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煙雲》才貌雙全姚木蘭:追求事事完美的人,為何難過好一生

2020-09-11 妍七七情感說

若是喜歡,請給七七點個關注,愛你呦


在觀看05版《京華煙雲》時,觀眾總會為木蘭抱一句不平:


「明明有才華又靈魂契合的孔立夫一直在等著木蘭,為何她還要選擇」渣男」曾蓀亞?」


姚木蘭,全北平最有才華的女子,從小學習詩書禮樂,又接受了西式教育,識得甲骨文,正所謂「生女當生姚木蘭。」



可是如此才貌雙全的女子,在情路與婚姻中卻異常的坎坷,她少年時認識了有志青年孔立夫,還沒等窗戶紙捅破,她就嫁給了心有所屬的蓀亞,婚後的生活,她受到了丈夫的排擠,第三者的傷害,好不容易想要離開,卻還是因為一個毫無血緣的小生命留在了「渣男」的身邊。


木蘭的結局看似圓滿,可是內核卻是傷痕累累。常言道,自古紅顏多薄命,木蘭的悲劇也是如此嗎?


其實,木蘭的婚姻都是自己選擇的,她的每一步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而她的故事也告訴我們:


有一種貪念,叫事事完美,而追求十全十美的人,大多過不好一生。


有一種貪念,叫事事追求完美


木蘭是註定成為替嫁新娘的。


木蘭和曾家的相遇是因為一場拐賣,年幼的木蘭被人販子拐走,所幸被曾文伯所救,從此木蘭將曾家視為救命恩人。



長大後的木蘭,真真是位窈窕淑女,琴棋書畫無所不通,正所謂一家有女,百家求,當時的木蘭可以說全北京最搶手的女孩。


而這時曾家找上了門,他們家的大少爺曾平亞患上了風寒,久治不愈,有高人指點需得「衝喜」,但是平亞的未婚妻曼妮在南方失聯了。剛開始,木蘭是拒絕的,可是曾太太的三番兩次上門,讓木蘭改變了主意,即便當時她已經認識了立夫,她還是決定代替曼妮出嫁。


後來曼妮回來,一雙有情人終成眷屬,而木蘭也鬆了一口。誰也沒有想到,第二次替嫁會快又來了。


曾家本是一日娶三婦,木蘭的妹妹莫愁也要在成親那日嫁給蓀亞,因為誤會莫愁逃婚了,為了曾姚兩家的顏面,為了恩情,木蘭義無反顧的穿上了紅嫁衣,蓋上了紅蓋頭,加入了那場原本不屬於自己的婚禮,成為了新娘。


婚姻,原本兩情相悅,是一個人對於幸福的最大的寄託,可是木蘭的兩次替嫁,無關情愛,她將婚姻奉獻了恩情,奉獻了不存在的流言蜚語。



作為一個二八年華的女生,木蘭想要美滿婚姻?不渴望愛情嗎?


當然是渴望的,但是木蘭追求的是一種人生的完美,這種完美與自我無關,更多是別人對你的認可,是別人的嘴中的自己。


就像是第一次替嫁,善良的木蘭是為了救平亞,但是還有一部分木蘭不希望自己成為「忘恩負義」的人;第二次替嫁,木蘭是為了兩家的名譽,明知道前路難行,可是她不想讓曾姚兩家成為笑柄。


她把恩情當成天,把家族當成地,而自己的幸福輕於鴻毛。她在乎名譽上的完美,卻忘記了生活的缺憾。


就像傑夫 福斯特所說:


「親密與痛苦似乎總是緊密相連的,我們想要從他身上尋求更多的人,似乎有一種能力傷我們最深,但,是我們在追求的過程中不自覺地給了他們的能力。如果我們不賦予,他們就沒有這種力量,追求時我們讓別人在我們的世界舉足輕重,然後我們成為了力量的奴隸。」


木蘭的貪心,在於他人評價的追求,是一種無形的卻極賦予能量的東西,想要得到它必須有所付出,而這種代價往往是許願者本身。


有人認為這種完美,是一種虛無的,但是木蘭在乎。


如果說,當時木蘭沒有成功嫁給蓀亞,姚家第三次提出替嫁,我相信木蘭依然會答應。


感情,哪裡有十全十美?

