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法師:《西方極樂世界真實存在》,所謂心淨則土淨

2020-12-28 如道居士

前兩天有道友對我說:遇到有位師父說西方極樂淨土是空的,根本就沒有極樂世界,讓他鬱悶很難過。問我該怎麼辦?

我說這位師父可能是禪門中不得意之人,只知道共般若之緣生如幻。如《般若經》中所說:若有一法過於涅槃,我亦說如夢幻。在緣起性空的見解中,一切法皆如夢如幻:天堂、地獄、佛國、人間皆同水中月、鏡中花、熱時焰、乾達婆,萬法皆無自性總歸於空。但性空不礙緣起,並非斷滅。極樂世界雖無自性,並不等於沒有。如果等同沒有,就落入斷滅見就成外道了,這已然不屬於佛法了。

如果解不共般若,就契入法界緣起,則知十法界因果事理不出現前一念心,十方淨土皆自心所現。如《楞嚴經》說:「十方國土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裡。」自性不生不滅,諸佛國土也是不生不滅;諸佛國土無盡莊嚴,即是自性之無盡莊嚴。所謂名等、義等、法等,極樂淨土即是阿彌陀佛之法身境。可見真正的般若行者決無否定極樂淨土之說。所以古德說:離卻西方之阿彌陀佛,別說自性彌陀;離卻極樂淨土,別說唯心淨土,都是執理廢事,都是鳥空鼠唧。

又說如果真有極樂淨土,往生者中有誰回來告訴世人?夢中的感應不足為憑,禪定中的境界也不足取信,臨終瑞像亦不足證。如果有則證明可信,否則就無法證明極樂世界之存在,無法取信於世人?

作為佛弟子有二義可以取信:一者聖言量。佛是真語者、如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佛是戒律最清淨之人,佛門持不妄語戒。佛說的淨土法門,佛說極樂世界,都是真實不虛。《淨土三經》專說極樂淨土之依正莊嚴。如果不信佛說,則非佛弟子!佛言不信,何言可信?

二者晉朝闕公則來告之事可以證明。東晉慧遠大師與朝野賢士——宗炳、張野、劉遺民、雷次宗、周續之、闕公則等,結社共修淨土法門。闕公則坐化後,眾道友於東京(洛陽)白馬寺其夜追忌轉經,於時林殿皆作金色,空中有聲曰:我是闕公則也,所祈往生極樂寶國,今已果矣,故來相報,言訖不現。支道林贊曰:大哉闕公,歆虛納靈,神化西域,跡驗東京。徘徊霄虛,流響耀形,豈欽一贊,示以非冥。又虞孝敬贊曰:猗歟公則,先甘法味,知我者稀,其道乃貴,金光夜朗,玉顏朝晬,不舍有緣,言告其類。

晉朝之闕公則現金色身來告眾道友,說自己已生極樂淨土。這可是載諸書冊之真實事件,如何不生信心?不要說佛弟子,就是不信佛教之人,聞說也會對淨土法門生起信心。所以從教理或事實皆證明極樂世界真實存在,佛說淨土法門真實不虛。至於往生淨土之各種事跡,《淨土聖賢錄》中所記甚多。於此還不生信,猶固執己見不肯回心,此輩皆闡提種性,不足與議道也。

禪者以淨心而顯淨土,所謂心淨則土淨,正契佛教正旨。但不會說沒有淨土,否定極樂世界之存在;淨土行者以淨土而證淨心,所謂土淨則心淨,決不昧於心性本具之理。正顯我佛空有二門之正義。若禪者否定淨土,念佛者昧於理具,則禪者落入外道之斷滅見,念佛者不解唯心自性。蓮池大師曾斷言:念佛者事能相續,不虛入品之功;執理者心實未明,不免落空之誚。故云:寧可執有如須彌山,不可執空如芥子許。以執有之病易治,執空之病難醫。願天下修行人能仰信佛語,以事顯理,勿遭落空之誚也。

