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經濟加速恢復,最大看點在吉林

2020-12-25 新京報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文|王春蕊

目前,我國31省份(不含港澳臺)的前三季度「成績單」均已出爐。其中,25個省份生產總值同比實現正增長,天津是零增長,剩下的湖北、上海、遼寧、黑龍江、內蒙古5省份依然同比下降。

今年格外特殊,受疫情影響,一季度只有4個省份正增長,而上半年還有11個省份負增長,到前三季度,只有5個省份負增長。

在這幾次成績單排行中,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湖北是國內最大負數。但是,除湖北外,東北三省今年經濟形勢受疫情打擊也較大,尤其是黑龍江和遼寧的GDP增速落後於全國。

雖然前三季度遼寧和黑龍江GDP增速依然沒有跑贏全國,但與其自身相比,卻有很大的進步。

黑龍江由上半年GDP增速-6%,提升到前三季度GDP增速的-1.9%,降幅收窄,經濟恢復速度僅次於湖北,位居全國第二;遼寧由上半年GDP增速-3.89%,提升到前三季度GDP增速的-1.1%,經濟恢復速度達到2.68%。

▲湖北省以及東北三省的2020年前三季度GDP總量(億元)和第三季度GDP恢復速度

並且,黑龍江、遼寧的多項重要經濟指標已由負轉正,讓人們看到了曙光。吉林前三季度GDP增速超過全國。東北三省已經從「逐步恢復」走向了「穩步復甦」。

工業仍是東北經濟的根基,支撐東北快速恢復動能

東北三省今年一季度經濟受到重創,主要原因是工業拖累了經濟增長,而三季度東北三省經濟復甦還是靠工業。

一季度,東北三省二產增加值下跌幅度高於全國二產增加值下跌幅度的均值。

而第三季度,東北三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突飛猛進地提升。黑龍江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連續2個月實現較高增長;遼寧7月、8月、9月當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4.5%、4.8%、6.2%,進而帶動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由上半年的下降2.3%,轉為增長0.3%。

吉林省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9個百分點。其中,吉林1-7月、1-8月、1-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3%、4.1%、6.2%,可見吉林第三季度工業復甦勢頭更加強勁,帶動吉林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0個百分點,在全國位居第三位。

而支撐東北三省工業快速恢復的還是各自的傳統產業。例如,遼寧的傳統支柱產業是裝備製造、石化和冶金,2019年,這三大行業工業增加值合計佔比達到73.2%。

今年9月,遼寧裝備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長14.0%;石化工業增加值增長4.6%;冶金工業增加值增長8.9%。

而黑龍江三季度工業恢復的主要動力也來自通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等傳統工業行業,前三季度這些行業增加值甚至超過去年同期,分別比2019年同期增長32.2%、31.2%、7.3%、5.2%。

而吉林省傳統汽車產業優勢則更加凸顯。吉林省今年上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一直領跑東北城市,這主要歸功於汽車產業。前三季度,吉林汽車製造業同比增長15.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6.3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東北三省的傳統強勢工業產業是支撐其經濟快速恢復的主要動能。

投資已過山海關,東北三省投資不斷發力

東北三省前三季度經濟恢復速度較快除了工業復甦之外,還要歸功於投資持續發力。

前三季度,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遼寧由上半年的同比下降2.7%轉為增長0.1%;黑龍江同比增長2.1%,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吉林同比增長8.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過去,有一句俗語「投資不過山海關」,指的就是東北由於營商環境不好,吸引投資能力較差。但在今年經濟形勢較為緊張的背景下,東北三省的投資卻發生積極變化。

今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基建、房地產和高技術製造業領域的投資額都比去年同期有大幅的提高。

其中,黑龍江和遼寧投資增長主要歸功於高技術製造業領域,兩省分別同比增長28.5%和11.7%。例如,遼寧的醫療製造業投資增長86.9%、電子製造業投資增長32.%。

可見,黑龍江和遼寧已經逐漸發力於新型產業投資,正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吉林的投資增長較快,主要表現於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5.1%,並且項目數快速增長,前三季度億元以上在建項目達到1459個,增長17.9%,而且,前三季度民間投資同比增長9.7%。

隨著2019年以來招商集團、阿里巴巴、恆大等一批商業巨頭布局東北,其實就已經向外界昭示,東北正在成為了新的投資「熱土」,在今年錯綜複雜的經濟環境下,東北投資額也能不斷提高。

