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徐有貞《中秋月·中秋月》
中秋佳節進入倒計時,首先預祝大家:中秋節快樂,人月兩團圓!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每逢八月十五中秋節,月餅包裝就會自動上升為社會熱議性話題,就連馮小剛都曾在微博上公開炮轟月餅包裝的奢侈浪費。
扔了不忍,留著無用!簡單幾個字說出了無數網友的心聲。
在豐厚利潤的刺激下,連平時不涉及食品生產的酒店行業都會橫插一腳,在中秋節前期推出高價月餅,但它的「高價」並不專注於月餅的製作和口感上,而是浮於表面的包裝。
商場裡陳列著的各式月餅禮盒,隨便一打開都是裡三層外三層,紙盒、木盒、金屬盒應有盡有,絲綢錦緞輪番上陣,明明只是幾枚普通的月餅而已,卻包裝得比皇帝的玉璽還金貴。
因為月餅禮盒本身不具備收藏價值或重複利用的實用性,中秋節一過,原本身價高昂的月餅禮盒,至少有七成都會被扔掉與垃圾為伍,年年如此,從不例外。
所謂一夜之隔,寵辱何異?這樣明目張胆的資源浪費,令人唏噓不已。
中秋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自古就有吃月餅賞月的習俗。那麼在以勤儉節約為美德的古代,是用什麼來包裝月餅的呢?
據相關史獻記載,古代裝月餅大多採用的是——食盒。
古逢中秋,月餅都是從商鋪的爐子裡直接輾轉到自家的食盒中帶回,就算是要送給親朋好友,也是裝盤由食盒盛放,哪怕在皇宮大內,也是同樣如此,既簡單又樸實。
不過,要打造一隻實用的食盒,工藝也非常繁瑣複雜,尤其是皇室貴族和官宦人家使用的食盒頗為精美,耗工之大不容小覷。
但即便如此,從古至今也無人詬病食盒是奢靡之風,這又是為什麼呢?
答案揭曉:皆因「傳承」二字!
古代食盒主要由竹木、琺瑯、漆器打造,其中尤以木質的居多,如紫檀、黃花梨、雞翅木、酸枝鄧文米西米以及色澤光潤的硬木食盒等,保存得當可經久不朽,能夠在好幾代人之間傳承,透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親密關係。
為了提升其實用價值,更好的為下一代造福,古人還將食盒根據形狀和用途分為捧盒、攢盒、提盒。
清·五彩龍鳳瑞獸纏枝捧盒
清·掐絲琺瑯捧盒
捧盒盛行於清朝鼎盛時期,以扁圓形、方形、鐘形、六角形、八角形等便於捧持的造型為主,廣用於宮廷和民間。
《甄嬛傳》皇帝用膳
在宮內,太監們給皇親貴族上食物或皇上賞小食給內侍的時候,用的便是捧盒,拿取時平穩且隔熱。
清·朱漆描金八寶攢盒
清·黑漆描金龍紋攢盒
攢盒,取 「攢」 字的 「聚攏」 之意,類似於現代的堅果拼盤和水果拼盤,分小隔間盛放不一樣的美食,古代也常用來擺放水果、糕點或者堅果,多是紙胎、木胎漆盒。
清·木胎大漆雕花卉紋食盒
提盒,可能是我們最眼熟也最有印象的食盒,堅固有韌性,不但耐碰撞,且帶有一定自重,無論挑、提都不會亂晃。
在古代,親人探監時就會帶上裝有食物的提盒,還有文人出遊時,也會用提盒準備茶水和糕點。
大型的提盒早期也被定位成市井小販、酒肆飯店以及大戶人家遣送事物的勞動工具。
《儒林外史》第一回:「正存想間,只見遠遠的一個夯漢,挑了一擔食盒來。」這裡說的便是挑著的大型提盒。
實際上,食盒在古代可不僅僅是用來裝吃食,它還扮演了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角色。
空的雞翅木食盒
食盒約始於魏晉時期,也喚作「櫝」,「櫝」與毒同音,而空食盒就是賜死的象徵符號。
《軍師聯盟》荀彧
公元212年,漢獻帝建安十七年,曹操想當魏國公,卻遭三國第一謀士荀彧極力反對,曹操一氣之下賜予荀彧一空的雞翅木食盒,隨後荀彧服毒自盡。
唐·祭掃
唐朝的祭盒也是食盒的一種。祭盒中有很多層,擺滿祭盤,祭盤盛放了各種食物,這在祭祀典禮或是祭掃中,是足食的一種象徵意義,也是生者對死者的一種懷念。
