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以前的老劇,《京華煙雲》這部劇是根據林語堂的小說改編,而且有三個版本的電視劇,每個版本各有千秋,這也側面證明這部小說的價值所在。
比較熟悉的是趙薇版《京華煙雲》,當初看的時候覺得姚木蘭聰慧、知書達理,有大家閨秀的風範,是個難得的妙人。
直到姚木蘭嫁給曾蓀亞後,她的命運就此轉變了。
10歲那年,姚木蘭和家裡走散了,被曾家人救下,就這樣結下了不可磨滅的緣分。
姚木蘭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女,精通甲骨文,知書達禮,在眾多女子中口碑是極好的。所以曾太太才幾次設法讓姚木蘭當曾家的媳婦,為的就是撐起偌大的曾家。
很多看過電視劇的網友評論,如果沒有曹麗華橫在姚木蘭和曾蓀亞的中間,或許他們的婚姻會是幸福的。但是我想說的是,那可未必。
他們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彼此沒有任何好感,並且心裡都有著愛慕的人。即便沒有曹麗華,他們中間也還會有其他人。因為從根本上,兩個人的三觀、愛好、學識都不相同。
1、作為新時代的女性,木蘭骨子裡有著傳統女性的思想
姚木蘭從小熟讀各種書籍,最愛專研甲骨文,自幼便開始管理家裡的帳薄。
在林語堂《京華煙雲》原著中提到姚家有三個孩子,莫愁、木蘭、體仁,因為是兒子的緣故,體仁是在母親驕縱下成長的。
而姚木蘭兩姐妹卻是被母親給以嚴格的傳統教育,所有的事情都是親力親為,姚太太更是把木蘭以當家主母的模樣培養,使得小小年紀的木蘭,童年基本都是在學習算帳、繡花、禮節中長大。
有著天馬行空道家思想的姚思安,常常對於傳統的規矩不在乎,所以他會讓木蘭陪著一同去逛廟會,或者是教木蘭唱戲、搜羅古董等等,默許了姚木蘭很多規矩以外的事情。
姚木蘭喜歡聽父親談論新時代的女子,男女平等、現代教育,以及女子不裹腳。
可以這樣說,姚木蘭雖然具有新時代的思想,但從內心深處如同傳統女性一般,認為只要成為夫妻就該過一輩子,不論兩人是否真的心意相通。所以,兩種思想的束縛讓她很難成為真正的新時代女性。
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姚木蘭在面臨與曾蓀亞的婚姻時,她一次次地錯過離開曾家的機會,一次次地困住自己,正是這樣的原因。
2、被父母保護的曾蓀亞是個沒長大的孩子
曾蓀亞從小到大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享受著父親帶來的財富和地位。
並且一直堅持著戀愛自由的思想,以兩情相悅的感情來判斷結婚的對象。他喜歡的是活潑俏皮的女生,正如莫愁一般。對於父母強加在身上的喜好,以及讓他娶自己不愛的女人,他打心底裡是排斥的。
在知道要和木蘭成親時,他憤怒地對父母抱怨,不願意娶木蘭。木蘭對於他而言相當於另一個「母親」,他懼怕姚木蘭,他不願意娶來的妻子是管束他的,更不喜歡強勢的女子。
無論從才情、能力、學識來看,姚木蘭都是數一數二的。但是在妻子的角色裡,或許這些都顯得不那麼重要。
在面對婚姻時,曾蓀亞無法做到真正的選擇,同時傷害了兩個女人。在曾老爺去世後,家裡所有一切都仰仗著姚木蘭,沒有了父親的庇護下,他顯得多麼地一無是處。
可以這樣說,曾蓀亞無論是在感情上,還是在事業上,都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處處依靠著父母。
3、面對曹麗華的深情,曾蓀亞卻毫無擔當
曾蓀亞真的愛曹麗華嗎?答案應該是未必。如果他真的愛曹麗華,就不會讓曹麗華陷入被母親羞辱的境地。再或者是當曹麗華生下兒子後,帶著曹麗華遠走高飛。
其實,選擇的道路有很多,但曾蓀亞卻以兩敗俱傷的方式來面對這段感情。曾蓀亞在處理感情時優柔寡斷,他不愛姚木蘭,卻不早早地與她結束這場婚姻。他與曹麗華在一起只是為了反抗家裡,以及對抗姚木蘭。
曹麗華用付出生命的代價來詮釋這段感情,對於曹麗華的深情是值得敬佩的,但她終究是愛錯了,錯付了真心。
所以,曾蓀亞愛的只有自己,不然一切的結果定不會是這樣。
曾蓀亞在失去曹麗華以後,又突然回心轉意要和姚木蘭好好生活,足以證明他對待感情的敷衍。
沒有了媽媽的孩子是可憐的,曾蓀亞之所以選擇姚木蘭,從很大程度是為了孩子。他認為姚木蘭會是一個好媽媽,能把孩子撫養成人。
反觀,最終姚木蘭願意與曾蓀亞在一起,也不是因為愛,更多的是撐起曾家的責任以及對骨子裡不願服輸的個性。
所以說,即便沒有曹麗華,姚木蘭和曾蓀亞的婚姻也不一定幸福。
因為在這段婚姻中,姚木蘭自始至終都不愛,她能忍受曾蓀亞的種種糊塗行為,也正是這樣。兩個不相愛的人在一起生活,最多只是陪伴與親情,再無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