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過目不忘三萬首,深藏功與名。」近日在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節目上,李行亮一出場便以《白頭吟》的名句顯出了他的內涵和底蘊,順便也為自己的《願得一人心》做了一把宣傳。
雖是機械系出身的理工男,但李行亮臨危不懼率先迎戰,《三字經》接龍對答如流。而面對實力強勁的美女學霸,李行亮的一句調侃:「學國學的贏了我一個學機械的,我覺得很正常!」
對於大部分聽眾來說,第一次聽到「李行亮」這個名字,應該是在2010年快樂男聲的舞臺上。那時李行亮外形並不太突出,但這位稱「我會拿出我的風格,讓觀眾更完整地了解我」的80後男生以細膩的嗓音令很多觀眾記憶猶新。雖然止步6強,但他的音樂夢仍在繼續。「從快樂男聲舞臺走出來之後,我開始學習充電,尤其專注在音樂專業方面,演唱、製作、編曲方面都有進步。」
但是對於李行亮從小到大的親朋好友來說,他的音樂曾經也驚豔過眾人。中學時候的李行亮並沒有受過正規的音樂訓練,那時候同齡的孩子那一樣喜歡聽一些港臺的流行歌曲,比如說周華健、張信哲。但是李行亮卻特別偏好一些人家都不聽的東西,比如說日本流行音樂,類似於「日之韻」之類的。「我覺得80後有些朋友跟我有一樣的記憶,還聽一些比如說迪斯尼的電影原聲。我相信這個東西聽的人很少,但是我就是覺得它很好聽。」
高中以後,學校經常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文藝演出,一次元旦晚會上,李行亮覺得平時也在唱歌,就報上了一個節目,當時唱了一首布萊恩•亞當斯的《Everything I do》,也正是這一首歌頓時驚豔了眾人,老師和同學們都開始對他另眼看待。「從那時起有了舞臺的概念,開始發現原來站在舞臺上下面有掌聲,那種感覺是特別美好的,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體驗。從那開始就徹底地迷上音樂,並且更深的向這個道路上走去。」李行亮說。
在那個年代已經有不少年輕人在玩樂隊了,李行亮聽說了隔壁班有人在玩樂隊,就想著加入他們帶著他玩,卻以「不會任何一門樂器」被拒絕了。回到家以後,李行亮的父母帶著他買了人生中的第一把電吉他。
父母小時候沒有培養他的意識,但是能在發現李行亮有天賦以後選擇支持確實讓他感動。於是李行亮開始了自己的苦練生涯。儘管高中考大學的學業很辛苦,但是李行亮都會在每天吃飯的時間抽出半個小時來練琴。上世紀90年代末的網絡並沒有現在發達,拿到一些資源不容易,他就會找人從杭州等地方寄來一些複印版的教材。「現在做的一些音樂製作還會用這把琴來做錄音。挺不容易的,一把琴跟了我有十幾年了。」
對於小城市出來長的又不是很帥的男孩子,有一個藝術特長,在大學裡面變得尤其受歡迎。高中畢業以後李行亮帶著他的吉他到了華中科技大學。「上大學對於我來說,一是考上一所名校特別高興,家裡面有光彩。二是我覺得聽說上了大學以後,生活會非常的豐富多彩,有很多跟你一樣有愛好的朋友。你們大家都可以一塊找到自己的共同圈子。」
大學裡的李行亮先後組建了三次樂隊,時間最長的叫做顛覆樂隊,不僅唱歌參加各種比賽,也會做一些流行金屬,翻唱一些英文歌比較,少量的原創還拿到了一些小比賽的獎。到了畢業時候,李行亮已經在學校裡積累了一定的名氣,「我就跟老師申請,畢業那年學校把我的個人演唱會作為學校這一年度的畢業生活動之一,很正式大操大辦做一場很大型的露天演唱會。」準備了前後大概半年的時間,從春節之前一直到來年,7000多人的場地座無虛席。
「我覺得那次演唱會對我影響挺深刻的,當然也直接造成了我畢業之後工作找的也不怎麼好。很多同學都順利進入大企業、各種外企。其實我在大學的專業是學設計的,這個專業也是我特別喜歡的專業,因為有一部分精力用來在音樂上面,算是不務正業。到最後也沒能正式走到主業的道路。」
畢業之後在武漢待了一段時間,找了一份工作是做平面設計。後來又先後在湖北和深圳待了一段時間。到了2010年,李行亮走上了快樂男聲的舞臺。但是這次嘗試並沒有讓他紅起來,躊躇不前的時候於2012年走上了中國好聲音的舞臺。在舞臺上他的那一句「我喜歡唱歌,我需要唱歌,我必須唱歌」打動了無數人,這也是李行亮發自心底的吶喊。無論經歷過多少堅信和孤獨的夜晚,為了音樂他仍舊堅持著一直堅持著。
劉歡老師為他的聲音喝彩,並說:「中國需要這種安靜的聲音。」
對於這兩次選秀,他有自己的看法,「選秀是一個機會,它給了熱愛音樂、有夢想的年輕人一個特別好的機會能夠去跳躍,能夠實現他們心中對音樂的夢想,能夠有機會把歌唱給更多的人聽。第一次選秀是讓我能夠有機會接近一個職業歌手,第二次是讓我像一個真正的職業歌手一樣能夠有自己的粉絲,有自己的唱片,能夠維持自己生活的運轉。」