紅酸枝食盒
另外,宋元時期文人聚會,除了會用食盒裝一些下酒菜,也常將其用來盛放筆墨紙硯、書籍手稿,甚至是梳子和鏡子,以便於在外整理衣冠和束髮,相當於男人的梳妝盒。
五代·周文矩文苑圖卷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元戲《金鳳釵》描寫文人出遊中有這樣一段:「綠楊如煙,郊外踏青賞玩,春盛擔子(食盒)都出去了。」
紅木嵌百寶食盒
而在明朝,士紳名流攜帶的食盒,其身份象徵作用遠大於其實用性,他們通過食盒的工藝材質以及所盛物件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威望高低。
在《金瓶梅詞話》第十四回中就有記載:「西門慶聽言大喜,即令來旺兒、玳安兒、來興、平安四個小廝,兩架食盒,把三千兩金銀先抬來家。」
到了清末民初,京城裡的未婚男女互贈日用衣食,都是用食盒來裝送。食盒此時作為傳情達意的媒介,承載著濃濃愛意。
因為「盒」與「和」、「合」字諧音,食盒也因此具有「家和萬事興」的寓意。
和合二仙圖
這裡還有一個關於和合二仙的故事傳說,二神圖像一人執荷花,一人持食盒,是民間的愛情之神,若將他們的圖像掛於新婚洞房中,夫妻便會和合美好,幸福美滿。
總之,古代食盒的意義遠超於一個「食」字,它極高的實用價值讓古人自發傳承,它不僅是一種傳統手工藝的載體,更是一種飲食文化的延續,反映著歷時歷代的榮辱興衰,所以也極具收藏價值。
清·銅鍍金倭角食盒 故宮博物院藏
如今,在各地博物院中,就收藏著無數精美的傳統食盒,有的已經傳承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
清·龍泉窯刻花食盒 吉林省博物院藏
清·吉林將軍府龍紋木食盒 吉林水師營博物館藏
清·象牙鏤雕提食盒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顯然,古人用來裝月餅的食盒和現代的月餅包裝有著本質的區別。
我們都應當謹記:吃月餅,吃的是一種情感,一種文化,而不是以資源浪費為代價的體面。
套用一句馮小剛的話說:在對很多大是大非的問題各執一詞的今天,杜絕浪費應該是可以達成共識的吧!
編輯/夏天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作者所有
互動福利
留言分享「你對月餅包裝的看法? 」
本篇文章將選出一名評論區點讚最高
發紅包
紅包每人限領一次,可分享給親朋好友
請獲獎粉絲在後臺私信自然君,我們會與您聯繫
(截止時間9月20日20:00)
匠人工坊介紹
匠人工坊是以獨立手工藝匠人、設計師為主,為他們提供創作的文創空間。設計匠人可以在這裡安置工作室、展示、體驗和交流。我們定期會在空間舉辦匠人市集各類主題活動,讓匠人有各種歡快的互動環境。
「登月計劃」詳情
1.18個工作室,面積9㎡-29㎡;
2.月租950-3050元;
3.免物業費,免費wifi;
4.報名請聯繫招募人員微信/手機:17621806949(或者掃描下方二維碼)
▲招募時間:即日起
▲地址:上海普陀區澳門路168號月星家居5樓
第二自然匠人工坊
▲如果你是手工藝匠人、設計師、藝術家、音樂人,歡迎和我們一起「登月」!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報名匠人工坊
手藝課堂
首飾設計師轉行也要學的技藝,拿起來就放不下 | 手藝課堂
買東西
贈者有美意,收者心歡喜 | 中秋心選
第二自然年度私密登月大趴 - 特供然友
推薦閱讀
為拋棄千篇一律的掛畫,這位90後姑娘和牆壁死磕
一張海報價值數千萬票房,姜文張藝謀排隊為他打call
這是一個聚集國內外頂尖匠人及其作品的線上線下呈現平臺,同時也是一個讓匠心得以留存並能實現匠人文化傳播的互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