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家具研習社 |
從前些年的《天地英雄》、《夜宴》,到《刺客聶隱娘》再到最近的《妖貓傳》、《長安十二時辰》,影視劇中對於盛唐的描述極盡絢麗,很多人也開始對唐時的建築服飾器物感興趣。但在這其中,和風當做唐風的狀況也是屢見不鮮。
大部分取景地都在日本的《刺客聶隱娘》
在建築上,很多人把日本建築直接當做了唐代建築的遺存,然而事實上,我們現在所看見的日本建築,如果外觀上或許還存在四五分相似,但是最關鍵的建築靈魂早就發生了變化。
日本學者高橋昌明在自己的《千年古都:京都》一書中,也直言不諱的寫道:「但其實,現在京都的街市中,沒有一處是平安時代留下的建築。在災難與重建的反覆循環中,京都沒有直接繼承平安京的任何建築。」
為適應日本氣候增高了屋頂的唐招提寺
更原汁原味的佛光寺東大殿
民國時日本人有機會進入中國內地各處研究中國建築,也拍攝繪寫了大量照片與圖繪。當時的建築學家們如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等人奮起直追,考察各地的古建奮起直追。
伊東忠太后來在《支那建築史》中說:日本人之長處,亦即日本人之短處。蓋日本人所知者,中國之皮相也,因此不能得其真髓,不能有根本的新發現。
而如今的影視裡的拿來主義,卻容易讓國人陷入和風唐風混淆的境地之中,反認他鄉作故鄉。
首先明確一點的是,唐代建築的典型特徵表現在屋頂:坡度平緩、鬥栱雄大、舉折深遠。
國內現存的唐代木構建築僅剩下佛光寺大殿、山西五臺山南禪寺大殿、山西平遙鎮國寺大殿、福建泉州開元寺大殿寥寥幾座,但依然能夠從中領略到盛唐時期木構建築的雄偉風貌。
尤其是大鬥拱的存在,讓唐代木建築出簷深遠,看上去的風格也更古樸奔放,結構之美顯現的淋漓盡致,放到影視劇裡卻往往摻雜了和式味道。
在《長安十二時辰》片頭裡出現的這座坊門,看上去很像敦煌壁畫中的閣式建築。
莫高窟初唐329窟南壁 三閣壁畫
這種閣樓在唐代其實是由兩個建築共同連聯結完成的,兩層之間設平座及腰簷的為樓,兩層間設平座卻無腰簷的為閣。
日本京都八坂神社西門
但劇中這個坊門卻是依照日本日本京都八坂神社西門而建造,可以明顯看出來,與壁畫上的兩樓夾一閣相比,劇中的坊門無論是尺寸規模還是建築架構,明顯更接近日本的設計。
雖然道具組將修改了柱身與鬥栱、椽子的設計,讓其更唐風一點,但是根本的底子還是日式,而非唐式。
同樣有日本底子的還有唐破風。
徐克《狄仁傑》系列裡這個朝堂之上的盔形曲線唐破風,也是日本建築的特有做法。
當然,近年來與唐有關的劇組也不是沒有進步,與早期《滿城盡帶黃金甲》、《十面埋伏》、《夜宴》這樣花裡胡哨的室內裝飾相比,道具組們終於意識到了唐代並不流行繁複的裝飾,而多以簡潔樸實的烏頭門、直欞窗、直檽格子門。
席居與矮坐的迷思
由於可以借鑑唐代圖畫,與日本正倉所藏的一批家具文物,在家具上,道具組們雖然未必神似,但也多能做到形似。
比如唐朝時的《宮樂圖》就描繪了宮廷侍女聚會飲茶、品茗聽樂的場面,數十仕女圍坐案前,賞樂品茶。這種大型的桌案與月牙凳就成為了很多劇組可供詳細參考的依據。
這個場景裡出現的馬扎還是挺令人驚喜
但也有不少地方直接出現了主人公坐在接近地面蒲團之上的場景。
然而唐人的起居坐臥,雖然不像宋明之後發生在高足家具上,但是也大多是在各種床榻上進行,床榻是室內最主要的家具。
從敦煌壁畫和唐代的墓葬壁畫裡,我們可以看到唐人們在四足的矮床上或是盤腿,或是跪坐,或是垂足坐在床邊沿,進行飲食或者待客社交,席地而坐的場景幾乎看不到。
中國的「席居」,是發生在低矮家具上的席居,並不是與地面親密接觸的席居,偶有也並非存在於尊位。
比如在山東嘉祥隋徐敏行夫婦墓壁畫裡,我們可以看見屏風床榻几案組合以及倚靠的隱囊。像這些小型的家具,是完全可以放到低矮的床榻上使用的。
而直接坐在地面蓆子上的方式,明顯是日本的流傳。
有的影視裡,也依照那一批正倉院的唐物進行了仿製,比如南倉中所保存的這把「赤漆欟木胡床」。
衣架的搭與披
圖源@不才之木才 微博
劇中出現過這種把衣服完全撐開放置的衣架,明顯是和風。
中國傳統的衣架,一直以來都是搭在衣架的橫杆之上。從《韓熙載夜宴圖》中隱於一角的衣架就可看出。
畫家在臥床旁邊仔細的畫出了帳幔,及其床側就寢用作掛衣的衣桁、雖然都是矮型家具,但在開放與密閉的細節裡,可以發現宴席坐具與寢處臥具的區別所在。
憑几、案幾與屏風
不得不說,由於正倉院的唐代文物的出現,確實給了做唐代文化相關的劇組很多值得參考的元素。
正倉院收藏紫檀憑几
比如現代已經基本沒怎麼見到的憑几,又可叫「挾軾」,「憑軾」,或者夾膝、隱几、伏几。
幾面平直,下置二足,盤坐於榻上或席上時,可以放置身前憑靠憩息,或置於身側隨意側倚,可稱得上是席居時代又一類重要家具。
到了清代,居於炕上的帝王也還在使用它。
還有劇中出現的多種多樣的屏風。
屏風是席居時代最重要的室內陳設之一,且較為高大,以插屏和多曲式的摺疊屏居多,屏面與以往較為單一的幾何祥瑞紋樣不同,更多的是各式文人畫作,山水書法。
唐代還留存下來的屏風裡,最出名的應該是這件鳥毛立女屏風。
像這件摺疊的曲屏風,其畫面、構造形態為典型唐前中期樣式,其具體構造則可從正倉院實物中得見一斑。
對比後來宋代以來的屏風,可以明顯發現在底座上的不同。
由於兩國氣候和起居方式、建造材料的不同,雖然到明代還是有不少落地屏風,但是更廣泛的趨勢是在屏風底下安有木質底座使其不落地。
家具與建築一樣,本身從來是果,橘生淮南則為枳,同一個種子不同的土壤開出的也是不同的花。
日本並非中國傳統文化的「冰箱」,傳過去的文化也不會放千年不變、萬年不換,無論是建築家具還是服飾用具,並非從日本拿過來的就是最符合歷史的。
那句「唐朝文化在日本」的謬論,只能說明現在的我們挨著日本太近,離著歷史還遠。
端午有禮
全場95折
更有限量500元無門檻優惠券領取
享折上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