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為微信公眾號嗚莎花園以及多肉時光授權發布,作者靜靜。
靜靜地物種日誌
第6篇 原創
把自己的小苗養成老樁,幾乎是花友們的共同心願。如果能在朋友圈中曬一曬多年親手養成的漂亮老樁,那一定是最讓人得意的事情。如果有誰從不迷戀老樁,那他多半還是一名新手,要等到若干年之後,家裡的萌肉逐漸長成,他必然會被老樁的獨特美感所迷倒。
什麼是老樁呢?通俗地說,老樁就是經歷了多年生長後,莖幹明顯木質化的植株。文藝點說,老樁就是經過時間的沉澱,歲月的洗禮,成就的植物狀態。
關於老樁植物為什麼動人心弦,我聽到過的最令人信服的解釋就是:植物莖幹的遒勁和蒼老,與枝幹末端新葉的幼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新生與衰老的強烈衝突,造就了老樁特殊的美感。今天我要給你講述的植物,恰好把這種枯木逢春之美,發揮到了極致。它就是關節酢[cù]漿草。對這個酢[cù]字不熟悉的花友別著急,我們後面會說到這個字的來歷。讓我們先看看被稱為極致老樁的關節酢漿草到底長啥樣吧。
怎麼樣?看到了這張圖,你會不會有一點點震撼?下面如同山體巖石一般蒼老遒勁的,是關節酢漿草的塊狀莖,而上面的幾片嫩綠,則是關節酢漿草的葉子。
也許你會覺得它們的葉子有點兒眼熟:這不就是三葉草嗎?其實,產生這樣的感覺一點兒也不奇怪,因為關節酢漿草與三葉草的葉子真的很像,不過,它們不僅不是同一種植物,甚至連遠親都不是。
酢漿草是酢漿草科的植物。酢漿草的這個「酢」字,其實與我們廚房裡烹飪用的醋是通假字。之所以用「酢」字來命名,是因為酢漿草的葉子裡含有大量的葉酸,吃起來的口感,就像是加了醋的味道。在酢漿草的故鄉——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酢漿草會被當作一種蔬菜來食用。
而房前屋後,田間地頭,到處都能見到的三葉草,則屬於豆科。它們開著白色的小花,能結出會爆炸的豆莢。當它們的種莢成熟的時候,只要輕輕一碰,裡面的種子就能猛烈的飛射出來,彈在臉上還挺疼的呢。據說,遊戲《植物大戰殭屍》裡的豌豆射手的原型植物,就是這種豆莢會爆炸的三葉草。
放下豌豆射手不談,我們接著說今天的主角:關節酢漿草。
關節酢漿草雖然原產於南美洲,但中國卻是唯一一個對關節酢漿草進行大規模園藝種植的國家。密蘇裡植物園的高級園藝師戴維,對此一語道破天機:「關節酢漿草的塊莖中蘊含了某種神秘的中國文化,而西方人很難讀懂其中的含義。」在歐美國家種植更加廣泛的,往往是葉子或者開花更美的品種,我們隨便來看幾種吧。
這是紫葉酢漿草,也叫紫蝴蝶,是現在最流行的酢漿草品種了。
這是熔巖酢漿草,紅彤彤的葉片讓人過目不忘。
這是江湖人稱草莓奶昔的雙色酢漿草,開花時顏值爆表。
這是一片心,它的葉柄上只有一片心形葉子,這一片真心的寓意,可把那些三片葉子的親戚們甩了一條街都不止啊。
這是軟萌可愛的棒葉酢漿草,與傳統的多肉植物不一樣的是,膨大多汁的,是棒葉酢漿草的葉柄而不是葉子。
酢漿草有500多個品種,想要把漂亮的酢漿草統統列舉一遍,恐怕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所以,今天我們還是先把心收一收,回到關節酢漿草的話題上來。因為即便在它的500多個親戚當中,關節酢漿草也依然是個不折不扣的另類。因為,關節酢漿草是唯一能養成老樁的酢漿草品種。
如果你在網上查詢關節酢漿草的資料,你多半會比較失望。因為關節酢漿草幾乎找不到什麼資料。這是因為,很多年來國人都把關節酢漿草和另外一種名叫紅花酢漿草的植物混淆了。如果你在網上搜索紅花酢漿草,你會搜索到兩種不同的植物。一種長著遒勁的塊莖,而另一種則長著如同洋蔥一樣的鱗莖。這兩種植物,都會被叫做紅花酢漿草。
紅花酢漿草與關節酢漿草長相上確實非常類似,但它們也有著非常明顯的差別,非常容易辨識。下面我就把這兩種植物的差異講給你聽。
1、看花。長著洋蔥一樣的鱗莖的紅花酢漿草,與長著老樁一樣塊莖的關節酢漿草都開著淡雅的粉紫色花朵。它們倆在花朵上真正的差別是,紅花酢漿草花心部分是綠色的,而關節酢漿草則是深紅色的。
2、觀葉。紅花酢漿草的葉片會越長越大,這個特點讓它們的葉片尺寸差異很大。老葉片會比新葉片尺寸更大。如果營養充足的話,紅花酢漿草的葉片會比關節酢漿草的葉片大上好幾倍都不止。它們的花朵大小差不多,通過與花的尺寸比較,就能找到它們葉子尺寸的差別了。而且,紅花酢漿草的葉脈清晰可見,而關節酢漿草是幾乎看不到葉脈的。
3、賞根。如果通過葉子和花色依然分不清這兩個品種的話。那就乾脆把它們從土裡挖出來,通過老樁形態的塊莖和洋蔥形態的鱗莖,就能區分關節酢漿草和紅花酢漿草啦。
