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課音頻及講記文本,請點擊文章底部的「閱讀原文」。
阿彌陀經的法行感應
智圓法師 講述
《阿彌陀經》翻成中文以後普遍流通天下,僧俗大眾誦持此經得到非常多的感應。比如舌根不壞、天樂迎空、解冤往生、歸如禪定,以及還沒終卷而坐脫、臨終目睹白蓮花、由銀臺換成金臺、以粗樂而來細樂等,有各種不可思議的召彰瑞應。
舌根不壞
《大智度論》中說,有位比丘誦持《彌陀經》,他臨欲命終時對弟子說:「阿彌陀佛和大眾來接我了。」後來火化法體,舌根不壞,還像生前那樣。因此,誦《阿彌陀經》口口蓮花香,誦的是佛的真實語、彌陀的真實願,會有舌根不壞的巨大功德。
天樂迎空
在宋代有一位唐世良居士,他以誦《阿彌陀經》為主課,非常有信心,而且堅持不斷。當他誦過十萬遍時,有一天對家人說:「佛來接我了。」說完頂禮,坐著就往生了。
當天夜裡,有一位利根行者在道味山上夢見來自西方的奇異光明,很多幢幡、妙花繽紛而來,空中音樂十分嘹亮。有聲音說:「唐世良已生淨土。」可見,誦《阿彌陀經》得十方諸佛護念,與彌陀心願相合,與西方聖境相合。當誦到一定時候,心已經在蓮花國裡,已經跟西方世界合成一片,因此當即有感應。當他誦過了十萬遍,就是生淨土時,就是佛來接時,就是天樂鳴空、聖境現前之時,感應如此奇妙。
解冤往生
在宋代浙江上虞有個叫馮珉的村民,年輕時從事打獵。有一次見到一條大蛇,他拿著長矛就要去刺,當時蛇在山巖下想吃黃牛犢,馮珉推巨石壓到蛇上,蛇死後屢次來作祟,弄得他非常苦惱。後來修懺念佛,屢年蛇不能加害。有一天,馮珉請來蓮社的同修法侶,一起誦《阿彌陀經》,合著掌就往生了。
這也是阿彌陀佛的力量加被所致。當我們誦《阿彌陀經》,念阿彌陀佛名號時,都有光明照身,使得各種鬼祟等不能加害,而且能解冤。馮珉最後走得很好,臨終也是念《阿彌陀經》,念完合掌坐化,生到了佛國。對於修淨土的人來說,《阿彌陀經》是根本經典,時時不忘,時時在這條路上走,時時得十方諸佛護念,安全地生到西方。
未終坐脫
晉朝智仙法師,號「真教」,住在白蓮社裡,在十三年中朝向西方修十念阿彌陀佛,十二個時辰沒有一時廢棄。有一天夜晚有一點小病,他讓觀堂行人誦《阿彌陀經》,還沒誦完一卷,已經安然坐脫。
法師誦持《彌陀經》,心與佛相應,在沒有終卷時就已經坐脫。證明以此經能立即提起信願,立即得諸佛護念,與淨土大道相應,這樣心就住在淨土中,很快往生了。
歸如入定
宋朝有位高僧叫「處謙」,一生精修淨土。一天夜晚誦完《阿彌陀經》,稱讚淨土功德,告訴大眾:「我以無生而生淨土。」之後,就像入定那樣,寂靜地化去了。他修淨土達到很高境界,已經無生而生,想必也是高登上品,能迅速登地成佛。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到,對於有淨土志願的人來說,每天以誦《阿彌陀經》為功課,臨終誦一卷《阿彌陀經》走向淨土。
終睹白蓮
宋朝嘉禾郡有個鐘婆婆,每天誦十遍《阿彌陀經》,並且不間斷地念佛。有一天對兒子說:「我見到無數朵白蓮花,好多聖人來迎接我。」說完端坐著,身體一聳就往生了。
可見,淨土法門非常適合平民老百姓來修,不廢棄家庭生活的同時保持淨土功課,念《阿彌陀經》十遍,心緣在阿彌陀佛上,緣在西方淨土上,又有一定量的念佛,結果一生修持得了大利益。也就是,其他人臨終恐懼彷徨、生死不知所趣,她念到成熟,安然自在。而且,以她修淨業的功行,現前無數白蓮花,感得聖眾來迎接,端坐安然往生。可見,誦《阿彌陀經》能使我們天天心緣在淨土上與佛相應,在誦經以後就開始念「阿彌陀佛」。這樣既有信願上的提起,又有與阿彌陀佛的相應,只要日日保持這種法行,臨終就會感佛來接引,順利生入佛國。
銀臺金臺
唐代懷玉禪師,浙江台州人。他很苦行,日中一食,夜不倒單,穿著布衣。以這種少欲出離,使得他精進念佛,一生誦《阿彌陀經》達到三十萬遍。有一天見到來自西方佛國的聖眾,數量多如恆河沙,其中一位擎著銀臺從窗戶進來。懷玉說:「我一生精進,志在金臺,為什麼只得銀臺呢?」於是銀臺隱去,懷玉很感激,倍加精進。經過三個七天的修行後,見到佛充滿虛空,就對弟子說:「金臺來迎接了,我生淨土了。」說偈含笑而逝。
