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所有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個快樂的童年,在幼兒園裡受老師喜愛,有小夥伴陪伴。
然而今天看到一則新聞:寶媽連續三天在幼兒園外偷看孩子,並錄下視頻,狀告老師孤立孩子。
通過視頻了解到,孩子4歲上小班,因為語言發育緩慢,每天只上半天幼兒園,同時也可以看出孩子也是非常的活潑好動。幾乎需要一位老師專門看護孩子。
老師帶孩子做早操,孩子一個人跑到一邊自己玩自己的,領操的老師還不忘看著孩子;一位老師帶孩子戶外活動,另一位老師把孩子帶走了。採訪中,老師也表明這個孩子需要老師過多的精力,所以無法照顧周全。
於是,家長開始大鬧幼兒園,甚至教育局,說老師孤立孩子,排擠孩子,指責幼兒園剝奪了孩子集體活動的權力。
更是有很多網友紛紛留言:同情寶媽,指責老師。然而,我相信所有的幼兒園老師都能夠理解到老師的難處。
面對調皮難帶的孩子,老師沒有去打罵、拉扯,而是通常由一個老師照顧。換個角度想,若是乖巧聽話的孩子,老師也不想費心單獨照顧,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戶外活動何樂而不為呢?
一個老師帶著很多孩子戶外活動,如果有一個太過活潑,甚至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必定對其他孩子造成安全隱患。所以,單獨的照看孩子也是能理解的。
家長因為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有問題每天只送半天孩子,打心裡就把自己的孩子已經看成問題兒童了。別人都在做操,孩子獨自去旁邊玩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難道也是老師所為?
所以,孩子合不合群並不是老師可以左右的。若是只看到老師和幼兒園的問題,無法看到自己的問題就算換再多幼兒園結果也都是一樣。
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在幼兒園不被孤立?
第一,一定要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不要讓孩子過早地進入幼兒園,進入幼兒園前,鍛鍊孩子自己吃飯、自己提褲子,教會孩子有事情向老師尋求幫助。若是孩子年齡小或是自主能力太差,進入幼兒園必定和其他孩子不一樣,長時間便會顯得特別另類。
第二,培養孩子的規則感。雖然很多習慣都靠進入幼兒園以後養成。但是入園前也一定要讓孩子有規則感。上課就要坐好,做操就要排在隊伍中,滑滑梯就要排隊,在幼兒園一定要聽老師的話…能夠做到這些,孩子必然是個合群的孩子。
第三,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要想孩子不被孤立。入園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我們可以不分享,但是絕不可以推人、咬人、打人,或者搶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沒有孩子喜歡和有攻擊性的孩子做朋友。若是孩子攻擊性上強,隨時威脅到其他小朋友的安全,老師當然會把他和其他小朋友分開。
第四,遇到事情要及時和老師交流。遇到事情,比如孩子鬧情緒、厭學,我們要第一時間找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厭學的原因,和老師共同商量對策,而不是去懷疑、去偷拍。之所以偷拍就是對老師的不信任,若是家長總是疑神疑鬼,即使老師做得再好你也會覺得有問題。
我不得不承認,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些冷暴力,有些的確是老師的問題。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反思,為什麼被老師特殊對待、被孤立的孩子是我的孩子?是我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問題?
若問題真的出在老師身上,影響到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那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決不能善罷甘休。
作為家長,可以對照以上四點對孩子進行教育。願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我是【陳美媽談育兒】,如果覺得有用請動動手送我個贊吧!由衷地感謝大家的認可!關注我,每天持續更新育兒「乾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