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伯爾山口:看一個狹窄通道如何影響奠定印度三千餘年歷史

2020-12-20 世間人說

印度擁有很優越的地理環境,其境內擁有40%的平原,而山地和高原的平均高度又不超過1000米,而且由於熱帶季風氣候和大量河流造成的衝積土,使得印度的土地尤為肥沃,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各類稻物。在周邊地形上,印度北面有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一條天然的屏障。在它的南面則是一望無際的印度洋,在它的西部又是隆起的伊朗高原,在它的東部又是和喜馬拉雅山脈銜接的若開山脈。

四周形成的天然屏障本來應該為印度提供一個穩定發展的地理環境,然而審望印度的歷史,卻偏偏是一部飽受侵略的歷史。實際上直到荷蘭人、英國人踏足印度這片土地的時候,印度就幾乎沒有面臨來自海上的威脅,可卻因為一個叫做開伯爾山口的存在,導致印度無比優越的地理環境立馬蕩然無存,從此揭開了印度長達幾千年的侵略史。

開伯爾山口:地球對印度的地理之惡

正如前文談到,印度的周圍擁有高聳入雲的喜馬拉雅山脈和一望無際的印度洋以及高原為它組建了一道天然的地理屏障,使得印度免受於遭到它國的攻擊。然而在印度西北部的伊朗高原興都庫什山脈和帕米爾高原之間卻有一個叫做開伯爾山口的狹窄通道改變了這一切。

興都庫什山脈延伸到這裡時形成了一個開伯爾峽谷和山口,寬度只有600米左右,地勢狹窄,山體險峻。但就是因為這道山口的存在,成為連接中亞、西亞和南亞之間聯繫的重要通道,只要通過這個山口進入南亞以後,整個印度一望無際的土地就進入眼帘,敵人南下幾乎沒有任何地形可以作為天然屏障。

開伯爾山口的存在打破了印度在西北部的地理屏障,在冷兵器時代為印度的安全帶來巨大的隱患。儘管想要進入印度在那時候而言依然是一件十分艱辛的事情,但是由於這個通道的存在,卻無疑使得進入印度並非成為不切實際的夢想。譬如唐玄奘進入印度的時候,就是從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地區的。

當時從唐玄奘從洛陽出發,從新疆繞道烏茲別克斯坦,經由阿富汗並進入開伯爾山口,最後進入廣闊的印度地區,就大陸上而言,這是當時中亞各國進入印度的唯一路線。但正因為這個山口的存在,使得印度得天獨厚的地理屏障被打破,所以自古以來印度主要面臨的威脅就是西北方進入的遊牧民族,正因為這個山口的存在,深深的影響了印度的歷史,可謂是地球對印度犯下的地理之惡。

開伯爾山口:蜂擁而來的侵略和印度歷史的形成

最早進入印度的侵略者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雅利安人,他們是起源於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遊牧民族。在不斷南下遷徙的過程中,有一支雅利安人分別進入伊朗高原和印度地區,他們在中亞生活一段時間以後,又南下經過這道山口進入了印度的西北部地區。為什麼斷定雅利安人是由這道山口進入的,這是因為就印度西北部的地形來看。

雅利安人既不可能直接翻越興都庫什山脈,更不可能翻越喜馬拉雅山脈,唯一進入印度的就只有這條通道。雅利安人經過漫長的遷徙以後逐漸進入了印度次大陸的西北部地區,他們把達羅毗荼人趕到印度南部,隨後在漫長的時間裡創造了印度古典文明吠陀文化,這一時期誕生印度歷史上著名的婆羅門教以及著名的瓦爾那制度(種姓制度)。

儘管吠陀文化誕生於印度,但是它是由雅利安人創造,印度本土文明哈拉帕文化早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滅絕,這個文化直到1922年時才被發現。由於這個文化消逝的過早,而吠陀文化的影響又過於深遠,實際上已經造成印度今日的文化是建立在吠陀文化之上的緣故。在吠陀時代晚期,經歷了十六雄國的分裂以後。

在公元前6世紀左右,號稱「萬王之王,萬國之王」的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派兵遠徵印度,從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西北部地區,徵服了印度河平原一帶,在那裡建立波斯帝國的第20個行省。而大流士一世之後繼續侵略印度的是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他在消滅波斯帝國以後繼續東徵印度,從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西北部地區以後,亞歷山大的軍隊在印度河以東的海達斯佩斯河打了他人生中四大戰役之中的最後一場戰役「海達斯佩斯河會戰」,並取得勝利。

由於亞歷山大義釋印度國王波拉斯,後者選擇向他效忠,儘管亞歷山大並沒有繼續進攻印度南部,因為士兵們產生了厭戰心理,但實際上印度西北部已經被納入亞歷山大的統治之中。亞歷山大撤出去不久,印度本土第一個政權孔雀王朝建立,同樣通過穿過開伯爾山口,孔雀王朝將阿富汗納入了自己的統治之中,這也算是印度本土勢力的首次對外擴張。

