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流浪詩人

2021-02-08 牧羊女的遠方


我們被囿於同一日、同樣的難過

囿於遙遠的理想和細碎的日常

每日行走於同一條大道

六點半的包子鋪準時營業

太陽照常懂東方升起

我們踩著不偏不斜的影子

往前進階

高考那年的六月,我喜歡聽陳楚生的歌,愛看雜誌《愛格》裡的青春故事。陳楚生的歌聲裡唱著「鳳凰花又開」,《愛格》的青春故事裡寫著,又是一年鳳凰花開的季節。


在西北蒼涼的氣候裡,我實在想像不出鳳凰花開到底是一副怎樣爛漫的場景。大抵是一片紅豔,襯得六月的夏天也越發燥熱。


不過,我還是很想去看看,鳳凰花開的樣子。


臨近高考的日子,無聊又無助。大家都在教室後面的心願牆上寫下了各自想去的城市和大學,唯獨我突兀的只寫了分數。


倒不是沒想好要去哪裡,只是覺得對於即將二戰的我們來說,分數始終是最重要的,畢竟當第一次面臨選擇時,我們被迫無法選擇的原因只是因為分數太低,而不是因為離那座城市太遠。


晚自習的時候和朋友聊天,他問我,你想好以後去哪裡讀大學了嗎?


我說,你知道南方有種好看的花叫鳳凰花嗎?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去看看鳳凰花長什麼樣子。


高考結束後,我如願來到了南方,但我來的這座城市,校園裡開著的只有粉粉淡淡如羽毛般的合歡花,並沒有濃豔如烈火的鳳凰花。


大學生活正式開始,我不再喜歡聽陳楚生的歌,放在行李箱背過來的言情雜誌也沒再翻開,那是我第一次經歷,和過去的人與事統統告別。


青春故事裡常說,我們都是一路前行,一路遺忘的。當身邊發生的故事足夠少的時候,我們總以為一輩子都會記住那些片段,但實際上,只要時間夠長,新的故事夠震撼人心,所有那些在回憶裡的過往都會變得無足輕重。


就像合歡花的味道很香,已經足夠讓我忘記對鳳凰花的想像。

冬天被絕望籠罩的時候,我們會安慰自己,等到了春天一切就都好了。可等春天真正來臨,萬物新生中的絕望才讓人更加心碎。


五月莫名其妙經歷了一次生死劫難,讓我的春夏少了太多色彩。原本計劃美滿的換個城市生活,最後大部分的時間反而成了在醫院度過。


如果說,從上海到西安,是權衡利弊做出的,既能遊玩休息又能保證工作節省支出的一個出行方式的話,那麼這次新的旅行,才算是真正為了給自己一點獨處的時間,一次真正放鬆的機會。


五月初去醫院做了複查,我便買票來了廈門。相比以往常去的江南城市,這是我第一次獨自出行,走這麼遠的距離。


前兩天是和幾個大學同學相約一起遊玩的,當站在輪渡上看著被激起的浪花,和岸邊陌生的城市時,我總有一種恍惚。


自從出院後我常有這樣的恍惚,無論是那些新鮮的或者是懷舊的事物,都不再能激得起我的喜樂。


死一次真的太容易了,所以活下來的每一天才都覺得無比艱難。實際上我並不厭世,也從沒想過輕生,只是在這段時間裡,我確實失去了所有對生活的熱情和動力。



來廈門之前,我只抱著簡單的希冀。想看一眼鳳凰花開的樣子,想在海風中思考一下人生,如果有機會,那就在這座陌生的城市給我和我的自己多一些獨處的時間


當然,這些願望都超出預期的得到了滿足。


鼓浪嶼的鳳凰花尤其開得繁盛,我像當初小心翼翼撿起大學的合歡花一樣,撿了樹下飄落的紅色花瓣來聞,和那年在陌生的上海用力的聞合歡花的味道一樣。


後來我又一個人去了東海邊,在夕陽中踩著浪花走了幾個傍晚,看見了從夕陽中划過的飛機,遇見了挖花蛤的人群,聽到了漁船的轟鳴聲。


一切都很美好,除了我當時的心情。


即便知道自己身處這樣的美景,中途我依然在民宿連續待了四天沒有出門,吃飯睡覺坐在30樓的窗邊看天看雲的發呆。


有天晚上突然想出去走走,就約了一位剛好要去看朋友路演的夥伴,跟他去看夜景。


我騎著他的摩託車在並不熟悉的街道穿梭,看了嘉庚式的建築,也穿越了滿具閩南風情的小巷子。


最後在一個叫龍舟池的地方見到了他的朋友們,他們唱陳奕迅的《十年》,唱五月天的《知足》,唱李克勤的《月半小夜曲》,都是我很喜歡的歌曲。


他們還準備了西瓜,準備了凍好的科羅娜。一位彝族的姐姐熱情的跟我打招呼,誇我的旗袍好看,問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靠著柱子認真聽歌的時候,我再次陷入恍惚。


