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農場:歸僑僑眷甜起來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圖為柳城華僑農場。

資料圖片

在政府扶持力度加大的背景下,華僑農場在積極探索中謀得發展,農場面貌日新月異,歸僑僑眷的生活越過越甜。

近日,本報隨中國僑聯「親情中華·走進僑鄉」慰問代表團走進位於廣西柳州柳城縣的柳城華僑農場,來到茶廠職工歸僑僑眷陳仙梅家中,她熱情地請大家品嘗柳城蜜橘、綠茶和她親手製作的印尼年糕,她說:「在這裡,家家戶戶都喜歡用印尼糕點、越南年糕這些東南亞美食招待客人」,他們的生活仍保有「南洋味」。

歸僑生活展新顏

陳仙梅於上世紀70年代在越南吉婆島出生,改革開放初隨父母和家人回到祖國。作為近年來柳城農場變遷的親歷者和見證者,陳仙梅一家生活的變化很大。

走進她家,120多平方米的房子寬敞明亮,家居擺設錯落有序,簡單中透著溫馨。當被問及以前的居住狀況,陳仙梅說:「當然沒有現在好,那時候住平房,屋子很小,不透光卻透風」。如今,走出低矮平房住上樓房的陳仙梅覺得很滿足、很幸福。

華僑農場是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產物,是國家專為一批因政治原因被迫回國的歸難僑們設立的集中安置點。柳城華僑農場書記潘雪鵬介紹說,柳城華僑農場成立於1960年,是廣西六個老華僑農場之一,安置了大批印尼、越南歸難僑。當時的經濟條件有限,居住條件及配套設施很難齊全,歸僑的生活也很艱苦。

「現在真的富裕起來了,我在農場茶廠做收青工採摘成熟的茶葉,丈夫在農場的水利部門工作,有穩定的家庭收入」,陳仙梅還高興地補充道,「家裡還承包了農場的7畝土地種蜜橘,收成好的時候一年能賺不少,生活不愁。」

據潘雪鵬介紹,在農場4000多歸僑僑眷中,像陳仙梅家這樣日子越過越好的不是少數。

柳僑發展有保障

由於存在歷史遺留問題,華僑農場的發展一度受限,如今歸僑僑眷能夠安居、樂業,與不斷加大力度的改革分不開。

陳仙梅說:「我們能住上大房子,就是受益於農場的集資建房。」據悉,近年來廣西柳州市柳城華僑經濟管理區正在推進歸僑安居工程,以解決歸僑僑眷的住房難問題。農場按照國家政策要求,採用劃地新建、集資建房和危房改建三種方式為不同經濟實力的家庭解決住房問題。對於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歸僑家庭,農場把土地劃給他們,由他們自己建房;對於經濟實力稍差的家庭,則由農場組織集資共同建房;而對於經濟困難的家庭,農場則通過危房改造讓他們能夠安心居住。陳仙梅一家就是住在農場職工集資建造的住房小區內。

此外,進行改制的農場,實現了社會化和企業化運作,為歸僑創收拓展了空間。潘雪鵬介紹,農場現設5個作業區,2個並場村和1家茶廠,柳城蜜橘、茶葉和甘蔗是農場的三大主要產業,在為歸僑提供工作崗位的同時,更鼓勵大家承包土地種植作物,獲得更多經濟收入。

未來還需共助力

曾經荒丘起伏、荊棘縱橫的農場,已經煥發新的活力。隨著農場轉型發展步伐加快,越來越多的歸僑僑眷將和陳仙梅一樣,陸續實現「安居夢」、「幸福夢」。

但是,當談及對未來的期待,陳仙梅說希望孩子能夠獲得更好的教育。目前,她的孩子正在農場中學讀書。

據了解,農場有中小學各1所和2所幼兒園,由於地區偏遠,農場的師資力量很有限,歸僑子女獲得的教育無法與城市中的教育相比。然而,人才培養是推動農場發展過程中不容忽視的因素。