孔雀王朝滅亡以後,從開伯爾山口湧進來的侵略者既有希臘人、塞人和安息人,也有大月氏人,沒錯,這個大月氏人就是我們經常在史書上看到的一個民族。這個民族曾在張掖和敦煌一帶遊牧,後來被匈奴擊敗西遷,隨後南下從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並在印度西北方建立了一個強盛的國家貴霜帝國。這個國家和漢朝、羅馬、安息號稱歐亞四大強國之一。

然而論及真正對印度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侵略政權卻是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化的突厥人,阿拉伯人入侵印度標誌著穆斯林徵服印度的開始,在8世紀初的時候,阿拉伯人越過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北部地區。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拉開了穆斯林徵服印度的開始,從11世紀開始,伊斯蘭的突厥人不斷入侵印度北部,並將其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中。

古爾王朝的蘇丹穆罕默德遇刺身亡以後,他在北印度的總督庫特布丁·艾伊拜克建立了德裡蘇丹國,正式拉開了穆斯林在印度北部的統治。穆斯林進入印度是其宗教矛盾尖銳化的開始,在其統治的320年裡,穆斯林統治者和對印度教實行了野蠻的統治,毀壞了印度教的廟宇和佛教寺院,並大量修建清真寺,同時強令其他教徒皈依伊斯蘭教。

而佛教正是在這一時期逐漸從印度消失,印度教由於對伊斯蘭教採取了相對妥協的姿態,因此得以保留下來。當然這首先是因為原始佛教中並不推崇偶像崇拜,這無疑和伊斯蘭教的教義發生了衝突,進而導致毀滅性的打擊。德裡蘇丹統治期間,印度的宗教矛盾日益加重,社會分歧也越來越深。

當德裡蘇丹國瀕臨滅亡的時候,位於中亞的帖木兒帝國也沒有面臨衰亡的命運。帖木兒帝國的皇室後裔巴布爾原本試圖重建帖木兒帝國,但他在阿富汗地區的多次活動都以失敗而告終,而此時德裡蘇丹國正處於四分五裂的時候,更巧合的是旁遮普省總督邀請他進入印度。

得知這個消息以後,巴布爾帶兵南下,經開伯爾山口進入北印度,並不斷攻打當時已經處於分裂的德裡蘇丹國的諸侯們,最終他在印度建立了印度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莫臥兒帝國,強盛時期的莫臥兒帝國統治著整個印度半島,其影響不可謂深遠。而這個帝國同樣是由穆斯林建立起來的。

莫臥兒帝國統治時期採取的政策較為寬鬆,廢除了德裡蘇丹國時期許多不合理的政策,開始允許非穆斯林信徒宗教自由,廢除了人頭稅,此外在政治上大量起用印度本土貴族,以此調和印度社會的矛盾。莫臥兒帝國統治時期也修建了著名的泰姬·瑪哈爾陵以及紅堡。

當時間眨眼來到大航海時代時,印度的威脅終於不再單純來自於西北方的遊牧民族,來自於海上的殖民者也逐漸開始入侵印度。英國人、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相繼從海上開始入侵印度,當然在這一方面做的最成功的是英國,憑藉一家堪稱國家的東印度公司,英國成功把印度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只不過這一次,他們是從海上進入印度的。

在大航海時代沒有來臨之前,所有對印度的侵略無不都是通過印度西北部的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的。有的人興許感到奇怪,開伯爾山口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關隘之處,為何印度人卻從來不在那裡修建工事和關隘呢?實際上只要在開伯爾山口修建一個像潼關或劍門關(從未從正面被攻破的關隘)一樣的關隘,那麼完全可以輕鬆將來自中亞的遊牧民族擋在外面。

但神奇之處正在於此,印度數千年的歷史中,從未有一個王朝曾在開伯爾山口修築工事。這其中的原因無非是因為印度本土勢力並未意識到開伯爾山口的重要性,似乎也缺乏修築工事的經驗和想法;而對於那些外來侵略者而言,開伯爾山口是連接中亞的重要通道,他們似乎也不願把這條道路完全堵死。

綜上所述,由於開伯爾山口缺乏相應的工事,以及由於它是一道天然的進入印度的通道,因此造就了印度歷史近三千年的侵略史,從雅利安人入侵印度開始,這些遊牧民族無不都是從這個山口進入北印度,開始他們對印度次大陸的侵略,這一過程直到大航海時代來臨時才逐漸被打破。