一段戀情從兩情相悅走到相攜白首需要講求天時地利人和,而姚木蘭和孔立夫敗給了時間。


木蘭與孔立夫相遇的時候,木蘭還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少女, 而孔立夫是個一個滿腔熱血的青年,他們年輕充滿活力,青春的氣息讓他們互相吸引,但是那個時候的他們並不成熟。



立夫喜歡木蘭,內心有著說不出的自卑感,木蘭是有著優越生活的千金小姐,自己卻是一無所有的窮書生,他怕自己配不上那個宛若夜明珠般的女孩。


木蘭也愛慕立夫,但是她的自尊不允許她主動開口,在和孔立夫散步時,她曾問道:


「你沒有什麼想要和我說的嗎?」


滿腹心事的孔立夫,有著千言萬語,終究抵不過自慚形穢,什麼也沒有說。面對立夫的沉默,木蘭選擇將自己情感放下。後來,立夫等了木蘭很久,她終於決定離婚,可是在最後一刻,她還是回到了蓀亞的身邊。


很多人都在想為什麼?


其實木蘭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她對於感情的追求是純潔的,不帶有任何的物質與偏見,一開始時孔立夫的退縮讓木蘭認為這段感情並不是她所嚮往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而後來木蘭嫁人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她認為她已經和孔立夫有了間隔,即便是生死之交,即便是精神伴侶,但是這段感情已經不過六十分罷了。


在現實中,其實情感完美主義者並不在少數。


有專家曾表示:


在心理學上,完美主義是一種對自己、他人和社會會抱有一種過分的、完善的、理想化的思維方式與價值體系。而這種觀念一旦形成,可能會影響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像是木蘭與立夫,年少時的木蘭不能接受立夫的不完美,所以不願主動走出第一步;而長大的木蘭不能改變自己的不完美,所以哪怕立夫情深似海,她還是決定要放棄。


理想主義者者有著一顆純潔無瑕的心,但是他們很難獲得幸福,因為有可能感情中的一點點問題,都會被他們無限放大。他們並不是因為狹隘,也並不是因為不包容,而是他們不靠近生活,過於夢幻。


接受愛人的缺點與生活的不完美,也是一種能力。



賢妻」不代表著幸福


錢鍾書先生曾經在《圍城》中寫道: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木蘭嫁給的其實從來不是蓀亞,而是「賢妻」的名號。



想當初,蓀亞並不喜歡木蘭,雖然木蘭蕙質蘭心,可是蓀亞認為木蘭高高在上,和自己沒有任何共同語言,他真心愛慕的是莫愁。沒想到,陰錯陽差的誤會,木蘭成為了他的妻子。


這段婚姻沒有什麼可言,為了表達心中的不滿,蓀亞成為大家眼中的「渣男」,他冷落木蘭,對家庭毫無責任心,甚至與曹麗華有了私情。


面對蓀亞的任性,木蘭的教科書般反應讓人人稱讚,但是真的是一個深愛丈夫的妻子的反應嗎?


俗話有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越關心一個人,一件事,反而越容易喪失理智,但是木蘭則是在曹麗華事件中完全清醒的,她不愛蓀亞,她的所作所為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庭,為了保持自己曹太太的頭銜


剛開始的木蘭並沒有想要離婚,直到曹麗華生下了孩子,心灰意冷的木蘭才想要結束這段本不應該存在的婚姻。曹麗華的離世,博文的親近,又將木蘭困在了曾家。


如果說婚姻是一座房,那木蘭畫地為牢,她將自己禁錮在了「曾蓀亞妻子」的身份中,她知道如果離開,她可以回到立夫的身邊,但是在她決定穿上嫁衣那天,她就已經決定了自己的未來。


