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斜槓青年」

2020-12-21 央廣網

「不會彈鋼琴的編輯,不是好攝影師。」「不『斜槓』一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90後。」當下,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正成為一種「潮」標籤。今年疫情以來,「斜槓青年」的隊伍更加龐大。

「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它指不滿足於專一職業生活方式、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青年人群,最早由美國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在《一個人/多重職業》一書中提出。中國青年報一項調查顯示,全國「斜槓青年」規模已突破8000萬人,他們以「80後」至「95前」人群為主,高學歷者佔據主流。

「斜槓青年」的生活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他們選擇這種生活方式?

對自我價值的探索

薛易是青島媒體人,利用業餘時間從事歷史研究和寫作,今年8月,他的歷史文學作品《刀頭上的絕響》出版發行,再現了田穰苴、吳起、樂毅、王翦、樊噲、韓信六位歷史名將的風採及波瀾起伏的人生。

從媒體人到作家,這次「斜槓」經歷是興趣使然。薛易說,出版這本書,選取名將來解讀歷史是源於自己的英雄情結。聽評書讓他度過了貧瘠的童年,但評書中,很多人耳熟能詳卻又難辨虛實真假,「他們塵封於正史中,活靈活現於野史演義裡,故事廣為傳播卻又面目模糊,有太多以訛傳訛,讓人真偽莫辨。他們在民間口頭傳揚,但被添加了太多的道德評判,或棒殺或捧殺。」正是基於這些童年經歷,薛易長大後不甘於似是而非的歷史印象,於是執意去遍讀史書典籍抽絲剝繭還原歷史人物,並將其置於時代的大背景下進行解讀和重構。

而媒體的從業經歷也為寫作提供了極大便利。薛易說,他寫作早已習慣以事實為依據,有理有據分說問題。行文過程中,他以正史為依託,只在歷史的空白處加以虛構,以小說筆觸勾畫人物,填充人物與故事細節,以虛實結合的筆法,再現名將鮮活性情。

在人生的多重選擇中,寫書成為很多「斜槓青年」的第一選擇。山東畫報出版社編輯郭珊珊告訴記者,仔細剖析著者群體,很多人都是「兼職」寫書。特別是網絡文學興起以後,很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以「碼字」為樂趣,其中不乏成功者。比如科幻作家劉慈欣,在專職寫作以前,就是一名典型的「斜槓青年」。

「仔細觀察古往今來的大家和如今頗有成就的『斜槓青年』,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都有自己的主業,然後再利用已有資源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濟南阡陌書店創始人鄭國棟認為。這方面中西方都有很多例子。在西方,達文西就是一個集畫家、發明家、天文學家、建築工程師等身份於一身的大家,他還對音樂、醫學、考古、水利、地質等頗有研究。有學者考證,他對其他領域的興趣,主要出於對繪畫的專注和熱愛。

濟南市閱讀協會會長何麗亞對此深以為然。她說,在從事閱讀推廣的過程中,她發現,很多不注重閱讀習慣培養的家庭,往往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問題。為此,她專門考取了心理諮詢師資質,方便在閱讀推廣中幫助更多家庭解決問題。在何麗亞的名片上,「閱讀推廣人/心理諮詢師」的頭銜赫然在列。

身兼數職,在十年前或許為鳳毛麟角的能者所專有,而現在的年輕人對此已司空見慣。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清研智庫等機構發布的《2019年兩棲青年金融需求調查研究》顯示,全國年輕群體中有主業的兼職者、創業者這類「兩棲」「斜槓青年」已超8000萬人。

濟南大學教授朱海濤認為,「斜槓青年」是年青一代的自我價值實現。與傳統職場中單一、穩定和保守不變的工作框架相比,擁有多個職業、多重身份的「斜槓青年」,能夠在更多的崗位和空間中挖掘自身潛力,拓展自我能力。「斜槓青年」不只是身份的疊加,自主選擇的職業觀和以興趣為出發點的社會實踐,不僅可以豐富個體的人生體驗,也能進一步釋放個性、激發活力,有助於新生一代青年成長為多思多研的人才,在職場的海洋裡乘風破浪。

