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湖南衛視近期推出的一檔家風類節目《兒行千裡》,通過邀請不同家庭背景的人,站上舞臺分享他們的故事,向萬千觀眾傳遞著溫暖與感動······
在節目中,現場觀眾的胸前都別了一個標牌,上面的數字,是他們離家的距離。 何江 12145公裡。何江曾在2016年作為哈佛大學優秀畢業生登臺演講,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學生。
而這個優秀的男孩,來自湖南寧鄉的一個小鄉村。他的父母都是農民,和很多家長一樣,堅信「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他們從不出門打工,堅持在家陪著孩子上學。父親說,他們從不打牌,每天拿一本書坐在桌前。何江說,那時他真的很想出去玩,但是扭頭看到父母都在身旁看書,就不敢了。
何江的弟弟也考上了研究生,因為家裡的情況不太好,為了給孩子交學費,年邁的父親決定出門打工,江西、武漢、銀川......哪裡工資高,他就去哪裡。
他的工作是豎電線桿,一根電線桿有一千多斤,但豎一根只能拿到20元。回想起那段經歷,他對著鏡頭說,真的很累,但從不在兩個兒子面前提起。
2016年,他被查出了尿毒症,卻不讓老伴告訴兒子自己的病情。和兒子視頻聊天,他有時會躲開鏡頭,或切換成語音通話,而說給兒子聽的,永遠是那句「我們很好,你別擔心」。這句我們很好,你別擔心讓人禁不住潸然淚下。
02
65歲的李阿姨生活在北方一個小城裡,女兒遠嫁到南方,在李阿姨的手機通訊錄裡,女兒的電話設置在首位卻很少去打。在老伴生病癱瘓在床之後,女兒多次提出回來照顧一下爸爸,李阿姨總說,你工作忙,又有孩子要照顧就別回來了,我能照顧好你爸。
嘴上這麼說,其實李阿姨的內心很需要女兒的陪伴,需要女兒給自己力量,可女兒有自己的家庭,又怕給她添麻煩。一個人照顧癱瘓在床的老伴,她在腦海裡設想了n種老伴突發情況。但唯獨沒想到,有一天癱瘓的老伴會掉到地上。手機通訊錄裡有100多人,但她卻不知道打給誰。需要女兒時,她僅僅只出現在電話通訊錄裡卻不在身邊。
這時的李阿姨特別的無助,難受,最後還是請小區保安來幫忙把老伴抬起扶上床。
剛好這時女兒打電話回來,李阿姨急忙說:「我們很好,不用擔心。我和你爸很好.......嗯嗯嗯......不錯,挺好的.......你放心,忙就別回來了」。說完自己悄悄抹去眼角的淚水。
03
朋友軒給我講了一件最近發生在他父親身上的事。他說:「我爸前段時間生病住院了,我姐悄悄打電話告訴我,我就請假回家看我爸。
在病房的時候我爸還沒甦醒。我媽和我說一會你爸醒了你給他打電話,假裝你不知道他生病,他怕你知道會擔心。
我走出病房,當爸醒來時給他打了電話。
我說:『爸,你最近怎麼樣?身體好嗎?』
爸在電話裡裝著很若無其事地說:『我身體好著呢?你在外面上班不用擔心,你聽我還在和鄰居在打麻將呢,你聽聽。』
然後他故意把電話湊到其他病友身邊,讓他們故意裝出打麻將的聲音。」
打完電話,軒的眼淚奪眶而出。
04
《朗讀者》有一期是斯琴高娃老師朗讀了賈平凹的散文《寫給母親》。這篇文章創作於賈平凹母親去世3周年之際,他用最平實的語言回憶母親的點點滴滴,在淚光中完成了他思念母親的情愫。
這篇文章中,賈平凹不再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只是一個思念母親的兒子。整篇文章沒有任何拔高母親的字句,幾乎都是記錄一些瑣碎的事情,然而卻讓很多人讀完都忍不住流淚。
「現實告訴著我媽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陰陽兩隔,母子再也難以相見,頓時熱淚肆流,長聲哭泣啊。」
在朗讀的時候,斯琴高娃沉浸在回憶的悲痛中掩面失聲哭泣。這份質樸感情深深地觸動了螢屏內外的觀眾,主持人董卿也流下了淚水,久久佇立陪伴斯琴高娃。朗讀結束後,主持人董卿對斯琴高娃說:「讓您難過了。」說完董卿再度泣不成聲,去擁抱斯琴高娃。
斯琴高娃用平靜的語氣回應道:「該難過一下了,在座的人都有爹有娘,而有的人,包括我自己,爹娘都走了。如果你們的爹娘還健在的話,從現在做起好好地愛他們、好好地伺候他們、好好地哄哄他們,別老是犟嘴,不然的話後悔都來不及。」
05
為了學業,為了夢想,為了事業拼搏,很多人都離開了故鄉。在外的子女每次給父母打電話時;電話裡的父母總是說,我們很好,不用擔心。
父母們不怕死,不怕累,不怕九九八十一難,就怕自己生病,怕給自己的孩子添麻煩。
所以,在電話那頭,他們永遠都是無所不能,金剛不壞。
但當你問起他們的情況,他們的回答永遠都是自己吃得好,穿得好,很健康。可如果你有千裡眼,你會發現,他們飯桌上的菜單與電話裡的菜單根本就不一樣。
但是,當孩子問起的時候,父母還是會說:「我們很好,不用擔心。」
似乎,這是每一個在外子女都會聽得到的話。
無所不能,不會生病,不會難過,每天過得很開心,很充實。
這是他們口中的自己。
但是,你真的相信,他們口中的「我們很好」是真的嗎?
父母只是不想讓子女擔心,再多的苦和心酸都會自己扛。
猶太人有句諺語是:
父親給兒子東西的時候,兒子笑了。
兒子給父親東西的時候,父親哭了。
父母是我們的過去,失去了過去,我是誰?
有爸媽的地方,才是家。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你把我養大,我陪你變老。
趁父母還不老,好好地陪伴父母吧。
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個計算公式:
假如一年之中,
只有過年的六天才和父母見面,
一天在一起相處11個小時,
若父母60歲,活到了80歲,
我們實際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
只有1320個小時,
你以為來日方長,
其實只剩下55天。
有人說如果再不回家,你的家,將會成為父母的墳墓。一位網友曾經說過買過最貴的機票是一張趕回去參加母親的葬禮機票。平時我們都會以各種各樣忙的理由不回家,可等那天到來的時候,你必須不得不回家的時候,卻再也沒有任何的藉口、理由了。有時在想,我們是在冥冥中等待那一天的到來嗎?
你,上次回家是什麼時候,
又有多久沒有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