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是引導人生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燈燭,愚暗是達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障礙,也就是人生發展的障礙。——李大釗
現代社會,人們愈發看重知識的重要性。無論是書本上的知識,還是各個領域的專業知識,亦或是在實踐中磨練出來的操作知識。總之,凡是可以稱之為知識的,凡是在這一領域屬於前列的,都值得人們尊敬。但是半瓶子水晃蕩的事情,自古以來便普遍存在。雖然都看中知識,都努力學習,但是有的人學了皮毛便拿出來炫耀,徒增笑料罷了。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某些人炫耀自己擅長某個方面,卻連最基礎的知識都不了解,反而被人們拆穿他的假面目。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在古代也有很多,只不過流傳下來的較少。就比如,一個秀才和寡婦打賭,最後被寡婦巧對下聯的故事,秀才本想仗著自己的學識賣弄一下,沒想到被寡婦狠狠地打了臉。
對聯其物
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對聯似乎已經漸漸淡出,只出現在過年期間。或許還是因為習俗的影響,每到過年的時候,總要換上新年的春聯,才覺得上一年圓滿結束,新的一年開始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對聯大都是春聯,且都十分的通俗易懂,或者是祝願風調雨順,來年收入增加,或許是祝願身體康健,家人平安順遂。總之,與古時候的對聯相差較遠。
對聯的前身並不是文字,而是符號,張貼起來是為了闢邪。隨著文字的發明與逐漸普及,人們漸漸發現了詞句對仗之美,也將闢邪的作用更多地轉向了美好祝願的功效。後來的對聯,種類繁多,有拆字聯、諷喻聯等等形式。對聯的主要功能便是作為一種體裁形式承載文字,表情達意。只不過發展到現在,形式變得越來越單一,體裁也少為人用。
秀才其人
哪個時代都有懷才不遇的人,有賣弄自己文採的人,有愛佔便宜的人,更有人將以上的特點全部佔全。今天所要講述的故事中的秀才,便是這樣的人。至於他的具體名字,早已經沒有人記得了,只記得他是個秀才,有些才學。但是才學不夠,沒能向上更進一步。每天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在酒館裡,和朋友吹噓自己的文採,做一些對聯賣弄自己。
當時的人們很喜歡做諷喻聯,因為這樣的對聯,一方面可以用華麗的辭藻,方便展示自己的積累之廣。同時又能夠暗諷自己不喜歡的人,卻沒有可以讓對方指摘的地方,可以說很適合當時拉不下臉直接罵的人群。秀才便是這類人,他經常做諷喻聯來擠兌自己不喜歡的人,當看到對方憋屈的臉色的時候,便覺得心情很好。
一山更比一山高
秀才平時除了去酒樓顯擺之外,還喜歡佔便宜。這天在他回家的時候,看到了村子裡的寡婦。寡婦因為早年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兒子相依為命一起生活,經常下地勞作。這次正在耕種的寡婦便被秀才遇到了。想到寡婦雖然已經生兒育女,但是容貌美麗,家中又無靠山,秀才覺得自己能夠欺負一番。秀才便停下了步子,走到了寡婦前,明嘲暗諷起來。
不知不覺,寡婦就掉進了陷阱,與秀才打了賭。如果能夠對上秀才的對子,秀才便幫她免費幹一個月的活;若沒有對上,則需要被對方一親芳澤。想著自己一定能夠成功的秀才,還請旁邊的村民們做了見證。之後,他做了上聯「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喬,減去橋邊木,加女變成嬌,嬌嬌橋上過,乾哥實愛嬌」。
寡婦一聽便很生氣,因為她明白這是對方在佔自己的便宜。雖然她沒有讀過什麼書,但還是有一些才學的,於是想了一會兒,對出了下聯「有米也是糧,無米也是良,舍掉糧邊米,加女即是娘,娘娘橋上過,親兒莫想娘」。無疑,寡婦勝了。最終,秀才為寡婦家免費做了一個月活,從此變得收斂了。
世界上的知識廣博無邊,擁有才學的人眾多,當你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一定成就的時候,說不定連門檻都沒有跨過去。不要著急去炫耀自己的所學,多沉澱一會兒,盲目的自信便是一種愚蠢。正如李大釗所言,時間的知識是黑暗中的燈燭,但是愚蠢能夠吞沒燈燭,遮蔽光明。希望大家都能夠謙虛,踏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