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文丨鄭 文
編 輯丨奈 奈
文娛價值官解讀:
李雪琴的爆紅,讓她成為「東北文藝復興」大旗下的標誌性人物,雖然很多人認為「東北文藝復興「從根本上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東北文藝圈一直是主流,從來都不曾沒落過,而這個被寶石老舅在去年吐嘈大會上帶火的網絡熱詞,實際意義上更像是營銷上的抱團取暖。
但是,如果以這一拔能激發共情的新浪潮概念,去扭轉大眾心目中被黃段子、惡搞視頻和「社會搖」而固化的低俗與刻板印象,重新定義新時代的東北文藝圈,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幽默,是東北文藝的底色
無論前浪與後浪們怎樣撲騰,說到東北文藝,誰都繞不開趙本山這一座「巔峰「。自1990年在央視春晚表演小品《相親》起,本山大叔就轟轟烈烈的開啟了一個屬於他的時代。他的春晚作品不僅成為了當代中國人記憶的一部分,其以二人轉為根基的表演,更是從小品延展到了影視創作中,並通過《馬大帥》《鄉村愛情故事》《劉老根》等系列電視劇近二十餘年的不斷輸出,定性了東北的幽默文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本山大叔的退隱蟄伏,才會讓我們產生東北文藝圈消停的錯覺,也由此才有了」復興「之說。
小品化後的東北文化,被貼上了「幽默「和」鄉土「的標籤。無論是自嘲還是反諷,每個東北人身上似乎都有著出口成章的搞笑天賦。在影視作品裡,我們也習慣看他們用粗糲的語言,講述最接地氣的生活。確實,黑土地蘊育了東北人頑強的生命力和適應力,心裡再苦,面子上也都要過得去,物質上不寬裕,但精神娛樂卻無比豐富。所以,大部分人對東北人的初印象,都是「大金鍊子小手錶,一天三頓小燒烤」。而寶石老舅也在《野狼Disco》裡唱,「不管多熱的天,都不能脫掉我的皮大衣。」
正是這種幽默感,讓東北味席捲中國大地,從廣播電視的時代,到視頻直播的當下,無論傳播媒介如何更替,人們對它的喜愛只增不減。
在阿里文娛的報告裡,最下飯的明星中,東北人名列前茅。
根據《2019抖音數據報告》,創作者視頻平均播放排行榜上,北京位居榜首,黑龍江、吉林、遼寧均上榜前5名,可見大家對東北味視頻有多偏愛。
老四是網絡紅人,也是短視頻著名表演流派「一人能演全世界」的扛鼎人物。和李雪琴一樣,他也上了今年的《脫口秀大會》,但模仿的表演形式,在這個舞臺上似乎不那麼吸引人,所以第一輪就下去了。但在短視頻平臺領域裡,老四卻是當之無愧的頂流,抖音粉絲356萬,快手粉絲87萬,且都是死忠粉,每天催他更新劇情。
出生於80年代佳木斯的老四,在拍視頻之前的工作是送快遞。兩年前,他發布了一條模仿韓國人吃飯的視頻,火了。之後他開始嘗試一個人扮演多角,頂著一張長滿鬍渣子的臉,扮演了短視頻中出現的所有男女老少,入木三分的呈現了東北家庭的生活百態:婆媳關係、不得志的丈夫在丈母娘家不公平的待遇、妻子懷疑丈夫出軌等,短視頻慢慢演成了家庭倫理連續劇。
網友說他是東北民間哲學家,他自己說:他就是在用短視頻的方式還原生活。「很難說我演的人物誰對誰錯,但這些人聚在一起,就會有很多矛盾。但矛盾在哪,值得我們挖掘和思考。希望我的短視頻能給人帶來快樂,也多一點思考。」
二手玫瑰的主唱梁龍年輕時做過保安,二十年前,他以在舞臺上絲襪、紅唇、煙燻妝、紅配綠大花襖的反串搖滾演出,外加將東北話、二人轉、戲曲融合西樂為一體的音樂表達,形成中國搖滾界的一道「別樣」風景。
走紅的同時,梁龍也一直伴隨著巨大的爭議。如今,他又以跨界美妝博主的身份重新走進人們視野,而他在《明日之子4》裡專業的導師意見,更是讓人們對他又有了重新的認識。很多網友都表示,終於看懂了二手玫瑰,曾經在他們眼中又土又俗的民俗表演,其實才是真正能夠經受時間和地域檢驗的世界級的藝術。
有趣皮囊下的嚴肅靈魂
與老四幾乎同時成名的寶石老舅,在參加《中國新說唱》的時候曾說過,他代表的是東北說唱。作為《野狼disco》的原唱,他確實讓人們見識到了東北說唱的魔力,雖然在比賽中被淘汰,但這首歌卻以洗腦的旋律、接地氣的歌詞、「土嗨」的唱腔迅速風靡民間,並以病毒般的速度開始傳播,三個月時間播放量就破十億,毫無爭議的登頂年度第一洗腦神曲。
