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86】極樂世界的四土是互含互攝的

2021-01-18 大乘佛子




極樂世界的四土是互含互攝的


淨界法師


  最後我們看蕅益大師的一個較判,把這個力用做一個總結,先看指出力用:


  複次只帶業生同居淨證位不退者,皆與補處俱,亦皆一生必補佛位。


  我們今天把四土當中最低的凡聖同居土拿出來說明,說我們臨命終的時候帶業往生,還帶了無量無邊的罪業,帶了通身罪業,臨命終的時候,信、願、持名,蒙佛接引到同居土,成就位不退。這樣子都能夠跟一生補處菩薩在一起,也能夠一生必補佛位,就是在這一期的生命當中,就能夠成就等覺菩薩的階位。這極樂世界不能成佛的,一世無二佛,到極樂世界能夠到達等覺菩薩,要成佛還要到凡夫的世界。這個當中所謂的皆與補處俱,亦皆一生必補佛位,這下面一段解釋了:


  夫上善一處,是生同居,即已橫生上三土,一生補佛,是位不退,即已圓證三不退。


  這個是引用經文,在經文當中的正宗分,蕅益大師分成三段:信、願、持名。


  第一個是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廣泛的講到極樂世界的正報莊嚴、依報莊嚴,來啟發我們的信心。這個信心主要是深信三力不可思議,三力所成就,這叫作啟信。


  第二段特勸眾生應求往生以發願。前面講到依正二報以後,釋迦牟尼佛提出二個理由要我們往生。


  什麼理由呢?第一個就是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就是一生補佛;第二個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是釋迦牟尼佛把前面的依正莊嚴作出二個總結,就是這二個理由,所以我勸你們往生。第一個上善一處,所謂的上善一處是說你生在同居土,事實上是橫生上三土。


  這個我們解釋一下:


  一般的國土,乃至我們娑婆世界的國土,是一個豎的。這個豎的國土它是一個法界,人跟人之間,譬如說我們跟鬼神是有界限的,鬼神的依正二報我們不能受用,鬼神也不能受用我們的依正二報,這個土跟土之間彼此不能夠互相受用。但極樂世界的土,四土當中,它彼此能夠受用的,這是一個特別的地方。


  換句話說,我們雖然是帶業往生到凡聖同居土,我們還是可以去受用極樂世界的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的境界,是有這種境界。比如說我們看一個情況可以看得出來,《無量壽經》說:極樂世界的寶樹,它每一個寶樹的樹葉當中,比如我現在要去聽彌勒菩薩說法,但是我又不想去。我不想去,但是我很想聽,那在極樂世界的寶樹當中,它能夠現出十方諸佛的國土,在那個地方看到十方諸佛的說法。這種國土肯定不是凡聖同居土,也不是方便有餘土,那是《華嚴經》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一種互含互攝的實報莊嚴土。它能夠從於一毫端現寶王剎,住微塵裡轉大法輪,那都是實報莊嚴土的境界。你讀讀《無量壽經》可以看出來,那極樂世界的莊嚴肯定不是凡聖同居土的,那四土是互含互攝的。所以說這個是約著果報的受用,有這種情況。


