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有所復甦,電影業「最壞時刻」或已過,就看信心如何恢復

2020-07-29 譚浩俊

票房有所復甦,電影業「最壞時刻」或已過,就看信心如何恢復

據貓眼專業版APP提供數據,截至7月26日18時,復工後首周全國累計票房破億。

票房有所復甦,電影業「最壞時刻」或已過,就看信心如何恢復

與此相對應,在7月25日的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論壇上,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於冬則表示。「前不久說橫店的開機量,恢復得挺快的,但大部分是十天左右的網絡電影,我們真正的院線大電影開機量還是很低的。要相信,只有我們拍出好電影,不要管什麼窗口期的問題,自然院線都會把這個市場給換回來。」

也就是說,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已經啟動復工,票房也在有序恢復,從而給電影業帶來新的希望、新的期待。更直接地說,電影業的「最壞時刻」已經過去,可以投入到新一輪的發展之中,為廣大居民奉獻更多更加精彩的電影作品。

但是,從製作的角度來看,似乎投資者和製作者的信心都還沒有得到有效恢復,都還在等等觀望。所謂的開機量全面啟動和恢復,更多的還是「小打小鬧」的網絡電影,真正的院線大電影還沒有啟動,或者說啟動的顧慮還是存在的,啟動的內在動力還不強。

可以理解,電影市場由於有足夠的存量影片作保證,只要啟動和恢復,就不愁沒有影片,不愁影片跟不上趟。相反,無論是投資者還是製作方,擔心的都是市場啟動和恢復速度太慢,希望啟動和恢復的效率更高一點,能夠把存量影片最大限度地釋放播放能量,讓投資者收回成本,讓製作方不要帶著遺憾告別存量影片。

事實也是如此,存量影片的放映效果和效益,對於增量影片的製作和拍攝影響很大。如果存量影片的啟動和恢復效果太差,對增量影片的製作和投入影響是非常大的。倒不是投資者不想投了,製作方不敢製作了,而是對市場的信心沒有真正確立起來,對影片製作好後能否如願上市充滿擔心。

票房有所復甦,電影業「最壞時刻」或已過,就看信心如何恢復

這也意味著,電影市場復工後,最核心的問題還是院線的有序開放,就是各地能否在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加快院線的復工步伐,讓觀眾能夠回到影院,而不僅僅是通過網絡收看電影。對製作方和投資者來說,網絡電影顯然不是他們的目標,他們除了願意投資和製作網絡電影外,更希望製作和投資院線電影,能夠通過院線大電影來證實自己的能力,來與其他投資者和製作方競爭。

市場經濟下,沒有競爭的意識,事業就難以進步。無論是投資者還是製作方,追求票房、追求觀眾的點讚,除了對效益的渴望之外,更是對企業實力和眼光的自我肯定。因為,只要票房高、觀眾認可度強,就可以認為製作方和投資方水平高、眼光準,不然,怎麼可能拍攝出這麼好的影片來呢。畢竟,能夠帶來可觀收益的影片還是比較少的,帶來的市場影響力則要遠高於收益,而且,可以有效增強投資者的決心和製作方的信心。特別是投資者,只要決心不丟,就能給製作方帶來更大的信心,就能更有耐心製作和拍攝出優秀影片,給廣大觀眾奉獻更加優秀的精神食糧。

根據目前疫情控制的情況,以及各地防控疫情的態度和認識,電影業的「最壞時刻」已經過去,市場已經開始有序啟動和恢復,有的地方啟動和恢復的速度還比較快。只要不放鬆對疫情的防控,只要抓好觀眾的防護工作,電影市場的復工會效果越來越好。復工首周票房破億,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電影市場已經步入到全面復工的階段。一周中,《多力特的奇幻冒險》《誤殺》《喋血戰士》三部影片,分別斬獲了‪3332.34‬萬元、‪2159.72‬萬元、1734.01萬元票房,其中《誤殺》還是重映電影。如此一來,說明觀眾對進入院線看電影已經心情十分緊迫,顧慮也在慢慢打消,只要有好的影片,市場是會比較快地恢復的。未來一個月,票房收入或許能夠恢復到過去的5成以上。

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電影市場觀眾信心的恢復,能夠有效傳遞到製作方和投資者身上,也能夠像觀眾一樣恢復信心,能夠投入到製作和拍攝新的影片之中,能夠在現有存量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增量影片,避免市場全面恢復後出現新片斷檔現象。顯然,這也是需要重視的一個方面。

票房有所復甦,電影業「最壞時刻」或已過,就看信心如何恢復

雖然有關方面和專家反覆認為,疫情將進入常態化管理,病毒也會伴隨著人類一起生活。因此,可能會對製作和拍攝新的影片帶來心理上的衝擊與影響,會有更多的擔心和擔憂。但是,也不要忘了,面對疫情,相關的疫苗研發等也已經到了收關階段,疫苗很快就將投入市場。一旦疫苗研發成功,對病毒的擔憂也就可以大大降低。所以,沒有必要對未來的電影市場充滿擔憂。只要有好的影片,市場是一定會有的,哪怕轉入網絡,也一定會非常成功。

