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我最愛的一本書是什麼?我會脫口而出是《紅樓夢》,四大名著之首。從性情各異,活靈活現的紅樓人物到他們的生活點滴,無不令人駐足。這是一部封建社會大百科全書式的小說,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總匯,全景式地展示了清朝中期,人們的生存狀態,上至王孫貴族,下至黎明百姓,其中對文學詩詞、各類文賦、宗教信仰、園林建築、禮儀民俗、美學鑑賞、美食、醫學、曲藝、服飾、技藝、哲學、人性、乃至影射政治等等等等,都有深入的描寫。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國古代文學的典範之作!因此,那個時候的文人騷客都在談論傳看,清嘉慶年間《京都竹枝詞》說:開談不讀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那個時候到現在,還有很多學者寧願用畢生精力去研究,稱作「紅學」。現代一些研究傳統民俗文化的學者,還在其中尋覓一些傳統的影子。
這部「千紅一窟,萬豔同悲」的《紅樓夢》,不僅將溫潤細膩,至情至性的寶玉帶到讀者面前,還為我們展示了金陵四大家族賈、史、王、薛諸般女流,以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的視角,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鬚眉之上的閨閣小姐們的人生百態。喻男子為鬚眉濁物在當時也是非常有反叛精神的。曹公寫金陵豪族的紙醉金迷,除了「天上人間諸景備」的大觀園和「富貴溫柔鄉」精細講究的服飾飲食外,於鐘鳴鼎盛的賈府而言,對於香的應用也早已內化於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香更是一絕。《紅樓夢》中提到香是極多的,其中人物的每一次出場幾乎都是帶著香味的,小說中女子眾多,用香是常態。再則,在小說中,我們可以讀到諸多用香場景:祭祖酬神、會友賓朋、撫琴坐禪、讀書嬉鬧、風花雪月、燻衣制香、妝容護髮、驅邪療疾等等,可以說香在書中無所不在,種類、用途廣泛。紅樓夢中關於香事的記載很多,無論是香品形式、香品用法亦或是香事用具,我們都可以找到相應的記載。雖然小說的年代歷史是架空的,但是曹雪芹先生生活的年代是清中期,正是康乾盛世頂峰轉為衰敗的時期,小說中的生活禮俗常態就是當時這樣大戶人家的生活方式。有品味的貴族世家,風雅已經內化到他們的日常生活環節中,達到一種日用而不自知的境界,清代是雅文化集大成的時期,《紅樓夢》的美學都應基於這個大背景,是古代貴族精緻生活的典範。不僅詳細且細膩的記載了中國香文化在明清時期的繁榮景象,而且也從側面體現出了中國香文化的源遠流長。正如傅京亮老先生在《中國香文化》中概括的那樣「廣行於明清——香滿紅樓」。
《紅樓夢》中很多的人名、地名、建築名的命名都與香有關。有的直接與香料、香物、香品有關,有的則與芳香花草植物有關,有的則與香氣、香息有關,以香命名無疑是《紅樓夢》之一大特色。首先翻開書頁,映入眼帘的就是章回體題名書目。如前八十回:林黛玉誤剪香囊袋、意綿綿靜日玉生香、埋香冢飛燕泣殘紅、蔣玉菡情贈茜香羅、薛寶釵羞籠紅麝串、識分定情悟梨香院、蘅蕪院夜擬菊花題、林蕭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蘅蕪君蘭言解疑語、不了情暫撮土為香、脂粉香娃割腥啖、暖香塢雅制春燈謎、茉莉粉替去薔薇硝、玫瑰露引來茯苓霜、憨湘雲醉眠芍藥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痴丫頭誤拾繡春囊。後四十回有:強歡笑蘅蕪慶生辰、苦降珠魂歸離恨天……
香文化貫穿了大觀園中的各方面,《紅樓夢》中帶有香的人名,如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菂官、芸香、金桂、桂雲、蘅蕪君、賈芸、茜雪、蕙香、麝月、檀雲、襲人。還有以香為地名的,如遣香洞、蟠香寺、天香樓、梨香院、暖香塢、藕香榭、紅香圃、蘅蕪院、含芳閣、木香棚、紫檀堡、稻香村。
《紅樓夢》中的出現的香物就有:香囊、香袋兒、香沉香拐拄、旃檀香木佛像、檀香護身佛、香念珠、紅麝串、香汗巾、香扇、香燭、紅香枕。香品主要有:香油、香膏、香露、香粉、瓣香、香篆、鬥香、盤香、香丸、香皂、十香返魂丹、百合香、悶香、更香、十香散、藏香、福壽香。香具主要有:「爐瓶三事」、香箸、香炭、香案、香幾、手爐、燻籠、燻爐、燻球。出現的各類香料,有宮廷所賜,有民間採辦,有本土草本香料,也有西域外國香料,植物香料,動物香料,樹脂香料等,小說中,之多之廣,恆河沙數,不勝枚舉。
薛寶釵的「冷香丸」
