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寡婦出一上聯,並稱誰能答出下聯就嫁給他,結果至今無人能對

2021-02-08 喵仔愛讀史

喵仔愛讀史奇聞趣史第三百九十二講,獨家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我已授權「維權騎士」!

導語:如今人們都以學歷作為炫耀才華的資本,但在古時候由於人才選拔制度還不夠完善,文人墨客偏愛以作詩和對聯的方式一攀高低,一群高雅性質的人坐在一起,進行一番頭腦風暴,對文學思維的鍛鍊不容小覷。但誰又知,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卻有一位寡婦偶然說出一上聯,卻令無數才子焦頭爛額,無一人答出下聯。

圖文無關

事情要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當時有一位杭州的年輕女子,不僅姿色過人,而且才智超群、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唯一的缺憾是她年紀輕輕就做了寡婦。按照她這樣的外在內在一應俱全的「人間尤物」,顯然是無數少男為之傾倒的對象,身邊不少人也勸她改嫁。她自然也是不願意孤獨終老,但她也絕不是逆來順受之人,很快一個萬全之策浮出腦海:以對對聯的方式招親——誰能對出下聯就心甘情願的改嫁。她給出的上聯是:「寂寞寒窗空守寡。」

她的上聯發出後,吸引了許多才者前來應對,卻許久沒有得到回覆。這個對聯的字面意思很簡單,但不難發現短短七個字都是以「宀」為部首,按照對聯的普遍對法,必須也說出統一偏旁部首的七字下聯,並且意思也不能偏離,一下子難度就上升了。

最後的結局是沒有人能對出,這位年輕寡婦也沒能成功改嫁,也不願意將就,不得已選擇了孤獨終老。甚至直到現在,期間不知多少人曾嘗試對出下聯,結果都以失敗告終。親愛的看官們,你們是否有好的下聯拿出來亮亮?

