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靈之約節氣「植」說│上海植物園:上海的二十四節氣花園小寒

2021-01-09 上海植物園

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今年的小寒自2021年1月5日正式開始。

節氣來由

俗話說,冷氣積久而寒。從小寒開始,天氣越來越寒冷,但寒冷的程度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為小寒。古代人對這一規律總結得很透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小寒物候

小寒節氣的物候:雁北鄉,鵲始巢,雉始鴝。

一候雁北鄉。大雁對自然氣候規律性變化的反應比較明顯,古時候人們稱大雁「熱歸塞北,寒來江南」。

二候鵲始巢。「鵲」,就是喜鵲,我國分布極廣的一種留鳥。天氣寒冷後,喜鵲在樹上搭窩,口朝向南面向陽一側。

三候雉始鴝。「雉」,俗稱「野雞」,「鴝」為鳴叫的意思。

上植物候

小寒時節百花凋零,但總有一些花朵不畏風霜,迎著寒風綻蕾開放。

蠟梅

Chimonanthus praecox

蠟梅科蠟梅屬落葉灌木,中文別名:金梅、蠟花、黃梅花。葉對生,花著於第二年生枝葉腋內,先花後葉,芳香。

蠟梅芳香美麗,不但是園林綠化植物,還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它的根和葉可理氣止痛、散寒解毒,治跌打、腰痛、風溼麻木、風寒感冒,刀傷出血;花可解暑生津,治心煩口渴、氣鬱胸悶;花蕾油可治燙傷。

羽衣甘藍

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羽衣甘藍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甘藍,也就是捲心菜的一個變種。只不過它的葉子呈皺縮狀,沒有團團包裹成球狀,有長長的葉柄,葉子的顏色非常豐富,所以被作為觀賞植物廣泛栽培。因而羽衣甘藍像花一樣的結構妥妥的是它的葉子。因為主要供觀賞,所以不能吃,不好吃,不要吃。

角堇

Viola cornuta

堇菜科堇菜屬多年生草本。花色豐富,有紅、白、黃、紫、藍等顏色,常有花斑,有時上瓣和下瓣顏色不同。原產北歐。是冬日裡重要的觀賞花卉,也是塑造花壇、花境、立體植物造型的優良材料。

小寒期間,您不但能在上海植物園的戶外看到以上節氣花卉,而且在展覽溫室(一)內,還有其他盛開的美麗花卉等您去發現和欣賞:

酢漿草

Oxalis sp.

酢漿草泛指酢漿草科酢漿草屬的小花們,其中有一些種類在路邊隨處可見。也有很多園藝品種因其身形小巧,花色豐富,球莖攜帶方便等原因受到眾多家庭園藝愛好者的歡迎。

酢漿草同樣具有一定藥用價值,全草均可入藥,能解熱利尿,消腫散淤。

從12月31日開始,第五屆一驚一「酢」酢漿草品種展於上海植物園展覽溫室(一)拉開帷幕,展期18天。本次展覽在展示眾多酢漿草品種的基礎上,還在造景手法上做了較大突破,打造了充滿野趣的田園風光。

蝴蝶蘭

Phalaenopsis aphrodite

蝴蝶蘭的美不僅在於它的花型如蝴蝶一般,也在於它豐富的花色。應該說,花量多、顏色豔,牢固樹立起蝴蝶蘭在溫室景觀或蘭花造景中其他蘭花所無可替代的地位。

洋紫荊

Bauhinia×blakeana

也叫紅花羊蹄甲,洋紫荊現在進入盛花期,滿樹繁花,但是很少有果實。

小寒習俗

在我國,小寒時節民間有許多傳統習俗,一是探梅,此時的蠟梅開的正好,是欣賞蠟梅的好時候;二是冰戲,我國北方地區入冬之後,天氣寒冷,特別適合溜冰玩;三是臘祭,小寒是臘月的節氣,所以古人會在十二月份舉行合祀眾神的臘祭。除此之外,還有吃黃芽菜,吃臘八粥等習俗。

小寒小貼士

小寒節氣的運動原則,一是要在日出後才開始鍛鍊,二是準備運動不可馬虎,應待身體暖和後再脫衣鍛鍊。同時運動要適度,莫要練到大汗淋漓。鍛鍊後要及時穿衣,避免寒氣侵襲。

上海植物園——城市綠肺、健康旅遊聖地,動植物精靈們在這裡與您相約,歡迎您的到來。

本項目獲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項目、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普項目支持(項目編號:18dz2312200、18dz2313900、19dz2300300)。