很多人都說,木蘭與蓀亞的複合終究是意難平,其實他們的結局才是木蘭想要的,開弓沒有回頭箭,木蘭嫁給了蓀亞後,婚姻美滿便成為了她的執念。


這種有著傷痕的結局,看似所有人都有了一個好的安排,其中的辛酸苦辣只有自己品味了。



在我們周圍也有很多「木蘭式」的妻子,她們的丈夫有了婚外情,她們不想要離婚,不是因為孩子,也不是因為經濟,僅僅是因為怕人說閒話,僅僅因為這種事情不好看,而為了不存在的面子,她們飽受委屈,卻無法訴說。


有時候,尋找內心的「裡子」,放下虛無的」,面子」才能重獲新生。



我愛木蘭,愛她的典雅端莊,愛她的聰明機智,但是我又為她一哭,她本應該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人生。


也許是因為木蘭的優秀,所以她追求完美,可是現實哪裡有完美可言?


人生啊,沒有滿分的愛情,接受生活的瑕疵,才是獲得幸福的真諦。

相關焦點

  • 《京華煙雲》:曾蓀亞出軌,姚木蘭為何堅決不離婚?不只是為報恩
    姚木蘭是個完美的女人,但她的人生是有缺憾的,嫁給了自己不愛的男人,從此在沒有愛情的婚姻裡掙扎痛苦,卻始終不肯離婚。好在姚木蘭終究守得雲開見月明,曾蓀亞回歸家庭,兩人過上了還算恩愛的生活,但個中艱辛,只有姚木蘭自己清楚。
  • 《京華煙雲》明明曾蓀亞是最差的選擇,為何姚木蘭最後都不放手?
    很多劇迷認為,姚木蘭根本不愛曾蓀亞,她愛的是孔立夫,所以曾蓀亞出軌小三曹麗華也不在乎,種種表現也顯得十分窩囊。明明瀟灑不羈的曾蓀亞是姚木蘭最差的婚姻選擇,為何她最後都不願意放手呢?原因其實藏在姚木蘭的名字裡,她雖然溫婉大方,知書達理,但始終要面子追求完美主義,骨子深處不願意認輸,給人一種堅韌不拔的感覺。在林語堂先生的筆下,女主角姚木蘭是最完美的妻子人選,也是京城第一才女,她才貌絕倫,家世顯赫,頗有大家閨秀的風範。
  • 《京華煙雲》:聰明又賢惠的姚木蘭,為何令人討厭?過於「聖母」
    2005年劇版《京華煙雲》裡面,女主姚木蘭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對甲骨文有著很深的造詣,姚木蘭在父親的影響下,也對甲骨文頗有研究。姚木蘭是京城有名的才女,聰慧識大體,而且為人善良,知恩圖報,姚木蘭小時候曾被曾家搭救,長大後便一直想著回報曾家的恩情。
  • 《京華煙雲》姚木蘭:她與立夫是精神伴侶,為何選擇人蓀亞?
    若是喜歡,請給七七點個關注,愛你呦在觀看05版《京華煙雲》時,觀眾總會為木蘭抱一句不平:「明明有才華又靈魂契合的孔立夫一直在等著木蘭,為何她還要選擇」渣男」曾蓀亞?」其實,木蘭的婚姻都是自己選擇的,她的每一步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而她的故事也告訴我們:有一種貪念,叫事事完美,而追求十全十美的人,大多過不好一生。
  • 趙薇版《京華煙雲》演技精湛,姚木蘭讓人心疼!
    趙薇版《京華煙雲》姚木蘭演的入木三分,完全看不到小燕子的影子。這個角色是溫婉,大氣,知書達理,外柔內剛,有智慧集美貌於一身的奇女子,是人們心目中的完美女性。這部劇是趙薇第四部中國年度電視劇收視率冠軍,而且打破了中央電視臺收視率記錄。
  • 《京華煙雲》:姚木蘭對待第三者的方式,給已婚女人做了錯誤示範
