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2016年蔡英文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時,她的競選口號是「點亮臺灣」,十分符合她一貫的「文青氣質」。
然而,蔡英文「執政」19個月來,不僅讓自己的滿意度跌到32%,還讓臺灣民眾又茫又怒。
12月28日,臺灣「公督盟」舉行記者會,公布「臺立法機構十大新聞」與「臺立法機構年度漢字」票選結果,奪冠的分別是「一例一休『勞基法』修訂」與「怒」字。「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表示,此結果反映出民眾厭倦臺立法機構吵鬧、拖延議事的形象,更不滿民進黨對勞工權益態度大轉彎,希望民代們能感受到人民的憤怒。
回顧歷年「公督盟」舉辦的臺立法機構年度漢字票選,2008年「黑」、2009年「私」、2010年「唬」、2011年「恥」、2012年「廢」、2013年「假」、2014年「同」、2015年「新」、2016年「暴」,10年後則以「怒」作收場。
無獨有偶,稍早前,由臺灣《聯合報》主辦的「臺灣年度代表字大選」也進入了第10個年頭,這次,臺灣民眾選出了「茫」。再反觀這10年來,2008年是「亂」、2009年為「盼」、2010年為「淡」、2011年為「贊」、2012年為「憂」、2013年是「假」、2014年為「黑」、2015年是「換」,去年則是「苦」;只是民眾們沒有等到苦盡甘來,而是變成一片茫然。
蔡英文上任後,2016年的臺灣因「苦」而「暴」,2017年的臺灣因「茫」生「怒」。那麼2018年的臺灣,又將會是何等年景呢?
在臺灣名嘴、前民代邱毅的眼中,2018年的臺灣將充滿血雨腥風。邱毅這樣預言:2018年的兩岸情勢將會更加兇險,除了臺灣內部的選舉操作,中國大陸武力統一的聲浪也會升高,種種因素將會使得臺灣在2018年充滿腥風血雨的鬥爭。
不要認為這是邱毅的信口開河,他給出了以下三條理由:
第一,2018年適逢縣市長選舉,民進黨要做選舉操作,就勢必會有策略性地挑動民粹,到時候就會激化兩岸的對抗情勢。
第二,「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已經通過,「公投法」的門坎也大幅下修,「文化臺獨」、「去中國化」一定會更加風風火火地進行,臺版文化浩劫勢不可免。
第三,蔡當局對於統派團體的迫害、打壓、清算一定會更加激烈。
在種種因素下,臺灣的企業、人才大量出走,經濟困境和社會矛盾一定越發嚴峻。他直言,臺灣最後真的會窮到只剩下選舉,有些家底的人就會離開臺灣或對政治冷感,剩下的人就繼續跟著民粹的號角搞自娛自樂的選舉。
的確,如果兩岸關係不穩定、社會撕裂不見底、政治追殺不收手,經濟成長不看好,民怨必然升高,結果就很有可能是民心思變,在下次選舉讓「在朝」變「在野」。這是蔡英文的最大難堪,也是她必須要面對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