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說:喜劇是將人生中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一部席捲義大利票房的喜劇電影橫《我去哪兒》,是西方電影中比較罕有地描述一個自帶優越感的直男癌媽寶男為奮力保住公務員這份「鐵飯碗」崗位而發生的故事,讓人在笑聲之中自行體會人生中所謂的有價與無價,劇中的不少場景和看似不同的文化社會背景相信會給今天國人不少的共鳴和啟示。
西方的人性中,似乎對自由的嚮往超越一切,任何工作不過是維生的一種手段,看看那些政客們時而高光時而低調的人生,感覺他們大多是把個人生活而非職位放在首位的人生態度。而該片卻真實地反映了西方社會中對於公務員職業的另一種態度和人生。片中的男主凱科是來自義大利一個公務員世家的已履職達十五年的底層公務員。或許全世界的公務員崗位都存在冗員,工作態度不積極,貪汙腐敗,辦事效率低下,混吃等死等通病,作為「業界」老油條凱科受家庭重陶,自幼理想便是當一名公務員,在他看來擁有了鐵飯碗,就意味著擁有了穩定的收入,良好的福利,壓力不大的崗位,時而還有些小小的「灰色」收入,生活過得輕鬆而悠哉。外面女朋友「捧」著,家裡老媽呵護,小日子過得不要太舒服……
凱科「每天只是用左手蓋章和右手蓋章」這件事情因政府「精減機構」政策的到來被劃上了休止符。對於骨子裡已然習慣了這樣生活的他唯一想法和做法就是決不按要求辭職和拿補償金,可以被分配到任何邊遠或沒人願去的崗位,只要能端著「鐵飯碗」怎麼都行。而執行政策的女上司為這唯一「刺頭」頭痛不已,直至把他發配去了北極科考站以逼他就範。未料,凱科在這卻遇上了真愛女主,釋放了天性,並在堅持「鐵飯碗」原則下享受了一番與南歐不同的北歐生活,然後帶著女主全家重返義大利生活,最終仍因「鐵飯碗」問題兩人分道揚鑣。直至數月後,得知前往非洲工作的女主懷了他的孩子即將臨產時,才又匆匆趕往非洲複合。凱科在堅持「鐵飯碗」的道路上從北歐到非洲的系列曲折經歷與真愛的獲得,最終使其艱難地決定放棄了「鐵飯碗」,重新開啟一段新的人生。
《我去哪兒》是一部喜劇,情節的發展以及各種梗的設置均圍繞著凱科堅守的「鐵飯碗」崗位展開,因其多年輕鬆的生活形成的媽寶和巨嬰的個性,自然地生成了許多令人忍俊不禁的笑料,從而也反諷了其職業對人生的較大影響。西方國家似乎很少分「體制內」及「體制外」崗位,這部電影則讓人們看到了和我國同樣的相似情景,既反映了「鐵飯碗」職業給個人生活和對人生態度帶來的影響,也揭示了高福利陰影下的西方國家一旦經濟衰退時所暴露出來的種種弊端。職業的選擇,往往也是人生的選擇,「體制內」與「體制外」必然會有不一樣的風景,只要不是像影片中男主為活而活,活成了媽寶和巨嬰,怎樣的選擇都不為錯。正是: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