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中國歷史的記載,和英國人考古,才找到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

2020-12-24 收藏大視界

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心目中那些在歷史上創立輝煌的偉大君主,如我們中國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歐洲的君士坦丁、亞歷山大、凱撒、拿破崙,俄國的彼得一世,日本的明治天皇乃至於蒙古(中國)的成吉思汗等等。

他們要麼是開疆拓土,創建龐大帝國,要麼是勵精圖治,促進民族融合,總之,他們的功績一直被後人銘記並敬仰,其代表的是每個國家歷史的繁榮與傳承。

但印度這個國家,就特別尷尬,你能想像中國人把秦始皇給忘了嗎?沒錯,曾經印度人真不記得自己國家最偉大的君主到底是誰,還得靠外國人幫忙尋找。

自古以來,印度大多時間都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由各個邦國組成,約公元前1500年,中亞的雅利安人入侵了這一片沃土,留下了「種姓制度」這個延續至今的禁錮,最原始的印度土著成了最底層的首陀羅或賤民。

到公元前6世紀左右,印度又進入了列國紛爭的時代,當時僅北部印度就有16個國家並存,加上波斯人和馬其頓人的入侵,打得天昏地暗不可開交。

這種情況持續了近300年,直到古印度摩揭陀國的月護王趕走了希臘人,徵服了整個印度北部,到阿育王統治時期,孔雀王朝成為古印度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政權,阿育王在印度就相當於中國的秦始皇。

孔雀王朝當時有多強大?公元前250年巔峰時期控制著5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幾乎是整個南亞次大陸,公元前261年人口達到5000萬以上,約佔全世界的三分之一。阿育王以佛教治國,派遣僧侶到各個國家傳教,影響深遠,中國也是其中之一。

然而,阿育王沒有做到像秦始皇那樣不僅土地統一,文化也要統一,在他死後,孔雀王朝迅速走向衰落,虎視眈眈的外族再次入侵印度。

這個過程特別離譜,先是我們大漢王朝驅逐匈奴,然後匈奴人跑去佔了大月氏人的地盤,大月氏人又佔了塞種人的地盤,塞種人不甘心,通過開伯爾山口進入南亞次大陸,開始在印度興風作浪……

塞種人靠著英勇善戰建立了馬拉塔帝國,這時候佛教已經頹勢,他們以印度教立國,在逐步蠶食其他地區的時候,安息人又打過來了,沒多久大月氏人緊趕慢趕也湊上了熱鬧。

從安息王朝到貴霜帝國再到笈多王朝,印度這片土地上不斷換著主人,這還沒完,從公元962年開始,穆斯林國家開始大舉入侵印度,至1206年建立庫特布沙希王朝,1500年時從蒙古人又入侵印度,建立了莫臥兒帝國。再然後,就是英國人1757年進入印度了。

上面僅僅是非常簡略地介紹了一遍印度歷史,但已經可以感受到,印度這個國家有多悲催,四千年來不斷地被外族入侵,不斷地換著主人,在這個過程中,連年戰爭加上統治者刻意毀滅文獻,輝煌的古印度歷史資料大多都已經消失殆盡。

再加上古印度人也不愛記載歷史,精力都花在那些美好的神話傳說和宗教寓言上去了,以至於在英國人統治期間,他們驚奇地發現,大多數印度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國家的歷史。

因為利益關係,英國人早期還是需要一個完整統一的印度,要把文化都不相同的各民族團結起來,這樣他們才可以最有效率地幫英國賺取利益。

於是神奇的一幕發生了,印度人自己不關心歷史,英國學者們卻盡心盡力,開始在各個國家的典籍裡一點點尋找關於古印度歷史的記載,將它們慢慢拼接起來,還原出古印度的悠久歷史。

幾代英國人的努力,讓印度的歷史開始被世人熟知,但這還不夠,印度人要找到一個代表性人物,能凸顯古代印度文明的輝煌,更能增強民族凝聚力,這就需要一位偉大的君王。

19世紀30年代,英國一位喜歡考古的工程師叫亞歷山大·康寧漢姆,他在印度如盲人摸象般到處尋找文獻資料,但花了幾年都一無所獲,無奈只得在外國典籍裡尋找,有一天,他得到了一冊英譯本《大唐西域記》,從此改變了印度人的歷史。