相關焦點

  • 堅守、復甦、博弈,看2020中國電影業如何從至暗時刻到涅槃重生
    從上半年的全行業停擺到下半年的逐步復甦,2020年的中國電影業仿佛坐了一趟驚險不斷的過山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給電影產業帶來巨大衝擊——影片撤檔、影院停業、劇組停機,整個電影生態系統備受影響。經過半年的至暗時刻,中國電影業在下半年迎來涅槃重生,成為目前全球最具活力的電影市場。
  • 堅守、復甦、博弈,看2020中國電影業如何從至暗時刻到涅槃重生
    從上半年的全行業停擺到下半年的逐步復甦,2020年的中國電影業仿佛坐了一趟驚險不斷的過山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給電影產業帶來巨大衝擊——影片撤檔、影院停業、劇組停機,整個電影生態系統備受影響。經過半年的至暗時刻,中國電影業在下半年迎來涅槃重生,成為目前全球最具活力的電影市場。
  • 電影業逐漸復甦 12月猛片男神圍攻女俠
    電影業逐漸復甦,12月亞洲片是男神天下,新鮮出爐金馬影帝莫子儀得獎猛片《親愛的房客》槓上天王劉德華《熱血合唱團》! 由於冠病持續蔓延,本地戲院7月開放後,入場觀眾受限,片商抱「測水溫」態度,未敢貿貿然引進大片,印象中最有瞄頭的當數Clover Films的《屍殺列車2:半島》,票房跑出300萬,其次是迪士尼《花木蘭》,但惡評如潮。 縱觀這幾個月來放映的片子,除了寥寥幾部猛片,其他影片票房稀稀落落,刺激不了入場欲。
  • 「國慶檔」能否迎電影業完全復甦?聽聽北師大教授周星怎麼說
    8月29日,以「夢圓·奮進」為主題的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影視行業在塵封數月後迎來復甦。自7月20日影院復工以來,全國電影市場單日票房、影院復工數、影院復工率等各項指標,都呈現出積極態勢,電影市場正在逐步回暖。
  • 《花木蘭》定檔7月 美國電影業復甦"先聲奪人"
    原標題:《花木蘭》7月見 美國電影業復甦「先聲奪人」   2020年開局不利,迪士尼不會放棄任何一絲曙光。作為迪士尼今年的力作,在經歷了主題樂園全面啞火之後,電影《花木蘭》自然也承載了更多的希望,不會再次撤檔、按計劃7月24日上映便是迪士尼的底線了。
  • 《奪冠》《姜子牙》定檔國慶,票房復甦能否實現?
    其中,《姜子牙》《奪冠》有113.2萬、44.1萬人標記想看,分別位列一周內地想看榜第四和第八。爸爸》等爆款作品頻出,不僅在類型、題材上不斷創新,全年電影票房收入還突破500億大關。進入2018年,國慶檔的成績有所回落,僅有17.6億的票房收入。檔期內,《李茶的姑媽》《影》的票房成績均未突破5億,港片《無雙》以5.8億的收入成為黑馬。然而國慶檔票房表現不佳與當年九月取消票補的相關政策有一定的關係。但此時春節檔和暑期檔已經展現了強大的吸金能力。
  • 海外電影業復甦還有多久?《蝙蝠俠》《阿凡達2》將復拍
    據稱,《蝙蝠俠》《神奇動物3》的出品方華納兄弟非常急切,他們希望在安全的情況下儘快恢復拍攝。有業內人士表示,許多影片必須在未來兩個月重新開機,否則今年就無法製作,因為要依賴夏季的天氣和條件。英國從3月份開始暫停影視拍攝,最近正逐步復甦。
  • 國產片挑大梁 國慶檔三部主力影片票房超30億元
    雙節假期還沒結束,在七天時間內,不計其他影片的票房,僅這三部主力影片的票房就超過30億元。事實上,早在10月4日,國慶檔第四天,《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兩部國慶大片票房就雙雙突破10億元。經歷了漫長的黑暗,電影業終於在雙節假期迎來了令人振奮的時刻。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20年全國電影累計票房已突破100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累計票房只有22.42億元。
  • 國慶檔電影票房已破37億元 節後火熱走勢還會繼續嗎?
    中秋國慶雙節假期接近尾聲,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遭遇了「至暗時刻」的電影業終於火起來了。 根據燈塔數據,截至11月8日上午11時,國慶檔總票房已突破37億元人民幣。其中,《我和我的家鄉》領跑國慶檔票房突破17億,《姜子牙》超13億,《奪冠》國慶期間票房超過3億。
  • 《奪冠》《姜子牙》定檔國慶 ,熱門檔期+頭部內容能否實現票房復甦?
    動畫電影《姜子牙》則是彩條屋推出的神話三部曲之一,上一部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狂攬票房50.24億。爸爸》等爆款作品頻出,不僅在類型、題材上不斷創新,全年電影票房收入還突破500億大關。進入2018年,國慶檔的成績有所回落,僅有17.6億的票房收入。檔期內,《李茶的姑媽》《影》的票房成績均未突破5億,港片《無雙》以5.8億的收入成為黑馬。然而國慶檔票房表現不佳與當年九月取消票補的相關政策有一定的關係。但此時春節檔和暑期檔已經展現了強大的吸金能力。
  • 北京國際電影節高峰論壇聚焦行業復甦
