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唐風洗禮的日本平安時代

2021-01-11 觀文殿大學士

引言

隨著近些年手遊陰陽師的熱度持續不減,想必大多數人對於日本「平安時代」的了解,都是來自對遊戲背景設定的認知吧?尤其是日本陰陽師這一特殊的團體,更仿佛成為了平安時代的一個特定符號。

不過,雖然日本平安時代的「神鬼」之事著實為天馬行空的,但平安時代之所以能夠如此出名,則是由於自西元794年桓武天皇由平城京(今日本奈良)遷都至平安京(今日本京都地區)後,受奈良時代全面向大唐帝國學習的影響,直至平安時代開始,自大唐傳入的「唐風」逐漸同日本本土的「國風」相結合,從而在各個領域湧現出了豐富多彩的政治及文化現象,對日本之後的文化形成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平安時代的「神鬼」與唐風的影響密切相關

既然提到了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也不妨解釋一下為何平安時代下充斥著豐富的「神鬼」色彩。首先,桓武天皇遷都的重要原因,並非如小說遊戲中說的那樣,是因為舊都平城京不堪妖魔侵擾,才重新選址平安京作為國都。

實際上,由於奈良後期,天皇與貴族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為了削弱這股日益強大的貴族勢力,桓武天皇才最終決定遷都。這一舉措,同大明王朝朱棣為了削弱南方臣子,從而選擇遷都北京的原因大相逕庭。

桓武天皇畫像

其次,由於平安時代是一個「唐風」同「國風」並存,且並行融合發展的時代,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也同自大唐傳入的佛教相互融合,從而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宗教共生形式,這也為日本平安時代下「神鬼」傳說的大量出現創造了一定的宗教基礎,即日本宗教史上的「神佛習合」階段。

至於最後一個原因,在我以後的文章中也會詳細介紹,那就是由於「物語文學」的出現,作者通過所見所聞,再將民間的傳說神話及個人感悟融合在一起,使得物語文學逐漸成為了日本古典文學中的一支重要分支,影響深遠,也為平安時代平添了一副神秘的「神鬼」面紗。

奈良時代為根基,平安時代為繁花

不過,在對平安時代下的「唐風」洗禮進行介紹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平安時代的「前史」,即為何平安時代能夠為唐風的傳入和融合創造如此夯實的基礎。要知道,早在西元7世紀,經過對古代中國文化的汲取,日本國內就已經出現了正統和蠻夷的意識區分,即古中國的「華夷意識」。

而在那一時期,大和朝廷並沒有完全統一日本列島,北面有蝦夷勢力割據,南面則有隼人部落聚集,所以日本中央朝廷在當時所採取的政策,便是一方面不斷徵戰開拓疆土,另一方面又將自大唐學習而來的政治文化向全國推行。

不僅如此,之後,日本又根據唐朝的行政劃分制度,對全國疆域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劃分,而這些行政劃分的舉措,哪怕到了今天,在日本也仍舊有所保留。比如古日本將全國劃分為五畿(類似古中國的京畿地區,主要包括:大和、河內、山城、和泉、摂津)七道(類似行省,包括:西海道、南海道、東海道、北陸道、東山道、山陰道、山陽道。至於我們所熟知的北海道,則是在明治政府時期才設立下來的,時間較晚)。

而且,除了對全國進行整體的行政劃分外,還對具體的區域實行「條理制」,即細分行政區域。想要詳細了解日本這一行政區域的劃分,我們可以用現今我國的行政劃分來進行對比。我國的行政劃分的大小為:省——市——縣——鎮——鄉——村,而在日本則為:町——丁目——番地。現今日本所留存下來的某某町之類的名號,就是自古時流傳下來的。

直到後來日本遷都奈良平城京(西元710年),正如前文說的那樣,開啟了向大唐全面學習的「奈良時代」,其中就連平城京的規模和構造,也大致同長安相仿(基本呈正方形,總面積約為長安城的四分之一)。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我國古代的都城建造都有用來抵禦外敵的高牆,但日本的都城四周不存在高聳的城牆。

此外,日本民間歌謠「和歌」發展的高峰,也出自這一時代,其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萬葉集》(由大師大伴家持編纂,總分二十卷)的出現。由於《萬葉集》是全文由「漢字」書寫而成,收錄詩歌約為四千五百餘首,所以也被視為唐風傳入的重要標誌。

「至於這裡的「漢字」為何用引號,則是因為《萬葉集》中的漢字並非漢字的本來含義,而是用以為日語注音的文字,如拼音一般。但與此同時,這一時期類似這種為日語注音的漢字已經較為固定,成為了日文書寫的開端。所以日本假名發展中著名的「萬葉假名」(共八十八個),也由此得名。」

