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提到「同妻」這個詞,大家的情緒都是敏感、憤怒,同情,甚至是帶著獵奇的眼光。
但說實話,99%的人並不了解同妻這個看上去有點邊緣的人群。
《喜宴》
說到「同妻」這個題材真有點敏感,很少看到中國人敢拍這種題材。去年在金馬影展提名8項大獎的《誰先愛上他的》很勇敢地「站了出來」。
劉三蓮與丈夫結婚多年,但早已沒了性生活,就算穿性感內衣挑逗老公,對方也非常冷漠。
等到兒子都十幾歲了劉三蓮才知道,原來老公是gay,她為此患上抑鬱症。
全都是假的嗎?
沒有一點愛嗎?
一點點,都沒有嗎?
劉三蓮崩潰了就像得了躁鬱症,對兒子大吼大叫,繼而兒子也抑鬱了。
這是傳統同妻的遭遇。
不過真正擊垮劉三蓮的是老公去世前將保險金全留給了小三(阿傑),原來多年前老公宋正遠先和阿傑戀愛,但礙於社會地位不得不娶妻生子。
後來得知自己命不久矣,宋正遠決定正視自己同志身份,又重新找到阿傑,在宋正遠生命最艱難的時光裡,阿傑傾盡所有陪伴他。
邱澤(阿傑)在片中與愛人對視的眼神,直戳人心
這狗血又有點痴情的的同妻故事怕是不多見了,可以說,《誰先愛上他的》給了同妻真正的尊嚴。
為什麼這麼講?
因為這部電影讓大眾明白,在同志騙婚這件事上,沒有絕對的壞人,也沒有絕對的好人,每一方都是受害者。
同妻是值得同情的群體,但有很多旁觀者熱衷於輿論綁架。
在網上很多人給本片打一星,道理很簡單看到同妻、騙婚這種現象就是無止境謾罵。
「又沒支持又沒呼籲要騙婚,只是講了這個事情這個現象,幹嘛因為講了這個現象就給這電影打一星。拍出來可以會讓更多的人去理解,這樣的悲劇才會少一些。」
其實,與其聲討同志,憐憫同妻,不如給她們多點隱私。這是本片出現的最大價值。
中國同妻到底有多苦?
同妻這一人群在中國是「見不得光」的一群人,沒有人真正去了解他們,只能在媒體報導中妄加揣測,但本片卻拍出了她們的真實生活。
在西方世界,大概只有五分之一的男同會選擇結婚,所以「同妻」可以說是中國特色。
中國同妻到底有多苦,到底有多掙扎?這片全講了。
片中的劉三蓮背負同妻的身份,面對的是來自三方的壓力——
面對丈夫,她感覺自己從未感受到一丁點愛。很多女人一旦被丈夫冷漠都會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夫妻生活不和諧?自己不夠性感,所以老公不滿意?但她並不知道,老公根本不喜歡女人。
老公出櫃去世後,劉三蓮把兒子送到心理醫生那接受治療,但她不敢承認的是,最該接受治療的人其實是她自己。
片中謝盈萱與心理醫生對話時,獻出了金馬影后的演技,所看之人無不落淚。
母親,總會以故作堅強的姿態出現,劉三蓮也是這樣。
這也是中國龐大同妻群體的特徵,她們極其壓抑忍受一輩子都不會吭聲。
面對兒子,她的心情更複雜。
在找小三要保險金時,劉三蓮既憤怒又尷尬,她像個潑婦一樣賴在阿傑門口,闖進屋後更是破口大罵,劉三蓮像是憋足了一肚子的火。
但是轉身面對兒子她崩潰了,因為屋中阿傑手機鈴聲響起,鈴聲裡自己的丈夫口口聲聲叫阿傑老公。
劉三蓮顯然不想讓兒子面對這一現實,她覺得兒子被毀了。
丈夫出櫃,自己作為母親無論做多少事都覺得虧欠孩子。
由於過於想補償,劉三蓮才會變得偏執,偷偷給兒子送飯,偷偷跟蹤兒子上學,偷偷送蕁麻疹藥膏.