我們都喜歡給自己的未來設定一個可兌換的目標,覺得只要做到了,生活就會立刻快樂起來。比如搬到新家,減掉十斤,換個工作,談一場戀愛,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但如果最終的幸福只能成為快樂的獎勵的話,我們真的還配擁有幸福嗎?


那晚之後,我漸漸增加了出門的頻率。從之前島外的民宿換住到了島內。


晚上在曾厝垵閒逛的時候,我走進一家附帶酒吧的民宿,問老闆可不可以包月住,我說我平時要寫東西,所以只要房間安靜些其他都好說。


老闆說,那我帶你去大冰寫過書的房間吧,他有兩本書都是在我們這裡寫的,書裡的幾個主人公都是我朋友。


後來我才知道,老闆和韓寒是跟著一個師傅學的賽車,和大冰是很好的朋友,他彈吉他唱歌很好聽,還當過五年的調酒師。


而我很幸運的,用比島外還便宜的價格住進了這家如果在白天看到外部裝修,我可能進都不敢進的民宿,還在那天晚上喝到了老闆親手調的Mojito以及我想念了很久的Gin Fizz。


更幸運的是,我在這裡遇到了一群真文青


睡前偶爾能聽到一樓的吉他聲響起,而中午睡懶覺的時候,還會被門前露臺悠悠飄來的蕭聲叫醒。


我跟著老闆去隔壁民宿蹭晚宴,聽了大冰書裡主人公的故事,吃了彈吉他很厲害的小哥哥做的犛牛肉,聽他們唱羅大佑的《歌》,唱盧冠廷的《一生所愛》,他們一起合唱粵語歌,唱閩南歌,唱陝北的信天遊。有的人哼著口哨,有的人去拿了手鼓來敲,有的人用吉他談著和聲。


原來,真的有人會活成我們想要的所有樣子。他們的世界裡,有音樂有朋友有美食有夢想,夢想讓他們變得更像一個合格的文青,而文青的堅持又讓他們付出更多努力去完成夢想,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記得一本書上寫道:說起來不可思議,但人生的悲歡離合說到底就是這麼回事。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任何色彩,原本都是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而把喜悅或悲哀的色彩添加上去的,是人的行為。


半個月的廈門之行,獨處的我依然沒有找到自己最理想的狀態和生活方式,可在看到他們笑著唱著的時候,我意識到這世界上,有太多種美好的生活方式了,而這種美好即便自己不參與,光遠遠看著,就足夠讓人快樂。


