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方同學」二十四節氣|小寒

2021-01-10 瀟湘名醫

來源:共產黨員網

今年1月5日11時23分迎來小寒節氣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小寒:悽悽歲暮風,翳翳經日雪小寒摘自《二十四節氣志》/宋英傑 每年1月6日前後為小寒節氣,冷氣積久而寒,「小寒大寒,凍成冰團」。古人認為:「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但很多人根據生活體驗認為:「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

總體而言,北方冷在小寒的更多,南方冷在大寒的相對多一些。古人認為,小寒、大寒之寒溫,即偏冷、偏暖具有指標意義。

諺語說「小寒寒,驚蟄暖。小寒暖,倒春寒」,「小寒大寒大日頭,來年開春凍死牛」。意思是只有小寒、大寒「凍透了」,來年開春之後才能順利回暖。

古人描述的小寒物語是: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大雁北遷,喜鵲築巢,野雞鳴叫。

二十四節氣中只有白露和小寒是完全以鳥類作為物候標識的。古人認為,「禽鳥得氣之先」,鳥類在感知陰陽之氣流轉方面有難以比擬的天賦。

古人以花、鳥、草、蟲等物候表象為每個節氣進行註解,每個候(每一天)有一個候應,即提取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物候,作為這個候的物候反應。然後把每個候的候應統合在一起,組成二十四節氣的七十二個候應。

七十二候應呈現的是綜合性的物候,其中關於花事的候應並不多,最著名的是驚蟄一候的「桃始華」和清明一候的「桐始華」。

於是,偏愛「拈花惹草」的人們便另起爐灶,專門以花作為某些節氣的物候標識,這便是二十四番花信風。

二十四番花信風這一稱謂,約始見於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始梅花,終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風。」所謂花信風,就是某種花、某個方向的風,在某個時節應期而至,風而有信。

於是人們在此時開放的眾卉之中遴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花作為花卉界的代表,「晉升」為物候指標。

不過,各地並非每個節氣的物候都能與花相關聯。

花信風始於小寒,終於穀雨,涵蓋了從隆冬到盛春的八個節氣而已。倘若長夏無冬的華南以花事來表徵節氣、物候,或許可以梳理出七十二番花信風。

如果能夠嚴謹地基於本地實際氣候,相對精準地挑選一兩種最能反映某一節氣或某一候的時令之花,作為時令物語,不啻為一種具有爛漫意味的物候觀測。

風有常,花有信,以花事次第記載時光,於是歲月含香。

小寒民俗

「冷在三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的說法。「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恰在小寒節氣內。 「三九」前後,土壤深層的熱量也消耗殆盡,儘管得到太陽光、熱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於是便出現全年的最低溫度。

九九消寒圖古時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冬季,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生。九字每字九畫共九九八十一畫,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

小寒到,年味漸濃小寒節氣中,將迎來臘八節。臘八為新年的前奏,過了臘八,春節的序幕也就拉開了,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

小寒養生

小寒前後之所以寒冷,是因為強冷空氣及寒潮冷鋒活動頻繁,易造成氣壓、溫度、溼度等氣象要素的劇烈變化,人們往往難以適應而感染各種疾病,如呼吸道疾病等。

除了多穿衣服和加強體育鍛鍊之外,在日常飲食中,如能多吃些紅棗、蘿蔔、橘子、牛肉、雞肉、鵪鶉等禦寒食物,也可以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

小寒「保胃戰」小寒時節,人體受寒冷刺激後,胃腸易發生痙攣性收縮,有胃病的老年人容易舊病復發,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嚴重併發症。此時節,老年人應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飲食宜選溫軟、淡素及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忌食生冷,戒除菸酒。

「冬練三九」有講究俗話說「冬練三九」,但 「三九」時節,室外氣溫很低,體表血管遇冷容易收縮,血流速度減慢,肌肉的黏滯性增加,韌帶的彈性和關節的柔韌性降低,走出溫室馬上進行大運動量後,極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因此,運動前要做一些準備活動,如慢跑、擦面、拍打全身肌肉等。在時間的選擇上,不要太早就去戶外鍛鍊。鍛鍊身體的時間適合選擇在太陽出來以後,傍晚日落之前,並且要補充足夠的營養,才能保證正常的運動需要。