一條狹窄的開伯爾山口就這樣深深的影響並奠定了印度的歷史,而在大航海時代之前,印度原本固若金湯的地理環境也因為這道山口的存在而蕩然無存,不可謂神奇。

相關焦點

  • [蝦神小劇場]開伯爾山口:地球對印度的地理之惡
    所以今天我們來聊聊開伯爾山口:印度首先有著絕佳的地理條件:前後左右,不是高山絕壁,就是大海,然後自己是一望無際的衝積平原,這種地形應該中國古文裡面說的「王霸基業」(看我國古代對四川的描述)但是也恰恰如此,正如四川自古沒有出過主導中國歷史的王朝,而是:「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後定。」 大意是指,天下如果發生變亂,蜀地一般都最先被割據。
  • [蝦神小劇場]開伯爾山口今猶在,不見當年阿育王
    >,關於印度種姓問題的,我們再挖個坑,有空待填……)先說印度分裂的事情,就開伯爾山口而言,但對於遠離山口距離的次一級城邦,與其擔心山口外的外族入侵,不如專心應對周邊其他土邦國,而指望靠近山口的土邦國獨立耗費資源去修一個關城或者界牆的想法是完全不現實的。
  • 18世紀阿富汗開伯爾長刀
    由此推論,這柄長刀極有可能是阿富汗開伯爾山區一帶的貴族武士自波斯制刀名城——呼羅珊訂製而來。此刀刀身保存狀態極佳,刀背處雕刻的脊線及裝飾性圖案規整清晰。刃部未經整理,除極細微的刃部衝口外,接近最理想狀態。刀柄及刀枕處有嵌金裝飾,柄材為象牙。刀鞘部分製作亦十分精美,等級較高,在當時是身份的象徵。
  • 正說印度歷史:鮮為人知的前世今生
    但在中國學者看來,我們是有記載的實實在在5000年的歷史。而且所有中國人都認為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當然,關鍵是,中國歷史是連續不斷的。然而馬克思卻認為:「印度根本就沒有歷史,至少是沒有為人所知的歷史,印度的歷史只是一個個侵略者們的歷史。」 為什麼馬克思會這麼說?因為印度的歷史確實是一個個被侵略的歷史。
  • 歷史歧趨中一條狹窄的通道
    在《通道》一書中,兩位作者考察了全球範圍眾多歷史實例,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各國歷史發展呈現不同路徑趨勢;如果說,理想狀態是以個人自由為核心、富有活力的社會與有效有力的政府達到良好的平衡,那麼,通向這個目標的,是一條狹窄的通道。走上這條道路涉及各國的起點條件,以後的發展呈現路徑依賴性,上路與沿路跋涉中充滿反覆試錯、多種較量、妥協平衡。
  • 二千字印度超簡史
    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是一個全年氣候炎熱、地理位置十分封閉的地方。北面橫亙著喜馬拉雅山脈,另一面則被印度洋包圍,實際上就是亞洲大陸延伸入印度洋的一個大型半島。只有在西北角的一個隘口,是外面世界最容易進入印度大陸的地方,就是著名的開伯兒山口,位於今巴基斯坦的西北部。
  • 波斯人的後裔還是突厥人的奴隸,複雜的印度人種
    但凡事總有以外,在西北部1600公裡的興都庫什山脈和蘇萊曼山脈之間,有一條最窄處近600米的開伯爾山口。這既是南亞次大陸連接西亞中亞的文明通道,更是入侵者的橋梁。北方民族通過通道,佔領印度後慢慢被同化,又被新的民族從山口攻進來,又再次被同化。
  • 靠中國歷史的記載,和英國人考古,才找到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
    阿育王以佛教治國,派遣僧侶到各個國家傳教,影響深遠,中國也是其中之一。然而,阿育王沒有做到像秦始皇那樣不僅土地統一,文化也要統一,在他死後,孔雀王朝迅速走向衰落,虎視眈眈的外族再次入侵印度。這個過程特別離譜,先是我們大漢王朝驅逐匈奴,然後匈奴人跑去佔了大月氏人的地盤,大月氏人又佔了塞種人的地盤,塞種人不甘心,通過開伯爾山口進入南亞次大陸,開始在印度興風作浪……塞種人靠著英勇善戰建立了馬拉塔帝國,這時候佛教已經頹勢,他們以印度教立國,在逐步蠶食其他地區的時候,安息人又打過來了,沒多久大月氏人緊趕慢趕也湊上了熱鬧
  • 印度的南方為什麼比北方富裕?
    印度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從地形地貌上看,北方條件比南方更容易發展農業經濟。南方位於大部分土地都處在高原地區,平原佔地面積很少。而北方區域擁有恆河平原,平原佔地面積多,非常適合發展農業。▲南亞次大陸地形圖按理來說,這些山脈應該是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結果西北部興都庫什山脈偏偏開了缺口(開伯爾山口),把全封閉的隔絕地形變成半封閉地緣地帶,為後來的外族打通了侵略之路。▲開伯爾山口第一個侵入南亞次大陸的異族是發端於南俄平原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
