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們常說的十八般武藝,其實是指十八種武器!其中你知道多少

2020-12-21 騰訊網

中國古代兵器是指在中國古代從史前時期直到清朝末年,也就是1840年鴉片戰爭為止這個歷史階段裡面,中國古代軍隊、民間使用的各種兵器和總的裝備情況。中外研究古代兵器都把火藥用於兵器作為一個歷史的分期階段,即在火藥發明以前,軍隊裡使用的兵器我們稱它為冷兵器。火藥發明以後,出現了火藥製作的兵器,就是火器。這時候是冷兵器和火器並用時期。中國古代兵器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首先是史前時期,這個階段是石器時代的兵器。

開始青銅冶鑄後,這時候兵器的主要材質就開始變成了青銅的。這個時期的兵器為青銅時代的兵器。人們懂得了金屬的冶煉後,這時候軍隊使用的兵器的主要材質也改為鋼鐵做的了,就進入了鐵器時代的兵器。

一般我們看武俠類電視劇小說常說的十八般武藝刀槍劍戟樣樣精通,來形容一個人武功高強。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種技藝,其內容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其名稱,始見於元曲。近代戲曲界有人稱之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撾、钂、棍、槊、棒、拐、流星錘十八種兵器。

後來演變,亦稱十八般武藝,十八般武藝,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領,亦泛指多種武藝;《水滸傳》寫到的十八般武器是: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棒、槍、扒。

十八般兵器為中華武藝和武器的象徵。民間相傳古代精通者為項羽和呂布。自清代以來,十八般武藝又有四種說法:

(1)指「刀、槍、劍、鏜、棍、叉、耙、鞭、鐧、錘、斧、鉤、鐮、扒、拐、弓箭、藤牌」。

(2)與(1)排列相同,唯後三件變為:代、抉、弓矢。

(3)指「九長九短」。九長為:槍、戟、棍、鉞、叉、鏜、鉤、槊、環;九短為:刀、劍、拐、斧、鞭、鐧、錘、棒、杵。

(4)指近代戲曲界有人稱之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钂、棍、槊、棒、拐、流星錘等十八種兵器。(便於記憶的方法:刀槍劍戟斧鉞鉤叉 钂棍槊棒 鞭鐧錘抓 拐子流星)