相關焦點

  • 淨土宗與極樂世界——心淨則佛土淨
    而在我們中國,淨土宗的初祖是東晉的慧遠法師,但是那時候的淨土宗還只是雛形,最大的特點「持名念佛」還未提出,那麼是誰提出這個理念的呢?是唐朝的善導法師,他正式提出了「三經一論」的理論依據和「持名念佛」的修行方式,所以是實際的創立者。
  • 【淨界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86】極樂世界的四土是互含互攝的
    淨界法師  最後我們看蕅益大師的一個較判,把這個力用做一個總結,先看指出力用:  複次只帶業生同居淨證位不退者,皆與補處俱,亦皆一生必補佛位。這極樂世界不能成佛的,一世無二佛,到極樂世界能夠到達等覺菩薩,要成佛還要到凡夫的世界。這個當中所謂的皆與補處俱,亦皆一生必補佛位,這下面一段解釋了:  夫上善一處,是生同居,即已橫生上三土,一生補佛,是位不退,即已圓證三不退。
  • 揭露西方極樂準確位置!
    相反,如果是上根利智的人,那麼就要直接讓他們自己精心,並引用《維摩詰經》中的「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認為淨土便在自心,心外別無淨土。慧能大師相對於西方淨土的概念,又提出了一個「東方人」的稱謂,它針對信仰淨土念佛法門的人的心態,風趣地說道:「雖生為東方人,但自靜其心就無罪,又何必非要發願念佛往生西方呢?即使是西方人,如果其心不靜也是有罪的。
  • 六祖慧能大師眼裡的西方極樂世界
    慧能大師一向主張兩種西方觀,即有兩個極樂世界,一個遠的,一個近的;一個事相的,一個理體的。從事相上來說,遠在十萬億佛土之外的確有西方極樂世界;從理體上說,萬法唯心,十萬億之遙的極樂世界也不出介爾一念心性。「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那為什麼講兩種極樂世界呢?因為眾生根性不同,「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
  • 慧淨法師:淨土法門是救度的法門
    慧淨法師:淨土法門是救度的法門救度與得救宋明以來,弘揚淨土法門的人很少說「救度」這兩個字,這是根本性的缺陷。那釋迦牟尼佛會將這個法送我們,追根究底就是來自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當中的第十七願,阿彌陀佛發願說,他若成佛,一定要使十方諸佛都來讚嘆、弘揚、稱念他的名號,同時引導十方眾生仰慕極樂世界,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所以,「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就有這種甚深的含義。
  • 淨空法師:我們人生最後的歸宿是往生極樂世界
    中國古人所謂「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哪種人好度?上上根人好度,他智慧特別高,一說就明白;再有一種,下下根人,他什麼都不知道,跟他講什麼他也不懂,可是他老實。看到老實、聽話、真幹,老和尚就給他這一句話,這一句話就度了他。老和尚傳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跟諦閒老法師傳給鍋漏匠是一樣的。
  • 自殺去世的弟弟撥通了法師的電話,各種感應度我們全家發願往生
    因為我深知地獄的存在,知道自縊的人很難超生。正因為如此,所以十分擔憂害怕弟弟只能去地獄裡受苦。由於弟弟與家人是佛教徒,再加上淨真法師(我俗家的三阿姨)的緣故,所以弟弟的後事在其他法師及蓮友們的發心協助下處理得很圓滿。
  • 老法師:《淨修捷要》真簡單,不需要一個小時,你能夠每天依教奉行決定往生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拜三稱)一一心觀禮,極樂教主,因地聞法,即發無上正覺之心,住真實慧,誓拔勤苦生死之本,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修菩薩道,於無量劫,積植德行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二一心觀禮,從是西方,去此世界,過十萬億佛土,有佛世界,名曰極樂,法藏成佛,號阿彌陀,名無量壽,及無量光
  • 藥師佛的淨土—東方淨琉璃世界,眾生已經消除業障,善根具足!
    藥師佛的淨土位於東方十方諸佛各有依自己的願力而成就的淨土,藥師佛的淨土又稱「東方淨琉璃世界」、「琉璃光世界」、「琉璃世界」、「東方淨土」。琉璃淨土的正報與依報就如同極樂世界一樣,所有的佛國淨土都是正、依報莊嚴的。
  • 三福為什麼能成為往生淨土的淨業正因?
    文|淨宗法師《觀經四帖疏》原文言「回向發願心」者,過去及以今生,身口意業所修世出世善根,及隨喜他一切凡聖,身口意業所修世出世善根:以此自他所修善根,悉皆真實深信心中回向願生彼國,故名「回向發願心」也。就在這裡,在「三者回向發願心」。也就是說,三福能成為往生淨土的淨業正因,是因為有「回向發願心」,它才成為「正因」。而所謂的「回向發願心」,是從前面「至誠心、深心」而來的,所以說「真實深信心中回向願生彼國」,也就是「三心回向」。
  • 請問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
