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真的像他們在電話裡說的那樣,「一切都好」嗎?

2020-12-02 葵沐陽

01

湖南衛視近期推出的一檔家風類節目《兒行千裡》,通過邀請不同家庭背景的人,站上舞臺分享他們的故事,向萬千觀眾傳遞著溫暖與感動······

在節目中,現場觀眾的胸前都別了一個標牌,上面的數字,是他們離家的距離。 何江 12145公裡。何江曾在2016年作為哈佛大學優秀畢業生登臺演講,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學生。

而這個優秀的男孩,來自湖南寧鄉的一個小鄉村。他的父母都是農民,和很多家長一樣,堅信「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他們從不出門打工,堅持在家陪著孩子上學。父親說,他們從不打牌,每天拿一本書坐在桌前。何江說,那時他真的很想出去玩,但是扭頭看到父母都在身旁看書,就不敢了。

何江的弟弟也考上了研究生,因為家裡的情況不太好,為了給孩子交學費,年邁的父親決定出門打工,江西、武漢、銀川......哪裡工資高,他就去哪裡。

他的工作是豎電線桿,一根電線桿有一千多斤,但豎一根只能拿到20元。回想起那段經歷,他對著鏡頭說,真的很累,但從不在兩個兒子面前提起。

2016年,他被查出了尿毒症,卻不讓老伴告訴兒子自己的病情。和兒子視頻聊天,他有時會躲開鏡頭,或切換成語音通話,而說給兒子聽的,永遠是那句「我們很好,你別擔心」。這句我們很好,你別擔心讓人禁不住潸然淚下。

02

65歲的李阿姨生活在北方一個小城裡,女兒遠嫁到南方,在李阿姨的手機通訊錄裡,女兒的電話設置在首位卻很少去打。在老伴生病癱瘓在床之後,女兒多次提出回來照顧一下爸爸,李阿姨總說,你工作忙,又有孩子要照顧就別回來了,我能照顧好你爸。

嘴上這麼說,其實李阿姨的內心很需要女兒的陪伴,需要女兒給自己力量,可女兒有自己的家庭,又怕給她添麻煩。一個人照顧癱瘓在床的老伴,她在腦海裡設想了n種老伴突發情況。但唯獨沒想到,有一天癱瘓的老伴會掉到地上。手機通訊錄裡有100多人,但她卻不知道打給誰。需要女兒時,她僅僅只出現在電話通訊錄裡卻不在身邊。

這時的李阿姨特別的無助,難受,最後還是請小區保安來幫忙把老伴抬起扶上床。

剛好這時女兒打電話回來,李阿姨急忙說:「我們很好,不用擔心。我和你爸很好.......嗯嗯嗯......不錯,挺好的.......你放心,忙就別回來了」。說完自己悄悄抹去眼角的淚水。

03

朋友軒給我講了一件最近發生在他父親身上的事。他說:「我爸前段時間生病住院了,我姐悄悄打電話告訴我,我就請假回家看我爸。

在病房的時候我爸還沒甦醒。我媽和我說一會你爸醒了你給他打電話,假裝你不知道他生病,他怕你知道會擔心。

我走出病房,當爸醒來時給他打了電話。

我說:『爸,你最近怎麼樣?身體好嗎?』

爸在電話裡裝著很若無其事地說:『我身體好著呢?你在外面上班不用擔心,你聽我還在和鄰居在打麻將呢,你聽聽。』

然後他故意把電話湊到其他病友身邊,讓他們故意裝出打麻將的聲音。」

打完電話,軒的眼淚奪眶而出。

04

《朗讀者》有一期是斯琴高娃老師朗讀了賈平凹的散文《寫給母親》。這篇文章創作於賈平凹母親去世3周年之際,他用最平實的語言回憶母親的點點滴滴,在淚光中完成了他思念母親的情愫。

這篇文章中,賈平凹不再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只是一個思念母親的兒子。整篇文章沒有任何拔高母親的字句,幾乎都是記錄一些瑣碎的事情,然而卻讓很多人讀完都忍不住流淚。

「現實告訴著我媽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陰陽兩隔,母子再也難以相見,頓時熱淚肆流,長聲哭泣啊。」

