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忙盲茫」與「斜杠人生」

2021-02-14 直通臺灣

很多人都應該聽過這個故事,也有很多人聽了這故事之後,認為苦苦賺錢的人都是傻子。但他們忽略了這個寓言中對於金錢的嚴重偏見。表面上,富翁和漁夫都是在海邊悠閒過活。但這種悠閒對於富翁來說只是一個選擇。他可以在小漁村度假,可以到瑞士賞雪,可以到日本泡溫泉,也可以去埃及參觀古蹟。兩人之間差異在於:富翁有「選擇」的權利,這使他的人生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從這故事中,我們也了解到富翁擁有的財務自由重點不在「財富」,而在於「自由」。囧星人為財務自由做出解釋: 
  

財富自由的核心其實是「自由」,追求財務自由的目標不是為了財富最大化而是為了將財富的「約束力」降到最低。……從今以後,你擁有了「拒絕」的自由,你不需要再為了錢去做自己不喜歡、不願意做的事。 
  

但是在臺灣,人們普遍將斜槓理解成兼職,以求通過「斜槓」加薪,當然生活越來越忙碌。 這已經脫離了瑪西·阿爾伯提出的斜槓生活的「選擇」與「自由」概念的原意。試想:有一份主要收入的臺灣青年還要靠斜槓的方式兼職,就說明他的主要收入不高,要通過壓縮休息時間,外出兼職來補貼家用。這與原本斜槓青年擁抱多元人生的「選擇」與「自由」相去甚遠。 
  

臺灣青年誤把斜槓當成兼職並不是最差的情況,最差的是許多公司為了節省成本(如勞保健,類似內地的五險一金),降低人事費用,不願招聘專職員工,轉而招聘兼職或派遣工。很多青年無法找到專職工作,最後只能成為「非典型就業」工作者。「非典型就業者」類似於日本的「飛特族」(Freeters),即非公司正式員工,沒有正式的長期合同,隨時承擔著失去工作的壓力。據王國欽指出:「非典型工作,指的是部分工時、定期契約與派遣工作者。」在2015年,臺灣的非典型就業人數達到78.1萬人,佔全體就業人數7%,創歷年最高。這些人要面對退休沒保障,沒有勞工保險、全民健康保險等壓力。 
  

無論臺灣青年是否找到專職工作,他們都面臨低薪與高壓的雙重壓力,許多人便進而選擇擁抱「小確幸」——這種短暫、虛幻、微小的自我滿足症是第二種無奈的現象:盲目地追求「小確幸」。 
  

(二) 盲目:擁抱小確幸 
  

「小確幸」一詞源自於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的《蘭格漢斯島的午後》書中第19篇,村上春樹將「小確幸」定義為:「人生中小而確切的幸福。」許多臺灣青年因為不穩定的經濟條件而不敢追求夢想。精神上的夢想無法滿足,年輕人進而選擇用少許金錢買一些療愈的小物品,滿足心中微小的幸福感,使自己沉浸在幸福的幻覺中。

根據邱子珉(2016)解釋:「小確幸」點出臺灣同胞的焦慮,「小」這個字說明了臺灣青年因為對社會的無力感,只能依靠「小確幸」自身的物化遮蔽,甚至合理化「小」與「幸福」間的關係。若仔細觀察臺灣的現況就會發現,許多臺灣青年沒什麼夢想,卻盲目跟風。如時下很多年輕人的理想職業就是開咖啡店、開夾娃娃機店、賣手工製作的小物品。對此現象,邱子珉批評道:「小確幸『內縮』了臺灣人向外發展的企圖心。不可否認,小確幸的『小』實為一把雙面刃。」他也提出反思:小確幸實質上反映了社會的匱乏。為什麼臺灣的環境無法給我們「大確幸」?為什麼我們一般人只配擁有小確幸?

