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大圖見文末)
這柄開伯爾長刀(Khyber Sword),製作年代大約在18世紀左右。其刀身材質為烏茲鋼中著名的卡拉呼羅珊(Qara Khorasan),鋼體近於黑色,花紋極其細密、絢麗且對比度殊為強烈,迎光望去可發現珍珠般柔和的光芒。由此推論,這柄長刀極有可能是阿富汗開伯爾山區一帶的貴族武士自波斯制刀名城——呼羅珊訂製而來。
此刀刀身保存狀態極佳,刀背處雕刻的脊線及裝飾性圖案規整清晰。刃部未經整理,除極細微的刃部衝口外,接近最理想狀態。刀柄及刀枕處有嵌金裝飾,柄材為象牙。
刀鞘部分製作亦十分精美,等級較高,在當時是身份的象徵。主體採用木胎,之上覆蓋有來自著名皮革產地摩洛哥的粒面牛皮,而銀質鞘首鏨刻有傳統圖案,尖端處略有破損。
此類長刀的使用者,大多為居住在開伯爾山口地區的普什圖族(又稱帕坦族),包括阿夫裡迪、欣瓦裡等山地部落。歷史上普什圖族就是著名的尚武民族。相對封閉的地域條件,使該族各部落成員幾乎僅按自訂的法律與傳統生存。他們不把襲擊看成是犯罪,相反,卻認為襲擊越激烈,男人越勇敢。在西方近代史的記載中,幾乎口徑一致的將普什圖族描述為「靠襲擊、搶劫和綁架為生」。
備考:
1、開伯爾長刀,阿富汗一種極具特色的闊刃兵器。其刀身靠近刀柄處較寬,可起到護手的作用,到刀尖處則逐漸收窄,早期的作品通常帶有輕微的內弧。而刀柄可以部分隱藏於刀鞘之中,這點很像高加索恰西克長刀及波斯卡德短刀的入鞘形式。
儘管開伯爾長刀刀姿尖銳,並擁有「T」字形橫截面,看上去很像是可以輕易穿透盔甲的刺擊兵器,但是,根據19世紀曾與普什圖族人作戰的英國軍人記載,他們更習慣使用此刀進行重劈。另外,大部分開伯爾長刀都是由部族匠人用普通單體鋼材打造,僅有個別身份尊貴的使用者會要求使用波斯烏茲鋼製作刀身,並在柄部應用象牙和純金作為裝飾。
2、開伯爾山口,橫貫西南-東北走向的興都庫什山脈,是連接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中亞與印度次大陸的重要隘口,是古絲綢之路商隊路線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亞歷山大大帝及蒙古人發動侵略戰爭的重要通道。
相關數據:
刃長:615.00毫米
全長:739.00毫米
刃材:烏茲鋼
柄材:象牙
最大厚度:12.5毫米
最大寬度:56.00毫米
重量:840.00克(不含鞘)
猜您喜歡:(點擊跳轉)
火焰女王
亞倫·威爾——博伊型格鬥刀
刀 信濃國晶平作
短劍——賭徒與舞女
2016年亞特蘭大刀展之中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