所以說,正是由於奈良時代,日本向大唐文化的不斷汲取和吸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歷史背景和規模,再加上這一時期政治經濟的發展又完成新的飛躍,更為之後平安時代繁榮的文化盛景開闢了嶄新的道路和天地。根據史學家吉川真司的觀點:唐風不是「和」與「漢」的互相排斥,而是在天皇統治的理念中,使「唐」範疇化並佔有一定地位。似如此理解「唐風」才有意義。因此,政治上的開明理念,也為唐風同和風的交織融合創造了基礎。

那麼,平安時代的日本,究竟受到了唐風怎樣的影響,又是如何唐風同和風相互交融發展的呢?

受唐風影響,平安時代文學藝術得到蓬勃發展

先說最為重要的一項,即平安時代出現的日本正史「六國史」。其實早在平安時代之前,日本在正史記錄的領域十分蒼白,除了一本《日本書紀》之外,再無任何一部像樣的正史書籍。而受唐文化的影響,平安時代的歷史學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主要表現就在於《續日本紀》、《日本後紀》、《續日本後紀》、《日本文德天皇實錄》、《日本三代實錄》五本正史的相繼問世,與前面的《日本書紀》合稱為日本「六國史」。因此,也有不少學者戲稱,在平安時代之前,日本不存在「正史」一說。

其二便是另一部著名和歌文學《古今和歌集》的出現。現今日本國歌《君之代》,便是源自西元905年,由紀貫之收錄入《古今和歌集》中的《我之君》改寫而成。雖然《君之代》的編曲工作早在十九世紀末已經完成,但直至二十世紀末,日本通過的《國旗國歌法》,才最終確定下了《君之代》作為日本國歌的合法地位。另外,《古今和歌集》的出現,也被史學家視為國風文化現象中的首要代表作品。

其三,受外來音樂文化的影響,日本平安時代也逐漸形成了兩部樂舞,即唐樂和高麗樂。現今日本仍舊流傳下來的雅樂藝術,便是建立在唐樂和高麗樂的基礎之上。而類似琴、笛、簫、瑟、尺八、琵琶等由大唐傳入的樂器,在日本民間,尤其是皇室貴族之間尤為盛行,而在如今現存下來的雅樂藝術代表作之一《御遊》,所表現出的正是這樣現象。

其四,日本「日記文學」和「隨筆文學」相繼問世。「日記文學」中以《土佐日記》、《蜻蛉日記》、《和泉式部日記》、《紫式部日記》、《更級日記》等為代表,其中的《土佐日記》則是日本文學史上第一部完全由日文撰寫而成的作品。

之所以稱之為「日記文學」,則是因為這一文學體裁的記錄形式主要以日記體為主。而在「隨筆文學」領域,則以清少納言的《枕草子》,這裡所謂的「草子」,就是日本隨筆的代稱。而之所以稱之為隨筆,主要是因為這一題材的內容多數由毫不相關的雜文構成,卻融入了作者本人對事物的思考和感悟,與多以敘述為主的「日記文學」有著明顯區分。

其五,日本平安時代逐漸形成的「物語文學」,在日本古典文學史上佔有極高的地位。順帶說一句,日本物語文學的產生,主要是受到了我國古代六朝時期及隋唐傳奇文學發展的影響。由於那一時期我國的文學體裁較為新奇,所以對日本物語文學也造成了兩種不同風格的影響。一種是以《竹取物語》為代表的虛構物語,另一種則是以《大和無語》、《伊勢物語》為代表的歌物語。

而日本物語文學的巔峰,則是由日本文學史上著名的女作家紫式部所創作的《源氏物語》。由於《源氏物語》綜合了物語文學的兩種風格,推陳出新,為之後日本散文文學的出現開闢了道路。

總結:

因此,平安時代之所以能夠成為日本歷史上的重要時期,想必各位已經有所瞭然了。但更為重要的是,平安時代雖然處處充斥著唐風的身影,但在其唐風原本的基礎上,日本本土的和風也同樣盛行,並與唐風形成了完美的融合,為之後日本文學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相關焦點

