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文|王春蕊
目前,我國31省份(不含港澳臺)的前三季度「成績單」均已出爐。其中,25個省份生產總值同比實現正增長,天津是零增長,剩下的湖北、上海、遼寧、黑龍江、內蒙古5省份依然同比下降。
今年格外特殊,受疫情影響,一季度只有4個省份正增長,而上半年還有11個省份負增長,到前三季度,只有5個省份負增長。
在這幾次成績單排行中,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湖北是國內最大負數。但是,除湖北外,東北三省今年經濟形勢受疫情打擊也較大,尤其是黑龍江和遼寧的GDP增速落後於全國。
雖然前三季度遼寧和黑龍江GDP增速依然沒有跑贏全國,但與其自身相比,卻有很大的進步。
黑龍江由上半年GDP增速-6%,提升到前三季度GDP增速的-1.9%,降幅收窄,經濟恢復速度僅次於湖北,位居全國第二;遼寧由上半年GDP增速-3.89%,提升到前三季度GDP增速的-1.1%,經濟恢復速度達到2.68%。
▲湖北省以及東北三省的2020年前三季度GDP總量(億元)和第三季度GDP恢復速度
並且,黑龍江、遼寧的多項重要經濟指標已由負轉正,讓人們看到了曙光。吉林前三季度GDP增速超過全國。東北三省已經從「逐步恢復」走向了「穩步復甦」。
工業仍是東北經濟的根基,支撐東北快速恢復動能
東北三省今年一季度經濟受到重創,主要原因是工業拖累了經濟增長,而三季度東北三省經濟復甦還是靠工業。
一季度,東北三省二產增加值下跌幅度高於全國二產增加值下跌幅度的均值。
而第三季度,東北三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突飛猛進地提升。黑龍江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連續2個月實現較高增長;遼寧7月、8月、9月當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4.5%、4.8%、6.2%,進而帶動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由上半年的下降2.3%,轉為增長0.3%。
吉林省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9個百分點。其中,吉林1-7月、1-8月、1-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3%、4.1%、6.2%,可見吉林第三季度工業復甦勢頭更加強勁,帶動吉林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0個百分點,在全國位居第三位。
而支撐東北三省工業快速恢復的還是各自的傳統產業。例如,遼寧的傳統支柱產業是裝備製造、石化和冶金,2019年,這三大行業工業增加值合計佔比達到73.2%。
今年9月,遼寧裝備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長14.0%;石化工業增加值增長4.6%;冶金工業增加值增長8.9%。
而黑龍江三季度工業恢復的主要動力也來自通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等傳統工業行業,前三季度這些行業增加值甚至超過去年同期,分別比2019年同期增長32.2%、31.2%、7.3%、5.2%。
而吉林省傳統汽車產業優勢則更加凸顯。吉林省今年上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一直領跑東北城市,這主要歸功於汽車產業。前三季度,吉林汽車製造業同比增長15.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6.3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東北三省的傳統強勢工業產業是支撐其經濟快速恢復的主要動能。
投資已過山海關,東北三省投資不斷發力
東北三省前三季度經濟恢復速度較快除了工業復甦之外,還要歸功於投資持續發力。
前三季度,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遼寧由上半年的同比下降2.7%轉為增長0.1%;黑龍江同比增長2.1%,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吉林同比增長8.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過去,有一句俗語「投資不過山海關」,指的就是東北由於營商環境不好,吸引投資能力較差。但在今年經濟形勢較為緊張的背景下,東北三省的投資卻發生積極變化。
今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基建、房地產和高技術製造業領域的投資額都比去年同期有大幅的提高。
其中,黑龍江和遼寧投資增長主要歸功於高技術製造業領域,兩省分別同比增長28.5%和11.7%。例如,遼寧的醫療製造業投資增長86.9%、電子製造業投資增長32.%。
可見,黑龍江和遼寧已經逐漸發力於新型產業投資,正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吉林的投資增長較快,主要表現於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5.1%,並且項目數快速增長,前三季度億元以上在建項目達到1459個,增長17.9%,而且,前三季度民間投資同比增長9.7%。
隨著2019年以來招商集團、阿里巴巴、恆大等一批商業巨頭布局東北,其實就已經向外界昭示,東北正在成為了新的投資「熱土」,在今年錯綜複雜的經濟環境下,東北投資額也能不斷提高。
未來,投資將會成為東北三省經濟增長新的發力點。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內外風險猶在,摒棄傳統發展理念最關鍵
東北三省在「四梁八柱」的工業支撐下,在日益向好的投資刺激下,使得三季度經濟在一季度觸底後反彈,這為啟動新一輪東北振興注入了動能。
但是仍需注意到,目前東北三省經濟實現快速增長仍然困難較多。
由於面臨外部環境日益複雜的形勢,今年上半年,東北三省遭受訂單大量減少的企業多達七成,用工成本增加的逾三成,受上遊供應不足影響的超過兩成,基本無實質影響的僅5%左右。
這使得今年東北三省在對外貿易方面,受到不小的打擊。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方面,遼寧同比下降7.3%、吉林同比下降2%、黑龍江同比下降15%。
除了外部風險外,東北三省要真正實現高增長,還需解決其內部問題。
比如,從東北三省的投資方向來看,東北也正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技術產業,淘汰落後產業。
但這需要人力和財力。現在東北發展正面臨著人才流失和財政入不敷出的現實,這就導致東北要發展,但可能面臨「無米下鍋」的困局。
因此,對於東北來說,吸引人才和資金,一方面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比如可以賦予東北在重大改革事項上的先行先試權力,降低投資門檻和費用,提供更多優惠條件,吸引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東北市場。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還是要依靠改革。東北三省的國企改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仍在持續,但成效相對較小。表面上看,是東北的體制機制、營商環境、民營經濟等問題導致的,但究其根本,還是東北地區傳統思想觀念根深蒂固造成的。
比如,在東北人眼裡,依然認為國企、公務員、事業單位才是穩定的好工作。有媒體曾經報導哈爾濱某街道招聘,有若干名校碩士前來應聘。這也側面反映東北人受追求穩定工作的思想觀念影響較深。
這種觀念盛行,會導致東北的社會和民營企業缺乏創新和活力,進而缺乏相應的配套產業,也難以吸引人才,從而變成惡性循環。
對於東北來說,需要摒棄傳統落後思想觀念,引進前沿的發展理念,吸引具有創新力的人才和企業。東北三省未來的發展還有很多路要走,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
新一輪東北振興的開啟,為東北三省引進先進發展理念開拓了更多的機遇。比如,目前東北三省都已經與南方發達地區建立了「南北合作」、「東西合作」,促進了企業合作和人才交流。
在這些利好政策刺激下,以及一系列改革措施實施下,再加上東北三省自身強大的工業產業基礎,以及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吸引投資的能力不斷提升,東北恢復發展速度將加快。
□ 王春蕊(新京報智庫研究員)
編輯:柯銳 校對:王心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