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發布《數字中國指數報告(2020)》
珠三角、京津冀和長三角城市群發展最為領先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米彥澤)9月10日,在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研究院聯合騰訊雲發布了《數字中國指數報告(2020)》。
報告顯示,2019年數字中國指數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其中,以珠三角為代表的11大城市群是推動我國數位化進程的中堅力量。在「新基建」浪潮的引領下,雲計算作為新基建的底座,2019年全國用雲量總體達1012點,實現了118%的高速增長。
其中,從行業上來看,各城市用雲行業多樣,而增速排名前十的行業中,傳統行業佔據8席,如廣電、文旅和汽車處於上雲的初級階段,用雲量顯著增長,增速均超過400%。不難看出,數位技術正在深入實體領域,助力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報告發現,2020年上半年各月份的用雲量,均明顯高於去年同期,其中,2月用雲量增長超90%,遠高於上半年其他月份。這反映了雲化、數位化是疫情期間的剛需,類似「健康碼」、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數字應用需求激增,大幅提高了雲資源的使用。
其中,騰訊健康碼目前已覆蓋9億人群,累計亮碼150億人次,累計訪問量440億次,為企業復工復產用工需求提供了精準可靠的大數據支撐。
而在遠程辦公方面,為了保障復工,從1月29日開始到2月6日,騰訊會議每天都在進行資源擴容,日均擴容雲主機接近1.5萬臺,8天總共擴容超過10萬臺雲主機,共涉及超百萬核的計算資源投入。
在「新基建」及疫情的雙重加碼下,教育、汽車、醫療、電商和文旅用雲量領銜增長,全行業積極上雲。網際網路與產業加速融合,不僅為復工復學提供有效支持,還對經濟恢復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9年,數字中國總指數增幅繼續保持在73.2%的高位,代表中國數位化水平在持續增長,其中,11大城市群雖數量佔全國城市的大概一半,但數位化指數佔比超70%。
整體來看,以廣州、深圳為雙核帶動的珠三角城市群數位化程度最高,遠高於其他兄弟城市群,京津冀和長三角也在穩步加速發展。報告主要從城市群的數字產業、數字文化以及數字政務三個方面來研究。
在數字產業方面,半數以上城市群增速超過100%,其中珠三角、京津冀和長三角城市群發展最為領先,教育、醫療、生活服務等領域的產業數位化增速迅猛,「在線」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
在數字文化方面,長三角城市群總量最大,成中國數字文化發展重點聚集區。以上海為例,上海穩居電競一線城市,加速建成全球電競之都,並帶動相關產業如直播、交通、旅遊的增長,以及城市文化品牌發展。
在數字政務指數方面,珠三角領銜,以廣東的粵省事為例,截至2020年6月,已有6291萬實名註冊用戶,實現1226項高頻民生事項移動指尖辦理,83%事項零跑動。
除了珠三角、京津冀以及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迅猛,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城市群的先進示範和輻射作用日漸強化,四五線城市數位化進程按下「快進鍵」。
城市群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加快建設城市群是必然選擇。業內人士也表示,未來經濟增長最大的結構性潛能是都市圈和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風口」。城市群建設每年能夠為經濟增長提供0.5到1個百分點的增長動能,不僅為應對疫情衝擊,更將為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中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正如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所講,數字優先把數位化從局部被選的位置放到了整體首選的位置,正全面以數位化手段組織和開展我們的經濟生活,去釋放數據要素的最大價值。
為以更多元化的視角去理解數位化,騰訊研究院在會上聯合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發起了「未來經濟聯合研究計劃」,一方面圍繞「中國經濟的數位化進程」展開:進一步挖掘和利用指數數據,來洞察各地區各行業的數位化發展狀況,進而探索數位化升級路徑;另一方面,圍繞「數位化轉型進程中的企業管理實踐」展開:雙方將聯合開展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和創新實踐研究,幫助中國企業加快邁進數字時代,並探索未來經濟社會的新業態、新模式和新動能。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