未來,投資將會成為東北三省經濟增長新的發力點。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內外風險猶在,摒棄傳統發展理念最關鍵

東北三省在「四梁八柱」的工業支撐下,在日益向好的投資刺激下,使得三季度經濟在一季度觸底後反彈,這為啟動新一輪東北振興注入了動能。

但是仍需注意到,目前東北三省經濟實現快速增長仍然困難較多。

由於面臨外部環境日益複雜的形勢,今年上半年,東北三省遭受訂單大量減少的企業多達七成,用工成本增加的逾三成,受上遊供應不足影響的超過兩成,基本無實質影響的僅5%左右。

這使得今年東北三省在對外貿易方面,受到不小的打擊。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方面,遼寧同比下降7.3%、吉林同比下降2%、黑龍江同比下降15%。

除了外部風險外,東北三省要真正實現高增長,還需解決其內部問題。

比如,從東北三省的投資方向來看,東北也正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技術產業,淘汰落後產業。

但這需要人力和財力。現在東北發展正面臨著人才流失和財政入不敷出的現實,這就導致東北要發展,但可能面臨「無米下鍋」的困局。

因此,對於東北來說,吸引人才和資金,一方面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比如可以賦予東北在重大改革事項上的先行先試權力,降低投資門檻和費用,提供更多優惠條件,吸引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東北市場。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還是要依靠改革。東北三省的國企改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仍在持續,但成效相對較小。表面上看,是東北的體制機制、營商環境、民營經濟等問題導致的,但究其根本,還是東北地區傳統思想觀念根深蒂固造成的。

比如,在東北人眼裡,依然認為國企、公務員、事業單位才是穩定的好工作。有媒體曾經報導哈爾濱某街道招聘,有若干名校碩士前來應聘。這也側面反映東北人受追求穩定工作的思想觀念影響較深。

這種觀念盛行,會導致東北的社會和民營企業缺乏創新和活力,進而缺乏相應的配套產業,也難以吸引人才,從而變成惡性循環。

對於東北來說,需要摒棄傳統落後思想觀念,引進前沿的發展理念,吸引具有創新力的人才和企業。東北三省未來的發展還有很多路要走,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

新一輪東北振興的開啟,為東北三省引進先進發展理念開拓了更多的機遇。比如,目前東北三省都已經與南方發達地區建立了「南北合作」、「東西合作」,促進了企業合作和人才交流。

在這些利好政策刺激下,以及一系列改革措施實施下,再加上東北三省自身強大的工業產業基礎,以及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吸引投資的能力不斷提升,東北恢復發展速度將加快。

□ 王春蕊(新京報智庫研究員)