圖:許林峰、網絡圖

審核:朱筱靚

相關焦點

  • 精靈之約•節氣「植」說│上海植物園:上海的二十四節氣花園•...
    精靈之約•節氣「植」說│上海植物園:上海的二十四節氣花園•大雪 2020-12-07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精靈之約節氣「植」說│上海植物園:上海的二十四節氣花園冬至
    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22個節氣。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結。上植物候冬至節氣到來,上海溫度驟降。常綠喬木挺拔屹立,落葉樹種的葉片隨風緩緩飄落。觀花石竹Dianthus chinensis,石竹科石竹屬,多年生草本。
  • 精靈之約·節氣「植」說│上海植物園:上海的二十四節氣花園·立夏
    立夏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既是農曆四月節令,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時節,萬物繁茂,爭奇鬥豔的春季花卉隨氣溫變化呈現著不同的姿態,夏收作物也已到了生長後期,故民間有「立夏看夏」之說。適逢2020上海(國際)花展期間,似錦繁花、爛漫風光,盡在上海植物園期待與您相遇。立夏物候一候螻蟈鳴: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螻蛄在田間的嗚叫聲。隨著螻蛄的鳴叫,表示夏天的味道濃了。
  • 精靈之約節氣「植」說│上海植物園:上海的二十四節氣花園立秋
    ——《立秋》 宋·劉翰立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秋季的第一個節氣。進入秋季後,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氣候開始由夏季的多雨溼熱開始向秋季的少雨乾燥氣候過渡。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的結束,所謂「熱在三伏」,立秋至處暑往往還處在「三伏」期間,所以初秋天氣還很熱,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後。
  • 精靈之約·節氣「植」說│上海植物園:上海的二十四節氣花園·穀雨
    穀雨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既是農曆三月中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有「雨生百穀」的意思。此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穀類作物的生長發育關係很大。穀雨時節過後卻是一副「楊花落盡子規啼」的暮春氣象了。穀雨物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降於桑。」
  • 上海植物園開展「二十四節氣」系列花園與相關科普推廣調研工作
    自「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以來,全國掀起了繼承、弘揚和宣傳二十四節氣文化的熱潮。上海植物園圍繞節氣特性與上海地域特色、生態特徵,創新開展「二十四節氣」系列科普品牌活動,為市民遊客推送科普信息與活動,打造上海科普文化品牌。
  • 二十四節氣之——小寒
    小寒,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在每年公曆的1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285°,這時,太陽還在地球的南回歸線附近徘徊,北半球接受的太陽光熱仍是極弱小的。小寒節氣開始,土壤深層的熱量也消耗殆盡,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降溫,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  我國古人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雊」。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並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 「內方同學」二十四節氣|小寒
    來源:共產黨員網今年1月5日11時23分迎來小寒節氣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小寒:悽悽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小寒摘自《二十四節氣志》/宋英傑 每年1月6日前後為小寒節氣,冷氣積久而寒,「小寒大寒,凍成冰團」。古人認為:「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但很多人根據生活體驗認為:「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
  • 二十四節氣之歌
    這首小時候背熟的二十四節氣歌,沒想到會在不平凡的庚子年裡再次刷新發酵。因新冠疫情,長時間窩居宅家,故特別關注節氣變化情況,期待春噯花開,期待夏日豔陽,期待秋風送爽,尤其是期盼疫情早點過去。還天以青,還地以淨,還人間四季祥和,歲序井然,黎庶安康。    心有所寄,便有所動。於是從立春始,至大寒終,逢節一歌,居然都堅持下來了。
  • 百花爭綻 祥和迎春——2021上海植物園迎春花展