相關焦點

  • 寡婦出一上聯:「花果山水簾洞,有深有淺」,瘸子巧對厲害下聯
    ,吃著小菜,對著對聯,是才子書生們最喜愛的活動了,既能顯示出自己的學識能力,又能娛樂身心,何樂而不為呢?寡婦出一上聯:「花果山水簾洞,有深有淺」,瘸子巧對經典下聯。後來,她嫁給了一位各方各面同樣出色的男子,兩人的婚後生活十分美滿,可惜好景不長,丈夫英年早逝,只留下她一個人,成了寡婦。通常來講,古時候的女性是沒有地位可言的,尤其是寡婦,要承受著被人指指點點的非議的目光,想要再嫁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了。但這個年輕的寡婦,因自己才貌俱佳,家庭又很有實力,因此即使成了寡婦,也有相當多的人來上門求親。
  • 李白醉後寫了上聯,清醒後卻自己也對不出下聯,至今無人能對上!
    在詞方面的造詣也是前無古人,《西江月》中的「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被但是詩畫雙絕的詩佛王國維稱為千古雄奇;在李白的大部分詩句中都帶有劍意,其實李白也是一個劍術高手,也可以說是劍仙, 「少年時仗劍去過,長大後十步殺一」就能明顯感覺得到;在書法方面,他的《上陽臺帖》被眾多書法名家譽為稀世珍品;在對聯方面也是造詣非凡,留下了千古名對,至今無人能對上,即便有些勉強對上,在造詣上也不是一個境界。
  • 寡婦出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揚言對出此聯者嫁之,結果守寡到老!
    寡婦也動了心思,想要儘快改嫁,由於她自身條件比較好,希望能找一個至少在才華上能夠匹配自己的才子,總不能為了脫寡就隨便找一個吧,於是她就在宅門口貼出一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並且聲稱,只要能對出此聯,無論對方婚配與否,自己都願意下嫁與他。頓時吸引了全城的所有文人,甚至有外地的老秀才也聞訊趕來,希望能夠對出下聯,迎娶這位白富美。
  • 寡婦出上聯:一人一碗一口鍋,窮秀才妙對下聯,兩人喜結連理
    其實一個人能學好對聯,不僅僅能陶冶他本身的文化素養,還會因此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機會。比如在古代很多文人墨客以對聯的形式交友,也有的考官用對聯檢測一個考生的才思是否敏捷,更有甚者以對聯的方式徵婚。比如在宋朝的宋仁宗年間,就很流行以對聯徵婚的例子。有這樣一戶人家王氏生了一個千金,自然視為掌上明珠,百般的寵愛。
  • 寡婦出上聯:昨日今日明日,日復一日,木匠巧對下聯,收穫芳心
    今天要和大家說的這個故事也是跟對聯有關,只不過這主人公是一寡婦和一窮木匠!相傳,在清朝雍正年間,江南地區有一王姓人家,王老爺子家財萬貫,膝下只有一女。所以對這個僅有的女兒更加寵愛,自小便專門請來了名師教導她。
  • 中國有名的三幅對聯,千古絕對,至今沒有人能給出最完美的下聯
    但是有沒有那種古人寫出上聯,直到現在都沒有人能夠完美地對出來的對聯?那是一定會有的。尤其是現在我們要講述的三對千古絕對,你不妨試一試,能不能給出一個精彩的答案。第一句:煙鎖池塘柳。有人說這是一句唐詩,還有人認為明朝末年陳子升寫出來的。而最多的是認為是乾隆皇帝出的。不管是誰命名的,這句對聯不但語句通順,意境很好,而且五個字的部首分別是金木水火土,這個特點讓這個上聯至今沒有好的下聯。
  • 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下聯難倒無數人……
    所以便出了這個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這個對聯將這個少女內心孤寂表現的淋漓盡致。並且說誰能對出下聯便嫁給誰。一時之間,無數的文人雅士們紛紛前去對聯,然而最終卻都悻悻而歸,無人能對上下聯。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看似簡單,其實卻是字字嵌有同一偏旁,而且語意流暢貫通,有如神來之筆,又豈是那麼容易就對上的。當時有個雲遊和尚衣著襤褸經過這裡,知道這件事後,便動手寫出了下聯。和尚寫的下聯是:「休偕佳偶但依僧」。
  • 乾隆出一上聯:昨日黃花閨女!美女對出的下聯非常經典
    無非是一個人出上聯,另一個人對出下聯,但是這個下聯得對仗工整,意境結合,這樣才能稱為佳對。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鍾愛對對子,他們詩詞歌賦,樣樣精通。閒暇之餘,還會叫上三五個好友,用對聯切磋文採,鬥個痛快。比如說北宋文豪蘇軾,明朝才子唐伯虎,清朝則有大才子紀曉嵐。
  • 華羅庚出上聯「三強韓魏趙」,難倒眾人,下聯一出更是經典
    一副好的對聯,其實關鍵還是意境2個字,意境高人一步,能讓讀者感同身受,啟發智慧,才是一副好的對聯。數學大師華羅庚,不但在理科方面是有名的大師,其實在文化方面也是有很高的修養。1953年,錢三強帶領科學團隊出訪,成員有趙九章、華羅庚等人。一行人在途中閒暇無事,難免會互相談古論今,直抒胸臆。
  • 女子出上聯「關關難過關關過」,下聯被路過的才子對出,堪稱妙對
    這種想法很顯然是不成熟的,想要對好一副對聯,其實最主要還是要看對聯的意境是否高遠,所講的道理能不能給人啟發。如果讀者能夠看到我們的對聯,不由自主想到一些事情,或者有一些頓悟,這才是一副好對聯。比如明代大才子解縉,可是出了名的對聯大師。但是這個稱號有很多人嫉妒,那些嫉妒之人認為自己的才華比解縉還要高超,於是就故意地找茬,試探解縉的才學。
