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16: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小
便覺小寒生
風吹冬雪落
寒
小寒,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是幹支歷子月的結束以及丑月的起始,太陽位於黃經285°。對於神州大地而言,標誌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來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指出:「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就是指農曆十二月初次遇到寒流(寒冷)還算小的,所以叫做「小寒」,到月中的時候寒流(寒冷)就重了,就叫「大寒」。這段時期我國大部分地區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鄉。小寒二陽之際,雖然是冰天雪地,但是陽氣已動,因此候鳥大雁感陽出現向北飛的跡象。
二候,鵲始巢。禽鳥最早得知氣候變化,此時喜鵲已得來年之氣,開始銜草築巢,準備孕育後代。
三候,雉始鴝。羽毛漂亮雉鳥也被稱為「陽鳥」,它們會感陽氣的萌動而雌雄同鳴。
小寒習俗
九九消寒
從元代開始,皇宮到民間都時興「九九消寒圖」,圖上或是文字或是圖案,但每個字(繁體字)都是九筆。每年冬至節前掛在室內,從頭九第一天開始填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筆。每填寫完一字,便過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盡。數九計數,書法描紅,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裡一種不錯的消遣怡情的養生方法。
探梅
小寒的時候,天氣正冷,臘梅花卻迎著風雪綻放了,此花的開放,也許是為了給蟄居的人們一個走出來的理由。紅梅含苞待放,挑選有梅花的絕佳風景地,細細賞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會為之清爽振奮。
吃不同種類的飯
南京,吃菜飯。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搭配,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香鮮可口。
廣州,吃糯米飯。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加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天津,吃黃芽菜。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
小寒養生
飲食保養 滋補防寒
冬季天氣寒冷,此時也正是陰邪最盛的時候,也就是中醫上所謂的陰邪。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常用補藥有人參、黃芪、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食補要根據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結合食物之性來選擇羊肉、狗肉、豬肉、雞肉、鴨肉、鱔魚、甲魚、鮁魚和海蝦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慄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補脾胃、溫腎陽、健脾化痰、止咳補肺的功效。當然對體質偏熱、偏實、易上火者應注意緩補、少食為好。
起居上要注意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之一,此時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中醫認為『寒性凝滯,寒性收引』,天氣寒冷,則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病。」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於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適當鍛鍊 強身健體防病
民諺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了冬季鍛鍊的重要性。在這乾冷的日子裡,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如晨早的慢跑、跳繩、踢毽等。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在此節氣裡,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東風吹雨小寒生,
楊柳飛花亂晚晴。
客子從今無可恨,
竇家園裡有鶯聲。
竇園醉中前後五絕句
陳與義
歡迎各位小夥伴們踴躍投稿,將身邊有價值,有趣的內容發給我們。如果錄用將酌情給稿費哦!投稿郵箱:Daaipuxing@126.com,註明:微信投稿+姓名+聯繫方式。
關注「大愛浦興」官方微信
了解浦興社區動態
微信號daaipuxing
原標題:《節氣 | 小寒:風吹冬雪落,便覺小寒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