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位於江西省南部,環境優美、物產豐饒,有著傳承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和輝煌的革命傳統。贛州市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產業發展為著力點,到2019年實現全市102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取得了脫貧攻堅的決定性成就。
富硒蔬菜:脫貧攻堅的「綠色抓手」
「我們園區生長出來的絲瓜,味道非常鮮美,得到廣泛好評。」提起自己種植的蔬菜,正在大棚裡工作的菜農們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地處贛州東部的于都縣,在蔬菜產業發展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富硒土壤面積佔全縣面積的35%左右。2017年起,于都縣立足當地富硒資源優勢,引進省外農業龍頭企業,投資8億元建成梓山富硒蔬菜產業園。園區土壤硒含量超過0.4毫克每千克,重金屬含量低,產出的富硒蔬菜品相佳、質量好、產量高、益健康,飽受市場歡迎。
梓山富硒蔬菜產業園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基本菜農」的發展模式,積極帶動園區周邊農戶發展蔬菜產業。2019年,園區內組建11個蔬菜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周邊2800餘戶農戶增收致富,也為全縣蔬菜產業發展起到「以點帶面」的示範促進作用。于都縣農業農村局經濟作物辦公室主任歐陽天泉介紹:「截至2019年年底,于都縣全縣建成萬畝富硒蔬菜產業園1個、千畝富硒蔬菜基地4個,建成鋼架大棚蔬菜基地3.51萬畝。通過承包大棚種植蔬菜,每戶菜農年均純收入平均增加6萬~8萬元,有效助力群眾脫貧致富。」
紅色旅遊:廢舊礦山裡的致富「潔源」
看到「浴血瑞京」景區內青山環抱、寬闊平靜的湖面,很難想到這裡原來是廢棄的礦山。
潔源村,位於瑞金市西北的沙坪垻鎮,得名於境內豐富的石灰石資源,取其「潔白的致富資源」之意。但是,潔白的致富資源,沒有帶來村民期待的清潔富裕生活,長期無節制的開採,嚴重破壞了當地生態環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8年,瑞金市依法關停了這裡的採石場。
為了實現鄉親們美好的生活願景,將潔源村建設成為「村莊美、生態美、庭院美、生活美、身心美」的秀美宜居新農村,潔源村一方面推行「黨支部+合作社+黨員創業孵化基地」的產業發展模式,一方面依託豐富的紅色資源,聚焦推動紅色旅遊。歷時一年,佔地550畝的「浴血瑞京」紅色實景演藝景區建成運營,並於今年6月成功創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景區填補了瑞金紅色旅遊的夜遊短板,同時為周邊創造和提供了一批工作崗位。2019年,潔源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9260元提高到13210元,84戶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智能製造:傳統產業煥發新機的最大助力
贛州市南康區,是我國最大的家具生產製造基地之一。2019年,「南康家具」區域品牌價值超過100億元,成為南康區的一張名片。實現家具產業升級,對南康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
步入寬敞明亮的南康城發智能製造共享備料中心廠房,最先闖入視線的,就是井然有序地運輸著木料的AGV機器人。這一場景,為智能製造做出了最直觀的註解。備料中心總面積為3.8萬平方米,有4個車間,涵蓋了指接板、直條料和定製異形料三大工藝,可以滿足60家以上家具企業的日常生產用料需求,是亞洲單體最大的橡膠木備料工廠。
「5G把工業的數據、網際網路信息的數據和人的需求數據做了聯結。」南康區家具產業智能製造創新中心研究院院長王奇峰表示。依託5G應用、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及區塊鏈等技術,備料中心對家具的用料、生產、銷售全環節做到更加完善的掌握,讓南康家具產業更具競爭力,並向品牌化、高端化轉型升級。
在通過智能製造實現產業升級的同時,南康區高標準打造了規劃用地達5平方公裡的南康家居小鎮,聚集了一批國際一流的研發設計、跨境電商、智能製造、品牌運營機構和高端人才,為南康區的家具產業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撐,把家具這一傳統產業打造成新時代的朝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