邱子珉認為,小確幸代表著享樂主義,因為看不到希望,不如活在當下,盡情揮霍。因為無法面對沉重的經濟與社會壓力,所以「縮」在家裡;因為無法過上更好的生活,所以「縮」在片刻的歡愉當中;因為得不到大幸福,所以「縮」在小幸福裡。小確幸正是「下層社會」最好的寫照。在臺灣,小確幸最典型的特徵就是「狂歡式的購物」,這種對吉祥物的朝聖及對某種生活風格的追求,實則在鼓吹人們不斷消費——似乎只要去消費,或只能通過消費,才能獲得那小而確定的幸福,獲得瞬間沸騰下的幸福感」。比如有的年輕人覺得既然買不起房子,就買部Iphone手機來讓自己獲得幸福與優越感,因此小確幸獲得集體式的膜拜。這種盲目跟風現象嚴格來說可歸咎為三個原因:經濟的萎靡、精神的匱乏及個人擁有的有限權利。值得注意的是,小確幸不僅使年輕世代追求狂歡式的消費, 也令他們迷失自我。因為當人們看不到希望、對未來感到茫然、沒有任何追逐的目標,只能盡情活在當下。 
  

(三) 茫然:看不到未來 
  

2017年,由《聯合報》與「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的臺灣2017年代表字公布後,在總票數90990票中,「茫」字獲得12445票得冠。根據臺灣地區「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臺灣就業通網及客服中心所做的《2017新鮮人職場焦慮感大調查》結果顯示,對未來感到焦慮的受訪者佔比最高,感到焦慮的原因中認為「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的比例最高,佔56.78%,其次為「擔心能力不足以應付工作所需」佔50.28%,再次之為「擔心主管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及「擔心自己技不如人」,各佔23.73%。

無獨有偶,2018年國泰人壽與城市浪人協會公布的《2018青年求職焦慮調查》,結果指出青年認為「在學校所學,讓自己對於未來職業生涯更為焦慮」者高達七成,而有超過九成的青年對未來職業選擇感到茫然……該調查發現,96.4%的青年害怕作出職業選擇,65.3%不確定自己應選擇何種職業,31.1%認為自己對未來毫無方向感」。 
  

面對全球化與高科技的浪潮,許多企業已經採用機器人取代人力。相比之下勞動者的薪資止步不前,甚至倒退。面對通貨膨脹與越來越高的房價,一般勞動者根本就存不了銀子、養不起孩子、供不起房子。本文歸納了幾個使臺灣青年感到迷惘的常見原因: 
  ①學歷貶值:學歷不再是找到高薪或好職稱的保證。 
  ②薪資漲幅低於物價:加薪的金額仍無法追趕上物價上漲。 
  ③房價攀升:年輕人的薪資無法負擔房屋貸款,只能繼續租房。 

④缺乏在職專業培訓:公司為了節省成本,不願花錢給員工進行專業培訓。 
  ⑤夾縫中的三明治族:青壯年已婚人士要照顧年邁的雙親與年幼的兒女。 
  ⑥畢業即負債:許多臺灣學生貸款讀大學與研究生。 
  ⑦畢業即失業:所學的專業與市場需求不符合。 
  ⑧大學排名退步:如臺灣大學的排名已不在全球前五十。 
  ⑨學非所用:畢業生面臨在學校所學的專業不符合社會潮流趨勢。 
  ⑩產業外移:許多臺灣廠商前往勞動成本更低廉的地區。 
  ⑪產業轉型:傳統產業無法跟上現代趨勢,導致技術落後,產品老舊。 
  ⑫產業過於側重服務業:服務業並高端科技與高的技術門坎,容易被淘汰。 
  ⑬打工度假(Working Holidays):許多人沒有設定學習目標,願赴海外用勞力賺錢。 
  

然而,與其一味地指責臺灣青年,教育工作者不如反思一下,我們的學校教育是否也要為青年們的迷惘與茫然負起責任。知名腦神經教授洪蘭就提到:「目前的教育體制並沒有留給孩子思考空間。」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沒有經過思考的東西很容易忘記,但是目前的教育體制並沒有留給孩子思考空間。
  

四、結論 
  

面對嚴峻的就業環境,在2018年《哈佛商業評論》中,約翰·澤雷、羅伯特·沃倫、喬許·貝林給企業制定出三項原則。本文認為這三項原則也適用於每個人:①走出舒適區②時機就是一切③不要忠於現狀。

在臺灣青年的三種無奈(忙碌、盲目、茫然)的分析之後,本文亦建議臺灣青年除了用斜槓兼職多份工作外,考慮目前大陸的惠臺政策,前往大陸去體驗不同於島內單一的就業環境。也許大陸的工作機會可以幫助臺灣青年們打破窮忙的三種無奈現狀,跳出《忙與盲》歌詞中所描述的上班族無奈的就業情況。 
  