那首著名的往生偈是這樣說的:「清淨皎潔無塵垢,蓮花化生為父母。我修道來經十劫,出示閻浮厭眾苦。一生苦行超十劫,永離娑婆歸淨土。」如今從清淨皎潔無有塵垢的妙蓮花中化生,蓮花為父母,已得淨土聖胎。我經過十劫修道,在這閻浮提中厭患眾苦。由此我一生苦行超過十劫,現在永離娑婆歸入淨土了。
禪師是淨土行者的大榜樣,他有決定求生淨土、成聖成佛的志願。由於立定了這個志願,他一生都專注在淨土修行上。為了能精修淨土,什麼都放得下,穿布衣、吃一食、常坐不臥,由此一心貫注在阿彌陀佛上,誦《阿彌陀經》達到三十萬遍,功行不可思議。我們想像,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三十年一萬天,禪師約在三十年中,每天誦三十遍《阿彌陀經》。像這樣,整個心全部貫注在西方淨土,貫注在彌陀願海,貫注在阿彌陀佛上,由此感應召彰。
當他最終要走的時候,末後一段光明不可思議。先是見到西方聖眾像恆河沙數那麼多,手擎銀臺親自來請他生西方,但是他志在金臺,對此還不滿意。阿彌陀佛非常慈悲,銀臺隱去。他繼續努力,經過三個七天的精進,果位再升高,現出遍滿虛空的大佛身,金臺親自來接,一念就登了初地,不愧此生。我們要以懷玉禪師為榜樣,精修淨土法門,志在金臺,前程無量。
粗樂細樂
元朝子華禪師,大曆九年在潤州觀音寺誦《阿彌陀經》六個月。忽然得病,夜裡聞到微妙香氣和音樂之聲,空中有聲音告訴說:「當粗樂已過,細樂接著來的時候,你就會往生。」過了一段時間,子華禪師念佛坐化了,當時連日異香不散。
這樣就明白,連續誦《阿彌陀經》有很大加持力。就在這六月誦經期間得了病,此生已經到大限,結果感應不虛,夜晚出現香氣、音樂聲,而且有聲音親自指點子華禪師:粗的音樂聲過去以後,細的音樂聲到來,那時你就會往生。結果一點不差,當即往生。可見,自心和阿彌陀佛的願海接通,到了一定量,決定真實不虛,就這樣念佛生入淨土。而且,為了昭示淨土妙門,念《阿彌陀經》等的不可思議功德,好多天異香不散,表示這是香光莊嚴的法門。
化被蒼生
唐朝善導大師,凡是得到的供養都用來書寫《阿彌陀經》,總共寫了十萬卷,勸人受持本經。他的大願力是使有緣者都能持誦這部《阿彌陀經》,住在淨土法中。他的感化力極大,據說到了西域邊疆範圍。在受感化者裡,有的讀誦《阿彌陀經》達到十萬遍,有的達到五十萬遍。出家在家眾都歸仰此法門,甚至有人感動至極而焚身供養,當時得到念佛三昧的人不可計數。
大師書寫本經讓人受持,讓阿彌陀佛的大法深入人心,使得人們日日薰習,就在薰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嚮往西方,不斷地念阿彌陀佛。一切都是唯心所現,這樣來燻,心就到了西方,就和佛的願力和合,善根就會萌發,就會入在彌陀願海裡,終究以此而成佛。因此,書寫流通本法有化被無量蒼生的功德。
在今天來說,我們可以印刷《阿彌陀經》來廣作流通,也可以印刷各種《阿彌陀經》的大註解來深入人心。這些都有化被蒼生、攝眾同入彌陀願海的大功德利益。有情都有善根,但要通過文字的啟發,才知道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往生的不可思議利益,有這樣一條直捷、簡易、圓妙、高深、不可思議的道路。而且,信受本法以後,能得到極其殊勝的利益。即生就可以超出輪迴,可以一念登不退轉地,可以圓登四土、圓證三身,可以由這一條路與阿彌陀佛的威神力會合而迅速成道。可見利益不可思議。
祥符白鶴
宋朝沈三郎居士到晚年回心念佛。一次生病,請僧人講解《阿彌陀經》,他換好衣服準備走了。縮著膝蓋想起身時,兩個兒子拘泥儒教做法,只想用棺材,不想用龕,就拽直父親的腿。將要入殮時,沈三郎忽然從衣被裡舉出頭來,急著端坐,全家都大驚失色,兩個兒子急忙上前扶著。他擔心孩子再拽腳,就用肘節捶開。兒子們說:「我們是助父親坐脫的。」最終沈三郎坐脫往生。荼毗時,有二十九隻白鶴鳴叫飛向雲霄,久久後往西而去。
從這裡就能看到,為臨終者講演《阿彌陀經》,有助發修行的大力量。臨終者一聽到講解,心馬上安住在西方法門裡,一心願往西方;沒聽法時,恐怕心還流落在世間塵境中,念貪嗔痴,念世俗五欲,念各種世間法。可見,心要通過教導而轉化,講演《阿彌陀經》有不可思議的功德,真實能轉動人心。沈三郞有不凡的示現,他臨終時竟然能自己端坐,走了以後又回來,而且完全自在。最終走的時候,有二十九隻白鶴飛向雲霄,鳴叫著往西方而去,這是大吉祥的結局。