  • 了解日本,你需要了解日本的平安時代
    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說起日本平安時代,老規矩首先解釋一下為什麼稱之為平安時代?就和奈良時代一樣,因為當時日本的首都從奈良搬遷到了平安京,所以這一段時期被稱之為平安時代,也可以稱之為平安京時代(以當時首都地名命名)。
  • 京都平安神宮 | 聶隱娘的取景地,不想成為唐風懷舊處
    這個電影空間就在京都平安神宮的後花園裡。當年建造時,是請了大神來設計的,伊東忠太。主體建築他選擇了平安時代晚期。那風格形成在11,12世紀。而唐朝結束在907年。在日本,平安時代是日本民族自我覺醒的時代,他們開始嘗試脫離中國的影響,建立自己的風格。因為內在有日本的自我,所以被日本人推崇。
  • 「陰陽師」晴明活躍的平安時代,日本終於不「哈唐」了!
    遊戲《陰陽師》以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講述了陰陽師安倍晴明於人鬼交織的陰陽兩界中,探尋身世、記憶的故事。遊戲以古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設計,充斥著和風元素。主角安倍晴明,正是活躍於平安時代中期的真實人物。作為陰陽師,安倍晴明是位對當時處在科技與咒術最先端的「天文道」和佔卜為主的「陰陽道」的相關技術有著豐富知識的專家,他的生平充滿神秘色彩,孕育出了許多傳說般的逸話。
  • 品讀《源氏物語》日本平安時代貴族的愛與欲
    它呈現了一夫多妻制下婦女的悲慘命運,然而,其意義又無法僅僅簡化至此,畢竟,其悽美與欲望出自人性,而其「物哀」的審美觀亦已成為日本民族風格的核心。《源氏物語》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誕生於11世紀的日本平安時代,也就是中國宋朝的時候。
  • 穿越到日本平安時代會是怎樣一種體驗?(上)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穿越到日本平安時代會是怎樣一種體驗? 說到日本歷史,可能大部分人比較熟悉的是其戰國時代。但是喜歡看動漫的朋友,想必看過不少故事發生地在平安時代或是以平安時代為原型的作品,例如《少年陰陽師》《御伽草子》 《遙遠時空中》等等。
  • 從平安時代到昭和時代,日本的美女長什麼樣?
    而在日本的歷史中,也有很多美女,今天新醬帶大家來飽飽眼福~~平安時代美女的特徵:細長清秀的眼目細膩的肌膚說起平安時代的代表美女,就是小野小町(秋田縣湯澤市)平安時代之後,人們審美發生了一丟丟變化,但變化也不大。到了戰國時代,被現今人們說得最多的美女代表人物就是織田信長的妹妹——お市の方(出生地不明)
  • 兩部電影,帶你走進光怪陸離的日本平安時代!
    日本的平安時代,是一個幽暗未明,人類和妖怪共處的時代。人所住的地方和妖怪住的地方,其實空間上是重疊的。只是當人們在白天活動,妖怪們便藏匿起來,等到晚上妖怪就出現了。這樣的感覺,其實可以在《千與千尋》裡看到,杳無人跡的荒涼地帶,華燈初上,美食街,溫泉鄉,妖怪們開始過起了夜生活。
  • 《源氏物語》日本平安時代貴族的愛與欲
    《源氏物語:全譯彩插珍藏版》(全2冊)作者:(日)紫式部 譯者:康景成 版本:紫圖圖書|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年7月有所依靠的優雅 《源氏物語繪卷·鈴蟲一》復原圖 近代 平安時代女子的宿命:除非依靠男子愛護照顧,女子才能生涯安穩。
  • 日本平安時代,武藏坊弁慶與大鯉魚的傳說!
    日本平安時代晚期,二位大納言(書中記載不詳,不知是正二品還是從二品)的女兒所生的孩子,剛剛出生就長發及肩,牙齒長全。父親熊野別當湛增(平家物語中有記載的人物,最後歸順了源氏)覺得這孩子肯定是鬼或神,就將孩子送給了自己的妹妹。他的妹妹為這個孩子取名「鬼若」,並把她撫養成人。
  • 飛鳥奈良時代:日本服飾走「唐風化」路線,服飾與等級制度並駕齊驅
    平安時代日本的飛鳥奈良平安時代,在中國恰好是最為鼎盛的、擁有強盛的國力和高度文明的唐朝時期。唐朝時代除了開放包容對待各種外來文明,兼收並蓄,也向四方廣泛傳播唐文化。而且這個時期無論是經濟、政治制度還是文化,唐朝都對世界產生無比深遠的影響。
  • 抗日劇《秋蟬》深受大家喜愛,原來地下黨「隱藏」最深的是他