最後,本文引用洪蘭教授的幾句話勉勵臺灣青年:「一開始的迷惘沒有關係。『遊蕩的人未必都是迷路的人』人生的路,只要好好走,沒有白走的。」

相關焦點

  • 臺灣青年陷三種無奈:忙、盲、茫......
    但是在臺灣,人們普遍將斜槓理解成兼職,以求通過「斜槓」加薪,當然生活越來越忙碌。 這已經脫離了瑪西·阿爾伯提出的斜槓生活的「選擇」與「自由」概念的原意。試想:有一份主要收入的臺灣青年還要靠斜槓的方式兼職,就說明他的主要收入不高,要通過壓縮休息時間,外出兼職來補貼家用。這與原本斜槓青年擁抱多元人生的「選擇」與「自由」相去甚遠。
  • 臺灣偶像歌手在成都當牙醫?這些斜槓青年的人生也太精彩了吧!
    其實,擁有多個職業身份在當下已經不稀奇,「斜槓青年」就是這一人群的代名詞。近幾年,「斜槓青年」一詞越來越火,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斜槓」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舉個例子,許君豪的介紹就是「偶像歌手/牙醫」,斜槓用來分割不同職業。所以「斜槓青年」這個稱呼再合適不過。
  • 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斜槓青年具體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斜槓青年?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斜槓青年,可是究竟什麼是斜槓青年呢?比如說你正職是一個銷售,然後還在額外時間寫自己公眾號的文章,那你就可以說你的職業是:銷售/自媒體編輯,中間那條斜槓就是這個詞彙的來源。
  • 進擊的「斜槓青年」
    在人生的多重選擇中,寫書成為很多「斜槓青年」的第一選擇。山東畫報出版社編輯郭珊珊告訴記者,仔細剖析著者群體,很多人都是「兼職」寫書。特別是網絡文學興起以後,很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以「碼字」為樂趣,其中不乏成功者。比如科幻作家劉慈欣,在專職寫作以前,就是一名典型的「斜槓青年」。
  • 忙、茫、盲
    要是忙點能多掙點,要是忙的是喜歡的事兒,咱也就扛了唄。可很多時候啊,自己都不知道在忙啥,也沒見啥成果出來。這是啥情況?在知乎上,關於勞碌命,各色想法觀點百花齊放,小聯甚至發現了許多奇葩的論調,選了一個努力在尋找答案和解決之道的帖子,但個中觀點卻讓人懵圈:我們在養基過程中,因為想要掙得更多,時常頻繁交易,卻沒忙出啥結果出來。
  • 我所理解的「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這個詞,最近兩年特別火。誰誰誰不僅是自媒體達人還是某諮詢公司的合伙人,誰誰誰一邊在高校教書育人一邊還在網上教人怎麼做PPT,甚至還有些人勇敢地裸辭,然後做了很多事情之後就擁有了一個人人稱羨的斜杠人生。似乎一個人只要身兼數職,就可以變成別人口裡的 「斜槓青年」,走上令人仰慕的人生巔峰。而在網絡上爆紅的「斜槓青年」,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 網絡流行語科普 斜杠人生、斜槓是什麼意思?
    網絡流行語科普 斜杠人生、斜槓是什麼意思?時間:2020-11-18 20:04   來源:網絡流行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斜杠人生、斜槓是什麼意思? 斜杠人生,指的是一種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種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的生活方式。
  • GORE-TEX 「TESTED FOR LIFE」,李晨Nic:斜槓青年,人生不設限
    他們不滿足於單一行業和身份的束縛,做起了「斜槓青年」。如」不懂潮牌的主持人不是好老闆「——李晨Nic,他的身份就需要若干個斜槓來介紹:主持人 / 設計師 / 潮流品牌主理人 / 產品創意師 / 研發師……當代資深」斜槓青年「的頭銜非他莫屬,「斜槓青年」不是在跟現在的自己抬槓,而是跟未來的自己「Say Hi」。在各領域都能成為精英,將人生混搭得又酷又爽,這樣的潮流icon誰能不愛?
  • 錯過了靳東的「斜槓青年」,就過好「斜槓餘生」吧
    程皓不服氣地頂嘴:「斜槓」你懂嗎?我這是「斜槓青年」。在此之前,對「斜槓」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兼職一層。直到翻開《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才了解這一新潮詞彙的產生及發展。這一條斜槓前後,並不是簡單的「同時」擁有的並列關係,還蘊涵著順應時代需求追求改變的勇氣。打開搜尋引擎,才知自己的孤陋寡聞,原來世間從不缺乏「斜槓」精英。