    電視劇《京華煙雲》裡面,趙薇飾演的姚木蘭,是個有才華又識大體的女人,她漂亮大氣,在京城裡頗有名望,但這樣一個趨近於完美的女人,她的婚姻卻並不幸福。曾蓀亞也並不愛姚木蘭,甚至可以說,曾蓀亞對姚木蘭是有些厭惡的,他說他從小就怕姚木蘭,姚木蘭聰明哪兒哪兒都好,可他就是不喜歡。
  • 15年後重溫《京華煙雲》才明白,為何姚木蘭會輸給小三曹麗華了
    少年時就喜歡看趙薇演的電視劇,除了紅遍大江南北的《還珠格格》依然歷歷在目外,還有一部婚戀題材電視劇《京華煙雲》也是經典之作。十五年後重溫《京華煙雲》卻發現,像姚木蘭這樣的「好女人」,很難獲得幸福的婚姻結局,也看懂為何她會輸給女大學生曹麗華了。
  • 重溫《京華煙雲》大結局:姚木蘭和孔立夫錯過,沒什麼好遺憾的
    作者:愈姑娘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01 看完《京華煙雲 02 姚木蘭很完美,但是我真的不喜歡她的完美,這種完美讓我覺得她活得不像一個人,更像一個標準答案。
  • 《京華煙雲》:如果沒有曹麗華,姚木蘭的婚姻就會幸福嗎?
    最近迷上了以前的老劇,《京華煙雲》這部劇是根據林語堂的小說改編,而且有三個版本的電視劇,每個版本各有千秋,這也側面證明這部小說的價值所在。比較熟悉的是趙薇版《京華煙雲》,當初看的時候覺得姚木蘭聰慧、知書達理,有大家閨秀的風範,是個難得的妙人。
  • 《京華煙雲》:「賣身救父」的牛素雲,是可恥還是可憐
    2005年的劇版《京華煙雲》由趙薇、潘粵明等人主演,講述了亂世之中三個家族的情感糾葛。其中,胡可飾演的牛素雲個性鮮明,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樣是想「撈人」,姚木蘭能對想佔她便宜的官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同樣和姚家的家教有關係,姚家正直寬厚,注重培養孩子的見識和品德,所以面對變故姚木蘭能從容不迫地去應對。
  • 京華煙云:15年後姚木蘭的完美卻讓人憎惡,究竟是自私還是無私
    她出演的《京華煙雲》也是相當經典的,如今這部劇已經播出有十五年的時間,跟著小編重新回憶一下這部影視作品吧!這樣的她應該有轟烈的一生,但劇中木蘭選擇了隱忍,活得也是相當憋屈。木蘭在結婚之後對孔立夫很是有好感,結婚之後卻沒有在提起,甚至成為了一名好妻子
  • 劇集|散文詩般的理想父親——評《京華煙雲》中的姚思安
    華視在1988年、央視在2005年兩度將《京華煙雲》的故事搬上了熒幕,展現出了不同風格與基調的煙雲京華,趙雅芝與趙薇兩代女神塑造了不一樣的道家女兒姚木蘭。姚木蘭是林語堂筆下的完美女性形象,她擁有理想化的人格與信念。而姚木蘭的父親姚思安更是可以看作林語堂自己的精神投射。書中的姚思安樂善好施、從容冷靜、正直自持、胸懷寬廣、智慧灑脫,在這兩個不同時期的電視劇作品中,傅雷與陳寶國塑造了兩個不一樣的姚思安,但都是不折不扣的好父親形象。
  • 《京華煙雲》:守寡的孫曼妮,心理早已「扭曲」了,養子很不幸
    孫曼妮年紀輕輕就守了寡,而且一守就是十來年,姚木蘭不忍看她孤苦,曾多次勸過她改嫁,這樣後半生也能有個依靠。《京華煙雲》裡孫曼妮的結局是:戰爭爆發,牛懷玉帶著「蝦兵蟹將」衝進了曾府,搜尋不到姚木蘭陪嫁的甲骨文,氣急敗壞之下,慫恿手下人去糟蹋孫曼妮;孫曼妮的養子為了保護母親,在和牛懷玉打鬥中被殺害了,孫曼妮也選擇了當場舉斧自盡。
  • 《京華煙雲》:3個女人,3段感情,其實曾蓀亞一個都不愛