在朗讀的時候,斯琴高娃沉浸在回憶的悲痛中掩面失聲哭泣。這份質樸感情深深地觸動了螢屏內外的觀眾,主持人董卿也流下了淚水,久久佇立陪伴斯琴高娃。朗讀結束後,主持人董卿對斯琴高娃說:「讓您難過了。」說完董卿再度泣不成聲,去擁抱斯琴高娃。

斯琴高娃用平靜的語氣回應道:「該難過一下了,在座的人都有爹有娘,而有的人,包括我自己,爹娘都走了。如果你們的爹娘還健在的話,從現在做起好好地愛他們、好好地伺候他們、好好地哄哄他們,別老是犟嘴,不然的話後悔都來不及。」

05

為了學業,為了夢想,為了事業拼搏,很多人都離開了故鄉。在外的子女每次給父母打電話時;電話裡的父母總是說,我們很好,不用擔心。

父母們不怕死,不怕累,不怕九九八十一難,就怕自己生病,怕給自己的孩子添麻煩。

所以,在電話那頭,他們永遠都是無所不能,金剛不壞。

但當你問起他們的情況,他們的回答永遠都是自己吃得好,穿得好,很健康。可如果你有千裡眼,你會發現,他們飯桌上的菜單與電話裡的菜單根本就不一樣

但是,當孩子問起的時候,父母還是會說:「我們很好,不用擔心。」

似乎,這是每一個在外子女都會聽得到的話。

無所不能,不會生病,不會難過,每天過得很開心,很充實。

這是他們口中的自己。

但是,你真的相信,他們口中的「我們很好」是真的嗎?

父母只是不想讓子女擔心,再多的苦和心酸都會自己扛。

猶太人有句諺語是:

父親給兒子東西的時候,兒子笑了。

兒子給父親東西的時候,父親哭了。

父母是我們的過去,失去了過去,我是誰?

有爸媽的地方,才是家。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你把我養大,我陪你變老。

趁父母還不老,好好地陪伴父母吧。

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個計算公式:

假如一年之中,

只有過年的六天才和父母見面,

一天在一起相處11個小時,

若父母60歲,活到了80歲,

我們實際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

只有1320個小時,

你以為來日方長,

其實只剩下55天。

有人說如果再不回家,你的家,將會成為父母的墳墓。一位網友曾經說過買過最貴的機票是一張趕回去參加母親的葬禮機票。平時我們都會以各種各樣忙的理由不回家,可等那天到來的時候,你必須不得不回家的時候,卻再也沒有任何的藉口、理由了。有時在想,我們是在冥冥中等待那一天的到來嗎?

你,上次回家是什麼時候,

又有多久沒有回去了?

