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能否如願甦醒?

2021-01-17 閃電新聞

「植物人」能否如願甦醒?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沈 慧

明明近在咫尺,卻被阻隔在不同的世界。對很多遭遇不幸的「植物人」家屬來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或許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卻無法彼此交流。面對親人熱切的呼喚,「沉睡」中的他們有朝一日會否創造甦醒奇蹟?這是認知神經科學面臨的一大挑戰。如今,新型診斷工具問世,讓人們看到了曙光。

為攻克「植物人」甦醒這一世界級難題,我國科學家經過不懈努力,提取了意識障礙患者與語言加工相關的神經表徵,並將其與機器學習方法結合,創建了一套診斷及預測模型,實現了對「植物人」意識水平的便捷臨床診斷與康復預測,正確率達80%。相關研究成果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靈長類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王立平研究組等團隊聯合完成,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神經科學》。

現有診斷方法的局限性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有近10萬患者因顱腦外傷、腦卒中、缺血缺氧性腦病等疾病陷入昏迷,繼而進入長期意識障礙狀態,即傳統意義上的「植物人」狀態。

在意識障礙患者中,有兩類狀態最為常見。一類是能夠睜眼閉眼卻沒有知覺的無反應覺醒症候群,這類患者通常很難恢復;還有一類是最小意識狀態,即患者具有有限知覺,比如能與他人有眼神接觸,或者眼睛可追蹤移動物體。與無反應覺醒症候群患者相比,最小意識狀態患者的殘存意識水平更高,康復可能性也更高。

然而,現階段對患者狀態的鑑定主要依賴於有臨床經驗醫生的觀察與量表評分,比如觀察患者對指令的反應,察看患者的眼睛能否跟著醫生的手轉動,但這種鑑定方式誤診率高達40%。

究其原因,研究者認為,這種鑑定方式具有一定主觀性,負責檢查的醫生需要經過專業培訓,否則很容易作出錯誤判斷。此外,有些「植物人」可能很清楚醫生讓他們做什麼,但無法作出反應。「這並不代表他們的大腦沒有醒著,如果誤判了這類患者,後續就會錯失很多治療機遇。」該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桂鵬博士表示。

為進一步提升診斷正確率,近年來有研究者利用腦電或磁共振成像記錄患者的腦活動,進而推測其意識障礙程度。但在桂鵬看來,後者存在著較多實施局限性,比如很多患者會連接呼吸機等支持性設備,這給相關檢查帶來了極大不便,同時也常因支持性設備與磁共振儀器無法兼容導致無法檢查,甚至發生意外。

「不僅如此,由於神經指標較為匱乏,利用磁共振成像檢測患者的意識水平,其準確性仍有一定提升空間。」桂鵬稱。

能否開發一種更方便、更客觀的意識障礙診斷方法?一直致力於語言相關機制研究的王立平決定藉助腦電圖,將語言加工這一大腦高級認知功能與意識狀態相結合開展研究。對此,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毛穎/吳雪海團隊一拍即合,雙方從2016年起開展合作研究。

在王立平看來,此舉一方面對於研究大腦在不同意識狀態下處理語言加工的能力及神經機制有著重要科學價值;另一方面,將語言加工能力作為大腦認知能力指標來判斷患者殘存的意識水平,對於意識障礙患者狀態診斷與康復預測有著極其重要的臨床價值與社會意義。

研究所依據的科學原理

這種新方法依據大腦對語言信息的理解與處理。本研究合作者、浙江大學研究員丁鼐在工作中發現,當健康人聆聽按一定頻率呈現的漢語語音序列時,大腦會對應不同層級的語言結構——字、詞、短語及句子。

比如,當以4字每秒的速度連續播放「小馬過河」4字句子時,大腦會追蹤其中的字(「小」「馬」「過」「河」,出現頻率為4Hz)、詞(「小馬」「過河」,出現頻率為2Hz)與句(「小馬過河」,出現頻率為1Hz)結構,並在腦磁或腦電等神經信號上得以體現。相應的,如果呈現的是「高學山跑」這樣不存在詞與句結構的4字語音序列,則只能觀察到與字結構出現頻率對應的神經信號。

在此基礎上,團隊假設,意識障礙患者殘存意識水平與語言序列中層級結構的加工深度可能存在關聯,尤其會在高層級語言結構的神經表徵上得到體現。換句話說,意識障礙患者對字、詞、句3個不同層次的處理能力,可能代表著不同的意識水平。如果可以處理這些語言信息,大腦對應字、詞、句所產生腦電活動的頻率是不一樣的。「研究依據的原理就是大腦只有越清醒,才能理解越複雜的句子。」王立平解釋。