編輯:沙檢宣傳

大家在看

【來源:沙洋縣檢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之——小寒
    小寒,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在每年公曆的1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285°,這時,太陽還在地球的南回歸線附近徘徊,北半球接受的太陽光熱仍是極弱小的。小寒節氣開始,土壤深層的熱量也消耗殆盡,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降溫,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  我國古人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雊」。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並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 二十四節氣古畫欣賞!太美了,果斷收藏!
    ▌節氣來歷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 104 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二十四節氣在黃道上的位置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 15 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 360 度,共經歷 24 個節氣,每月 2 個。
  • 二十四節氣,是永遠醒著的時鐘
    故宮日曆:品讀千年積澱和東方審美傳統二十四節氣,雖然是農耕文明的產物,但在今天,它依舊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另一個儀軌。在不經意的瞬間,它是我們認知天氣和季候的潛意識。 蔣勳作為知名美學大家,在他最新散文集《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中,用圖文互現方式,分享了他對二十四個節氣的真切體驗。
  • 精靈之約節氣「植」說│上海植物園:上海的二十四節氣花園小寒
    小寒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今年的小寒自2021年1月5日正式開始。節氣來由俗話說,冷氣積久而寒。從小寒開始,天氣越來越寒冷,但寒冷的程度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為小寒。古代人對這一規律總結得很透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 關於小寒的諺語古詩詞大全 小寒節氣圖片朋友圈小寒唯美句子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小寒的諺語古詩詞大全 小寒節氣圖片朋友圈小寒唯美句子 小寒作為二十四節氣的倒數第二個節氣,意味著一年最冷的時候到了.古代人民群眾根據 節氣進行農耕,詩人藉此抒情達意,那麼古代關於小寒的古詩詞有哪些?又有哪些諺語值得我們學習?
  • 讀吧|傳統二十四節氣,是我們永遠醒著的時鐘
    故宮日曆:品讀千年積澱和東方審美傳統二十四節氣,雖然是農耕文明的產物,但在今天,它依舊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另一個儀軌。在不經意的瞬間,它是我們認知天氣和季候的潛意識。 蔣勳作為知名美學大家,在他最新散文集《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中,用圖文互現方式,分享了他對二十四個節氣的真切體驗。
  • 小寒其二·邱承彬邱木兮二十四節氣詩
    白話譯文小寒來臨,柳葉紛紛落下,風一吹就像銀色的小魚在地上抖動。黃的狼梅花已經在枝頭開放。樹木凋零,山露出挺拔的脊梁,大地封上了冰。寒冷的風似乎能吹進入皮膚,直達骨頭,並帶來陣陣刺痛,雪下得很大,打在了窗戶上。
  • 反映氣象、民俗、農事的二十四節氣歌
    中國人應用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和各種民俗活動,許多民眾都掌握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各地都編出一些詩歌,或者是「順口溜」,幫助記憶、理解二十四節氣,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節氣歌就是這樣的產物。前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順序和名稱。每個節氣只用一個字代表,每句話是一個季節,三個月共六個節氣,每兩個節氣為一個月。前四句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後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所在的時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 二十四節氣裡的東莞,我們花了一年時間幫你記錄
    說起「二十四節氣」,你會想到什麼?或許是那首跟芒種節氣毫無關係的抖音神曲《芒種》,或許是電影《東邪西毒》裡張國榮的臺詞「初六日,驚蟄」,又或者是百雀羚、寶馬等各大品牌的節氣營銷活動,每到一個節氣,就上一次熱搜。節氣不等於農業、農民或者養生,它也跟我們每個人對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和認知有關。為農業生產服務,卻拓展了審美和哲學的邊界。
  • 珍藏版丨中國二十四節氣手機壁紙,絕美!
