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以來,時尚圈受疫情影響,已經很久沒什麼「大動作」了,沒有養眼的時裝秀,也沒有養眼的時裝新劇——但現在,莉莉·柯林斯(Lily Collins)攜新劇《艾米莉闖巴黎》說來就來了!
看看劇中這百變的造型:撞色混搭、碎花、貝雷帽配格紋、不規則幾何圖形,是不是馬上振奮起來了?熟悉的「紐約麗人」風撲面而來……
畢竟,《艾米莉闖巴黎》正是由《欲望都市》製作人達倫·思達擔任編劇。
故事講述了女主艾米莉意外獲得在巴黎工作的機會,她的任務是把美國觀念帶進一間享譽法國的營銷公司。
在劇中她除了要適應新工作帶來的文化衝擊,還要兼顧愛情及新友情,除了充滿挑戰的法國生活劇本本身,最大的看點絕對是莉莉的穿搭和顏值。
莉莉·柯林斯(Lily Collins)的顏值絕對沒得說,憑藉著高貴典雅的外形和復古的五官,她被譽為「英國小赫本」,還有人說她就是赫本和安妮海瑟薇的完美結合體。
她是《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中端莊大氣卻又笑容甜美的白雪公主:
她是《愛你,羅西》中美的讓人窒息的單身母親:
看她出演的每一部電影都讓人忍不住的想按下暫停鍵截屏做壁紙,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曾為自己的外表「自卑」到患「暴食症」瘦成紙片。
1989年3月18日在英國吉爾福德郡薩裡小莉莉出生了,她的爸爸是菲爾·柯林斯,創世紀樂隊的主唱兼鼓手,光是葛萊美獎杯就拿下過七座。
她的媽媽曾擔任比弗利山莊(被譽為全世界最尊貴的住宅區,眾多好萊塢明星在此居住)女性俱樂部的主席,說她家世非凡沒人敢反駁。
所以莉莉其實算是個如假包換的星二代,她2歲的時候就參演了BBC的連續劇《成長的煩惱》,按照入行時間是個老演員了。
但幸福生活在她5歲那年就結束了。
父母離異,她和母親搬到了美國洛杉磯定居。從小在英國長大的莉莉因為口音經常被同學們嘲笑,在學校裡她不敢開口說話,只能通過模仿電影的發音、留心同學們的語調悄悄地苦練美式口語。
好不容易過了語言關,可新同學們又拿她粗粗的眉毛開玩笑。敏感又自卑的她迫不及待的想結束這種羞辱,回家後偷用媽媽的鑷子拔眉毛,卻弄成了兩條更加奇怪的直線。
媽媽和她說:「與眾不同的你才是最美的!」可是沒有安全感的小孩子最怕的就是與眾不同,隨大流反而是一種安全的保護方式,她只想做個被人看不到的小透明。
高中時,課業的壓力、社交的壓力她一個都沒逃掉,又得知父親正在與繼母辦離婚手續時,那個她剛剛才融入的新家庭又一次破裂了。
她直言:「我不只以異樣的眼光看自己的外在,還開始控制我的飲食習慣,讓我的快樂受到局限,我無法面對父親離婚造成的痛苦與困惑」。
後來,憑藉原生父母顯赫的家世,她幸運地直接進入了演藝圈,但卻一度因為長相不夠成熟、發色不對、缺乏經驗等理由在試鏡中屢戰屢敗。
如果她有一點成績大家都會說:「都是因為柯林斯的姓氏帶來的紅利」,如果她失敗了就會被說:「星二代也不過如此。」
她進入的門檻或許比別人低,但成功的標準卻比常人高太多。
隨著父親第二次離婚、母親有了新男友,她的思想壓力早已不堪重負卻還要兼顧剛剛起步的模特和演藝事業,多次試鏡失敗的經歷讓她陷入了無止的自我懷疑和自卑,她開始過度的關注自己的身材。
一天不健身焦慮感就排山倒海的襲來,對卡路裡消耗、食物熱量、日常作息、鍛鍊變成了一種病態的追求。
她要求母親每天都做一樣的飯菜,只有這樣她能準確的知道卡路裡含量,如果餐桌上變成了計劃外的菜,她的「急性焦慮症」就會發作。
和朋友聚餐她更是如坐針氈,她會把盤子裡的食物吃光,再迅速去洗手間吐出來,每一次外出吃飯對她來說都是一場身心俱疲的「戰鬥」。
16歲開始依賴減肥藥和瀉藥,導致她經常無法集中注意力,脾氣也變得十分易怒,月經更是停了好幾年。
雖然擔心以後不能懷孕,但瘦下來的她認為自己簡直「完美」,如果有人對她的瘦有異議都會被她視為嫉妒的表現,為了瘦她幾近瘋狂。
《骨瘦如柴》劇照
在挨餓、減肥藥、瀉藥、催吐的輪番轟炸下她患上了「神經性厭食症」,瘦成紙片。
她明知道自己已經瘦得皮包骨頭,但體重稍微有一點回升她就舊癮復發地折騰自己。
厭食症不僅是對食物沒有任何興趣,更深層的原因是她不允許自己有吃東西而帶來的快樂,深深的「不配得」感控制著她。
太想得到父母的認可變成了一種童年的執念,明知自己的做法不健康,可內心裡總覺得這是贏得試鏡機會的唯一途徑,在痛苦中樂此不疲地折騰自己。
她不是籠罩在柯林斯家族光環下的女兒,她只是在單親家庭中想要被父母關注的孩子。
媽媽發現她隱瞞長期暴食、催吐的行為後,為自己的疏忽大意痛心不已,而原本該有一段美好回憶的高中生涯全部被她自虐式的減肥填滿了。
幸得媽媽發現後帶她及時就醫檢查,在媽媽的悉心照料和溫暖陪伴下她開始改變病態的思維,她和媽媽再次敞開心扉的聊天,她原諒了父親的多年缺席。
走出陰霾的莉莉終於明白了:掌握自己的生活不是靠瘋狂的虐自己,而是接受真實的自己。
2017年她在《骨瘦如柴》中出演患厭食症的女生艾倫,母親是個同性戀,曾丟下幼小的女兒為愛私奔了。講的是艾倫因家庭陰影患上了厭食症,在一位不走尋常路的醫生激勵下,最終敢於直視自身疾病並與其做鬥爭的故事。
為了出演這個角色莉莉必須大幅減重,重新找回以前那種不健康的思維方式。即便有專業的營養師嚴密監控她的健康情況,但一想到節食可能導致的心理影響,母親就為此擔憂:如果莉莉入戲太深出不來怎麼辦?