相關焦點

  • 宋小女真的像媒體說的那樣偉大嗎?她這樣高調行事真的好嗎?
    宋小女真的像媒體說的那樣偉大嗎?宋小女是很偉大,偉大的媽媽和女性,她能把前夫的兩個孩子帶大,現在完好無損的把孩子還給前夫。然而事實真相真的是這樣子的嗎?她的風頭蓋過了當事人張玉環真的好嗎?這樣高調行事真的就沒有目的嗎?質疑一:宋小女已經嫁為她人妻,卻在前夫張玉環出獄的時候當著大眾媒體,提出讓抱抱的要求,這不像一個樸實的農村婦女會說的話。如果她沒有另嫁他人,她說讓老公抱抱的話,那絕對是撒狗糧,吃瓜群眾坐等狗糧撒滿屏。
  • 我們常對父母說一切都好,其實並不好,父母都知道但不去戳穿
    等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事業,父母們也就老去,開始懷念過去,想起曾經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但如今不比曾經年代,沒有什麼「父母在,不遠遊」的說法了。很多長大的孩子們,都跑到了外地打拼生活,和父母之間的距離也就更遠了。就像我們這些遊子一樣,遠在外地,很少回家,甚至有時都很少接聽父母的電話。有時很苦惱很糟糕,想打個電話訴苦,可等接通了,聽到父母關切的問候聲,又不忍訴說,只能強作笑顏,告訴父母,自己很好。
  • 趁一切剛剛好,多陪陪父母吧
    前兩天媽媽給我打電話,正在教室自習的我,走出教室,接起媽媽的電話,電話那頭的媽媽和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想你了。那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讓我意識到,因為我的原因,已經有很多天沒有給媽媽打過電話了。聽到媽媽話的那一刻,還是心頭一緊。泱泱中華大國,自古推行孝道,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那究竟何為孝,又如何孝順父母呢?
  • 一切都好嗎?《天倫之旅》
    與時間無關,只是刻意選擇迴避這種孤獨老人的主題,看著親愛的父母逐漸年邁,但卻不能時時陪伴,無力感就油然而生了。今天下午抽了兩個小時的時間看完了,如預期那樣,眼淚沒有止住。雖然沒有很有衝突性的故事情節,但值得推薦。
  • 我們的世界裡一切都好!
    >                                                林雪萍               2021年1月19日 於敘事創意成長營小組活動後我們的世界裡一切都好
  • 圓桌女生派 | 說真的,你四十歲能活得像徐靜蕾那樣嗎?
    同為才女的蔣方舟說,她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自古以來才女就是男人意淫的對象,男人們都渴望徵服才女。徐靜蕾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很有意思,我覺得她不僅僅回答了這個問題,更是表明了自己對待很多周遭看法的態度。她說,我其實還真沒有從這個角度想過,因為她根本不關心男性怎麼看,他們愛怎麼看怎麼看。
  • 《一切都好》,一切都好?一句謊言一份愛
    一切都好》是2016年上映,由張國立、姚晨、竇驍等主要的一部電影。劇中張國立兒女四散,各忙各的,連周末陪他吃頓飯的時間都沒有,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空巢老人。不過,令他欣慰的是兒女們「一切都好」。可是,真的是一切都好嗎?
  • 深夜裡的電話:你現在還過得好嗎?
    一個好久好久不曾聯繫的同學,突然在昨天夜裡給我打來了電話。我困在睡夢中,迷迷糊糊地,在不斷掛斷他的電話的同時,被他百折不撓的精神弄得睡意全無。聲音不再像以前那般熟悉了,因為我根本聽不出來究竟是誰。甚至那個時候,班裡學習最好、最富有鮮明特色的男生,我都已忘記了他的模樣。我猶豫良久,惆悵地說:我不知道。他在電話那頭呵呵笑了半晌,我能聽得出來,笑聲裡有失落。他說,他還一直都記得我。
  • 電影《一切都好》:孩子的長大,是從對父母「說謊」開始的
    」的典型,子女為了不讓父親擔心,假裝各自的生活「一切都好」。電影《一切都好》海報其實他們過得並不算好:管清婚姻失敗,一向好強的她也不得不承認自己難以平衡事業和家庭為了不讓父母擔心,我們學著包裝自己的生活,說自己吃得好,有錢花,工作順利,同事們人都很好;其實很可能,才剛剛挨了領導批評,委屈無人可說,交了房租,兜裡的錢所剩無幾,只能靠泡麵填飽肚子。《以家人之名》裡面,凌霄說人的成長是在一瞬間完成的。從小就遺棄他的母親,在國外出了車禍,年僅十八歲的凌霄還是選擇了出國去照顧母親,這是他想盡的責任。
  • 任素汐爆冷門拿下華鼎獎,她真的像網友說的那樣演技好嗎?