而我,既沒有愁苦到成為一個詩人,又沒有冷漠到像一個哲學家,那就暫且當一個流浪詩人,在這裡喝完想喝的酒,走完想走的路,再繼續去過自己無聊又無趣的人生吧。


好夢,願安眠。


相關焦點

  • 現在的我是一個流浪詩人
    王越陽詩歌 《唱給自己的歌》有人說,看電影最怕看到「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這幾個字,雖然有些電影會有戲劇化效果,給你一個喜劇般的結尾,可是現實並不會如想像般美好。初看名字,會認為是一個搞笑中略帶感傷的青春離別影片。點開電影開頭,「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這幾個字的出現,心裡就有了變化,會很好奇到底是怎樣的故事,離別還是告別。但是這個電影給人很大的思考,在面對脆弱的生命時,我們到底應該怎麼樣去面對?
  • 白褲瑤流浪詩人原創歌曲《細話歌》
    白褲瑤流浪詩人原創歌曲《
  • 音樂思想家 | 「流浪詩人」——張楚
    張楚來自西安,成名於北京,發行過三張專輯,1999年起轉而研究搖滾與電子樂的結合即便在內地也不算大腕歌手,卻贏得多年來死忠歌迷欣賞他「流浪詩人」的特質。張楚的靦腆、沉思、有所不為,使他的作品與生活都籠上一層煙霧。而他也沒有標舉什麼文化或變革使命,只是一徑「不合時宜」地走著、唱著,或不唱著。
  • 萊昂納德·科恩:一個民謠詩人的多面人生
    其實,在成為歌手之前,他已經是享譽文壇的詩人和小說家了,只是由於作為歌手的光芒過於耀眼,以至於其詩歌和小說常被忽略。作為樂壇的一代傳奇,他的身體裡還棲居著一個遊吟詩人和小說家的靈魂……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去解讀,都只能了解到他的一個側面。那麼,這位取得輝煌成就並擁有多重身份的「搖滾樂界的拜倫」,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和多面人生呢?
  • 「晚安」詩人喜歡遠方與流浪,我偏愛你與人間煙火!
    我:……好像每個女孩子心裡都有一個公主夢,對於數字這個東西其實很多男人本來並不敏感,但是只要談了對象,受女孩子的影響,男人也開始關注一些比較幼稚和儀式上的東西,它們簡稱為「儀式感」,為了追逐這份儀式感,
  • 毛不易:滿身世俗氣的流浪詩人
    前言:小編對毛不易這個感覺很複雜,因為他給人的感覺很真實,真實得沒有什麼標籤可以概括他,因為本來真實的人就是複雜的,一個明星如果可以用幾個詞概括,那麼說明這是他努力打造的人設。而毛不易卻很少去往某一個詞去刻意靠近,甚至也不怎麼提「自己就是一個歌手」這種有格調的定位。
  • 對比《湯姆·瓊斯》與《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中的「流浪」
    讓這一位英國詩壇上不可多得的詩人,一舉創作出當時的驚世名作《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敘述拜倫個人本身的「精神」流浪和「身體」流浪。二、流浪漢形象的塑造     傳統中的流浪漢小說,在人物形象上,小說的主人公一般是迫於生活而居無定所的流浪漢或失業者,是一些來自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孤兒、私生子、僕人、妓女、小偷、巫師、劊子手、江湖郎中、樂師、流浪藝人等等。
  • 【小人物】一個娶了美國媳婦的流浪歌手
    37歲的劉健,寫了三本書,創作了七八十首歌曲,但他依然只是個流浪歌手,依然不被大部分人所認識。可劉健已經不再追求什麼舞臺,也沒想過再去當一個主流歌手,他只是想把書寫下去,把歌唱下去。   「我像一個詩人頌讚,我像一個惡人批判……」  一個人唱,一個人聽。
  • 三和打工者稱「紅姐」為「流浪詩人」遭人懟,網友:笑話,都是複製來的
    【導讀】對三和打工者來說,「紅姐」一直是他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紅姐的一言一行甚至成了三和底層打工者的精神支柱,而關於「紅姐」的經歷卻有著各個版本,但核心就是一點,「一個遭命運戲耍的底層打工者」。
  • 【詩意·聽覺】音樂詩人李健演繹詩人徐志摩作品
    【小編絮語】最近的我是歌手迎來了音樂詩人李健,李健的歌曲總是散發著濃厚的人文氣息,當音樂詩人遇見詩人徐志摩的作品時,又會有怎樣的演繹,一起來聽。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可聽這首歌
