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我軍官方視頻號發布了一段視頻,內容是東部戰區火箭軍某飛彈旅依託野外駐訓場開展實戰化訓練的畫面。畫面中除了正常的飛彈部隊多科目訓練外,還罕見的出現了多達10發東風飛彈齊射飛向目標的場景,視頻中看起來尤為壯觀。
在這條視頻的下方,有網友留言「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獲得近3萬贊,而東部戰區更是霸氣發聲,「中國的領土沒有一寸是多餘的!」「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據了解,本次參加訓練的火箭軍某旅,是我火箭軍部隊最早裝備戰術彈道飛彈的部隊之一,本次演習中使用的飛彈,也是相對型號較老的東風-11A近程地對地飛彈。
雖然擱現在可能大家不太看得上,但是在20年前,東風-11A可是我國第一種列裝部隊的、具備精確打擊功能的近程戰術彈道飛彈。在1999年十一閱兵上,這款飛彈一經亮相就給外界帶來不小的震動。原因在於,其有效射程相比東風-11型提升到了825千米,這個距離大家懂的,剛剛好。
有數據估計,目前我軍東風-11飛彈服役數量約在500-600枚左右,如果按照一半來算,東風-11A的數量約為250-300枚。減去損耗和訓練的,東風-11A的保有量大概在200枚左右。
雖說是舊型號,但是在戰鬥模擬中,東風11A其實剛好可以承擔第二輪火力打擊的任務。第一輪戰鬥機和其它飛彈摧毀對方防空體系後,用東風11A清理次重要目標,經濟實惠,還能去庫存。
說到這裡,順便提一下上個月月底在軍迷圈掀起熱議的東風26飛彈。當時,外界盛傳我軍朝南部海域發射了4枚彈道飛彈,多數軍事專家都認為這次是東風26飛彈,並且這次射擊意味著東風26已經形成作戰能力。
有人可能會問了,什麼叫形成作戰能力,難道之前東風26都是擺設?其實,大型武器裝備從交付軍方到入列,再到實際形成作戰能力,都是有一定過程的。譬如殲20戰鬥機,從入列到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夜間、特殊天氣作戰),也不是幾個月就完成的。
也就是說,東風26作為目前全世界射程最長的反艦彈道飛彈,已經基本融入軍方作戰體系。4000公裡射程的東風26也再次驗證了一句話,射程即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