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們講了巴爾沙木浮漂的特點、價格、為何被釣魚人漸漸摒棄,今天再來談一談蘆葦漂。
1、材質
蘆葦浮漂是我們釣魚人普遍的叫法,但實際上蘆葦浮漂用的材料跟我們平常看到的蘆葦不是一類。水邊的蘆葦切開一看,裡面是空心的,不能製作浮漂。
現在用來製作蘆葦浮漂的,是一種叫南荻的草本植物。一般3-4月份採摘頂部1、2節,最多3節用來儲存,因為這3節皮薄,絮緊密,內絮纖維少。再往下,皮厚的很,加工難度大增。這些南荻杆經過晾乾整理之後,第二年才能用來製作浮漂。
所以,蘆葦漂很多都自稱「陳年蘆葦」,實際上就陳了一年而已。
2,製作
蘆葦浮漂通常很貴,幾十上百元的蘆葦漂比比皆是,為什麼蘆葦會賣這麼貴,實際上是有道理的。
上面提到的南荻杆在陰乾一年後,可以用來做漂了,工序有多少呢?簡單列舉下:
1、第一次刮皮:最外層的一些表皮是很軟的,不夠堅固也不防水,需要用刀刮掉,很費功夫。
2、塑直塑圓:天然材料,風吹日曬,不可能是很標準的圓,直度也不行,需要用適合口徑的玻璃管套住,火焰烘烤,這一步除了塑直塑圓,還能減少一部分水分,提高吃鉛比。是的,這些杆子直徑差別很大,需要很多不同直徑的玻璃管,換著用。。。。
3、截段:根據吃鉛、漂身形狀截取適合的一段。
4、等分圓:根據需要,用尺子2、4、6、8等分蘆葦的截面圓,為下一步畫線切坯做準備。
5、畫線:等分過後,根據需要,大致畫出刀線。
6、纏美紋膠帶,預留無刀區。
7、切坯:沿著刀線,用刀切掉多餘的表皮和內絮,順便提一下,一把刀可能都要100多……
8、粗磨:切好肩和腳後,粗磨內絮和表皮,基本要乾淨、對稱,這一步挺關鍵,也費時。
9、塑型:粗磨後上玻璃塑型器,校對刀縫,不行再磨。沒問題就可以加熱塑型了。
10、準備漂腳漂尾:選擇合適的漂腳漂尾長度,要不要漂腳尾對接,這一步需要完成。
11、上膠:白乳膠在內絮、表皮接觸面,輕輕抹上一層膠水,要求均勻的情況下,儘量少上膠。
12、纏線:棉線纏繞定型,在這一步後期插入漂腳漂尾
13、調同心度:這是第一次調,後面還有
14、晾乾:纏好線,調好同心度,豎直掛起來晾乾,一般至少一兩天時間等膠水幹透。
15、拆線、刮皮:幹透後,拆線,用刀第二次刮皮,刮掉部分表皮以及外露的膠水等等。
16、打磨:這時候的漂身還是麻麻賴賴,一點不美觀。上漂床,選擇砂紙,320目、600目、1000目……反正就是各種磨,還要注意分寸,別磨透了絮。儘量做到磨而不透,花紋盡露。
17、調同心:其實到這一步調同心,已經有點遲了。但還能多少挽救下,很多挽救不了的漂,這一步之後就是廢品了。
18、第一遍底漆:上第一遍底漆,然後等至少1天,幹了進行下一步。
19、打磨:磨掉第一遍底漆。
20、第二遍底漆:同第一遍底漆。
21、打磨:基本磨掉第二遍底漆。
22、第三遍底漆:這一步看情況,有的上,有的選擇不上。
23、加固、裝飾:所有的水轉印裝飾、漂腳漂尾加強線、裝飾線、彩金等等需要完成。
24、第一遍面漆
25、磨掉
26、第二遍面漆
27、磨掉
28、第三遍面漆,這是最終的面漆了,不能磨
29、以上每一遍油漆,都需要等差不多一天時間,當然這是沒有烘乾機的情況。一般都是等自然幹透,再磨掉,所以幾遍油漆需要一個星期時間……
30、上漂尾漆:漂尾漆是速幹的,這一步較快,但對於手工漂來說也非常頭疼,15目的漂,加上黑格,就有20多目需要細細畫好,講究的還需要打磨……
3、蘆葦漂的特點
蘆葦漂製作工藝複雜,漂身精美,吃鉛比一般也能到達2以上。在實際作釣中,蘆葦漂綜合性能也是非常不錯的,在競技釣、野釣中也非常好用。
納米漂出現以前,蘆葦漂應該講是靈敏度最好的浮漂,沒有之一。
但是限於材質的原因,大直徑的行程漂以及大吃鉛量的庫釣漂,用蘆葦就不太合適了。
蘆葦漂絕對是制漂愛好者的最愛,有非常漂亮的花紋,而且考究真正的手藝——蘆葦可以做出非常精緻的浮漂。
當然,如今的純手工蘆葦漂已經非常非常少了,大量的工序在加入機器之後變得輕鬆方便許多。而且機器的加入讓量產蘆葦漂的一致性、良品率提升很多,機器做出來的並不比純手工的差,甚至可能更好。
又是一個1700字純手打,文章好與壞另說,精神應該值得點讚。
感謝閱讀,我們下期,來聊一聊孔雀羽浮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