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熱播,齊明月這個優秀的乖乖女,真讓人心疼。
齊明月是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她長得漂亮、性格又好,不僅學習成績好,還特別乖巧懂事。
這樣的孩子,本該是自信而陽光的,可她卻總是低著頭,身體也習慣性地弓著,好像犯了什麼錯似的。明明自己很優秀,周身散發著光芒,她卻說:「我真的什麼也做不好,我真的很容易犯錯。」
她看起來很溫順,內心卻充滿了惶恐和糾結。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懂拒絕,總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她的一言一行都顯得那麼沒自信,沒主見。
請大家吃冰淇淋,她猶豫不決,不知道選什麼口味,最後還是聽服務員的,選了香草口味。請同學吃飯,她拿著菜單翻來翻去不知道點什麼,只得回頭問媽媽。上學路上,有人撞到她,手中的藥撒了,糾纏著讓她賠。明知自己沒錯,她卻不敢反駁,一直道歉,幸虧有子秋幫忙。
她是大家眼中的乖乖女,卻活成了內心糾結的小擰巴。
父母都希望孩子聽話,然而一味聽話、沒主見的乖孩子,總覺得自己不行,看不到自己的價值。他們心中充滿恐懼和逃避,依賴心理強,怕承擔責任。漸漸地變得處處討好,缺乏獨立判斷,人云亦云。
看到這裡,可能有些人會發出疑問:齊明月明明已經足夠優秀,但為什麼還是自卑又膽小?
其實,如今這樣畏畏縮縮的明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的媽媽造成的。
齊明月的媽媽非常強勢,總是事無巨細地幹涉她。買衣服時,明月選白色,媽媽說白色不耐髒,明月選黑色,媽媽說年輕人要穿鮮亮的。明月選媽媽推薦的粉色,媽媽竟一臉嫌棄:「跟你爸一模一樣,一點主見都沒有。」
媽媽的教育理念是:在物質上不能虧欠孩子,但在教育上絕不能溺愛孩子。她嫌明月是「千年老二」,要求她必須考第一,補習班給她排的滿滿的。
在齊明月媽媽眼裡,自己的女兒似乎總是做得不夠,總有地方不如別人。
她不愛女兒嗎?
當然不是,她和千千萬萬的普通父母一樣,比誰都希望女兒能過得順遂、過得好。
可奈何本著「為你好」的初衷,說出口的卻全是否定、打壓孩子的話。
真是實力演繹了父母擰巴的愛:一邊希望你過得比誰都好,一邊覺得你做的比誰都差。
這也是大部分父母的通病,心裡明明是熱騰騰的關心,可說出口的話卻是字字句句往孩子心裡扎。
對孩子的關心沒有傳達出來,還讓孩子心裡不舒服,這種擰巴的方式,在孩子心裡實則是一種傷害。
在綜藝節目《少年說》裡,有一個叫王紫曄的女孩上臺後吐槽道:「我覺得我媽媽生活的一定很苦,畢竟她的嘴那麼的毒!」
到底有多毒呢?
有一次,紫曄數學沒考好,只得了50多分,她害怕得三天沒敢跟媽媽打電話,結果3天後,就收到媽媽的一通咆哮電話:
「哦吼,你真是一個人才,你怎麼考成這個鬼東西的呢?你要是再考成這樣,就不用來學校了,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你看看我的智商,再看看你的,真是半點沒有遺傳。「
還有一次,紫曄託爸爸買來一條裙子,結果媽媽在看到裙子的瞬間臉色全都變了:
「你看看你,眼睛都長哪裡了?你哪裡覺得這個衣服好看?你要是以後再買這種衣服,我就把你和你的衣服一起丟出去。」
聽了這些吐槽,下面的媽媽再也忍不住了,她「苦口婆心」地回應道:我那並不是毒舌,我講述的都是事實,我就比較真實。
媽媽還認為,她是在用犀利而直白的方式指出女兒的問題,而這也是一種「有效的溝通」。
媽媽的話「啪啪啪」地懟回來,打得紫曄毫無還嘴能力,她在天台上急得直跺腳,好不容易反駁了一句「你的犀利直白對我的傷害很大」,結果,媽媽又繼續強調「我的出發點是為你好,我只是想鞭策你好好學習,紫色的裙子是我認為太短了不適合你。」
心裡想著是關心,一出口便成了刀子;明明想給的是愛,收到的卻都是傷口。好像親子關係到了最後,愛都只能在心裡,傷害卻成了日常習慣。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孩子最初建立安全感、信任感的來源,因此,來自父母的否定和打壓也是最直接、最致命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不行,自卑、怯懦、甚至內疚,凡事自我歸因,把錯都攬到自己身上。
心理治療專家林文採博士說:「孩子的成長,如同一顆種子的成長,需要陽光、水等營養一樣,既需要物質營養保障基本的生命力,更需要被無條件接納、被重視、被肯定讚美和認同。」
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忍,忍住挑刺和否定,忍住替孩子做決定,把自由和選擇權還給孩子。給孩子捧場,給孩子試錯的機會,給孩子不完美的權利,尊重、信任、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
比起齊明月媽媽那樣控制欲極強的教育方式,成績全班倒數的李尖尖就很幸運了,兩個哥哥一個全年級第一,一個名列前茅,在對比如此明顯的情況下,李爸從不拿成績說事,反而是鼓勵尖尖盡力了就好,並支持尖尖的愛好。
雖然尖尖在學習上少根筋,但她非常熱愛木雕,靠著網上找來的視頻自學,沒想到竟能在木雕大賽上獲了金獎。
每當尖尖獲得了什麼榮譽,不管大小,李爸必做的事就是在麵館門口拉上打85折的橫幅。正是因為李爸的理解和支持,尖尖收穫了自信和快樂,以及自己熱愛的事業。
其實,不管是李尖尖還是齊明月,每個孩子都一樣,有著自己獨特的閃光點。
孩子是因愛生的,父母也應該用愛去尊重孩子,給予孩子信任、理解。給孩子最好的保護,就是讓他們擁有獨立思考、選擇生活的主見。
來源:慢成長 女兒派 父母堂
為了不讓您最關心的內容被湮沒
防止我們一不小心失散
快把「首都教育」設置為星標吧★
只需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