大環境賦予的多元選擇

「斜槓」,是個體的選擇,也是大環境的映射。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和運用,商業新業態的蓬勃發展,新興職業的強勢崛起……都成為「斜槓青年」旺盛生長的「土壤」。

憑藉自製的5G網速體驗視頻得到眾多媒體關注,一躍成為母校的一張「名片」,8月2日,「老師好我叫何同學」在嗶哩嗶哩個人空間上傳了他的最新視頻,與他的600萬粉絲的ID拍了一張2000億像素的合影。這個微博認證為「知名數碼博主」、嗶哩嗶哩認證為「2019百大知名UP主」的北京郵電大學電信工程及管理專業2017級本科生,是大學校園裡「斜槓青年」的典型一員。

正處於探索人生無限可能的階段,大學生是書寫「斜槓」生活的最佳群體。一方面,脫產學習的模式使得大學生群體面臨的社會生存壓力較小;另一方面,包容開放的大學校園也為多元思想提供了極佳的孕育環境。一手國家獎學金,一手優秀志願者,既有「大廠」「央企」實習證明,又有支教公益經歷……翻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學校的「十佳大學生」「優秀畢業生」公示,這樣的光鮮履歷幾乎已經成了基本配置。而在閃光燈照不到的普通大學生群體裡,也不乏出色的多面手。

郭佳穎(化名)是中國傳媒大學的一名學生。平日裡繪畫軟體不離手的她,總會讓旁人誤以為她所學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就是個美術專業。雖然帶著藝術兩個字,但平時學習中小郭更多是與各種軟體打交道。而卸下學生標籤,她的另一層身份則是愛玩遊戲的網絡畫手。在網易LOFTER上,小郭是有著V字認證的「繪畫達人」,喜歡的遊戲、動畫的衍生創作是她繪畫的主要內容,並因此吸引了不少有著相同愛好的關注者。雖然自嘲「更新少,漲粉慢」,但小郭目前已有千餘名粉絲,並且還時常接到約稿的邀請。

幼兒園開始學習水粉畫,初中時畫筆變成數位板,對於二十歲出頭的小郭來說,繪畫早已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其實我害怕把愛好變成職業」,從小夢想做一個「自由職業者」的小郭雖然沒有選擇以繪畫為生計,畫筆卻始終是她生活的註腳。畢業實習時,小郭做過設計遊戲宣傳頁與活動海報的工作,興趣與專長交叉,雖然累,卻並沒有讓她厭煩。如今,畢業了的小郭嘗試著全新的文字工作,離開格子間和筆記本電腦,她依然是那個自由的網絡畫手。

「網際網路產業的快速崛起,催生了一大批新興職業,為年輕人展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才華提供了平臺。」朱海濤告訴記者,近年來,逐漸興起的「斜槓青年」熱與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社會分工的逐漸細化息息相關。與此同時,「技多不壓身」,掌握更多的技能,提升自身含金量,增加職業選擇「籌碼」也成為新生一代青年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的現實需求。

不給人生設限的態度

在社會營造的就業壓力下,一門特長就是未來職業發展的一重可能。在大學生的就業指導課上,「多元技能」正在成為與「核心競爭力」同等重要的關鍵詞。「斜槓青年」,正在從一種選擇變成一種「剛需」。

當「斜槓青年」發展成一種焦慮,許多青年人開始陷入盲目追求「斜槓」的誤區,樣樣技能沾手,樣樣不精通。還有人功利地陷在為「斜槓」所作的付出與可取得的收穫的計算題裡,反覆權衡,遲疑不決。

精力的分散和焦慮的蔓延,不僅不能讓年輕人打開人生的新局面,反而耽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和大好年華。《人民論壇》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部分青年對「斜槓」的追求,實際上追求的是收入而不是興趣。這種認知的誤區打翻了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的天平,也無視了成為「斜槓青年」必須具備的強大的自我意識和內在驅動力。「斜槓青年」並不只是一道鍍金的標籤,更是一種不給人生設限的態度。「斜槓」只是一種價值選擇,而非通往成功的方法論。