  • 才女被逼出嫁出一聯:鏡花水月君似夢,結果孤獨一生,至今無下聯
    對對子是我們國家絕無僅有的文化形式,他從古代開始就一直盛行,文人才子們出門在外,對對子可是一個傍身技能嗎,為什麼呢?舊時候文人們考取功名就是要會寫文章,可是文章怎麼練習呢?還不就是用這種文人間對對子的方式,相互考驗才學。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副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副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過去五千年浩瀚史海中,更是留下了無數光輝燦爛的文化財富。其中對聯文化有著言簡意賅,雅俗共賞,簡單易學等特點,因此廣受各級階層人群的普遍喜愛。
  • 寡婦出一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乞丐對出絕妙下聯,寡婦開心嫁人
    蘇軾有一個好友名叫佛印,這個佛印平時喜歡和蘇軾吟詩作畫,蘇小妹早就聽過佛印非常的有才華,於是很想和他切磋切磋。一日佛印來找蘇軾,但是碰巧蘇軾不在,蘇小妹就接待了佛印。蘇小妹非常的大方,上來直接就說常聽佛印博學多知,今天就來比試比試。於是蘇小妹就給佛印出了一道對聯題,上聯:呆和尚吃杏,左一口,右一口,上一口,下一口,中間一口,口口回味無窮。
  • 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下聯終出,等了幾百年的美人在下抱走了
    上聯:寂寞寒窗空守寡下聯:這個上聯的出處,江湖上傳聞很多,版本各異。有李清照為保家產出對巧拒登徒子糾纏說,有旅店寡婦婉拒江湖浪蕩書生挑逗說,有紅塵倦客意伴青燈古佛出對拒婿說……不管怎麼說,這個對聯的難度係數也是極高,在所謂的千古絕對中有著不一般的江湖地位。面對說不定能夠抱得美人歸的誘惑,江湖上的才子們莫名地躁動起來。其熱度估計是僅次於「煙鎖池塘柳」了,對出「煙鎖池塘柳」有狀元之才,對出這個能一親芳澤,難怪江湖上總是難以風平浪靜。
  • 李白酒醉後出了一上聯,酒醒後卻對不出下聯,如今已成千古絕對
    醉酒之後的李白不僅只會寫文作詩還會寫對聯,其中就有一聯是李白在醉酒中所寫出來的,等到他酒勁下去再一看對聯頓時傻眼,這幅上聯不僅李白對不出來,後世的文人墨客也無一人能對,於是這句上聯便成了千古絕對。關於這句無人能對的對聯的由來還要從青林口這個地方講來,李白酷愛遊山玩水,一次他一路遊玩來到了青林口這個地方,坐在酒館中的李白幾杯烈酒下肚立刻詩興大發,於是他起身環顧四周風景,發現青林口鎮是一處地貌奇特的地方,正巧這時有鐵匠打鐵火星四濺。
  • 和珅使壞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對出下聯,乾隆怒了
    對聯和詩詞類似,但是比詩詞更加的短小精悍,通常一副對聯由上聯和下聯組成,上聯叫出句,下聯叫對句。在對聯的語法上,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押韻,上聯有多少字,下聯也要有多少字,而且動詞要對動詞,名詞要對名詞。
  • 寡婦徵婚上聯「上心下心都忐忑」,窮秀才妙對下聯,兩人喜結連理
    對聯發展到唐宋一代,可以說是初具規模,尤其在宋代,蘇軾常常以對對聯為樂,還流傳了很多詼諧幽默的對聯趣事,現在品讀依舊能讓人忍俊不禁。到了明清兩代,對聯文化早就深入民間,明朝過年,家家戶戶就有了貼春聯的習俗,而春聯就是對聯的分支,其中的唐伯虎、解縉等人,也是對對聯文化情有獨鍾。清代的紀曉嵐和乾隆之間的一問一答,我們也時常在電視劇中看見。
  • 蘇軾出一上聯:佛印水邊尋蚌吃!和尚對出的下聯太經典
    ,對上幾幅,既促進了同窗之宜,又能切磋才學,可謂是一舉兩得,樂趣頗多!像北宋的蘇東坡,明朝的解縉,清朝的紀曉嵐,這些個歷史名人,均在對聯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厚的一筆,像紀曉嵐與一太監所對的——「小書生,穿冬衣,執夏扇,一本《春秋》曾讀否?老太監,生南方,走北地,那個『東西』還在乎?」令人看後啼笑皆非,驚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還有蘇東坡與小和尚的——「禿驢何在?東坡吃草!」,一語雙關的手法,雅俗共賞的妙趣,讓人不禁叫好!
  • 財主出一上聯,「三人口中吞扁擔」,乞丐巧對下聯,得三座宅子
    清朝嘉慶年間,揚州有一財主姓沈。沈財主這人呢,雖然沒什麼文化,但卻酷愛對對子。某一年春節,沈財主起了個大早,絞盡腦汁想了一上聯,「三人口中吞扁擔」。尷尬的是,雖然想出了上聯,但下聯沈財主卻怎麼都想不出來了。
  • 朱元璋出上聯:老子天下第一,才子接出下聯,為何被殺?
    張士誠此人一直都對讀書人非常優待,手下也豢養著一大批的讀書人,平時這些讀書人對張士誠畢恭畢敬,但是在骨子裡卻始終瞧不起他。張士誠問手下的讀書人,自己想要換一個官名,應該取一個什麼名字,結果大家就給他取了「士誠」這個名字。後來,有人在《孟子》一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士,誠小人也」,這句話暗指張士誠是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