    白瑪程列上師:念阿彌陀佛,你真的要先把心轉過來,如果心不轉過來,那麼你念和不念都差不多。儘管我這麼說有一點違背因果,但是實際上獲得的成果、時間遠近的差距是真的有的。你如果把心轉過來誠心誠意去念的話,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點都不用懷疑。但是你心不轉的話,念和不念差不多。儘管這樣說有點詆毀因果,但確實遠近距離差得太遠了。
  • 淨空法師:我的目標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
    所以古人(古大德),無論是中國、外國的,都認為《華嚴》最真實。「若與此經相較」,跟這部經比較,這部經是真實,把《華嚴》比下去了。諸位就知道,我為什麼把《華嚴》放棄專學《無量壽經》,晚年其他統統放下,不再過問了,就是這一部經,這一部註解,這一句佛號,我的目標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做阿彌陀佛的弟子,我們就心願滿足了。
  • 上淨下空老法師: 找回我們自性的寶藏
    上淨下空老法師清淨平等覺是阿彌陀佛,清淨平等覺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我們要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把我們的心換成阿彌陀佛。怎麼換法?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我們的心恢復清淨平等覺,阿彌陀佛就是我的心,我心就是阿彌陀佛。我的心不清淨,不清淨不是的,不平等不是的,不覺不是的。用什麼方法讓我們把清淨平等覺、真心,人人都有,把它找回來?淨宗法門就用一個佛號,一句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 淨土宗:極樂世界就是一真法界的最好表達
    在極樂世界就很自由,一切都是逍遙自在的:可以在極樂世界無量壽,也可以分身去他方世界;想聽經聞法,就有音聲出來,不想聽時便寂然無聲;沐浴時,水的淺深、冷暖都可以隨著念頭自然得到滿足。在人際關係中,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相互之間心生歡喜,沒有嫉妒,沒有鬥諍。
  • 精美的西方極樂世界圖
    所以,我在此奉勸每一位有緣弟子,一定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那裡,我們將獲得無礙的辯才和究竟圓滿的智慧,然後再入此娑婆以度化眾生,那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據佛經記載:西方極樂世界乃清淨剎土,其殊妙功德不可思議。因此,我們首先應當捨棄自己的天靈蓋——發願放棄今生,了脫輪迴,進而力爭往生西方。
  • 慧淨法師:母難日的意義
    子到英年親白頭,風光雖好夕陽流;肥甘供養孝猶淺,要勸雙親淨業修。06人身難:爪上土,盲龜浮木,高山垂線。07慶生即悲死:過一日死一日,過一年死一年。印光大師云:「成就一眾生往生西方,即是成就一眾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議!」善導大師云:「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大悲傳普化,真成報佛恩。」念佛往生,是自行大悲;勸他往生,是化他大悲。能行此大悲者,即是真正知恩報德,功德難思。
  • 慧淨法師講演集 編者序
    《慧淨法師講演集》是結集中國淨土宗導師慧淨上人最近數年間的法義開示講演整理成書的。慧淨上人早歲出家,志在自利利他的成佛之道,起初經由數年禪、密、淨修行之後,即決志棲心淨土。又於《觀念法門》中說:若佛在世,若佛滅後,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不但簡單易行,而且不擇行住坐臥、時處諸緣皆可修之。
  • 印光大師極彰「聖、淨」之別
    末法眾生,福薄慧淺,雖有心修行,然無力斷惑。若舍現前彌陀,徒好玄理,自心終難徹證。雖終日數他寶,卻自無半分錢;虛廢光陰,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可不惜哉!宜當諦信「末法眾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印光大師於此辨之甚詳,極彰「聖、淨」之別。言:真如法性,生佛體同;迷悟攸分,苦樂天殊。
  • 十方諸佛功德平等,為何只念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呢?
    因此修淨業的人就是橫出三界,又何必懷疑凡夫不能往生西方呢!《隨願往生經》說,普廣菩薩問世尊:「十方世界都有佛土,你為什麼只稱讚阿彌陀佛的淨土,只要求我們求生西方呢?」世尊說:「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心靈汙濁,妄念紛飛,因此我才專門稱讚阿彌陀佛的淨土,使眾生的心能專注西方一境,這樣才容易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