玄奘西行在中國路人皆知,但人們關注點多在《西遊記》裡的神怪故事,卻不知真正唐代玄奘寫的《大唐西域記》,是一本西域國家的歷史和地理的系統指南,研究價值巨大。

一路上,玄奘看到什麼建築,當地有哪些人文風情、歷史典故,全都事無巨細的記載下來,簡直是一本唐代版西行旅遊的百科全書。康寧漢姆就在裡面找到了關於阿育王的記載。

初看之下就驚為天人,原來古代印度還有這樣一位聖主,文治武功,開疆拓土!一點也不弱於其他國家歷史上的偉大君王,怎麼以前從來沒聽說過呢?康寧漢姆拿著《大唐西域記》問遍了他碰到的每一個印度人。

結果,所有印度人都一臉茫然:「阿育王,誰啊?不認識!」

得,印度人是指望不上了,還是自己去考察吧。康寧漢姆組建了一支考古隊,遍尋整個印度,終於在今屬印度國北方邦瓦拉納西一個叫鹿野苑的佛教聖地,挖出了著名的阿育王石柱,高12.97米,底部直徑約1米,頂部直頂部直徑約0.65米,重27噸。

柱頭原是四頭威猛的獅子,石獅昂首蹲踞在鐘形的倒置蓮花上,蓮花四周分別雕有牛、馬、象、獅四種動物,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每種動物又以圖案隔開。其雕造精美,打磨細膩,是公元前245年,也就是佛陀涅槃二百多年後,阿育王為紀念佛陀建造的。

遺址中還找到鐫刻的阿育王敕令,這些發現不僅幫印度人找到了他們已經遺忘的一位偉大君王,還極大的影響了現代印度。

印度獨立後,於1950年將柱頭直接定為國徽,還把柱頭三座獅子下方的圖案,直接用在了今日印度的國旗之上。

後來,康寧漢姆還根據《大唐西域記》,找到了桑吉佛教遺址、納蘭陀寺遺址、菩提迦耶的大菩提寺,這一系列的考古成果也讓印度學成為國際上的顯學。

印度現在擁有的27項世界文化遺產中,有5項遺產,都是與中國唐代的玄奘和東晉名僧法顯的記錄有關。可以說要是沒有這兩位中國古代的大德高僧,印度的歷史將少了很大一部分珍貴遺產。

印度人的歷史,需要在中國人的典籍中尋找,還要英國人去考古調查,不得不說這就是國滅文化亡的悲哀!經過無數次的滅國再重組,如今的印度,已經是一個冉冉升起的大國,但似乎又弄錯了方向,再次將中國視為對手,真心希望印度朋友們能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畢竟印度人的安穩日子才過了不到60年。