華僑農場未來的發展充滿希望,發揮僑的特色、凝聚僑的力量,建設華僑新城還需要政府、農場歸僑僑眷與海內外僑胞共同努力。

相關焦點

  • 廣西百色華僑農場建場60周年:家家住新房 退休享醫保
    廣西百色華僑農場建場60周年:家家住新房 退休享醫保  中新網百色10月18日電 (林潔琪 林浩)「60年前,600多名印尼歸僑在這片土地上一起奮鬥,建房種地,隨著華僑農場的體制改變,他們現在已經都融入了這裡,家家都住上了新樓房,子女在外也有體面的工作,退休享受醫保,老有所依,我相信未來大家會過得越來越好
  • 連小敏應邀出席台州第五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
    9月23日,浙江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連小敏出席台州市第五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並講話。編輯|汪菁璐供稿 | 範宇斌 鄭海光審核丨朱小敏 加慧 謝慶9月23日,台州市第五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在椒江開幕,浙江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連小敏,台州市委書記李躍旗出席會議並講話。
  • 四川宜賓市第六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召開
    中國僑網成都12月22日電 近日,四川宜賓市第六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召開,大會選舉王超、徐豔梅分別當選宜賓市僑聯第六屆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宜賓市級有關部門、有關人民團體以及宜賓市第六次歸僑僑眷代表參加了大會。
  • 「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在四川攀枝花揭牌
    「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在四川攀枝花揭牌 時間:2021-01-08 14:17:37來源:中國僑網作者:   中國僑網成都12月17日電 近日,四川省僑聯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邱廣華一行出席攀枝花市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
  • 寧波市象山縣第十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召開
    中國僑網1月6日電 據浙江省僑聯網站消息,日前,寧波市象山縣第十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召開。象山縣委書記葉劍鳴出席並講話。象山縣領導包朝陽、金紅旗、俞駿、幹維嶽及寧波市僑聯黨組書記徐挺出席會議。
  • 興隆華僑農場有這樣一支隊伍!很多人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在裡面!中華兒女毫無保留!就是要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祖國母親!!!
    拖拉機隊的隊部設在石盤坑(今44隊),隊長是外來的,姓範,叫什麼名字我現在想不起來了。他們都是農場為了培養自己的機務和機耕人員而聘請來的。        石盤坑(今44隊)位於興隆華僑農場東北面,距離今農場45隊七、八公裡,是興隆華僑農場的一塊「飛塊」。(「飛地」,地理名詞,指屬於某一行政區域管轄,但不與本區域毗連的土地。石盤坑的土地不與整個興隆華僑農場的土地連在一起。)
  • 武陵源區僑聯開展關心僑眷走訪活動
    10月13日,武陵源區僑聯組織開展關心僑眷走訪活動,聽僑聲解僑憂,進一步凝聚僑心、維護僑益。 在走訪過程中,區僑聯負責人與僑眷家屬們親切交談,詳細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家庭生活情況及其親人在海外工作生活情況。僑眷們紛紛表示,他們會把僑聯的這份關愛傳遞給海外的親人,讓海外遊子們感受到祖國對他們的關愛,感受來自「家」的溫暖。
  • 青州市博物館、濰坊僑史館躋身第一批山東省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近日,從山東省僑聯獲悉,青州市博物館、濰坊僑史館等2家單位被確認為第一批「山東省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目前,濰坊市有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1處、山東省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2處、濰坊市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4處。
  •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向僑胞徵集抗疫實物資料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向僑胞徵集抗疫實物資料中新社北京4月10日電 (凌雲)「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作出了寶貴貢獻。」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長臧傑斌10日表示,目前該館正向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徵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實物資料。「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永久記錄下這段歷史,共同傳遞抗疫的正能量。」4月10日,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收集到的部分捐贈實物資料。
  • 省僑聯召開「2020年浙江省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評審會
    他指出,浙江是全國重點僑鄉之一,有205萬華僑華人、港澳同胞,120萬歸僑僑眷,浙籍僑胞的「東方猶太人」等美譽蜚聲海內外,概括的說有「數量多、分布廣、結構新、實力強、貢獻大」等五大特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浙江華僑」。
  • 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在聶耳故居紀念館揭牌
    近日,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揭牌儀式在玉溪聶耳故居紀念館舉行。2020年11月,玉溪聶耳故居紀念館被中國僑聯確認為第八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是玉溪市首個國家級華僑文化交流基地。紅塔區僑聯、區僑辦及區文旅局、玉溪聶耳故居紀念館將充分發揮交流基地的平臺作用和資源優勢,積極組織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傳播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努力把交流基地打造成為向海內外展示和宣傳紅塔區的窗口,吸引更多海內外僑胞來觀光旅遊、投資興業。
  • ...華僑攝影學會召開第五次會員代表會議 佳信海壇控股集團董事長...
    本屆福建省華僑攝影學會共有會員203名,其中理事57名、監事3名。林正佳會長發言林正佳會長表示,福建省華僑攝影學會成立30年來,秉持辦會宗旨,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攝影創作與理論研究活動,為促進與海外閩籍華僑華人攝影界同行交往交流,為繁榮福建省的攝影藝術作出了積極貢獻。
  • 中國僑聯副主席王永樂親切看望中國科學院歸僑
    12月26日,在2012年元旦即將到來之際,中國僑聯副主席王永樂先後看望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夏培肅院士、大氣所葉篤正院士、高能所謝家麟院士和過程所陳家鏞院士,向他們表達了中國僑聯對科技界歸僑的親切關懷和誠摯問候。這是中國僑聯從2001年起連續第十一年到中科院進行節日慰問,充分體現了中國僑聯對中科院廣大歸僑僑眷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