    在2021新年、牛年新春來臨之際,上海植物園以蠟梅、連蕊茶、梅花等凌霜傲雪的觀賞植物與跳舞蘭、蝴蝶蘭、仙客來等熱鬧喜慶的年宵花卉為特色,結合新年、新春開展的各類特色展覽與主題活動,推出2021上海植物園迎春花展,讓市民遊客感受冬春之交的勃勃生機,欣賞豐富多彩的園藝展覽,感受上植特色的園林景觀,收穫有趣有料的植物知識,在領略上海植物園百花盛宴的同時,分享舉家同遊的濃濃暖意,歡度新春佳節,共迎祥和新年!
  • 上海農民畫家手繪二十四節氣圖 動畫展現詩情畫意
    中新網上海6月6日電 (張踐 勾瑞)近日,上海金山農民畫時令節氣圖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畫作線條細膩、色彩鮮豔,頗具民俗氣息。6月5日,記者來到了上海金山農民畫家陳惠芳的家中。一進門,她就向記者介紹起了立夏節氣圖。
  • 反映氣象、民俗、農事的二十四節氣歌
    它將天文、自然節律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應用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和各種民俗活動,許多民眾都掌握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各地都編出一些詩歌,或者是「順口溜」,幫助記憶、理解二十四節氣,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節氣歌就是這樣的產物。
  • 關於小寒的諺語古詩詞大全 小寒節氣圖片朋友圈小寒唯美句子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小寒的諺語古詩詞大全 小寒節氣圖片朋友圈小寒唯美句子 小寒作為二十四節氣的倒數第二個節氣,意味著一年最冷的時候到了.古代人民群眾根據 節氣進行農耕,詩人藉此抒情達意,那麼古代關於小寒的古詩詞有哪些?又有哪些諺語值得我們學習?
  • 《二十四節氣生活》將播關注節氣背後的生活故事
    6日,文化探索類真人紀實綜藝《二十四節氣生活》在北京舉行發布會,製作團隊表示,這是對二十四節氣「最生活」的視聽演繹。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在大部分觀眾心中是既近又遠的文化傳統。因此,《二十四節氣生活》節目組希望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來給大眾科普。節目主創沒有將節目內容變成一本民俗視頻教材,而是創新性地採用了「綜藝節目+紀錄片」的混搭拍攝方式,讓古老的習俗,與每一個當代普通人的生活發生真實、切身的共鳴。
  • 「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二十四節氣可以說是這幾年炙手可熱的文化明星,全國各地舉辦的各類研討活動時常佔領媒體重要位置,圍繞二十四節氣發展的文化產業、文創產品,種類繁多、形式多樣。這種現象讓我們看到傳統文化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當今社會,依然生機勃勃、熠熠生輝,讓人不禁為中華文明的不朽生命力而讚嘆唏噓。
  • 【二十四節氣】24相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應提到的三個問題就混雜在一起嘮叨幾句了關於二十四節氣的緣起創作有他因也雜有內因沒有做之前看見過很多人創作過節氣作品受到他人觸發我們很多的所謂創作創造都是基於前人的福德之上的因為喜歡玩會覺得要是做的話不一定是非要成系列也可以是完全不同形式的二十四節氣的表達
  • 二十四節氣為什麼這麼準?得從節氣的由來說起,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現在能背誦這首二十四節氣歌的人已經很少了吧,大家現在主要過的都是一些像聖誕節、情人節之類的洋節,對於我國古代的二十四節氣卻了解甚少,很多人只是停留在知道清明上墳,冬至吃餃子這樣的淺薄認識上。二十四節氣是如何來的呢?我國歷來是農業大國,曆法的主要作用就是直到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被認為是起源於古代黃河流域,這是為什麼呢?
  • 二十四節氣之「小滿」養生篇
    這是說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漸見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在二十四節氣中,有小暑,便有大暑與之對應;有小寒,便有「大寒」與之對應。但是有小滿,卻沒有「大滿」。因為在中國人的心裡,完美其實並不是人生最好的境界。太過完美,往往接下來就「亢龍有悔」了。所謂「滿招損,謙受益」,說的是人生太滿,易招致損失;不滿,則空留遺憾;小滿,才是人生最好的狀態。
  • 小寒節氣悄然到,順時養生不能少
    原創 陪伴您度過冬季的 人衛健康數九寒天,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第23個節氣——小寒。中國古人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話說小寒,這「寒」可一點都不小。民間有「小寒勝大寒」之說,對於中國而言,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
  • 二十四節氣,是永遠醒著的時鐘
    故宮日曆:品讀千年積澱和東方審美傳統二十四節氣,雖然是農耕文明的產物,但在今天,它依舊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另一個儀軌。在不經意的瞬間,它是我們認知天氣和季候的潛意識。 蔣勳作為知名美學大家,在他最新散文集《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中,用圖文互現方式,分享了他對二十四個節氣的真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