣為人知。
  • 田園女神李子柒海內外爆紅,網友說陶淵明也不及她
    有人讚美她拍出了令人嚮往的田園生活,讓外國人深度感知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美食的魅力。從造麵包窯、做竹子家具、文房四寶、做衣服,到烤全羊、釀酒、釀造黃豆醬油……總之,正如網友所言,沒有李子柒做不出來的東西。為了給年邁的奶奶做一床蠶絲被過冬,她從養蠶開始,展現了手工蠶絲被製作全過程。
  • 為什麼李子柒出鏡只露側臉?罕見正面照曝光後,上帝果然是公平的
    中國的文化沉澱了幾千年,現在中國的文化也擁有很多的外國人瞻仰,而中國對於本國的文化更是無比的自豪。提起「李子柒」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李子柒」是現在各大網站知名的網紅,優秀的作品通常都是將美食和製作過程,完美的呈現在大家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