《野狼disco》讓寶石老舅一夜成名,但大部分人卻不知道他還有《海子》,這是他用兩年時間才創作完成的一首舊作,老舅自己說「每每錄到這首歌,眼淚就止不住往出湧。」在這首歌裡,他藉由詩人海子,展現出了他如詩歌般浪漫主義的一面:
「他叫查海生,為了大海生,
阿爾的太陽照亮他一生;
一個詩人一個時代的象徵,
只留下信一封飛在山海關的大風。」
「東北文藝復興「的另一個代表人物——小說《冬泳》的寫作者班宇,逢人就推薦《海子》,他認為那才是老舅最高水平的作品,唱出了時代劇變下的壯闊與蒼涼。而作為歌迷,在班宇看來,老舅的每一首歌都是一部小說。
2018年年底,瀋陽人班宇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冬泳》。在鐵軌、工事與大雪的邊緣,遊走著一些昔日的身影:印廠工人、吊車司機、生疏的賭徒與失業者……他們像一道峰或風,遙遠而孤絕地存在。而這些渺小的主人公,勾勒出破敗時代下的東北畫卷。
與《冬泳》傳遞著相似氣息的影視作品,我們熟悉的還有王兵的紀錄片《鐵西區》,和張猛的電影《鋼的琴》。
鐵西區是瀋陽工業的核心基地,被譽為「共和國工業長子」,在不到40平方公裡的區域內,誕生出無數個「共和國第一」。而1998年到2000年的下崗潮,讓13萬工人失業,那裡成為全國最大的「工人度假村」。
王兵用18個月時間,與這些時代洪流中的落水者們朝夕相處,紀錄他們的生活狀態,300小時的素材被剪成9小時的紀錄片,名字就叫《鐵西區》。
來自鐵嶺的張猛,則是用電影語言,刻畫了一位東北下崗工人無價的尊嚴。《鋼的琴》講述的就是在徹底被時代拋棄前,一群下崗工人重新集結在車間裡開工,打出一臺鋼琴,為一名父親守住親情的希望的故事。
而被視作「東北傷痕文學」重要代表作的《平原上的摩西》,也已被拍成了電影,由劉昊然、周冬雨主演,預計明年可以上映。作者雙雪濤在小說中加入下崗潮、嚴打、文革等時代性事件,同時採用複雜的拼貼式敘述方法,力圖在片片拼圖中不只講個人和家庭的愛恨情仇,更折射出更廣視角的東北甚至中國景象。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每一種文化的形成,都是與當地經濟發展和物質生活分不開。作為曾經輝煌而今衰落的重工業基地,經歷過陣痛的東北,在有趣的皮囊下,其實藏著的也是中國最嚴肅的靈魂。
&34;全線崛起
隨著時代車輪的滾滾向前,東北文藝圈也在經歷了迭代之後,讓我們看到了更加多元的新氣象。
樂壇新生代的兩大中流砥柱,都是來自於東北,一個是唱《東北民謠》的毛不易;一個是以搖滾《表態》的梁博......90後開始用自己的視角,講述他們眼裡的東北故事:
「家家戶戶都點上花燈,又是一年好收成」(毛不易《東北民謠》)
「星星和月亮一起閃耀,驅散了孤獨和寂寥,灑向黑暗的每一秒,也會把你照耀」(梁博《我不知道》)
和文學作品裡衰敗與凋零的傷痕敘事不同,也迥異於戲謔表達的土嗨神曲,這兩位創作才子以他們的溫情和浪漫,讓更多人感受到了東北人身上更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
而近期爆紅的李雪琴,雖未能如願成為「脫口秀「女王,但卻無疑是《脫口秀大會》本季最大的受益者,這個集合了追星錦鯉、北大「最土」才女、佛系喪文化代言人等無數標籤的非典型網紅,以她真實的虛無感,和反崇高的價值觀,激發了無數同齡人的共情。
如果說25歲的李雪琴,是現代東北青年的代表,那13歲的鐘美美則讓我們遙見了未來。這個以模仿老師爆紅到上《GQ》封面的東北男孩,早前就曾以拒籤100萬合約,讓我們見識了少年人的智慧。而在採訪中,他更是以一句「痛苦不分深淺」的回答,讓大部分成年人感慨:我們甚至活得還不如一個孩子通透。
結語
「文藝復興」是很大的一個詞,它代表的是幾代人對於社會的探索與思考,所以,用「東北文藝復興」來整合一個地域的群體,就只能被看作是一種綜藝語境下的調侃。但是,我們又必須要承認,此時此刻的每一朵浪花,所存留下的生命軌跡,也有可能綻放出,霎那卻永恆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