「阿拉丁」是一名在首爾留學的中國留學生,比起真名,她更喜歡用「阿拉丁」這個網名來稱呼自己。除了留學生身份,她還是一名日語學習者、街舞愛好者、韓國女團字幕組成員。高考失利,她以4分之差從想學的日語滑到韓語專業,大學的開端籠罩著一層陰霾,她選擇發展興趣愛好來轉移焦慮。舞社成了她的「烏託邦」。撿起初中時的一點拉丁舞基礎,她在北京的舞社報了名,一有空閒就坐上整整一小時的地鐵去舞社學習街舞。大一時只能在觀眾席當觀眾的她,到了大二已經可以空閒時間參加舞社商演,比賽時代表學校上臺。

街舞學習為「阿拉丁」打開了新的局面——因為學習街舞,她喜歡上了韓國的舞團,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她加入了某位韓國女團成員的粉絲字幕組。「我翻譯第一個視頻的時候,一個十分鐘的視頻,我翻譯了整整一個晚上。」半年後,她翻譯同樣時長視頻所花費的時間縮短到了一個小時。借著熱愛帶來的驅動力,她通過了韓語等級考試,申請到了學校與韓國合辦的「2+2」交換項目,並拿到了獎學金。不過,對於最初的夢想,她也並沒有放棄。韓國留學是一個起點,「阿拉丁」想要踏足的還有更遠的世界。利用兼職攢下的家底,她從大二開始課外學習日語。目前,她在準備參加因疫情推遲的日語等級考試,並計劃畢業後去日本讀修士。

「我以前總覺得,我未來要做的一定要是自己最喜歡做的事。」談起自己還算豐富的大學生活,「阿拉丁」頗有感觸。「後來發現生活並不總是如意,但趁著年輕,多做想做的事情總是好的,不管成不成功。總是顧忌得失很可能雞飛蛋打,心態純粹一些,反而可能給人生點亮那盞『神燈』。」

山東師範大學心理學院青年講師凌曉麗認為,當下,「斜槓青年」這一名詞下大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奔於生計與前程的「被動斜槓」,一類是追尋自我實現的「主動斜槓」。就比例而言,被動者居多,主動者如「韓寒」們居少,經濟水平可能是分水嶺。

「時代的變化讓青年有了更多機會將內心的迷茫與糾結通過一次次選擇進行外化,從『只能想想』到可以付諸實踐這是一種進步。但不論何種時代,做的代價都會遠大於想的成本。」凌曉麗認為。

凌曉麗告訴記者,作為青年,大膽嘗試甚至是「好高騖遠」都未嘗不可,不觸及自己的「天花板」怎能知道自己的極限。因此如何選擇沒有標準,但選擇之後應如何去做卻早有公論,便是「腳踏實地」。簡單來說,不要左顧右盼,在你的路上前行,看著你的前方,每每邁進一步,都應給自己掌聲。