但在兒子眼裡她只是一個話多,習慣歇斯底裡的神經病。所以兒子哪怕住在小三家,以死相迫也不想和劉三蓮一起生活。
面對社會輿論,劉三蓮更要忍氣吞聲。在公司裡同事知道劉三蓮老公的保險金給了小三,還罵她笨死了。
忍無可忍的劉三蓮咬緊牙關大喊:他外遇的對象是個男的。
自己的兒子跑去和小三住,劉三蓮站在大街上聲嘶力竭阻撓,本來想罵小三變態,但為了面子她馬上忍住了。
而在現實生活中,得知老公是同性戀還敢離婚,或者像劉三蓮這樣敢於面對的同妻非常少,因為要考慮到孩子、名譽問題。
愛比恨更容易痊癒
大多數人聽到gay騙婚就會破口大罵,但這部電影卻拍得更有人情味。「在騙婚這件事上,有好人有壞人,誰都是受害者。」
在中國,配偶是男同性戀的女性人口數約為1600萬,在中國男同性戀者中,有90%以上的人會選擇結婚。
圖片@知乎問答
他們為何要騙婚?有一部分男同確實過分了,和同妻結婚只是「借腹生子」,婚後還將男人帶到家中過夜...
更不要說,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同妻列入愛滋病易感人群。
但也有一部分男同是迫於社會壓力,在中國出櫃有多難?河南駐馬店男同被精神病院醫生強制打針、吃藥。
如果社會能夠接納LGBT群體,也會降低同妻出現的機率
在電影裡,導演沒有故意偏袒誰,也沒有故意為誰開脫,而是最終回歸「愛」這個主題上。
並且,導演沒有刻意營造出苦大仇深的感覺,還帶著一種冷幽默。
好歹我也是個男的,要叫你要叫小王,不要叫小三
這個故事看起來有點無語,一個男孩的「渣男」爸爸在去世後沒有給他留一分錢,錢全給了自己的同性戀人。
但這位小三真的那麼遭恨嗎?在電影裡這位小三可是非常痴情。
阿傑對宋正遠一見鍾情,但最後被後者拋棄,過了十幾年這個男人拖著病變的身體出現時,阿傑依然接受他。
為了化解宋正遠化療脫髮的痛苦,阿傑把自己的頭髮剃光。
在宋正遠死後,阿傑寡言少語,行為異常,但依然可以說出動人情話——
你知道一萬年是多久嗎?
一萬年就是.
當一個人和你說,他想當正常人(出櫃),然後離開(去世)了你。
從那一天開始之後的每一天,就是一萬年。
站在阿傑的角度看,你覺得他是壞人嗎?他明明也是受害者。
片中宋正遠的兒子一開始也覺得阿傑是壞人,但後來他在這個男人的眼裡看到了對已故父親的不舍和思念。
而觀眾眼中的渣男爸爸宋正遠真的不愛兒子嗎?他比任何人都心疼兒子。
宋正遠去世前寫給兒子的信
去世前偷偷去看兒子不敢和他說話,宋正遠說因為恨比較容易康復。
當我們習慣恨一個人,卻忘記愛一個人有多難。
為了報復阿傑,劉三蓮曾經偷偷告訴阿傑母親他兒子是gay,但說完之後她就後悔了,因為她實在不忍心看到雙鬢斑白的老母親面對這種晴天霹靂。
從某種角度看,阿傑的老母親也是受害者,但她有恨兒子嗎?她沒有,她選擇在兒子腿瘸了還堅持演完舞臺劇後,眼含熱淚送上一束花。
這是本片最打動觀眾的地方,其實因為愛比恨,更加容易康復。
多點包容,多點尊重
蟬創意是一個全中國最糟糕的公眾號,我們專注於人類腦洞開發的事業,對藝術作品、潮流文化、網絡熱點進行野雞式播報,在毀滅你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向世界傳遞我們的虛情假意。
微博:@蟬創意 | 微信:chanchuangyi
【未經許可 | 禁止轉載】
投稿、媒體、商務合作
至郵箱:pr@chanchuangyi.com
加入組織,後臺回復「招人」
重要信息這是我們最有誠意的一次招聘...
點擊下圖..深入了解我們並愛上我們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