  • 萬字整理:左手自由職業,右手斜槓青年
    大家好,今天更新的內容是「逆行人生」第18期播客的文字版整理。 這一期的話題是「自由職業對話斜槓青年」。 嘉賓是採訪接觸了近200名斜槓青年的社科院研究員牛天,我們進行了一場時長2個多小時的深入交流,聊了我們這些年採訪自由職業和斜槓青年的觀察和感受。
  • 斜槓青年,新流行的擇偶標準
    關於這個,叔給你的意見就是:找一個能一起打發時間的斜槓青年。 這年頭,不找個 斜槓青年做對象,其實都不太好意思在飯局上炫耀的。什麼是斜槓青年?正經舉個例子。高曉松,他就是標準的斜槓青年:清華高材生 / 民謠歌手 / 導演 / 脫口秀主持人……。他們不滿足於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
  • 臺灣2017年度代表字公布,「茫」字入選
    年度代表字公布「茫」字當選 臺灣2017年度代表字票選結果公布,茫然的「茫」,獲選為今年的年度代表字。推薦理由:「勞基法」修法一變再變、青年低薪看不見未來、空氣汙染霧霾不斷。  今年共有近10萬臺灣民眾參與投票,「茫」以12445票在52個候選字中拔得頭籌,當選今年的年度代表字。「臺灣代表字大選」已邁入第9個年頭,每年都能獲得民眾的熱情參與。從2008「亂」、2009年「盼」、2015年「換」、2016年時「苦」。每個字都刻畫了當年的社會意向與民眾想法。
  • 大宋斜槓男神蘇東坡PK當代網紅青年,斜槓青年英語怎麼說?
    想知道斜槓青年的英文怎麼講,要先知道斜槓怎麼講,斜槓「/」的英文是Slash,斜槓青年就是slasher。(注意,slasher本指血腥恐怖片,或拿著刀亂砍濫伐的人。近年來開始用來指代那些身兼多職的人。)
  • 不會搞副業的藝人不是好斜槓青年
    這樣看來,王一博同學還是一名有著多重身份的斜槓青年呢! / 斜槓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 《新相親大會》帶你走進「斜槓青年」的特別人生
    在年輕群體中,「斜槓青年」這個詞非常火。「斜槓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他們永遠有Plan B,這也讓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今晚,江蘇衛視《新相親大會》就將迎來幾位「斜槓青年」,他們在生活中體會著各自的精彩,但與此同時,更渴望能夠找到心儀的另一半與他們分享人生的美妙。他們,能否如願以償,覓得良人?是自媒體人也是「國潮合伙人」 「成都娃」想要以結婚為前提的戀愛來自成都的鐘錦揚,用女嘉賓的話說,有著「帥氣的外表」以及與他容貌十分契合的灑脫個性。
  • 「996」的人生真的不配擁有斜槓嗎?
    )的文章,從此,「斜槓青年」(Slasher)一詞開始進入那些對生活質量、人生價值有著更高追求的年輕人的視野中。今天,斜槓青年已經遍布世界各地,當然也來到了中國。作為一名跨界者,我將在這本譯作中與大家更多地探討和分享這個身份的體驗。無疑,我們活在一個高速發展的世界中。尤其是今年,很多人都獲得了匪夷所思的人生經驗。很多聞所未聞的事情都陸續出現,有人開啟了直播賣貨,有人在閒魚賺得不亦樂乎。
  • 【青春工行】冀小團和ta的斜槓青年 第四輯
    5月9日,小團在「青春冀語」微信公眾號吹響了斜槓青年的集結號,經過2周的報名徵集和緊張籌備,【青春工行】冀小團和ta的「斜槓」青年
  • 混婚禮界的斜槓女青年
    原標題:混婚禮界的斜槓女青年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王智汛專題圖片 受訪者提供在這個共享經濟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單一職業」這種無聊的生活方式,而是開始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
  •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了解一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了解一下 什麼是斜槓青年? 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斜槓青年, 可是究竟什麼是斜槓青年呢?
  • 做什麼「斜槓青年」,你本不該那麼費力。
    她就是「幹一行像一行」的「斜槓青年」藍盈瑩,雖然有些人不喜歡她過於完美的人設,但是她的努力我們都可以看見。而且在互動百科裡關於「斜槓青年」的詞條,引用這樣的調查數據,「在對國內18 ~25歲人群的調查中,有82.6%的年輕人想成為斜槓青年,有八成多的年輕人想要成為斜槓青年,這正是一個激勵人心的數字啊!那麼我們來看看什麼是「斜槓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