在十法行中,講解《阿彌陀經》尤為重要。要讓阿彌陀佛的法門普遍深入人心,需要細緻地講解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信願行的法道,十方諸佛共同稱讚本師在此世間如何行持不可思議之事等等。這些法義一旦深入人心,人們就會發出堅定的信心、願心,會出現一心執持「阿彌陀佛」的修行,這樣才能將人心直接導入西方淨土。正由於《阿彌陀經》的重要,歷代大德著了很多註解,他們以最大的智慧來詮釋本經。譬如《彌陀疏鈔》《彌陀要解》《彌陀圓中鈔》等,這些註解真實顯示了這個法門的不可思議之處,極為高深,極為圓妙,極為簡易,極為直捷。透過宣講這些大註解,自身的信願會得到很大提升,會有真實的淨土願;在化他上,能夠感化無數信眾。因此,我們就從淺易的解釋一直到高深的解釋,針對各階層的眾生而做講演。如果在此生之中能多次講演《阿彌陀經》,那會出現極大的弘傳效果。
寶地遙觀
誦持《阿彌陀經》,不但得到臨終天樂鳴空、聖眾來迎等的感應,在現生當中,如果修持精一,也會立現感應。
唐朝大行禪師,最初修普賢懺,後來他在大藏經裡隨手取經捲來看自己的因緣在哪裡,結果一取就是《阿彌陀經》,他知道自己的緣就在這裡。從此以後日夜誦持,到了三個七天時,就見到琉璃地上阿彌陀佛和觀音、勢至兩位大士現前。唐僖宗聽說這件事後,把大師召入內宮,賜號為「常精進菩薩」。後來琉璃地再次顯現,大師當天就命終,生入西方佛國。此後在十天當中異香濃鬱,肉身不壞。
這部偉大的經典稱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它是以阿彌陀佛為根本,十方諸佛共同相贊的攝引一切眾生解脫成佛的大法門,因此,大行禪師示現有迅捷的感應。當他知道因緣就在這上面(就像我們的因緣就在阿彌陀佛法門上,我們成佛就靠走淨土大道那樣),他信了這個緣,知道緣深、緣久、緣之所在,由此一心諷誦《阿彌陀經》,僅僅三個七就立現感應。面前出現了淨土境界,都是琉璃地,可見西方就在眼前,淨土就在當下,三聖當即現前。後來再度見琉璃地時,當即命終往生,出現了不可思議的感應。這證明我們誦《阿彌陀經》,當時就為十方諸佛所護念,就為彌陀願海所攝受,就為西方聖眾所加持,這樣就處在加持的巨大長河中,由此現前就能出現感應。因此,要以極度的誠心來誦持本經。
涅槃非比
梁代道珍法師原先講《涅槃經》。在天監年間到了廬山,住錫在廬山休養,仰慕慧遠大師的淨業成就。他在禪坐中,忽然見到海上幾百個人乘著寶船往前開進。他就問:「你們去哪裡?」那些人回答:「我們去極樂佛國。」他於是就問:「我能不能也搭這個船一起去?」回答說:「法師雖然善講《涅槃經》,也是大不可思議,但是沒有誦《阿彌陀經》,怎麼能同去呢?」由此,道珍法師停止講經,開始念佛,並誦《阿彌陀經》達到兩萬遍。在他臨終四個七天前,夜裡四鼓時,見到西方有銀臺到來,空中像白天一樣光耀皎潔。有聲音說:「法師將乘此臺往生。」當時,大眾都聽到空中響起微妙天樂,聞到奇異妙香,香味濃鬱,幾天不散。那天夜裡,廬山山峰頂上的僧人們遠遠見到下面谷口有幾十隻火炬通宵照明,第二天才知道是道珍法師往生了。
從古至今,誦持《阿彌陀經》與彌陀願海相合的感應,像大地塵沙、空中繁星那麼多。由於行者本身的善根不可思議,佛的願力不可思議,經法不可思議,因此,出現的現前到究竟之間的感應無量無數。以須彌為紙,以大海為墨,也無法寫盡一分;即使有無數頭,出無數舌,演無數音聲,也說不盡受持《阿彌陀經》經法的利益,以上只不過是滄海一滴。
彌陀經初機導引
彌陀經初機導引 06
彌陀經初機導引 07
彌陀經初機導引 08
彌陀經初機導引 09
彌陀經初機導引 10
回復 彌陀經初級導引 可查看所有堪布益西彭措《彌陀經初級導引》講記
長按二維碼中心logo-識別二維碼關注
新浪微博@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新浪博客@益西彭措堪布的博客
www.xianmif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