編輯:柯銳 校對:王心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相關焦點

  • 東北整體經濟衰落,吉林的這三座城市,發展還不及南方的小縣城
    具有這樣的有利布局條件,還是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商品糧食生產基地,優勢產業是醫藥和光電信息,但東北整體經濟衰退,吉林省也自然逃不掉,今年三個貧窮的城市,這個GDP的成績有點悲慘啊。首先是遼源,但是這個城市是吉林中南部非常重要的中心城市,屬于吉中南城市群,是國家級哈長城市群南部的門戶城市,是吉林省的第四大城市,去年遼源市的GDP是772.1億元,是全省排名倒數第三,這個成績特別好第二個城市是白城,吉林省西北部,具有非常優越的地理位置,是黑龍江西南部和內蒙東北部入關的必經之地
  • 我的黑龍江、吉林「中國北海道計劃」,這樣的大東北你喜歡嗎?
    有人說黑吉人口減少對經濟是災難,而我並不這樣認為:首先,黑吉人口減少是自然規律,冬季平均氣溫在零下20度左右,本身就不適合大規模人口聚居 ,別看北歐的緯度比中國東北還要高,但歐洲因為有大西洋暖流,同緯度平均溫度比中國要高5度以上;其次,東北人口減少是東北生態恢復和重新選擇經濟形態的機會。
  • 2020年上半年吉林GDP正式出爐,名義正增長,長春今年應該不會差
    近幾年,東北陣痛一直存在,轉型的道路很艱難,但為了以後可以恢復到曾經的光輝,這條路轉型之路也是必須要走的。東北在轉型的道路上一直都是非常果斷的,雖然艱難但默默承受著並突破自己,但今年又碰上這個疫情情況,去年年底的第四次經濟普查後又修正了很多相關數據,本以為2020年上半年東北很難出現名義正增長的省份,但吉林省是首個打我臉的東北省份。
  • 中國東北地區中部——吉林
    它位於中國東北地區中部,處於日本、俄羅斯、朝鮮、韓國、蒙古與中國東北部組成的東北亞的腹心地帶。北接黑龍江省,南接遼寧省,西鄰內蒙古自治區,東與俄羅斯接壤,東南部以圖們江、鴨綠江為界,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東西長650公裡,南北寬300公裡。東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廣闊的平原。管轄長春1個副省級城市、吉林、四平、通化、白山、遼源、白城、松原7個地級城市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 三問東北經濟——聚焦東北振興
    新華社瀋陽12月23日電 題:三問東北經濟——聚焦東北振興  庚子年初,疫情突襲而至,剛剛企穩的東北經濟再添變數。  歲末年尾,東北經濟怎麼樣?針對外界關心的企業態勢、投資趨勢及就業形勢等三大問題,記者進行了調研。  大國重器咋樣了?  「『十一』過後,我出差已經有七八次了。
  • ...區域研究」各地經濟修復加速,多數省份增速轉正——2020年區域...
    從經濟總量來看,頭部區域繼續維持領跑態勢,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個東部【注釋1】經濟大省GDP均超過4萬億元,其中廣東和江蘇的GDP規模在7萬億以上,GDP 佔比均超過10%。GDP規模在2萬億至4萬億之間的省份有9個,依次為河南、四川、福建、湖南、湖北、安徽、上海、河北和北京。與 2020年二季度相比,湖北經濟加速修復,GDP總量擠進全國前十並且超過安徽。
  • 希望與危機--東北經濟的未來十年
    今天我們用這個方法來分析下東北經濟的未來,以及國家目前是如何應對東北經濟增速下行的。 關於東北經濟發展,網上各種聲音太多,第一個是「過度渲染東北衰落論」,我在之前文章就寫過,東北經濟增速下行要客觀的看,不要過度悲觀。
  • 吉林紀事:吉林大豆的前世今生
    牛莊開港和許開豆禁並沒有讓西方列強從東北攫取到太多實質性利益,反倒使得東北腹地所產的大豆和豆餅,在中國傳統商業資本的「牽引」下,通過海運加速輸入到華南地區。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東北的大豆貿易發生了一些改變。《滿洲開發四十年史》記述:甲午戰爭之前,日本本土農民曾長期使用魚渣和堆肥肥田。甲午戰爭後,日本進口了東北的豆餅用作水稻的肥料,效果非常好。
  • 東北當心!美莎克威力巨大吹壞韓國氣象站,急轉彎進入我國吉林
    在登陸韓國釜山後,颱風美莎克在數小時內快速穿過釜山並橫過韓國東南部,很快便進入了日本海,隨後在日本海上急轉彎,再次登陸朝鮮,於今天中午前後跨過長白山進入吉林,進入吉林時,它仍然維持著強熱帶風暴級別。而從衛星雲圖上看,今天下午颱風美莎克進入我國東北後,它有著大範圍的雲團,正給我國吉林黑龍江多地帶來了大風大雨天氣。
  • 清末民初東北巨富吉林首富 「船廠牛家」財富風雲錄
    其中值得一提的當屬清末民初東北巨富牛子厚了。那時,一說起「船廠牛家」那可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牛子厚作為「船廠牛家」的第四代傳人,當時在吉林城擁有幾十家商號,並在東北各主要城鎮都有「買賣」——今天,大東北V為你講述:「船廠牛家」財富風雲錄。
  • 張建:回擊「唱衰東北」的正確姿勢
    這表明,東北地區幹部群眾敢於直面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問題,正在為破除積弊、改革創新出硬招出實招,加快振興發展步伐——這也是回擊「唱衰東北」言論的正確姿勢。  一段時間以來,針對東北經濟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東北崩潰」「到東北投資是關門打狗」「東北人口加速流出」等唱衰東北的言論時有出現。一些本是各地普遍存在的問題被貼上東北標籤後放大,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