基於此,研究人員設計了3種包含不同層級的語言序列:僅包含字層級的單字序列,包含字及詞結構的詞組序列,包含字、詞、句層級的句子序列,將其播放給無反應覺醒症候群與最小意識狀態患者,記錄他們受到語音刺激時的腦電活動。經與健康人對比結果顯示,患者組與健康被試組均表現出了對字這一層級結構的顯著神經響應,但僅健康被試組的腦電活動顯著體現出對詞和句子結構的追蹤。

值得注意的是,在個體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15名患者表現出了對詞與句子結構追蹤的神經活動。「機器學習進一步顯示,利用詞組序列與句子序列條件下的神經活動對兩類患者進行區分更為有效。」王立平介紹。

或找到更普適評價指標

從神經機制上來說,意識不是一個靜止的腦功能,而是一個動態變化、自我保持與全腦協同工作的實時演化過程。

由於前面的實驗結果難以反映大腦動態變化,基於意識的全局工作空間理論中意識與高級皮層腦區的關係,團隊進一步作出了假設,高意識水平的腦活動會長時間停留在較為高級的前額葉—頂葉皮層信息環路中,低意識水平腦活動更常分布於感覺等低級信息處理腦區。「簡單講,就是大腦處理的語言序列句法結構越複雜,涉及的高級腦區活動越多。」王立平表示。

為此,研究人員記錄了3組被試在接受3種不同層級結構語言序列時的腦電微狀態,並與靜息狀態開展了對比。結果顯示,在處理多層級語言序列時,健康被試更多表現出與高級腦區活動相關的腦電微狀態,患者組腦活動與感覺皮層活動更相關。進一步對比兩組患者團隊發現,與無反應覺醒症候群組相比,最小意識狀態組低級感覺相關微狀態的持續時間更短,高級認知相關微狀態的單位時間內出現次數更多,且患者組間的腦活動微狀態差異在高級語言任務條件下更為顯著。

綜合利用上述語言範式下腦電指標建立的機器學習模型,不僅在診斷上顯著優於基於行為學量表的臨床評估,且能更準確預測患者個體在腦電記錄100天後的康復,正確率達80%。研究中,一位47歲的男性中風昏迷患者,據傳統行為評估量表只在總分23分中獲得5分,這表明甦醒概率極低。然而,在對其大腦實行語言加工刺激研究中,患者對詞語與句子的神經活動強烈,研究人員結合腦電微狀態判斷,他有很大概率恢復意識——最終,他甦醒了。

「這意味著我們可能找到了一種普適大腦意識水平的評價指標,在昏迷、睡眠、麻醉等一系列與意識水平相關的大腦狀態評估中,有著廣泛潛在應用價值。」王立平表示。

桂鵬透露,團隊將在研究中進一步優化測試方案,結合多模態測試與記錄手段,提高研究結果的臨床效果、適應面與自動化程度,最終為研究意識障礙的神經機制、意識活動的神經表徵,以及在意識障礙患者中開展相關科學研究提供實驗依據與理論基礎。