    我們要有信心,要拍出好的電影,來回報重新走進電影院的觀眾。每一個電影人,加油!」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全球電影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大批電影無法如期上映,項目大規模減產,影視公司業績受損……但同時,危機也促使電影行業加快創新升級,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不斷探索新的業態、新的模式。在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這成為電影界大咖們討論的焦點。
  • 《八佰》票房破8.5億,2020年下半年電影行業將復甦?
    ,也扛起了電影行業的復甦大旗。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電影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2020年下半年電影行業逐漸復甦,自7月20日影院正式復工以來,全國電影市場包括單日票房、影院復工數、影院復工率等呈現出積極態勢,其中7月20日至8月20日影院復工首月月度總票房已超10億元,總場次達到474萬場,同時影院復工率也超過83%。
  • 電影《八百》:山東兵和端午節贏得10億票房
    擁有超過2504萬觀眾和10億觀眾觀看電影的總人數已超過2504萬人,票房打破了2020年全球票房記錄的一天,2020年第一個周末的票房記錄有效地拉動了電影院的恢復工作。 也成為2020年觀眾進入影院的首選。 正如一位觀眾所說:「很多人都是半年多才重新進入電影院的,但因為「八百」的震撼,還是紮實地充斥著每個人的心。」
  • 集體撤檔、堅持創作......看中國電影業危機中的堅守與重塑
    「對於電影業來說,2020年真的是跌宕起伏的一年。」說這話時,北京金逸影城朝陽大悅城店值班經理馬建都一臉平靜,這場席捲全球至今依然在肆虐的新冠疫情,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作為一個普通的電影從業人員,馬建都見證了這一年來中國電影業的浴血與重生。
  • 集體撤檔、堅持創作……看中國電影業危機中的堅守與重塑
    國內電影業的驟然停擺改變了電影人的生活節奏,但電影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關鍵時刻派上了用場。2月3日起,由電影頻道和武漢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今日影評》製作的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特別節目《兩地書》在電影頻道播出。4月21日,《紐約時報》網站發布了五位國際導演以「疫情」為背景創作的短片,其中包括賈樟柯創作的短片《來訪》。
  • 【地評線】太陽鳥視評:復甦的中國影院讓全球影業看到希望
    哈哈!那還等什麼!趕緊來和我一起搶票,咱們周末就去看電影!7月20日,中國影院終於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復工,截至北京時間20日晚24時,全國當日總票房超過350萬元人民幣,不少熱門電影票更是「秒光」。復工首日迎來的開門紅,對於國內電影市場的恢復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 「現在的中國不是當年的中國」《八佰》助推中國電影業復甦
    該片上映第一周就已收穫超過2.4億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6.86元——本網注)票房。報導稱,這部鮮血淋漓的超過兩小時的影片講述了國民黨部隊與日本陸軍間一次不切實際的戰鬥。影片讓許多佩戴口罩的觀眾流下了眼淚,其中包括24歲的李豔(音)。
  • 復工首周票房破億,提振電影宣發行業的信心
    值得一提,影院停工的前一天,即1月23日,全國單日票房為2565萬,而3000多萬的日票房,在2019年的淡季也曾出現過。在防疫指導要求每場上座率不得超過30%,電影放映場所減少放映場次,日排片減至正常時期的一半,還有大半影院沒有復工、沒有熱門影片上映的情況下,電影市場能夠取得這樣的票房成績無疑令人欣慰。
  • 《當幸福來敲門》艱難時刻終會結束 史皇作品助力影院復甦
    在最艱難的日子裡,克裡斯與兒子被房東趕出家門,躲在地鐵站裡的公共廁所裡,住在教堂的收容所裡,卻從不放棄任何可以為兒子帶來幸福生活的機會。賈登·史密斯為父親打領帶 即使沒有報酬,即使成功機會只有百分之五,他依然為一個在股票投資公司實習的機會努力奮鬥。因為兒子就是他的力量,他堅信幸福明天就會來臨。主人對家人永恆的愛和公永不言棄的精神,感動和激勵了全球無數影迷。
  • 觀眾暫別影院的178天 電影業依然努力生長
    10年間,「到北京看世界最好的電影」,是影迷每一年的期待。雖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但北影節一如既往為觀眾送上光影盛宴,300多部中外佳作在12個放映單元與觀眾見面,影展開票僅10分鐘,72%的票就已售罄。也有一些改變悄然發生。比如,「北京展映」首次設置了線上展映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