    電視劇《京華煙雲》改編自林語堂先生的同名小說,但影視劇和小說呈現出來的人物,有很大的出入;對於喜歡原著的讀者來說,劇版無疑是「毀」經典。電視劇《京華煙雲》劇照其實脫離開小說原著來看,電視劇《京華煙雲》所表達的愛恨情仇
  • 《京華煙雲》:3個女人,3段感情,其實曾蓀亞一個都不愛
    電視劇《京華煙雲》改編自林語堂先生的同名小說,但影視劇和小說呈現出來的人物,有很大的出入;對於喜歡原著的讀者來說,劇版無疑是「毀」經典。 電視劇《京華煙雲》劇照 其實脫離開小說原著來看,電視劇《京華煙雲》所表達的愛恨情仇、
  • 趙雅芝演繹的姚木蘭,在所有《京華煙雲》版本中最具聰慧通透之美
    《京華煙雲》 拍了多個版本,尤以趙雅芝版的木蘭令觀眾念念不忘。這個版本於1988年上映,並於1989年獲得了第二十四屆臺灣金鐘獎最佳戲劇作品獎。趙雅芝演活了一個「舊時代中的新女性」---- 姚木蘭。原著中的姚木蘭,雖非傾國傾城,但貌美如花、冰清玉潔、外柔內剛、才華橫溢,是個奇女子。林語堂說: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可見甚愛之,簡直挖空心思要將貌美、心美、人性美巧妙地糅合在木蘭身上,創作出這個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於是趙雅芝成功將這個人物具象化,完美地展現在螢屏上。
  • 《京華煙雲》:愛不夠趙雅芝的古典美!
    其英文書名為《Moment in Peking》,《京華煙雲》是張振玉轉譯為中文後的書名,也有譯本將這本書譯為《瞬息京華》。1975年,林語堂憑藉《京華煙雲》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這個故事可是大房鬥小三的教科書啊,當然,前提是大房要像姚木蘭一樣完美,小三有自尊心,雙方都是明白人。
  • 劇集|《京華煙雲》「桂姨娘」李麗鳳何以打敗趙雅芝奪金鐘視後?
    京華煙雲》終於在1989年獲得了第24屆金鐘獎戲劇節目類最佳劇集,姜宗望提名了美術指導獎。曾太太想了個辦法,就是在丈夫病好之後,把桂姐收過去做個二房。這樣,桂姐一直在丈夫病中伺候才方便,當然丈夫也願意。曾文璞病好之後,備辦筵席,請親戚,大廳的供桌兒上高燒紅燭,曾太太十分喜歡。《京華煙雲》中的女性形象,多數是附屬於男性的,是被動的、屈從的,但桂姨娘不是。
  • 道具儘可能實物,主要角色多次更換,造就評分7.9的《京華煙雲》
    對於《京華煙雲》這部作品,我想很多朋友都不會陌生。它是林語堂先生旅居巴黎時,於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間用英文寫就的長篇小說,英文書名為《Moment in Peking》,而《京華煙雲》則是改為中文後所用的書名。
  • 《京華煙雲》三位少奶奶為何只有孫曼妮將一手爛牌打好?原因現實
    如今隨著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2》開播,趙薇的高情商和說話藝術,再次讓人倍覺圈粉和折服。十五年後重溫趙薇主演的經典影視劇《京華煙雲》,它是根據林語堂同名小說改編的,無限感慨姚木蘭的婚姻和三大家族的興衰史,還有每一個小角色最後的命運和結局。都說性格決定命運,曾家三個少奶奶她們的命運截然不同,為何只有不認命的孫曼妮親手將一手爛牌最後打成王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