——淨界法師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86




相關焦點

  • 《佛說阿彌陀經》極樂世界美景攝受+木魚唱誦(視頻+經文文字)
    願解如來真實義。海濤法師念頌視頻(建議WIFI下恭看)時長15分鐘《佛說阿彌陀經》極樂世界美景攝受+木魚唱誦>視頻(建議WIFI下恭看)時長15分鐘佛說阿彌陀經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如是我聞。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二十集(上)
    迦葉尊者他很坦白的跟佛陀表示說,迦葉尊者說「我的心情,觀這個十方諸佛這個淨土的莊嚴,我觀諸莊嚴不生不滅、不大不小、不增不減,不生好樂。」我當時的心情也是這種心情。就是說觀這個極樂世界的國土莊嚴,我那個時候讀《阿彌陀經》,極樂世界有七寶池,八功德水,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我那個時候也沒有什麼好樂的心情。就是說以空的智慧來觀察這些因緣所生法,就是歡喜在真諦理上安住。
  • 《佛說阿彌陀經》極樂世界美景攝受+木魚唱誦(視頻+音頻+經文文字)
    《佛說阿彌陀經》極樂世界美景攝受+木魚唱誦視頻(建議WIFI下恭看)時長15分鐘音頻願解如來真實義。佛說阿彌陀經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第300集-印正老師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明清-藕益大師註解主講:印正老師【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大師說【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這句解文將佛法的精要和盤託出,告訴每一個人,諸佛出世說法,就是為了將阿彌陀佛聖號與往生極樂世界的奧妙說給我們。阿彌陀佛的聖號,翻做中文的意思是無量光無量壽,而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做中文是無上正等正覺佛果位。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第296集-印正老師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明清-藕益大師註解主講:印正老師【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人與人之間的仇恨,要用恩解,不能怨上添怨,報恩長,報怨短。把他置於死地,不如把他度回極樂世界。殺一個人,欠一個命債,結一次新仇,與培養成一尊佛,那個划算?我們要會算帳,帳算過來了,你的理智就戰勝了感情,就不耿耿於懷,尋仇報怨了。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二十六)
    我們一起來學習《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解】【佛者,此土能說之教主。】我們這個地方能夠說法的教主【即釋迦牟尼。乘大悲願力,生五濁惡世。】乘就是藉著大悲願力,這沒那麼簡單,我們有辦法嗎?出生在這個五濁惡世。【以先覺覺後覺,】先覺就是(自覺),覺後覺就是(覺他),就是令眾生覺悟叫做覺後覺。【無法不知,無法不見者也。】
  • 【法語清涼】當一個菩薩依止菩提心在修善法的時候,他的善法是一貫的,互含互攝的
    當一個菩薩依止菩提心在修善法的時候,他的善法是一貫的,互含互攝的。這個公案(龍舍皮捨身)本來是在讚嘆菩薩的持戒波羅蜜,但是你認為這個持戒當中有沒有布施的功德?當然有,他有施捨的心嘛。但是你看佛菩薩的功德一出現,他要是莊嚴,他一定健康;他要是健康,他也一定富貴,佛陀的功德是互含互攝的。這樣講好了,佛陀的功德,這個果報一出現,菩薩的功德一出現的時候,是多元化的。因為他因地時有菩提心的攝持,所以他每個法都堅固。也就是說,他不像我們凡夫,修布施的時候就儘量發脾氣,他就只是在修布施嘛。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135集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我們再看藕益大師對阿彌陀佛,對極樂世界來歷的解釋【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句解釋,是在前面【以阿彌種種莊嚴作增上本質,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在這句解釋的基礎上說的。對於極樂世界的來歷,我們命終見到阿彌陀佛,有很多同修半信半疑。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125集
    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對於極樂世界的水質如此之好,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可思議的。佛早就給我們說過,一切法從心想生,依報隨著正報轉。極樂世界人人心正口正身正,不造惡業,只斷煩惱,就感得一切美好。這件事不是極樂世界單獨給我們展示出來的,早在我們這個世界初成之時,我們的水質也有這樣好。
  • 《阿彌陀經》宗要--信願持名