也是走上中國好聲音舞臺的那一年,李行亮演唱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的同名主題曲。不同於胡夏《那些年》中蘊含的少年熱血與炙熱的感情,這首《那些年我們一起一起追過的女孩》顯得比較文藝,也用了很輕柔的樂器來演奏,讓人心曠神怡。頗具校園民謠曲風的這首歌曲,往往能勾起人們對過去的回憶,每一個不同的時代,都會有一個相似的記憶。
同年出品的《願得一人心》是李行亮的代表作之一,同時也是鍾漢良、張鈞甯主演的電視劇《最美的時光》裡的主題曲。雖然很多人說這首歌有一些俗氣,不僅因為旋律沒有出彩的地方,而且歌詞太簡單沒有文藝感,但是有時候往往是最直接、最直白的表達,卻也是最能打動人心的。
《回憶裡的那個人》是李行亮發行於2014年的歌曲,他曾經憑藉著這首歌登上了許多音樂平臺的榜首。李行亮歌曲的風格是帶有點深情的小清新,旋律清新優美,而他自己的嗓音卻是很痴情的那種。許多人都說他的聲音有一種溫暖的溫度,就好比在寒冬中的一絲溫暖,驅散了人的憂傷。
大多說人印象中的李行亮都是那個溫文爾雅的優質歌手,但最近發行的一首《皮皮蝦我們走》卻讓我們看到了他不同的一面。既能唱的了情歌,也能hold得住這種接地氣的二次元歌曲。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也看到了他正在往不同領域的音樂作努力。
如今的李行亮正在製作自己的全新專輯,風格也會跟以往有更大區別,李行亮說,「這次我想更多地表達我自己關於在音樂上的喜好和態度。包括音樂製作的方面,我應該會自己擔任這張專輯的製作人,去把握歌曲的編曲還有整張專輯的音樂風格走向。大家通過這張專輯和這上面的音樂,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我。」
李行亮·專訪
捕娛:最新單曲《如果可以這樣愛》有怎樣的創作故事?
李行亮:李行亮:這首歌跟之前的有一點點區別在於我自己覺得他是一首比較韓式的大情歌,之前我的歌大家都比較熟悉一點,像《願得一人心》還有《回憶裡的那個人》,跟這首歌的唱腔是不太一樣的。這首歌我們用了新的製作人,選了他新的作品,在錄音和演唱方面我覺得還挺有新意的。不知道大家對這首歌評價會怎麼樣,我也挺好奇的。
捕娛:喜歡演唱什麼類型的歌曲?
李行亮:像我演唱的情歌歌曲還挺多的,更多的時候我是站在講述者的角度,我其實是在講述大家身邊發生的故事。比如說曾經懷念的故事,還有回憶的或者是甜蜜美滿的故事。
捕娛:作為選秀出身的歌手是怎樣看待選秀的?
李行亮:選秀是一個機會,它給了熱愛音樂、有夢想的年輕人一個特別好的機會能夠去跳躍,能夠實現他們心中對音樂的夢想,能夠有機會把歌唱給更多的人聽。第一次選秀是讓我能夠有機會接近一個職業歌手,第二次是讓我像一個真正的職業歌手一樣能夠有自己的粉絲,有自己的唱片,能夠維持自己生活的運轉。
捕娛:在工作中有什麼趣事跟大家分享?
李行亮:我比較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在外地出差的時候,真的是偶遇,我們在餐廳吃飯,然後旁邊有一桌的客人,兩個年輕的朋友,他們認出我,女孩子說當時這個男孩子就是唱《願得一人心》跟她表白的。我覺得自己特別幸運,能夠碰到他們兩個,我也非常高興我的歌曲能夠讓他們兩個走到一起。
捕娛:生活中有些什麼愛好?
李行亮:健身、拍照、旅遊。旅遊在我看來分兩類,一類是國內的自駕遊,更多去的是一些大家比較少去的地方,風景比較好,人比較少的;另外一類就是去國外旅遊,其實也分兩類,一類是非常舒適的,比如說海島遊,就是度假這一類的,另外一類就是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不一樣的文化,吃不一樣的食物。
捕娛:近期工作有什麼樣的計劃呢?
李行亮:下半年最主要的計劃就是製作我的全新專輯,這張專輯最大的特點是全創作,會有更多的偏向於現場LIVE的形式,風格上跟以往有比較大的區別,這次我想更多地表達我自己關於在音樂上的喜好和態度。包括音樂製作的方面,我應該會自己擔任這張專輯的製作人,去把握歌曲的編曲還有整張專輯的音樂風格走向。大家通過這張專輯和這上面的音樂,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我。
捕娛:想對一路支持的歌迷說?
李行亮:我其實記得我跟粉絲之間有一個「八年之約」,我不確定在「八年之約」的時候能不能給大家一個驚喜,但是我希望說我能不辜負大家一如既往對我的支持。我們相識有緣分,真的很難得。大家願意抽時間聽我的歌,我非常的感激。我希望能有機會跟大家面對面,把握最喜歡的作品誠懇地唱給大家聽。所以我希望大家能等到我真正的演唱會的那一天。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