相關焦點

  • 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斜槓青年具體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斜槓青年?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斜槓青年,可是究竟什麼是斜槓青年呢?比如說你正職是一個銷售,然後還在額外時間寫自己公眾號的文章,那你就可以說你的職業是:銷售/自媒體編輯,中間那條斜槓就是這個詞彙的來源。
  • 我所理解的「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這個詞,最近兩年特別火。誰誰誰不僅是自媒體達人還是某諮詢公司的合伙人,誰誰誰一邊在高校教書育人一邊還在網上教人怎麼做PPT,甚至還有些人勇敢地裸辭,然後做了很多事情之後就擁有了一個人人稱羨的斜杠人生。似乎一個人只要身兼數職,就可以變成別人口裡的 「斜槓青年」,走上令人仰慕的人生巔峰。而在網絡上爆紅的「斜槓青年」,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 大宋斜槓男神蘇東坡PK當代網紅青年,斜槓青年英語怎麼說?
    想知道斜槓青年的英文怎麼講,要先知道斜槓怎麼講,斜槓「/」的英文是Slash,斜槓青年就是slasher。(注意,slasher本指血腥恐怖片,或拿著刀亂砍濫伐的人。近年來開始用來指代那些身兼多職的人。)
  • 錯過了靳東的「斜槓青年」,就過好「斜槓餘生」吧
    程皓不服氣地頂嘴:「斜槓」你懂嗎?我這是「斜槓青年」。在此之前,對「斜槓」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兼職一層。直到翻開《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才了解這一新潮詞彙的產生及發展。這一條斜槓前後,並不是簡單的「同時」擁有的並列關係,還蘊涵著順應時代需求追求改變的勇氣。打開搜尋引擎,才知自己的孤陋寡聞,原來世間從不缺乏「斜槓」精英。
  • 斜槓青年,新流行的擇偶標準
    關於這個,叔給你的意見就是:找一個能一起打發時間的斜槓青年。 這年頭,不找個 斜槓青年做對象,其實都不太好意思在飯局上炫耀的。什麼是斜槓青年?正經舉個例子。高曉松,他就是標準的斜槓青年:清華高材生 / 民謠歌手 / 導演 / 脫口秀主持人……。他們不滿足於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
  • 萬字整理:左手自由職業,右手斜槓青年
    這一期的話題是「自由職業對話斜槓青年」。 嘉賓是採訪接觸了近200名斜槓青年的社科院研究員牛天,我們進行了一場時長2個多小時的深入交流,聊了我們這些年採訪自由職業和斜槓青年的觀察和感受。 研究方向: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平臺經濟與青年職業。 2017年至今,調查研究約100餘斜槓青年、自由職業者。 論文《嵌入、表達、認同:斜槓青年的自我實現研究》《在消解中反思:斜槓青年的自反性研究》《戴著鐐銬跳舞:斜槓青年職業身份認同雙重內捲化研究》等多篇學術論文發表於《中國青年研究》《當代青年研究》等核心期刊。
  • 斜槓青年是一種成功的象徵
    但是要從Slash的眾多意思眾挑出「斜槓」這一含義恐怕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  實際上,當Slash一詞作為名詞來形容人是所指代的含義是比較特殊的。具體翻譯過來可以稱作為「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是指一群不滿足於終身從事「專一職業」生活方式的人群。這群人往往都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在他們的名片或者簡歷上關於他們的職業信息總是會使用到slash斜槓分隔開。
  • 文藝青年、斜槓青年、佛系青年……你最適合哪個稱呼?
    恰逢青年節,本期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一些和青年有關的英文表達。 再不濟,你也可以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用be fond of literature and art(喜歡文藝)來表達文藝青年。 不過,不知何時起颳起一陣文藝颶風,很大程度上改寫了文藝青年的認知,甚至讓它沾上了貶義和嘲諷的意味。
  • 那些關於「斜槓青年」的粉紅泡泡,該戳破了
    實際上,在「斜槓」的提出者《紐約時報》專欄作家Marci Alboher那裡,這只是作為一種職業形態,並沒有"青年"這個後綴。有意思的是,這個概念在中國的傳播與青年文化緊密聯繫在一起,並且在社交媒體上風靡起來,「斜槓」成為一種在年輕群體中的流行風尚與生活態度。
  • 混婚禮界的斜槓女青年
    原標題:混婚禮界的斜槓女青年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王智汛專題圖片 受訪者提供在這個共享經濟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單一職業」這種無聊的生活方式,而是開始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