    四年前的11月30日,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二十四節氣,是國人驕傲,是先民智慧,是時令指南,亦是生活美學。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一期一會,好日常在。
  • 《二十四節氣生活》將播關注節氣背後的生活故事
    6日,文化探索類真人紀實綜藝《二十四節氣生活》在北京舉行發布會,製作團隊表示,這是對二十四節氣「最生活」的視聽演繹。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在大部分觀眾心中是既近又遠的文化傳統。因此,《二十四節氣生活》節目組希望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來給大眾科普。節目主創沒有將節目內容變成一本民俗視頻教材,而是創新性地採用了「綜藝節目+紀錄片」的混搭拍攝方式,讓古老的習俗,與每一個當代普通人的生活發生真實、切身的共鳴。
  • 民族小學 | 二十四節氣——冬至逢壬數九
    冬至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獨有的一種計算時間的方法。早在春秋時期,只有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經過勞動人民不斷的觀察、總結,在秦漢年間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並一直沿用至今。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12月21日是冬至節氣,伴隨民族小學胡晨陽同學的朗讀,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與冬至有關的常識和民俗吧。
  • 二十四節氣之歌
    這首小時候背熟的二十四節氣歌,沒想到會在不平凡的庚子年裡再次刷新發酵。因新冠疫情,長時間窩居宅家,故特別關注節氣變化情況,期待春噯花開,期待夏日豔陽,期待秋風送爽,尤其是期盼疫情早點過去。還天以青,還地以淨,還人間四季祥和,歲序井然,黎庶安康。    心有所寄,便有所動。於是從立春始,至大寒終,逢節一歌,居然都堅持下來了。
  • 【二十四節氣】24相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應提到的三個問題就混雜在一起嘮叨幾句了關於二十四節氣的緣起創作有他因也雜有內因沒有做之前看見過很多人創作過節氣作品受到他人觸發我們很多的所謂創作創造都是基於前人的福德之上的因為喜歡玩會覺得要是做的話不一定是非要成系列也可以是完全不同形式的二十四節氣的表達
  • 小寒節氣悄然到,順時養生不能少
    原創 陪伴您度過冬季的 人衛健康數九寒天,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第23個節氣——小寒。中國古人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話說小寒,這「寒」可一點都不小。民間有「小寒勝大寒」之說,對於中國而言,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
  • 「天氣早知道」「小寒」來到 寒意十足
    天氣早知道「小寒」來到 寒意十足每日甘肅網1月6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1月5日11時23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小寒」。「小寒」「大寒」凍成一團,「小寒」正值「三九」前後,隨著「小寒」節氣的到來,天氣開始真正寒冷起來,而元旦假期剛過的冷空氣也迫不及待回歸「崗位」,新一波冷空氣又要影響我省了。省氣象局發布的消息顯示,隨著冷空氣「控場」,隴東南地區氣溫將下降4℃到6℃。氣象專家表示,根據最新氣象觀測資料顯示分析,預計5日夜間到6日白天,隴南市多雲間陰,部分地方有小雪。
  • 嘉裡節氣|小寒:寒意料峭處 暗有春意來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冬季的第5個節氣,幹支歷子月的結束與丑月的起始。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85°;於每年公曆1月5—7日交節。冷氣積久而寒,小寒節氣的特點就是寒冷,但是卻還沒有冷到極致。 小寒時節,太陽直射點還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熱量還處於散失的狀態,白天吸收的熱量還是少於夜晚釋放的熱量,因此北半球的氣溫還在持續降低。
  • 二十四節氣,你家孩子能說上幾個?(附帶二十四節氣詩)看完絕對能記住
    為了把氣候規律利用得更好,古代中國人覺得只有四季還不夠,又發明了節氣。四季把一年分成四塊,四塊太大。節氣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小塊,分得越細,用起來越方便。一組唯美的二十四節氣圖,能讓孩子一邊學畫畫,一邊讀詩,一邊了解二十四節氣,學習傳統文化知識。
  • 二十四節氣為什麼這麼準?得從節氣的由來說起,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現在能背誦這首二十四節氣歌的人已經很少了吧,大家現在主要過的都是一些像聖誕節、情人節之類的洋節,對於我國古代的二十四節氣卻了解甚少,很多人只是停留在知道清明上墳,冬至吃餃子這樣的淺薄認識上。二十四節氣是如何來的呢?我國歷來是農業大國,曆法的主要作用就是直到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被認為是起源於古代黃河流域,這是為什麼呢?
  • 節氣| 小寒:風吹冬雪落,便覺小寒生
    節氣 | 小寒:風吹冬雪落,便覺小寒生 2021-01-05 16: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