種植關節酢漿草的第一步叫做提根。提根的意思是,把關節酢漿草生長在地下的塊莖挖出來,以露出土表的方式重新種植,以顯示出塊莖獨特的美感。關節酢漿草的塊莖形態複雜,分枝之間常常會充滿泥土。你需要像考古學家一樣耐心地清理附著在塊莖上的泥土,直到徹底清理乾淨。關於清理過程,我們還特地為你準備了一個種植指導視頻,相信比看文稿更能給你幫助。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關節酢漿草雖然擁有膨大的塊莖,但是它們並不耐旱。如果你採用養植塊根、塊莖類多肉植物的養法來對待它們,它們肯定會很快枯死的。它們的葉片散失水分的速度相當快,如果土壤徹底乾燥,它們的根系也會快速枯萎。正確的澆水方式,是要確保在土壤徹底乾燥前完成下一次澆水,以保護它們的根系。
種植關節酢漿草的時候,你可以單株栽種,也可以多株組合。無論怎樣種植,符合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情趣是必不可少的。正如園藝師戴維說的那樣,關節酢漿草中蘊藏著深厚的中國文化韻味。為了減少水分消耗,移栽關節酢漿草之前,你需要剪掉它們的全部葉片,減少水分消耗。栽種時要注意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才能體現出自然野趣來。
新上盆的關節酢漿草需要在半陰的環境下養護到新葉萌發為止,這可能需要一到兩周的時間。這期間要保持土壤潮溼,幫助萌發新根。敞口的花盆常常乾燥太快,你可以通過噴水來保溼,還可以鋪上苔蘚,這樣保持溼潤的同時,也起到了美化盆景的作用。
關節酢漿草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在不同的土壤中,關節酢漿草會表現出迥然不同的生長狀態。在肥沃的土壤中,酢漿草會旺盛的生長。它們葉片茂密,同時花開不斷。在長成老樁之前,關節酢漿草完全可以當作賞花觀葉的植物來養護。
如果你想要維持關節酢漿草的老樁狀態,那就需要給它們相對比較貧瘠的土壤環境才行。火山巖、椰糠、麥飯石、粗砂等材料很適合用來給關節酢漿草配土。這可以有效地避免關節酢漿草發生旺長,突出它塊莖的美感。
不過,我的建議是,花齡較小的關節酢漿草可以先當作觀花的草花來養殖,旺長可以加快塊莖的成型。等到塊莖長到一定的尺寸後,再選擇一個合適的盆器,當作盆景來養護。
關節酢漿草對積水也比較敏感,它們的任何病害,都會從葉子上表現出來。如果你發現它們的葉子突然大量萎蔫變黃,而你近期又澆水較多,那多半就是發生了積水爛根的情況。這時候應該把它從土壤裡挖起來,剪掉所有葉子和所有根系,晾乾傷口後重新髮根。
在夏季高溫季節,關節酢漿草有時候會產生休眠反應。它們的休眠反應也會體現在葉子上。首先是老葉會更快的乾枯,而新葉的生長變得遲緩。總體看起來,就是關節酢漿草的葉片總數變少了。而且,開始休眠之後,關節酢漿草開花的數量也會大大減少,這是非常明顯得休眠徵兆。
休眠時,關節酢漿草對水的需求會變少,我們也應該減少澆水量。需要注意的是,減少澆水並不意味著斷水,也不意味著要延長澆水時間。這些做法都會導致土壤過幹,根系死亡。最好的辦法,是減少每一次澆水的水量,用少量多次的澆水方案來避免盆土過溼。
冬季,在夜間最低溫度低於10℃時,就要把關節酢漿草搬入室內養護了。關節酢漿草需要放在光線充足的地方,視室內溫度和溼度情況,重新調整澆水時間。
充足的光照能讓關節酢漿草長得矮壯緊湊,利於開花;光照不足時,它的每片葉子的葉柄都會伸長徒長,葉柄變得細長,容易倒伏,難以開花。關節酢漿草僅在夏季強光照時需要遮陰。它的趨光性很強,花盆盆栽要經常給它轉轉盆,讓各面受光均勻,當然花友也可以利用這個特性按自己的喜好調整株型。
關節酢漿草的花期很長,除了夏季高溫短暫的休眠期和冬季較寒冷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會開花。它的花和葉子對光線都極為敏感,只有光照充足的時候才會展開。如果在夜晚、陰雨天或光照不足的時候,關節酢漿草的花也葉子都會自動閉合。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一首詩,貼切的形容了這種花兒晝開夜合的含羞姿態。
夜合枝頭別有春,
坐含風露入清晨,
任他明月能想照,
斂盡芳心不向人。
凡是鮮活的植物,無論生長多麼緩慢,只要你細心觀察,總會看到一些讓你驚喜的小變化。你一定經歷過早上你離家時含苞待放的花苞,等你下班到家後已為你綻開了笑顏。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順時而開,隨緣落幕,以自己的姿態,綻放出最真實的本我。生命的韻律就這樣不疾不徐,重複著,輪迴著。
蒼老和新生,兩種極致的生命體,互相依存,渾然天成,巧奪天工,你是中意小景怡情的老樁姿態,還是喜歡枝繁葉茂花裙滿盆呢?不管你偏愛哪種,我相信在和花草朝夕相處的日子裡,你一定會得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