    這樣以七天為一期,就是根據《阿彌陀經》中,若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的教導。我們現在道場中,每天都念《阿彌陀經》,因為此經簡要,可以稱為淨宗的心中心。所以它的註解甚多。其中以蓮池大師之《彌陀疏鈔》,幽溪大師之《圓中鈔》及藕益大師之《彌陀要解》最為殊勝精要。印光法師法說:「彌陀一經,得此三疏,法無不備,機無不收。」
  • 《阿彌陀經》的感應!
    在今天來說,我們可以印刷《阿彌陀經》來廣作流通,也可以印刷各種《阿彌陀經》的大註解來深入人心。這些都有化被蒼生、攝眾同入彌陀願海的大功德利益。有情都有善根,但要通過文字的啟發,才知道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往生的不可思議利益,有這樣一條直捷、簡易、圓妙、高深、不可思議的道路。而且,信受本法以後,能得到極其殊勝的利益。
  • 印光大師談如何學習淨土三經,特推蕅益大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印光大師談如何學習淨土三經,特推蕅益大師的《佛說阿彌陀經要解》關於淨土宗的佛經主要有三部即《佛說阿彌陀經》、《觀無論壽佛經》、《佛說無量壽佛經》,關於這三部經有不少註解,其中印光大師推薦的值得重視,如印光大師所說:「阿彌陀經,有澫益大師所著要解
  • 阿彌陀經的法行感應
    有一天夜晚有一點小病,他讓觀堂行人誦《阿彌陀經》,還沒誦完一卷,已經安然坐脫。法師誦持《彌陀經》,心與佛相應,在沒有終卷時就已經坐脫。證明以此經能立即提起信願,立即得諸佛護念,與淨土大道相應,這樣心就住在淨土中,很快往生了。歸如入定宋朝有位高僧叫「處謙」,一生精修淨土。一天夜晚誦完《阿彌陀經》,稱讚淨土功德,告訴大眾:「我以無生而生淨土。」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211集
    諸菩薩眾,亦復如是】【如別教七住斷見思之類,非實聲聞也】藕益大師說。別教七住是什麼意思?【別】是藏通別圓的別。見思煩惱斷盡了則證菩薩位,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聲聞,其實並不是阿羅漢四果,要比阿羅漢高得多。高到什麼程度呢?就是佛在後面所說的,皆是阿惟越致。我們不必要在這些字眼上下功夫,力求往生極樂世界就好。
  • 上夢下參老和尚:佛說阿彌陀經(6-5)
    67上夢下參老和尚:佛說阿彌陀經(6-5)【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我們上頭講的是極樂國土,極樂國土是佛的依報,現在講佛的正報,正報這是佛的功德成就阿彌陀佛。所以佛跟舍利弗說你如何想的,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 簡體校對|佛說阿彌陀經(日誦式)
    (未誦前,已誦後,俱要對聖像前合掌三禮。如無佛像,對經、對空禮拜亦可。)香贊蓮池海會.彌陀如來.觀音勢至坐蓮臺.接引上金階.大誓弘開.普願離塵埃。佛說阿彌陀經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 《佛說阿彌陀經》原經、白話及注釋(原經讀誦視頻)
    《佛說阿彌陀經》原經、白話及注釋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希羅、離婆多、周利盤陀伽、難陀、阿難陀、羅侯羅、喬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那樓陀,如是等諸大弟子。
  • 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歡喜信受」【大安法師詳解《佛說阿彌陀經》.45(完結)】
    淨土法門大不可思議,難以相信,難以了知,沒有一個人能夠發問,釋迦牟尼佛,以一切種智觀照與會大眾的根機,知道眾生成佛的緣成熟了,就「無問自說」。無問自說呢,令與會的大眾得到四悉檀的利益。這種法雨的滋潤教化,就讓與會的大眾歡喜信受。與會的舍利弗呀,諸比丘哇,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歡喜信受」。
  • 淨界法師:對淨土的六種信心
    那麼淨土的存在呢,蕅益大師要我們建立兩個信心:第一個、從緣起的事相,我們相信「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名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的確是有極樂世界的存在,它不是表法的。所以極樂世界是存在我們的心中,如果說我們心中已經不相信淨土了,這個淨土對你來說是不存在了,你就沒有淨土了。所以說呢,在事上我們相信淨土在十萬億土外,但是在理上我們相信淨土它在我們的心中,這個距離不是障礙,只要我們能夠跟彌陀相應,那麼這個十萬億佛土,一剎那間離五濁,屈伸臂頃到蓮池。這個不是距離的問題,這是相應不相應的問題。
  • 《佛說阿彌陀經》的感應,真實不虛
    《佛說阿彌陀經》的感應,真實不虛天樂迎空在宋代有一位唐世良居士,他以誦《阿彌陀經》為主課,非常有信心,而且堅持不斷。當他誦過十萬遍時,有一天對家人說:「佛來接我了。」說完頂禮,坐著就往生了。未終坐脫晉朝智仙法師,號「真教」,住在白蓮社裡,在十三年中朝向西方修十念阿彌陀佛,十二個時辰沒有一時廢棄。有一天夜晚有一點小病,他讓觀堂行人誦《阿彌陀經》,還沒誦完一卷,已經安然坐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