    電視劇《秋蟬》自播出以來收視率非常高,深受大家的喜愛。這部是付寧、李昂聯合指導,任嘉倫、劉歡、王勁松、何杜鵑、梁婧嫻等聯袂主演。秋蟬劇情講述了葉衝臥底在香港憲兵隊,身份敗露被送回日本,後來機智逃脫,繼續潛伏,幫助著一起打敗了佐藤大藏,贏得了香港回歸。《秋蟬》劇情開始由張涵予飾演的檀香在向葉衝交代作為臥底的任務後便遭遇截殺,唯一的上線聯絡人魚鷹也在葉衝抵達香港之前遇害。同為共產黨的戰友老何更是在接頭時被敵方發現並殺害。
  • 日本平安時代,財富與權力集中於貴族,但卻是一個文化上的高點
    平安時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後一個歷史時代,它從794年桓武天皇將首都從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現在的京都)開始,到1192年源賴朝建立鎌倉幕府一攬大權為止。平安時代的稱呼來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後是鎌倉時代。佛教在平安時代已相當流行,遍及全日本。
  • 誤把和風當唐風
    但在這其中,和風當做唐風的狀況也是屢見不鮮。日本學者高橋昌明在自己的《千年古都:京都》一書中,也直言不諱的寫道:「但其實,現在京都的街市中,沒有一處是平安時代留下的建築。在災難與重建的反覆循環中,京都沒有直接繼承平安京的任何建築。」
  • 在平安時代後期,掌握實權的為什麼會是日本的太上天皇?
    日本在唐朝模仿中國的皇帝將大和朝的君主從「大王」改成了「天皇」,同時也模仿中國的太上皇而出現了太上天皇。根據史書記載,日本至今共有五十八個太上天皇(簡稱「上皇」),明仁天皇是最新的上皇。有意思的是,在日本天皇逐漸淪為傀儡的平安時代後期,日本的上皇(上皇出家則稱「法皇」)卻控制了全國最高實權,這便是「院政時代」。那麼在平安時代後期,掌握實權的為什麼會是日本的太上天皇呢?在傳統印象中,天皇從平安時代中期淪為無權的傀儡,幕府時代更是連朝廷都淪為傀儡。
  • 一直模仿中國,從花、茶、香,透視日本審美的獨立
    以平安時代為界,日本的文化可分為兩個時期——唐風文化和國風文化,在奈良時代(公元710年-公元794年)到平安時代(公元794年-公元1192年)初期,日本模仿中國的文化,故當時文化稱為「唐風文化」。但自平安時代中期以來,唐風式微,學者魏薇和李文英在《日本國風文化的特徵和意義》中便指出,日本文化當時出現了異於中國、具有日本韻味的國風文化,主要體現在宗教、藝術和文學三個方面,即淨土信仰本土化,建築、雕刻、繪畫呈現日本特色,日本假名文字的創製、和歌興盛和大量小說湧現,此時也正是日本審美獨立的關鍵時期。
  • 由《源氏物語》著手,解析日本平安時代的婚戀狀況
    在日本平安時代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中,描寫了主人公光源氏和眾多女性的戀愛故事。在這裡,筆者就從《源氏物語》」這部小說入手,為大家解析一下日本平安時代的婚戀情況。從《源氏物語》中探尋平安時代的婚戀情況《源氏物語》的作者是紫式部。紫式部,是日本平安時代的著名作家與和歌詩人,曾是平安時代中期一條天皇的中宮藤原彰子的侍從女官。
  • 日本平安時代真的有那麼多妖怪嗎?
    日本的妖怪文化日本的妖怪時代分為六個階段 即古代的妖怪 平安時代的妖怪 室町時代的妖怪 江戶時代的妖怪 明治時代的妖怪和近現代的妖怪
  • 從《同窗會》看日本平安時代的情色美學
    九三版日劇《同窗會》的第七集借男主之一風馬的口,講述了平安時代的一個和尚與武士相戀的能劇故事,這一時期的日本文化推崇男性之間的情誼,武士與侍從以不離不棄生死與共為榮,歌舞伎亦受此風習薰染,創作出諸多以男男情誼為主題的傳奇。櫻花公主的故事便是其中一例。
  • 從《同窗會》看日本平安時代獨有的情色美學
    櫻花之戀:日本平安時代獨有的愛情九三版日劇《同窗會》的第七集借男主之一風馬的口,講述了平安時代的一個和尚與武士相戀的能劇故事,這一時期的日本文化推崇男性之間的情誼,武士與侍從以不離不棄生死與共為榮,歌舞伎亦受此風習薰染,創作出諸多以男男情誼為主題的傳奇。櫻花公主的故事便是其中一例。
  • 今昔物語,日本平安時代的「人間喜劇」
    古時,日本有位聖人叫作聖德太子。他原是用明天皇之子,母親是穴太部真人的女兒。太子出生以前,用明天皇還只是一位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