  • 流浪詩人齊新光靠賣詩乞討為生驚爆朋友圈引發全網熱議!徐小平都想給他拍電影!李亞鵬收藏他的詩!
    ,北漂七年,流浪詩人兼職業網絡槍手。——流浪詩人 齊新光點擊-新浪娛樂專訪流浪詩人齊新光靠賣詩走遍全中國震驚詩壇沒有人比我更了解齊新光,我們相戀四年。作為讀者,他是我見過的最年輕一位詩歌質量達到巔峰的詩人;作為朋友,我特別希望他能把詩歌放低一點,把生活和工作看得重些,這樣才能看到人間煙火。 在中國的當今社會,一個純粹的詩人,是一種冒險。我雖然看到了他的從容和偉大,但我也看到了他背後的孤獨和無助!——網友 雨落花溪
  • 給流浪動物一個家
    幸好,還有流浪動物救助中心,給這些流浪的小生命一個溫暖的家。300多隻流浪犬的家園12月9日,天氣寒冷,大武口區潮湖村上莊子88號,穿戴棉鞋棉帽的杜波推開了鐵門,一陣陣密集的犬吠聲像雨點一樣傾瀉而來。很多狗狗前肢扒在籠子上,搖著尾巴,眼光隨著杜波移動,以這樣的方式歡迎他的到來。
  • 讀書|詩人最富激情,每一個詩人都是一個情種
    詩人的氣質 「氣質」本身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是人的個性的主要內容之一。 詩人更注意形象的捕捉和美的發現,對生活有獨特的生命體驗,能觸摸到事物本質和內蘊的深度,不僅僅遊移於事物表層或滿足於事物外在形態的摹寫。 詩人的藝術感受力與詩人的經驗學養成正比關係。 詩人的藝術感覺,不僅靠感官,更重要的是心靈。
  • 《動物餐廳》遊吟詩人客人怎麼解鎖 遊吟詩人客人解鎖方法分享
    導 讀 動物餐廳遊吟詩人客人怎麼解鎖,遊吟詩人喜歡的冰西瓜和麻辣小龍蝦怎麼獲取,遊吟詩人喜歡哪些禮物呢,
  • 趙老詩人:他是一個情種,也是一個勝者!
    2019年秋天,我從一個朋友的詩裡,讀到了有關趙老詩人的一些近況,雖然沒有提名字,但詩寫的滿是嘲諷、揶揄,我直接猜出描寫的是趙老師。就急忙私下裡打聽趙老師的近況,近況是很不好,那時在床上基本不能動,都用上尿不溼了。我聽了心情很鬱悶,那天的推文裡,還回憶了趙老詩人我們的交往,回憶了我們同事時的點點滴滴。
  • 《社戲》:隱藏著一位「漂泊詩人」的寂寞鄉愁
    因為他自從受俄國世界語學會派遣去日本,就開始了長達一十九年的流浪生活。所以,人們都叫他「漂泊詩人」。愛羅先珂先後到過日本、暹羅、緬甸、印度;在印度受當局的驅逐,又只好重返日本。沒多久又被驅逐,便想回到久別的祖國。然而,當這位詩人歷盡艱辛來到赤塔,卻不被信任,被拒絕入境。愛羅先珂大失所望,帶著悽涼和迷惘,在兩難中選擇來到中國。愛羅先珂來到上海,在朋友的幫助下當過按摩師。
  • 《菊次郎的夏天》:等一個人,陪你去流浪!
    看完《菊次郎的夏天》,一幀幀故事再次重現在眼前,看懂的是故事,看不懂的卻是這漫長的流浪之旅。一個是從小跟隨奶奶一起生活的內向小男孩正男,他自幼喪父、母親改嫁,被「母親遠方工作」這一善意的謊言安慰的孩子難掩思母之痛,於是偷偷帶著媽媽的照片和一些錢踏上了尋親之旅,戳中笑點的是他竟然還帶上了自己的暑假作業。
  • 王道乾:不止是一個很好的詩人,而且是一個真正的詩人
    在擾擾攘攘中,他好像比別人慢半拍,低半音,居住在另一個坐標系統,他在畫中,從畫的那邊看過來,似一個局外人。而外邊的一切,攝入畫內;好像受到細細反芻,滋味都被嚼出來,甜的更甜,苦澀的更苦澀。小提琴拉出來;帶有大提琴的音色。我被這奇異的另一坐標所吸引,不禁走過去和他攀談。我暗想果然不錯,他那裡有文學和詩的礦藏。
  • 臺灣舉行亞洲詩歌節,重量級國際詩人來臺論藝術
    文化部齊東詩舍年度重點活動「臺北風雅頌─2018亞洲詩歌節」將於9月28日至10月1日登場,除邀請來自日本、韓國、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香港、澳門及中國知名詩人來臺交流,並於28日下午於齊東詩舍舉辦歡迎茶會,邀請向陽、顏艾琳、陸穎魚、金尚浩等逾10位詩人齊聚一堂。
  • 《東柱》一個詩人的「恥辱時代」
    影片的主人公尹東柱是一個詩人,這是我們能給與他的最純粹的定義;然而現實往往無法容忍純粹——他是一個朝鮮詩人,但他是一個生活在日治時代的朝鮮詩人。身為詩人的「小我」與身為民族一員的「大我」之間的矛盾和衝突貫穿了尹東柱的一生。28年的歲月,是一場在異國、異族、異文化中的漫長徵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