各位看官,你們覺得如何

相關焦點

  • 十八般武藝涉及的古代冷兵器,你都認得嗎?
    自古形容武道善戰者,皆稱其「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十八般武藝」,涉及十八種古代兵器,即: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戈、钂、棍、槊、棒、矛、耙。現代,人們對於冷兵器的了解,多是受演義及武俠小說的影響,刀光劍影,俠氣縱橫,自是令人神往。
  • 帶娃必備的十八般武藝上篇-十八般武藝的媽媽之技能篇
    天下最辛苦的職業,就是媽媽,沒有當媽媽的人,是真的不能體會,其中的辛苦。只有當了媽媽以後,才能更加理解媽媽的難處,媽媽的辛苦,也更會懂得理解媽媽的好。之所以媽媽會這麼辛苦,也是因為,養娃真的是需要十八般武藝,不信咱們就來說說,如果當媽媽,你要學會哪些武藝。
  • 中國古代冷兵器大全:十八般兵器詳解
    十八般武器,即冷兵器時代的「十八般武藝」,這是中國武術的一個傳統術語,也稱「十八般兵器」,常見於中國古代的戲曲、小說中,指使用各種武術器械的功夫和技能
  • 揭秘日本忍者:"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日本忍者,又被稱作「古代版的007」。傳說中,他們不僅精通十八般武藝,甚至可以飛簷走壁,上天入地。
  • 【文化看點】「十八般兵器」,你樣樣精通了嗎?
    其實,所謂「十八般」,並非僅僅局限於十八種兵器,而是古代多種武藝的概說。實際上,冷兵器時代產生了許多武器,其數目遠遠超過了「十八般」。晚清和民國時期,「十八般兵器」成為各個武館的必須陳設,而成為中國武術和武館的象徵之一。今天,三鋪龍拳傳承人劉正海老師帶來了他珍藏的「十八般武器」,一起來看看吧!
  • 長見識了,十八般兵器,原來還有這種奇怪的
    特別是十八般兵器,從小就知道什麼: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後面就說不出來了。今天就聊一聊這個經典的十八般兵器。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種技藝,其內容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其名稱,始見於元曲。除此之外,十八般的說法有很多種,也有包括弓箭、盾牌、鐮等等。
  • 古代十八般兵器視頻、圖文介紹
    十八般兵器定義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種技藝,其內容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其名稱,始見於元曲。如《古今雜劇》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藝都學就,六韜書看的來滑熟」的唱詞。《水滸傳》第二回:「哪十八般武藝?
  • 古代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歷史代表人物都有誰?
    古代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歷史代表人物都有誰? 冷兵器時期的十八般兵器都有哪些 鐧屬於特種武器 與鞭類似 代表兵器有秦瓊的瓦面金鐧 錘是重兵器
  • 三峽民間故事家易行禹:逗笑的「十八般武藝」
    三峽民間故事家易行禹:逗笑的「十八般武藝」 2016-01-19 17:39:3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舒耳郎的獨門絕技,在耳道中耍弄十八般武藝,讓人又怕又舒服
    採耳師人耳狹小,然而採耳師卻能在這方寸之間掌握分寸,十八般武器在靈巧手指的操控下,在人耳狹小的乾坤內龍飛鳳舞。客人感受著耳內的動靜,時而羽毛輕輕撫弄,輕癢難耐。採耳師傅的兵器譜上,有數十種掏耳朵的工具,有耳扒子、鵝毛棒、鑷子、震子、馬尾、雲刀、耳起、棉花棒,酒精、雙氧水、頭燈等。準備好了這十八般武器,師傅把燈戴上,把顧客的頭擺放到一個舒服的角度,開始施展他的十八般武藝。
  • 中國男人必懂,中國傳統十八般冷兵器之美
    常說武藝高強的人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何為「十八般武藝」?其實就是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至於究竟是哪十八種,歷來說法不一。今天,收藏君就請諸君欣賞武術界普便認定的「十八般兵器」。槍術在十八般武藝中比較難學,不易掌握,俗說:「年拳,月棒,久練槍」。長槍之物,由來最古,車戰時代,將士利用長兵,弓矢之外,惟以矛為最適宜,故矛有丈八之稱,槍之來,實始於此。而槍作為古代冷兵器的常規裝備也發揮了其非凡的光彩,曾公亮的《武經總要》就列舉了十八種宋代長杆鐵槍,其中有:搗馬突槍、雙鉤槍、環子槍、單勾槍、拐槍、拐突槍、錐槍等。
  • 全球最強快刀:「八斬刀」外形霸氣,比美軍「十八剁」還兇悍
    導語:全球最強快刀:「八斬刀」外形霸氣,比美軍「十八剁」還兇悍以前人們常說「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這十八般武藝指的是什麼呢?指的是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流星這十八般武器的運用技能與功夫。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十八般武藝的第一個--刀。刀我們都熟悉,身邊就有菜刀、水果刀、菜刀、柴刀、鐮刀、西瓜刀等等。不過作為武器,作戰威力最牛的還數快刀,今天我們就來說說。
  • 十八般武藝,嚴爵溫暖開唱融化迷妹心
    十八般武藝,今晚的嚴爵用才華說話
  • 徐克的十八般武藝,全在這部電影裡
    而電影片名「四大天王」又到底指的是什麼?一方面,是指電影中引入的大量佛教元素。狄仁傑在片中反覆默念「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繼而「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除了「四大天王」加持,電影依舊還是專屬於徐克的技術革新和美術設計,如果說陳凱歌眼中的幻術是極樂之美,那麼徐克手下的方術就是天馬行空波雲詭譎。
  • 古代出家人隨身必帶這十八種物件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大乘比丘遊行諸方,託缽乞食之時,身上常攜帶十八種物件稱「十八物」。不過,在原始佛教教團中,僧人所有物則只有六種,又稱「六物」。「六物」和「十八物」具體都有什麼? 六物指比丘絕對不可離身的六種資具,又稱「比丘六物」,包括: 一、僧伽梨,又譯大衣或者重衣,也就是九條衣。 二、鬱多羅僧,又譯上衣,也就是七條衣。
  • 斧鉞鉤叉、煎炒烹炸,中餐「十八般武藝」你了解多少?
    中餐,即指中國風味的餐食菜餚。其中有粵菜、川菜、魯菜、淮揚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東北菜、冀菜、豫菜、鄂菜、本幫菜、客家菜、贛菜、京菜、清真菜等菜系"。中餐的十八般武藝,可以說是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各自引以為傲,發揚光大自身的同時,也讓中餐在世界美食的大陣營裡熠熠生輝。1、烤。烹飪中萬法之祖,這應該是人類最先使用的烹飪方式了。以前,說到烤必須有火,使用火不但能防禦、禦寒還能烤熟食物,這也標誌著人類邁入了文明社會。
  • 現代保鏢精通「十八般武藝」
    現代保鏢精通「十八般武藝」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1.18 星期三     近日,內地富商錢某在香港遭遇歹徒襲擊後,配合警方懸賞
  • 從直播帶貨,到尬舞,溫文爾雅的康輝如何練就「十八般武藝」
    可是如今,他卻能變得那麼「不正經」,也就難免大家好奇,康輝是如何練就這「十八般武藝」的?其實這些秘密,在康輝接受某媒體採訪時,便悄然透露了。有一次,康輝在某綜藝節目上因為玩小遊戲被其他人「安排」給老婆劉雅潔打電話告白,說「我愛你」。沒想到,這位平時端莊主持節目的男人,面對他人起鬨絲毫不推脫,硬是溫柔地打起電話對老婆進行了一番浪漫告白。
  • 關智斌直播秀十八般武藝 網友表白男友即視感
    關智斌直播秀十八般武藝關智斌直播秀十八般武藝   搜狐娛樂訊 近日,剛剛結束了新年假期的關智斌特地開直播與粉絲們親切互動。將近半小時的直播過程中,關智斌不僅露出生活中幽默、呆萌的一面,更是現場展示十八般武藝:樂器、運動、唱歌......無所不用其極的滿足粉絲們的要求,展現了他非同一般的寵粉實力。直播中的關智斌完全拋開偶像包袱,與粉絲暢所欲言、推心置腹,儼然將粉絲們當成了深情厚誼的舊友。  在短短不到30分鐘的直播中,Wuli關智斌大秀才藝。
  • 你在家族裡面算多少輩?「祖宗十八代」你能說出多少代?
    人情是中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人每年都會因為人情而開銷一大筆錢,其中,大部分都是貢獻給了自己的親戚。而親戚也是有遠近之分的,在我國古代,親戚一共分為很多類,有姻親、宗親等,其中,最親近的可能就是宗親了。中國古代唐朝學者孔穎達對親戚的註解為:親指族內,戚言族外。在古人的觀念中,就算兩人至今隔著天涯海角,只要他們擁同一個祖宗,就一定不能背叛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