    她的演技真的有那麼好嗎?《我和我的祖國》裡她跟張譯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任素汐之前能火就是剛好遇到了她最適合的戲,但其實演什麼都一樣,臺詞或者說她的聲音總是讓人出戲, 《我和我的祖國》裡面她是唯一讓人挑出毛病的演員。
  • 遠嫁真的值得嗎,父母的小棉襖,現在躺在手機通訊錄裡
    江蘇是個好地方,可景雲兩口經過車馬勞頓,又趕上陰雨連連,水土不服兩人都生了病,沒辦法,住兩天就匆忙告辭回來了,本想給女兒要點彩禮的計劃也泡湯了。老兩口心情鬱悶,大眼瞪小眼的哭了一路。這世上有哪對父母,能真正贏得過子女呢,不忍心傷了她,只好自己妥協,到最後都成了慫包。
  • 專訪"一切都好"張國立姚晨:陳赫是單純的小孩子(全文)
    他們每一個人都很好,無論是從個人的事業方面來講,還有他們這些孩子們,我相信他們自己這幾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這種情感,看他們唱歌中就能看出來。網易娛樂:大姚,你在生活中跟父母相處的模式,和戲裡這種父女間的關係相像嗎,也是報喜不報憂的?姚晨:還挺像的,真挺像的。我爸也是一個心特別重的人,特別操心的人。
  • 真像他們說的那樣嗎?
    以上引用筆戈科技的內容從上面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王者榮耀還是LOL、DOTA,最早是源於玩家對於星際爭霸地圖的編輯,這點有點像CS的起源,最早的CS只是半條命遊戲中的一種模式,就類似於半條命是田徑項目,而CS是田徑項目裡最受關注的100米比賽。
  • 《父母愛情》回顧 | 好的夫妻關係,是學會「變心」
    我跟王海洋結婚時,人沒回去,只打了個電話通知了他們一聲。我說我們要旅行結婚,沒多少假期就不回家了。 王海洋像王母娘娘劃下的那道銀河,把我同娘家的往來隔斷了。我同娘家的關係像前些年海峽兩岸關係那樣,只通郵,不通航。 在一切為了孩子,孩子利益高於一切的基本原則下,我們兩口子也顧不得那麼許多了。
  • 父母給孩子的「彩虹屁」,是他們生活裡大大的光!
    媽媽趕緊攔住:「不,不,不要走,畫得很好,真的很好。」「我沒有見過比這更好的畫了。你在哪裡學的?從哪學到這麼好的技術?」女兒說:「媽咪,我一點都不覺得好看。」媽媽大聲說:「這,簡,直,是,人間極品!」「天啦,這是啥?這裡是採用了色素沉著法嗎?
  • 像是汩汩涓流,一切不如意都不能摧毀他們的自重
    我做了幾十年的文學夢,讀了很多書,寫了很多文章,投出去,都是石沉大海,退稿的都很少,就漸漸放棄了,尤其是在女兒出生後。直到她大了些,我才慢慢緩過勁兒來,繼續讀,繼續寫。有一次,我看到《北京文學》雜誌上有個「新人自薦」的欄目,就把剛寫完的中篇《北京人》寄了出去。 投出去之後我也沒抱希望,所以雜誌社編輯王秀雲老師來電話通知我小說過三審了,我都懵了。
  • 成毅女朋友是田一彤嗎,2人之間真的是那樣的關係嗎
    成毅和田一彤2人在網上的緋聞真的是絡繹不絕,網上關於成毅女朋友的言論當中,不少網友有提及到是田一彤,成毅田一彤2人之間真的是戀人的關係嗎?成毅和田一彤2人此前有合作過綜藝節目《一年級畢業季》,而這一年也是田一彤剛步入娛樂圈的一年,而成毅早在前幾年就出道的,只是人氣沒有那麼高,沒有被大家過多的關注。
  • 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句話你真的懂嗎?
    文/猿飛日月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句話你真的懂嗎?目前,我們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有時候當我們對一切產生疑惑時,就會情不自禁的翻開智者的書籍,從中尋找新的答案,像是愛因斯坦雖然已經過世很多年了,但是我們已然能從他的隻言片語中,看到光明的痕跡。
  • 父母反對的愛情一般都沒有好下場嗎?
    2)直面問題根源男生總是在失去之後後悔,說如果能重來,你會不顧一切家庭的反對。而在我接觸過的案例裡,因家庭阻礙分手的,要麼是迴避與家庭的溝通,要麼就是把分手原因都歸結於父母,責怪和抱怨父母。一般情況下迴避的比較多。
  • 聚焦 最好的聲音 張磊獻唱最暖的電影《一切都好》
    張猛導演繼《鋼的琴》斬獲國內外大獎並收穫超好口碑後,新片《一切都好》也將於定於明年1月1日和全國觀眾見面!賀歲電影《一切都好》翻拍自1990年的同名電影《Everybody is fine》,2009年的翻拍版——「教父大人」羅伯特·德尼羅主演的美國版同樣灰常好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