  • 白沙瓦之戰:突厥加茲尼帝國的北印度史詩大捷
    通過開伯爾山口穿越興都庫什山脈,控制位於印度河上遊的犍陀羅與旁遮普。儘管沿途的地理環境同樣惡劣,所需花費的儲備卻相對較小,還能更快進入區域內農牧產出最豐富的地段。但正因如此,本地土著王公的抵抗能力就更加堅挺,讓入侵者屢屢遭遇後繼乏力的現實困境。
  • 海拔五千多米、通往印度的崑崙古道山口—桑株達板
    筆者在桑株山口北側的一處房子遺址邊 崑崙山桑株古道在中原王朝有記載的歷史,已有兩千年左右。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在《中國蠶絲輸入印度問題的初步研究》一文中指出:「在紀元前後幾世紀內,和田和印度的交通一定是很暢達的。」但是這條暢達的路線當時怎樣走法?季羨林先生 沒有說。 據《漢書 西域傳》介紹,西漢政府通過塔裡木盆地和罽賓有密切交往。罽賓國為古代中亞內陸地區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名,漢朝時的西域古國,主要民族塞種人。
  • 印度扭曲心態的根源:心比天高奈何命比紙薄?
    印度「歷史」:就這樣被你們徵服不同於種花家在晚清的割地求安,今天的印度其實站在了歷史的巔峰,而這並非來自於印度人民的努力,而是大英帝國當年的現實考慮--方便統治,今天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幾乎都處在東印度公司的控制範圍之內。
  • 神秘的波斯長生軍怎樣徵服印度|文史宴
    無論大流士是如何坐上王位的,他都證明自己非常有能力鞏固王位:他不像之前居魯士那樣僅僅是通過暴政來鞏固政權,他直接摧毀自己的敵人。記錄大流士功業的貝希斯敦銘文岡比西斯二世的軍隊大多是徵發而來的士兵,他們是作為貢品獻給岡比西斯二世的。如果一支軍隊大多是徵發而來的士兵,那麼這些士兵的生命多是微不足道的,與對方作戰時就會投入大量的兵力,靠人數取勝。
  • 跨越喜馬拉雅山的神奇「天路」——乃堆拉山口新朝聖路線開通紀行
    跨越喜馬拉雅山的神奇「天路」 ——乃堆拉山口新朝聖路線開通紀行 駐印度大使樂玉成 2014年9月,習近平主席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同印領導人就增開經乃堆拉山口的印官方香客朝聖新路線達成重要共識。
  • 印度該如何被有效殖民?英國人當時猶豫難決,但決斷後卻影響深遠
    英國歷史上把它定義為「印度土兵叛亂」,印度歷史上稱之為「印度民族大起義」。 英國如何才能有效地殖民印度,或者說,印度該如何被有效地殖民? 它成為當時英國政治人物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1858年英國媒體的一副漫畫就深刻地反映出這一點。
  • 像印度、中國這種文明古國,產生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同樣地理環境是福又是禍的還有印度文明。我們看同時期的印度,四季炎熱,降雨充沛,地面潮溼,叢林密布,氣候溫暖,太陽充足,總體上堪稱富饒之地。人們生存壓力非常小,面對內部和外部的挑戰沒有中國那麼集中和劇烈,這就導致印度文明一直沒有太多的機會來發展複雜的組織形式以及管理水平,所以落後於更有組織能力的外來文明。
  • 印度簡史:阿克巴的夙願
    小編今天帶大家暢遊歷史的海洋,探索過往的事件奧妙噢!到了1580年,阿克巴的帝國已經非常繁榮了。孟加拉變得祥和安寧,大大增加了莫臥兒帝國的財政收入。雖然莫臥兒帝國的軍隊仍然在追捕梅瓦爾的統治者——帕爾塔普·辛格,但印度的其他地方並沒有爆發戰爭。
  • 山口百惠消失40餘年,與兒媳婦同框近照曝光,滿面笑容溫柔知性
    1972年12月,山口百惠在第五屆「明星誕生」歌唱比賽中,以《迴轉木馬》一曲獲得第二名,嶄露頭角,正式出道,她主演的電影《伊豆的舞女》令她名聲大噪,那時的她嬌俏,風情,可她在紅遍半邊天時選擇和三浦友和舉行婚禮,退出娛樂圈。就算時隔這麼多年,她在日本民眾心中依舊有著不小的聲望。去年6月她的長子三浦佑太朗迎娶了日本人氣「聲優」牧野由依,山口百惠也直接升級成為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