相關焦點

  • 印度人尋找史上最偉大君主,還得靠中國史記載
    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心目中那些在歷史上創立輝煌的偉大君主,如我們中國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歐洲的君士坦丁、亞歷山大、凱撒、拿破崙,俄國的彼得一世,日本的明治天皇乃至於蒙古(中國)的成吉思汗等等。
  • 英國歷史最厲害的五位君主,獅心王理查上榜,伊莉莎白一世最偉大
    序言:每個國家在自己的歷史上,都有厲害的君主。筆者在前面的文章,介紹了朝鮮、越南、日本、泰國、俄羅斯、法國等多個國家最厲害的五位君主,由此說明了一個道理:任何國家在自己的歷史上,都有顯赫文治武功或偉大歷史貢獻的君主。
  • 穆罕默德二世與蘇萊曼一世,誰才是土耳其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
    羅姆王朝立國兩百多年,文治武功顯赫的君主幾乎沒有,統治土耳其後期還淪為蒙古帝國的附庸。相反,奧斯曼帝國自建立起就代代明君,其中最為知名的兩位君主當屬穆罕默德二世與蘇萊曼一世。 穆罕默德二世與蘇萊曼一世,不僅在土耳其歷史上鼎鼎大名,在世界歷史也是赫赫有名,那這兩位君主到底誰才是土耳其歷史最偉大的君主呢?
  • 印度不重視歷史記載,但不代表其歷史上沒有統一時代
    這段話出自馬克思在1853年寫的一篇文章——《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後來則成為我們談論印度歷史時最常引用的一句話。那麼印度的歷史一直都如此嗎?其實也並不完全如此。由於古印度沒有記載歷史的習慣,所以若非考古發現,這段長達一千年的古文明早已被包括古印度人在內的世人所遺忘了。2、雅利安人建立了古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5年)哈拉帕文明消亡的原因我們至今無法確知,也許永遠也不可能知道了。
  • 英國歷史十個冷知識,歷史書不會教任何一個,讀過英國歷史才知道
    現在筆者趁熱打鐵,介紹英國歷史的十個冷知識,同樣的,歷史教科書不會教任何一個,只有自己讀過英國歷史才知道。與之相類似的,英國歷史也有「戰國七雄」,分別是肯特王國、薩塞克斯王國、威塞克斯王國、埃塞克斯王國、諾森布裡亞王國、東盎格利亞王國、默西亞王國,這段歷史時期史稱「七國時代」,形成時間沒有準確記載,大約在公元5世紀,疆域大致是今天英國的英格蘭,而七國時代也是英國君主制的開端。 七國時代是英國歷史最混亂的時期之一,七個國家相互之間或聯盟或戰爭,幾百年都沒有分出勝負。
  • 中國歷史上最委屈的美人
    每個昏君背後都有一個「禍水」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幾乎各朝各代都有幾個昏庸無道的君主把原本好好的國家搞的民不聊生,最終被他人覆滅。 在這些故事裡面,似乎總是少不了美人的身影,甚至有些美人比那昏庸的君主更加出名。
  • 《星空瞰華夏》:考古視角下的中國歷史
    考古紀錄片在科學考古、歷史研究的基礎上,探索中國歷史,講述中國歷史,傳播中國歷史知識,必然是助力世界理解中國、增強中華文化自信的有效手段之一
  • 加強考古和歷史研究 闡揚中華歷史文化
    一、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認識考古和歷史研究  越是偉大的時代,就越重視對歷史的總結和傳承。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歷史研究,始終強調要從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來看待歷史和歷史科學。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既充分肯定了考古學的成就,也寄託著對考古和歷史研究的殷切期望。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中華民族從悠久的歷史中一路走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氤氳化育,卓犖磅礴,在大多數歷史時代都走在了世界各民族的前列。今天,我們行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道上,氣勢恢宏地推進民族復興偉業,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 紀錄片《星空瞰華夏》:考古視角下的中國歷史
    考古紀錄片在科學考古、歷史研究的基礎上,探索中國歷史,講述中國歷史,傳播中國歷史知識,必然是助力世界理解中國、增強中華文化自信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五洲傳播中心和美國國家地理、英國Wild Blue Media聯合製作的三集考古紀錄片《星空瞰華夏》通過國家地理國際頻道、國家地理美國頻道播出,同時在國內愛奇藝和嗶哩嗶哩兩大視頻平臺上線播出,這是考古紀錄片在對外傳播方面為增進世界理解中國、增強國人文化自信做出的一次重要探索。
  • 印度歷史非常悠久,為什麼留下的史料出奇的少?
    古代印度人關注精神世界,喜歡玄想,他們盛產哲學和宗教;但不太注重物質世界。所以,印度是一個歷史悠久、但又不注重歷史的國家,往往以神話傳說代替歷史。印度歷史有許多地方都說不清,有些則靠別國人記載,如我國東晉法顯的《佛國記》、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記》。
  • 中國歷史上最牛外交使節,以一人之力,借兵滅掉天竺一國
