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你的回憶殺!」某頭部視頻網站近日宣布,獨家上線包括《還珠格格》在內的17部瓊瑤劇集。「你會為了看《還珠格格》充會員嗎?」不少網友開始自發安利這部誕生於22年前的「上古」神劇。短短10多天,《還珠格格》1、2在該平臺累積播放量1.3億,躋身內地電視劇熱搜周榜TOP30,也是榜單中的「年代之最」。
10餘年來,每到寒暑假,《還珠格格》總能成為「霸屏」劇王。當年的觀眾從學生族變成了小學生的爹媽,《還珠格格》熟悉的主題曲旋律仍在迴響。津津樂道於每個細節、自稱「還珠10級學者」的網友大有人在,就連如今最走紅的「小花」之一楊紫也毫不掩飾自己「還珠」劇迷的身份。當觀看媒介從電視不斷轉移到網絡,「還珠」的重播生意經,又被視頻網站拾起,成為爭奪流量新的籌碼。
除了22年前的《還珠格格》,近來還有一首誕生於16年前的粵語歌《處處吻》重新翻紅。收錄於中國香港歌手楊千嬅2004年專輯《電光幻影》的《處處吻》,在當年遠沒有同一張專輯裡的《大城小事》紅火。2020年開年以來,因各種花式剪輯、翻唱版本盛行,這首歌成為新的金曲之王。有人直接宣布「今年最好聽的歌是16年前的《處處吻》」,原唱楊千嬅也忍不住在微博發問:聽說《處處吻》有很多翻唱,是真的嗎?
無論是老劇還是老歌,重新翻紅大多有網絡文化的再造。網際網路語境下重新解構的人物、語錄、歌詞、節奏,賦予文藝作品新的生命。如果說22年前《還珠格格》憑藉驚天動地的宮廷愛情和跳脫傳統瓊瑤劇人物的主角設定,讓觀眾眼前一亮;20年來的不斷重溫,從人設、臺詞、三觀到演技、服裝化妝道具,衍生出可供不斷探討的話題。16年前默默無聞的《處處吻》能在2020年驚為天人,也與抖音、B站上的up主們充滿魔性的混剪難脫關係——《處處釘》是被釘釘逼瘋的上班族和學生黨的心聲;遊戲玩家發明了《處處肝》形容玩遊戲拼命的程度;高數版、化學版、物理版、醫學生版《處處吻》讓你邊唱歌邊背書。網友們驚喜地發現,只要背景音樂是《處處吻》,似乎就沒有踩不上的節奏。這首旋律感極強的流行歌曲甚至讓「處處……」成了新的流行表達句式。
新世紀初,熱劇靠口耳相傳,金曲在大街小巷的音像店循環播放。如今,能有這般「國民度」的劇集、歌曲太過稀罕。被刷上熱搜話題的劇情、做成短視頻背景音樂的歌曲,才是有可能「破圈」的利器。22年前的劇、16年前的歌,說到底還是流行文化的產物。每個時代都需要當下的流行文化,流行確有可能沉澱為經典,但新的流行過於孱弱,不能不說是當下創作的一種尷尬。前網絡時代的品質作品,在新的社交語境中再度成為爆款單品。「情懷」固然是加分項,更重要的因素恐怕還是這些劇、這些歌本身,具備耐看耐聽耐咀嚼的傳播長項。
有人直言,在每年穩定生產高質量劇集的環境下,老劇依舊會被懷念,但或許是買回家收藏的影碟,而不是平臺上一次次的重播。創作與播出平臺的不思進取,或許是「老劇」永垂不朽的原因。16年前的歌又被「炒」成爛大街神曲,不正反襯出優質流行音樂供給的嚴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