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隨著我國逐漸強大, 曾經,中華民族飽經磨難,歷盡滄桑,強敵壓彎了他的脊梁。而如今,中華民族快速發展,改革創新,已經由沉睡的雄獅蛻變為翱翔天際的猛龍。看過去幾十年,中國這片土地上布滿硝煙殘骸,但現在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新的時代。從2012年至今,新的偉大革命推動著中國走在世界的前列,對聯文化也隨之發展起來。對聯開始誕生於五代,在明清時期發展起來,人們習慣於過年時把對聯貼在門的兩側,起到驅鬼的作用。從古至今,對聯文化是大眾最喜愛的娛樂形式之一。在寫對聯的時候對仗工整顯得特別重要,這和我國的古詩詞十分相似,對仗工整,韻腳押韻。尤其針對對仗有人為此編了一個順口溜,就是我們在小學學習的那個大陸對長空等等。對聯也是我國古代很重要的娛樂形式,很多古代文豪悠閒時,找幾個好朋友,對對聯,這樣的閒情雅致,實在令人嚮往。
與此同時,我們不能止步於僅僅只是會寫對聯,我們也要寫好對聯以此來提高我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對聯的基本內容是什麼。其中最重要的是對仗工整,其次是韻腳押韻,如果韻腳押韻運用不熟悉可以參照我國古代古詩,我國詩歌的韻腳是最好的"韻腳本"。還有關鍵的一點是字數要相等,結構要相同,上聯和下聯一般不能出現一樣的字。其實大家小學的時候就接觸過對聯,在生活正同樣也接觸過,在春晚的節目中嶽雲鵬和孫悅的相聲就提到過對對聯的基本要素。
總而言之,對聯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化形式,因為我們漢字與其它語言不同,一個字讀一個音。所以,在格式上要整齊,音韻上要和諧,內容要相關,那麼同時滿足這幾點才可以成為"好對聯"。
寫好對聯特別關鍵的一點是要學會轉折,和文章時先揚後抑差不多,轉折才更能突出描寫的事物的特點,比如不如比恰似要好,蘇軾的一首詩中運用了已無對猶有。掌握了這些基本要素之後,就如同擁有了紅黃藍這三種三原色一樣,什麼類型的對聯都可以寫出來了。
關於平仄,一般來說都是平起仄收,但是非常有名的嶽麓書院上聯卻是仄起平收。在大多數情況下對聯都是以左為尊,上聯貼在右面。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內容要相關,例如庭前花始放,閣下李先生 資治通鑑和物理透鏡叫做無情對。
有關對聯的文人墨客的趣事特別多,在唐朝,唐玄宗的寵臣楊國忠十分妒忌李白的才華,李白卻以過人的能力反擊了楊國忠,楊國忠的上聯出的是:"兩猿伐木山林中,問猴如何對鋸。"這句有兩層意思,他暗指李白是猴子。然後李白優雅的答道"看畜生如何出蹄"這裡李白也暗指他是畜生。
一個秀才在山間散步,鳥語花香,小橋流水,煙火四起,剛好好看到一個樵夫背著柴迎面而來,就指著一棵小樹脫口而出"此木為柴山山出"(此木的意思是"柴",山山的意思是"出"),自己認為十分精妙,心想認為可以流傳到後代。那秀才想了一個晚上之後回答(不知語言有沒有障礙)"因火成煙夕夕多"一擺扁擔就離開了,連聲告辭都沒有,留下樵夫一個人在山間仔細品這兩句聯"此木為柴山山出,因火成煙夕夕多"。這實在是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