相關焦點

  • 婆婆照顧植物人兒媳,5年後甦醒,植物人是否能甦醒主要看兩點
    有時候大家會在電視上看到有些人出車禍成為植物人,然後在家人或者是朋友堅持不懈的呼喚下,最終醒了過來。但是,電視劇終究是電視劇,會營造一個好的結局,讓大家開心。很多人可能會問,植物人到底還能不能甦醒?之前我們熟知的車王舒馬赫在滑雪的時候出了意外,成為植物人,一直處於昏迷狀態。雖然在18年的時候報導他已經甦醒,但是具體是什麼情況,卻沒有得到家人的回應。在他昏迷的幾年時間裡,妻子一直沒有選擇放棄治療,並為他建了一個高級病房,還請了高級的理療護理團隊,花費上億元。
  • 「植物人」能否甦醒?中國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更準確的預測方法
    2014 年,車王舒馬赫滑雪遭遇意外,當時醫生預測他可能會成為永久植物人;好在幾個月之後,舒馬赫脫離昏迷,出現了甦醒的跡象。然而,有的「植物人」患者,卻終其一生只能保持「植物狀態」。如何判斷植物人能否恢復意識,一直以來都是臨床上的一大難題。
  • 沉睡了27年的植物人突然甦醒,已經能進行交流
    像 Abdulla 一樣幸運的人寥寥可數,世界上只有少數人能夠在進入植物人狀態數年後甦醒。2003 年,來自美國阿肯色州的男子 Terry Wallis 就是在植物人狀態下度過了 19 年後甦醒的。科學家希望能用先進的掃描技術來研究他的大腦,這是一個罕見的研究機會。
  • 央視紀錄|幹細胞技術幫助植物人恢復甦醒
    本在廣東韶山打工的魏日強卻突發意外成了植物人,經過幹細胞技術的治療後成功甦醒,並且恢復了行動能力。這是CCTV-10報導的真實案例——《植物人重生記》。在醫院躺了兩個月之後,魏日強的情況仍然不見好轉,醫生告訴老魏,能否慢慢恢復只能聽天由命了。輾轉求醫,治療效果收效甚微儘管兒子重生的希望渺茫,但是老魏堅持不願意放棄對兒子的治療,然而帶兒子回到西安之後,老魏跑遍了各大醫院,診斷都是一樣的,像魏日強的情況,只能進行傳統的藥物和物理治療,而且療效也不能保證。
  • 植物人「陳海」甦醒的背後 是毫無醫學根據的虛構 還是臨床已可實現的現實?
    植物人甦醒並非是瞎掰剛參加完第九屆中國顱腦創傷論壇並載譽而歸的高教授指出:「在如今的醫療條件下,通過治療提高顱腦外傷患者的存活率已非難事,但植物人的促醒治療至今仍是醫學難題。可是,經過精心治療和有效護理,讓植物人甦醒也並非沒有可能,各國已有不少植物人甦醒的成功案例,就在第九屆中國顱腦創傷論壇上,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專家就介紹了應用右正中神經電刺激技術成功促醒一位植物人的經驗。因此,陳海最終甦醒並非是無醫學根據的虛構,也不能說是該劇的敗筆。」
  • 兩年六個月,又一例植物人甦醒,喚醒植物人要怎樣的「神操作」?
    根據功能神經外科專家何江弘的推斷,目前我國約有30萬「植物人」患者,每年新增「植物人」患者的數量高達7萬到10萬。而根據2013年美國的數據,對於「植物人」來說,50%的患者會在6個月以內死亡,70%在1年內死亡,平均的生存時間僅為2-5年,腦外傷患者超過1年、非腦外傷患者(腦出血、中毒、代謝障礙等)超過3個月,無感知能力,基本沒有恢復的可能,所以我們會把一年以上「植物人」的甦醒稱為醫學奇蹟。
  • 42歲男子車禍傷後昏迷四個月,「神奇」治療讓植物人成功甦醒
    植物人甦醒是待解難題「大腦細胞的損傷是不可逆的,目前來說,植物人甦醒仍是世界難題。」汪建軍主任表示,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死亡率在持續下降,但其中部分患者處於持續昏迷狀態,每年新增不少「植物人」,對家庭和社會造成了巨大負擔。
  • 神外醫生花500萬「收養」74個植物人,植物人能甦醒過來嗎?
    「神經外科醫生辭職賣房,5年「收養」了74個植物人」這樣的新聞最近為國內各大新聞媒體及界內朋友所關注,身為同行,深知植物人的尷尬醫療護理處境,也對這樣的人性醫者心生敬意!該植物人託養中心於2015年在北京創立的延生託養中心,據報導是迄今為止中國大陸唯一一家專門接收植物人的託養機構。
  • 這首歌居然讓植物人甦醒!
    植物人妻子因生產時遭遇生命危險成為植物人,丈夫對她不離不棄,悉心照顧每日在病床前播放《因為愛情》這首歌,29天後妻子含淚甦醒。音樂劇《因為愛情2》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小柯曾在劇場建立之初拍過一個名為《因為愛情》的話劇,不過,這部同名的音樂劇其實和那部話劇毫無聯繫,從頭到尾都是新的內容。