雖然距離患病已經過了十年,她的內心深處有個聲音告訴她應該直面過往的問題,用電影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聽到這個故事。
暴瘦20斤的莉莉用這樣的方式向公眾傳達健康有多麼重要,為了迎合漫畫腿、A4腰、反手摸肚臍等畸形的審美而傷害身體的做法,除了讓親者痛、仇者快別無意義。
完美的演繹了這個角色之後她為自己設計了一款紋身圖案,紀念那段教會她愛自己、接受自己的人生低谷的時光。飲食紊亂症康復組織Project HEAL公開表示了對莉莉及編劇的感激。
也正是她的這段經歷打動了蘭蔻品牌成為了代言人,鼓勵女性發掘自己的內在美,接受自己最真實的樣子才能由內而外的煥發迷人光彩。
她在自傳中對父親說:「我原諒你過去犯的錯,即便現在或許看起來已太遲,但實情並非如此,我們還是有時間往前看」。
每一對父母都應該在生孩子前三思而行,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有時候需要耗費孩子一生的時間去治癒,還好莉莉勇敢的與過去和解了。
其實童年時期的莉莉就已經是個很有思想的姑娘了,15歲的她發現媒體中沒有同齡人的聲音,於是開始擔任英國版Elle Girl的專欄作家,在LA Confidential的專欄中發布關於洛杉磯的時尚、景點、娛樂圈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事。
2008年她還參加了尼克國際兒童頻道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推出的「兒童選總統」節目:
18歲的莉莉被邀請參加世界名媛成年禮,這個起源於1994年由法國「社交教母」奧菲莉·雷努阿籌劃的為世界各地的名媛舉行的舞會,每年僅有20多名女孩有幸參加。
被選中的名媛除了家世顯赫外對女孩本身的要求也非常高,當年伊萬卡想參加就被無情的拒絕了,由此可以看出莉莉的實力。
2008年她正式踏入演藝圈,偶爾報導電影首映的紅毯儀式,還拿到了「新晉紅毯記者獎」:
她就是那種幹一行像一行的姑娘,同年她如願以償的進入南加州大學學習新聞廣播專業。
一位經紀人曾說:「好萊塢從來不缺星二代,這裡有各種名人的後代,但他們很快會湮沒在好萊塢快速更迭的星潮中,如果你想留下印記,付出數倍努力只是個起步條件。」
曾錯過了《緋聞女孩》中的珍妮,錯過了《暮光之城》中的貝拉,但這一次導演塔西姆·辛第一眼看到莉莉就確定了她就是最佳人選,唇紅齒白、眼神溫柔而堅毅,她就是從童話書裡走出來的白雪公主本人。
明明就是飽經風霜的一個女孩,卻依然能在歷盡千帆後有如此清澈的眼神,難道她不就是人間真白雪公主嗎?
媒體評價說:「凱特·米德爾頓等待了八年才成為英國王妃,而莉莉·科林斯用了不到24個小時就成了公主。」
這不僅成了她演藝生涯的重要轉折之外,更重要的是她終於擺脫了「菲爾·科林斯的女兒」這個稱呼。
2016年莉莉憑藉《打破陳規》提名第74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爸爸打電話給她說:「我在廣播裡聽主持人介紹我是莉莉的爸爸,你現在的名氣越來越大了!」
但其實她內心只想成為爸爸的小公主,只想聽一句「莉莉,你真的很棒!」
曾因父母離異為了融入新環境練就的口語,在進入演藝圈後憑藉著英美口音輕鬆切換的技能獲得了更多的角色;她曾煩惱不已的粗眉毛成為了她的標誌;她成功戰勝暴食症的經歷讓她的人生更加厚重,從此出演的人物變得更加飽滿立體,正如她說的:「所有的經歷都不會白費,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好萊塢從來不缺膚白貌美的花瓶,可活躍在作家、模特、演員、公益大使等多個身份維度的莉莉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姑娘高顏值下的思想深度。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坎坷和選擇,但腳下走的每一步路都與未來息息相關。她用實力證明了自己是女王莉莉,柯林斯的姓氏正在因為她而變得更加榮耀。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麥子熟了(maizi8090),一個有溫度有態度、全網最優秀青年聚集地。分享最深刻觀點、見證最精彩人生,麥子與你一同遇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