    王玄策險中逃脫後,立馬向尼泊爾借兵7000,向吐蕃借兵1200,反攻天竺,殺死敵軍數萬人,並俘虜其國王阿羅那順及王妃、王子等萬餘人,送到長安獻俘,唐太宗龍顏大悅,而王玄策也因此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牛的外交官。當時的印度分為東南西北中5個部分,其中中天竺強大起來,統一了印度半島,建立摩揭陀帝國。
  • 正說印度歷史:鮮為人知的前世今生
    (中國和印度誰擁有更長的歷史?)並且展開了討論。這個問題其實很是糾結,按印度說,他們有5000年的歷史。但並不是連續的,在西方學者看來,中國有3500年的歷史。但在中國學者看來,我們是有記載的實實在在5000年的歷史。而且所有中國人都認為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當然,關鍵是,中國歷史是連續不斷的。
  • 中國歷史上有段空白期,史書上語焉不詳,後世提到也是一頭霧水
    在近現代考古學出現之前,中國歷史上存在著長達1300多年的空白時期。對於這1300年的歷史,雖然也有一部分史書有過記錄,但遺憾的是,這種記錄,多是後世的杜撰,甚至不乏虛構成分,這導致這1300年的神秘感更為嚴重了。這1300年歷史,是從軒轅黃帝時代開始計算的。
  • 世界歷史上細思極恐的考古發現,最後一個無人看懂
    考古,能幫助我們了解歷史中我們不知道的那些事情,但是往往有很多事情是超出我們認知的,也許不親眼目睹是無法知曉其真實情況是怎樣的,不過請大家現在跟隨左道一起看看這些世界歷史上細思極恐的考古發現吧。主要侵犯人體皮膚和神經,如果不治療可引起皮膚、神經、四肢和眼的進行性和永久性損害。科學家申報說,他們在印度出土的一具4000年前的骨骼上清楚發現了這種疾病留下的痕跡。這一發現至少將麻風病的起源上推了1500年,同時為搞清這種疾病若何在地球上傳播提供了線索。
  •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位皇帝排名,第一女帝武則天上榜
    中國封建王朝兩千餘年,產生了400多個皇帝,這其中有昏君,也有千古一帝。判斷一個好皇帝的標準,最重要的是,他為國家,民族作出的貢獻和給百姓帶來的福祉。那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位皇帝究竟是誰呢?政治上對內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政權,對外妥善處理同南越和匈奴的關係,加強了邊防力量,開創了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第五名,世界之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發動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橫掃13世紀整個人類世界的4/5,創建了人類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蒙古帝國。西方學者稱成吉思汗為「全人類的帝王」。
  •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三大帝王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風雲際會,中國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綿延不斷的國家。歷史長河中,湧現出無數能人志士,英雄人物。國家與民族的發展離不開團結統一與奮進,而帶領大家奮勇向前的人物就是發展的前提,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小說裡叫帶頭大哥,部落叫首領,家族叫族長,黨派叫黨首,國家叫元首,帝國就是皇帝。
  • 法國歷史唯一被國民處死的君主——路易十六
    當今法國的全稱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或者「法蘭西共和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政治體制是共和制,所以國家元首是總統,不過法國在歷史上,曾經多次在君主制和共和制之間易手,直到19世紀末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後,法國的君主制才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 舌尖上的考古!這些歷史竟給我看餓了……
    無論是八大菜系、烹飪技法,還是滿漢大菜、民間小吃,抑或是歷史典故、民俗文化,但凡從中拎出一兩個細節來,就能侃上個三天三夜。中華美食的博大精深之處,可見一斑。  千百年來,美食帶給人的怡然與感動早已融入中國人的民族情感。古人吃什麼?怎麼吃?研究古代飲食對於今人有何意義?在今天,通過考古發掘研究,人們正越來越了解古人飲食的樣貌。
  • 許宏:考古是尋找中國歷史的真實面目
    「我們不是讀書的人, 我們只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不是不讀書,而是除了讀書本上的書之外還要讀「地書」,要尋找中國歷史的真實面目
  • 離經叛道,印度王朝歷史上的一朵奇葩
    13世紀上半葉(元朝時期),在第三任國王時期,雅達瓦人經過艱苦的努力,特別是在與卡卡提亞王朝的鬥爭中多次取勝,徵服了一些周邊地區,在德幹高原稱霸一時。不過,雅達瓦人很快就遇到了一個可怕的對手:北印度德裡蘇丹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君主阿拉·烏德·丁(以後簡稱阿拉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