  • 金庸筆下,誰是最典型的斜槓青年?
    韋小寶導 語可他們,還不算最典型的斜槓青年。畢竟呢,最多就是有第三職業。以下這位,他的身份多得差點數不過來。誰?《鹿鼎記》的韋小寶!正 文最近「斜槓青年」成為熱門話題,名詞解釋: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而「斜槓」,則成為他們的代名詞。斜槓後面,就是第二職業、第三職業等等。譬如,《天龍八部》中的三位男主角:段譽既是逍遙派的傳人,他從玉像處習得了凌波微步與北冥神功。
  • 在軍營裡,也有一群「斜槓」青年正在長成
    或許你早已聽過或許這是你get到的一個新詞「斜槓」青年它來源於英文Slash大意指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以及多元的生活也可以引申為多才多藝的青年他們在努力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以擁抱更好的自己古往今來其實「斜槓」人士我們並不陌生比如北宋大文豪蘇軾有著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美食家等很多「頭銜」還主持修建了杭州西湖的蘇堤這樣超級「斜槓」可以說是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如今,在軍營裡也有一群「斜槓」青年正在長成
  • 做客服當服務員,「斜槓青年」群體靈活就業大有作為
    畢業後,不少年輕人則身兼數職,同時「打幾份工」,成為名副其實的「斜槓青年」,也賦予了靈活就業全新的含義。有相關兼職平臺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已經有超過20%的大學生有意向或者已經有兼職工作。「斜槓青年」數量大幅增加「斜槓青年」於2018年在網絡上出現,指不滿足「專一職業」,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那時,「主業+副業」成為「斜槓青年」的標誌。在「主業」穩定之後,來個「副業」,則妥妥的被打上「斜槓」標籤。
  • 臺灣青年「忙盲茫」與「斜杠人生」
    但是在臺灣,人們普遍將斜槓理解成兼職,以求通過「斜槓」加薪,當然生活越來越忙碌。 這已經脫離了瑪西·阿爾伯提出的斜槓生活的「選擇」與「自由」概念的原意。試想:有一份主要收入的臺灣青年還要靠斜槓的方式兼職,就說明他的主要收入不高,要通過壓縮休息時間,外出兼職來補貼家用。這與原本斜槓青年擁抱多元人生的「選擇」與「自由」相去甚遠。
  • 做什麼「斜槓青年」,你本不該那麼費力。
    她就是「幹一行像一行」的「斜槓青年」藍盈瑩,雖然有些人不喜歡她過於完美的人設,但是她的努力我們都可以看見。而且在互動百科裡關於「斜槓青年」的詞條,引用這樣的調查數據,「在對國內18 ~25歲人群的調查中,有82.6%的年輕人想成為斜槓青年,有八成多的年輕人想要成為斜槓青年,這正是一個激勵人心的數字啊!那麼我們來看看什麼是「斜槓青年」。
  • 不會搞副業的藝人不是好斜槓青年
    這樣看來,王一博同學還是一名有著多重身份的斜槓青年呢! / 斜槓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 斜槓青年的新招數,Excel核對數據,只需3秒
    #硬核新知派#現在社會中有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稱之為斜槓青年所以我們要努力成為一名斜槓青年,先從掌握Excel技巧學起。今天阿鍾老師講的就是一個與斜槓有關的小技巧。我們日常工作中經常要對兩列數據進行核對,比如每月庫存檔點核對、開會人數核對等等,你是怎麼做呢?不會還是用眼睛一個個找吧?教你一招,3秒輕鬆搞定,別再去一個個找了。
  • 粵劇名家與AI機器人助陣斜槓青年
    「粽情音粵」助力廣州演藝復甦,為不划龍舟的端午加戲「粽情音粵」唱演會海報「粽情音粵」唱演會節目單廣州演藝市場逐步復工復產之際,地處西關鬧市的粵劇藝術博物館,將以一臺斜槓青年策劃並表示,非常願意參與到創藝青年的探索中。據了解,「粽情音粵」唱演會籌備以來,得到了多位專業粵劇演員的幫助和指導。他們或親自到場或視頻連線,教授大家咬字發音和粵劇的手眼身段。更有粵劇大師羅品超弟子李肇星、優秀演員區紅將和青年們共同表演,佛山粵劇院的演員蕭雅芝將擔任唱演會的串講人。
  • 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 | 《斜槓青年》首演圓滿成功! !
    由南京市話劇團、南京藝術學院電影電視學院聯合製作,高城編劇,嚮往執導,南京藝術學院電影電視學院17級表演班2組全體同學參演的原創話劇《斜槓青年》於12月30、31日在南京藝術學院實驗劇場隆重首演。雖然恰逢雨雪天氣,但是寒冷依舊擋不住現場觀眾的熱情和掌聲。
  •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了解一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了解一下 什麼是斜槓青年? 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斜槓青年, 可是究竟什麼是斜槓青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