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引導者,而不是他們人生的掌控者。
能為自己人生做主的孩子,才能收穫真正精彩的一生。
——鹿媽
《以家人之名》熱播,齊明月這個優秀的乖乖女,真讓人心疼。
齊明月是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她長得漂亮、性格又好,不僅學習成績好,還特別乖巧懂事。這樣的孩子,本該是自信而陽光的,可她卻總是低著頭,身體也習慣性地弓著,好像犯了什麼錯似的。 明明自己很優秀,周身散發著光芒,她卻說:「我真的什麼也做不好,我真的很容易犯錯。」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懂拒絕,總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有主見的孩子,才能遵從自己的內心,也才敢自己做選擇,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一個沒有獨立思考,不能把主動權攥在自己手中的人,又如何能自信地走自己的路呢?沒主見的乖孩子,最憋屈
生活中的齊明月是個優秀的綿羊,謹小慎微,唯唯諾諾。請大家吃冰淇淋,她猶豫不決,不知道選什麼口味,最後還是聽服務員的,選了香草口味。請同學吃飯,她拿著菜單翻來翻去不知道點什麼,只得回頭問媽媽。上學路上,有人撞到她,手中的藥撒了,糾纏著讓她賠。明知自己沒錯,她卻不敢反駁,一直道歉,幸虧有子秋幫忙。因為關心子秋,無意中把子秋親爸來找他的事告訴了凌霄和尖尖,一直想瞞著大家的子秋知道後,嫌她多事,朝她大吼。可看到子秋生氣,她就覺得自己錯了,連連鞠躬說對不起。父母都希望孩子聽話,然而一味聽話、沒主見的乖孩子,總覺得自己不行,看不到自己的價值。他們心中充滿恐懼和逃避,依賴心理強,怕承擔責任。漸漸地變得處處討好,缺乏獨立判斷,人云亦云。女兒從小就特別乖,在學校是聽老師話的好學生,在家是聽父母話的好孩子。小到吃穿,大到學習,父母都為她安排得妥妥的,她也都順從地接受。沒有媽媽幫她安排,甚至穿什麼衣服這樣的小事,她都會手足無措。她成了同學的小跟班,遇到什麼事都猶猶豫豫,誰都可以左右她的想法。
女兒越來越無助和受挫,甚至一直引以為傲的學習也不斷下滑。她只想傾其所能為女兒掃除一切成長障礙,卻發現,一個從沒做過選擇的孩子,突然要自己面對生活時,又怎麼會不束手無策呢?一個從小聽話,沒有主見的孩子,不可能長到某一年齡,像啟動了某一個開關似的,突然就蹦出了自己的主見。那些從小被剝奪了選擇機會,活在父母喜好裡的孩子,終將失去選擇意識,甚至失去自我,活在別人思想的套子裡。孩子有問題,因在父母
買衣服時,明月選白色,媽媽說白色不耐髒,明月選黑色,媽媽說年輕人要穿鮮亮的。明月選媽媽推薦的粉色,媽媽竟一臉嫌棄:「跟你爸一模一樣,一點主見都沒有。」請同學吃飯,媽媽當著同學的面,責怪她不會點菜,然後一把拽過她手裡的菜單,自己安排去了。媽媽的教育理念是:在物質上不能虧欠孩子,但在教育上絕不能溺愛孩子。她嫌明月是「千年老二」,要求她必須考第一,補習班給她排的滿滿的。甚至交友都橫加幹涉,只允許她和成績好的同學交朋友。知道尖尖成績差,命令女兒遠離她,可當聽說尖尖哥哥學習特別好時,她又主動邀請他們吃飯。她向大家宣布明月將來要當律師,可明月壓根就沒想過要學法律。媽媽習慣性地給明月做決定,簡單粗暴地對她指手畫腳。明月則像個木偶一樣,機械地聽從父母的指令,看父母的臉色,執行父母的命令。父母都怕孩子走彎路,走錯路,他們習慣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孩子,用自己的經驗教訓給孩子指明「捷徑」,希望安排好孩子的一生。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曾說:「代孩子做他該做的事就是企圖替代孩子成長。」那些童年被父母壓制的想法,最後會變成內心的創傷,甚至影響其一生。
《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一書中,作者講了這樣一件事: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曾提到:
生命的價值在於選擇,但做父母的經常忘記這一點,他們不讓孩子去做選擇,總是忍不住替孩子作選擇。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最好的路是他自己參與選擇的路,而不是那條別人告訴他該走的路。愛和自由,給孩子插上獨立的翅膀
是給他們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我們要他變成的人。在《以家人之名》中,三個孩子的原生家庭都是悽苦的。正是李爸的善良和豁達護他們快樂成長,給了他們一個溫暖的家和相互關愛的「家人」。生活上,李爸對他們無微不至地照顧,即使再忙,吃飯從未讓他們將就過。聽到凌霄的父母整天吵架,他心疼凌霄,把凌霄領回家,給他做好吃的。看到麵館的客人總拿子秋的身世開玩笑,好脾氣的他會跟客人紅臉。子秋親爸來找他,他看得到他的痛苦,給他支持和安慰。尖尖學習不好,他從來苛求,而是尊重她的興趣,支持她做自己喜歡的木雕。在這樣一個尊重,有愛的環境裡,孩子們才成長為有獨立思考,有擔當的孩子。儘管恨媽媽,但媽媽出車禍後,凌霄毅然選擇去新加坡上大學,照顧媽媽和妹妹。儘管萬般不舍,但為了減輕爸爸的負擔,子秋決定跟親爸去國外留學。別人都說李爸白養了他們,李爸雖有萬般不舍,卻懂得尊重孩子,讓他們走自己的路。子秋和凌霄敢於做選擇,敢於承擔的底氣都是李爸給的。「孩子的成長,如同一顆種子的成長,需要陽光、水等營養一樣,既需要物質營養保障基本的生命力,更需要被無條件接納、被重視、被肯定讚美和認同。」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忍,忍住挑刺和否定,忍住替孩子做決定,把自由和選擇權還給孩子。*本文系女兒派原創。我家有女兒,有女萬事足。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臺。
親愛的,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就把我們「設為星標」★吧!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
育兒先育己,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女兒派
每晚八點陪你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