  • 同為1億人口的地區,河南和東北誰經濟上更勝一籌
    河南與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人口規模差不多,都是人口1億左右的地區。東北三省2018年GDP共調減9139億元,接近一萬億元,降幅巨大。  除了經濟總量外,河南人均GDP方面也領先於東三省,2019年人均GDP達到5.68萬元,按今年的增長率,很可能人均GDP會超過沿海的遼寧省。  東北地區GDP降幅過多,是說明此前東北的數據存在水分嗎?河南GDP調增近2000億,說明此前是瞞報數據嗎?我們可對比一下,除了GDP以外的其他經濟指標數據。
  • 經濟進入「體能恢復」階段
    既然是「體能恢復」就不要去想一飛沖天,在外部疫情蔓延和全球產業鏈受衝擊的背景下,能否提振內需將是二季度經濟恢復的關鍵剛剛披露的經濟數據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8%,增速創改革開放40年來的歷史新低,也是僅有的季度負增長。最新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提到今年一季度的情況時,用上了「極不尋常」這四個字。
  • 東北佔領直播圈
    成了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和糧倉,依託高度發達的鐵路系統與東北豐富的資源,東北建立了世界一流的軍工廠、煉鋼廠和造船廠,鋼產量達日本的 40%。是當時中國最富庶、最發達的地區。當年的闖關東的實質其實是東北由於快速工業化,軍工廠、鋼鐵廠、麵粉廠等如雨後春筍般大規模湧現,整個東北面臨巨大用工缺口,才有了張作霖想方設法的從關內往關外運人。
  • 東北拉響人口警報:2019年出生率僅0.61%,低於日本,這是為何?
    其中,東北三省已率先拉響人口警報。數據顯示,2019年,黑龍江出生人口為21.49萬、吉林16.32萬、遼寧28.07萬,共計65.88萬。按照同年東北三省1.08億人口總數來算的話,2019年東北三省的出生率僅為0.61%。同年日本出生人口為86.52萬,人口總數1.26億,出生率為0.68%。
  • 「東方紅」成為東北保有量銷售量最大的拖拉機品牌
    習近平總書記於22日赴吉林考察調研,首先來到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範區、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了解糧食生產、黑土地保護利用、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經營等情況。在央視《新聞聯播》播出的電視畫面中,習近平總書記背後是一排現代農機,其中一輛東方紅拖拉機格外顯眼。
  • 校友會2020中國東北地區大學教學質量排名,吉林大學第一
    2020年全國各地區高考成績已陸續公布,中國哪些東北地區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最高?哪些東北地區大學的人才培養水平最高、政商學界校友最為傑出?哪些東北地區大學是2020年中國高考優秀考生的首選?  近日,由全國第三方大學評價研究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Cuaa.Net)編寫完成、科學出版社出版的《2020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高考志願填報指南》公布校友會2020年中國大學教學質量排名1200強、2020中國東北地區大學教學質量排名和2020中國東北地區大學傑出校友排名等榜單。  報告顯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雄居校友會2020年中國大學教學質量排名1200強冠亞軍。
  • 吉林一「大手筆」公園,耗資3000萬不輸西湖,門票免費冠絕東北
    在我國,不僅在北京有歷史底蘊深厚的公園,在東北地區同樣也存在這樣的公園。,與著名的西湖還有些許的異曲同工之處,因此北山公園也成為了吉林市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北山擁有著幾百年的歷史,在百年的進程中,更是發展成為了人們踏青,賞花的旅遊勝地,遊覽北山,即可泛舟湖上,還可以觀看各種表演,園內每年還會開展廟會,每當那個時候就是園內遊人最多的時候,而北山公園也憑藉著這些豐富的景觀冠絕整個東北,成為了東北著名的旅遊勝地。
  • 央視《航拍中國》吉林篇震撼上映!從高空看,原來吉林長這樣!
    ,千裡平疇這就是吉林從空中俯瞰吉林這裡交織著壯闊與溫柔吉林松原人、「央視boys」之一、「段子手」朱廣權被吉林省壯美的北國風光深深吸引大家紛紛熱議、點讚《航拍中國》吉林篇精彩看點超震撼!▲吉林省松原市松花江長白山,是吉林的魂魄,天池在這裡形成,這是中國最大的火山口湖,湖面面積9.82平方千米,一眼看得到邊,但它一眼看不到,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
  • 山大教授黃少安:一直說振興東北,東北經濟為什麼卻沒有起色?
    最終,這個領域的輝煌讓東北"不思進取",形成了極其單一的產業結構,工業在東北的經濟佔比一度達到了64.3%,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程度了。以重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讓東北在改革開放前能夠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