  • 因車禍逃跑的男子變成植物人,17年後甦醒難逃法網
    因車禍逃跑的男子變成植物人,17年後甦醒難逃法網天各一方,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在許多罪犯殺人後,總想逃過法律的制裁,但機會很小,不是不報時不來,早晚有一天,終將受審,終將受到法律的嚴懲,湖州警方依法拘捕了一個17年前人命案的最後嫌犯,不同尋常的是
  • 植物人妻子順產生子 丈夫悉心照料五年盼甦醒
    我們常常說植物人,一般的理解就是人活著但不能動也沒有意識,其實,有時候病人不僅能吞咽食物、入睡和覺醒,還能睜眼左瞧右瞧。看著像是要清醒了,實際上還是植物人,因為他沒有任何言語、意識和思維能力。不過,你能想像這樣的病人,還能懷胎十月最後順利生下孩子嗎?這個生命的奇蹟就誕生在江蘇鹽城。
  • 「聽到」醫生要撤離呼吸機,昏迷7個月的植物人猛然甦醒!
    腦死亡在醫學上定義為腦功能的終止,它是對死亡狀態的主要定義,單純的腦死亡就是俗稱的「植物人」。如果擯棄醫學定義,植物人還有意識嗎?他們是否有維持生命的必要?這個話題一直在倫理學上引發各家之爭。有人認為植物人的生存缺乏生命感知,因而嚴格來講,他們並沒有「活著」;也有人為植物人的權利辯護,聲稱他們也有生存權。
  • 等待植物人甦醒,像一場勝率很小的賭博
    不同於絕大部分身體部位的病變,植物人的癥結在大腦。與腦死亡不一樣的是,作為慢性意識障礙的一種狀態,植物狀態的人雖然可能持續昏迷了四周以上,但能自主呼吸,也有心跳,只是喪失了意識。這導致他們躺在床上,無法對外界的言語、動作等信號作出反應,他人更不可能與之交流。 由於尚且缺乏精準的甦醒概率研判方式,這可能會引出獨特的倫理問題。
  • 男子殺人逃亡出車禍成植物人,17年後甦醒難逃法網
    12月20日,湖州警方對一個昏迷了15年,逃脫法律制裁17年的嫌疑人,給捉拿歸案了,嫌疑人朱某夥同另外兩人在17年前把湖州的一家三口給殘忍殺害了,警方很快抓到了另外兩人,但是在追捕途中,朱某因車禍成植物人
  • 「植物人」何時甦醒?更準確判斷標準來了:他們對不同語言刺激反應...
    圖說:高密度腦電記錄系統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攝你或許曾因為這樣的故事而淚目:親人日復一日的呼喚,終於讓病床上的植物人甦醒。因為車禍、腦卒中等原因,我國每年有10萬患者在昏迷後進入長期的意識障礙狀態,即「植物人」狀態。能否利用神經科學的方式更準確判斷「植物人」有無清醒的可能?
  • 杭州16歲植物人少女神奇甦醒,一個動作讓媽媽潸然淚下
    視頻:16歲植物人少女神奇般復甦小藝老家在四川,父母一直在杭州這邊打工,一年到頭也回不了幾趟家。去年10月,小藝想趁著長假來餘杭臨平,和父母團聚幾天。經過全力搶救,小藝的命總算是保住了,但卻成了植物人,需要長期靠呼吸機來維持生命。
  • 植物人妻子甦醒後,丈夫照顧10年寫下千篇日記
    2010年,妻子出差途中遭遇車禍,成了植物人,10年間,戴海峰從沒有放棄,每天記錄妻子的病情和恢復情況,寫下千篇日記,照顧著妻子從甦醒到如今可獨自行走,醫生都說這是醫學奇蹟。戴海峰說,愛情就是一輩子的事,不論生老病死。
  • 植物人甦醒的機率多大?
    一旦植物人狀態持續超過數月,很少見有好轉。處於持久植物人狀態中的成年人,大約有50%的機會能在頭部受傷後開始的6個月內重新恢復一定程度的意識對環境能有所反應,通常會發生永久性的腦功能障礙,過了半年以後,愈來愈少的病人能對周圍環境有任何系統性的感知。
  • 殺3人男子變植物人17年,甦醒後被捕,噴子居然罵警察沒人性
    途中,朱某方發生交通事故,變成植物人。朱某方這一睡,就是17年。在朱某方植物人期間,警方從未放棄對其關注,每年前去確認身體情況,要還被其殘忍殺害的一家三口一個公平,安慰其在天之靈。在沉睡17年之後,朱某方甦醒,警方隨後將其抓獲。
  • 植物人甦醒是奇蹟嗎?三個真實案例告訴你
    網絡圖【新民網·獨家報導】昏迷多年的植物人突然醒來的故事,時常見諸報端。他們的甦醒到底是生命創造的奇蹟,還是預示著醫療的不斷進步?日前,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走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這裡也是上海市神經外科急救中心,聽醫生們講述一個個真實案例和治療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