在紅樓夢裡最有名的就是薛寶釵的「冷香丸」了,在第七回中,寶釵有個病根,發病了就會咳嗽,吃尋常藥是不中用的,請什麼名醫仙藥都不管用。遇到一個禿頭和尚說,這是胎裡帶來的一股熱毒,給了一個海上仙方,雖未去根,但發病時吃一丸就好。這海上仙方的組成要難得「可巧」二字:「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開的白芙蓉花蕊十二兩,冬天開的白梅花蕊十二兩,將這四樣花蕊於次年春分這日曬乾,和了和尚給的一包異香異氣作引子的藥末子,一齊研好。又要雨水這日的雨水十二錢,白露這日的露水十二錢,霜降這日的霜十二錢,小雪這日的雪十二錢,把這四樣水調好,和了藥,再加十二錢蜂蜜,十二錢白糖,丸成龍眼大的丸子,盛在舊瓷壇裡,埋在花根底下,發病時吃一丸,用十二分黃柏煎湯送下。」
因為寶釵之病根是胎中帶來的一股熱毒,故蘊於下焦,須用黃柏作引藥子。病發時熱毒上犯於肺故而咳嗽,白牡丹、白荷花、白芙蓉、白梅花均因白而入於肺,四物之蕊雖香,不過淡而清香,與一個「冷」字最相合,曾說和尚給了一包 「 異香異氣 」 的末藥作引子,指的就是某種有止咳化痰平喘的芳香藥。
寶釵在大觀園裡住在蘅蕪苑。這裡有三大特色:一是蒼翠無花,只有各種奇草仙藤;二是有異香,遠非花香可比;三則是簡素,從園子到屋子,沒有太多人工的裝飾。這三條也表現了寶釵的性格,對打扮之事不大上心,衣服總穿得半新不舊,生活的十分簡淨,屋子裡如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中供著數枝菊花,並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床上只吊著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寶釵身上,處處是斷舍離,是空無。
山中高士晶瑩雪。《終身誤》
任是無情也動人。《第63回佔花籤詩》
這兩句詩說的是寶釵,精準的寫出了寶釵的性格,她是外熱內冷的,或者說是外儒內道的,她住的屋子像雪洞,身上帶著一把金鎖,吃的藥是冷香丸。雖然文中後面寫了丫鬟們都認為寶釵是最好說話,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可以親近她,因為她是溫柔可親,從來不發脾氣的,但是也從來沒有一個人真正走進過她的內心。「冷香丸」的冷香恰如其分的表達了她的性格。
林黛玉的「幽香」「藥香」「書香」
在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 意綿綿靜日玉生香」這一回中,寶玉從黛玉的袖中聞得一股幽香,令人醉魂酥骨,寶玉問到這香味奇怪,不是香餅子,香球子,香袋子的香,黛玉冷笑道:「難道也有『羅漢』、『真人』給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沒有親哥哥親兄弟弄了花兒、朵兒、霜兒、雪兒替我炮製。我有的只是些俗香罷了。」寶玉不甘示弱,也編起耗子偷香芋的故事,暗指林妹妹才是真正的「香玉」,黛玉聽了也是不依不饒,兩小無猜,天真爛漫。
第三回林黛玉剛進賈府的時候,被問到有不足之症,老祖宗問她吃什麼藥,她說「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到今日未斷,請了多少名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如今還是吃人參養榮丸。」
瀟湘館是黛玉的住所,院中最主要的植物是竹子,滿院修長的翠竹,土地下蒼苔布滿,中間羊腸一條石子漫的路。後院栽著些梨樹和芭蕉。梨樹在春天會開白花,所以瀟湘館的整體色調是終年青綠,春天則夾雜些微白花的冷色調,幾乎沒有暖色。瀟湘館的植物配置,明顯體現出黛玉孤潔的性格。二十七回中,借雪雁、紫鵑之口,側面寫了黛玉素日的性情,「無事悶坐,不是愁眉,便是長嘆,且好端端的不知為了什麼,常常的便自淚道不幹的。」黛玉是來還淚的,所以題帕三絕,每首都在寫淚。而瀟湘館的植物,也大多和淚有關,最明顯的當然是斑竹,還有就是苔蘚。
黛玉體弱,舊疾常發,常吃藥。五十二回裡,寶玉在黛玉屋中見到一盆單瓣水仙,點著宣石,便極口贊:「好花!這屋子越發暖,這花香得越清香。」黛玉卻說:「這是你家的大總管賴大嬸子送薛二姑娘的……我原不要的,又恐怕辜負了他的心……我一日藥吊子不離火,我竟是藥培著呢。那裡還擱得住花香來燻?越發弱了。況且這屋子裡一股藥香,反倒把這花香攪壞了。」不知是不是受黛玉的影響,寶玉也愛上了藥香。晴雯生病,寶玉命人就在屋裡煎藥,晴雯怕屋子裡有藥氣,他便說:「藥氣比一切的花香果子香都雅,神仙採藥燒藥,再者,高人逸士,採藥治藥,最妙的一件東西!這屋裡,我正想各色都齊了,就只少藥香,如今恰好全了。」我想著聞到的那一股幽香,一定是藥香燻的吧,在中醫裡,藥材和香料就是同源的,很多藥材可以當成香料來製作薰香,很多香料也可以當作藥材來治病。
藥材的原料通常源自乾燥的草木,聞之有淡淡的苦澀,但也通透幽靜,正合了黛玉身上的「幽香。」藥香與諸香不同,正如黛玉與世俗不同的遺世獨立的性格。
在第四十回,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賈母帶她逛大觀園,通過劉姥姥的描述,我們看到了林妹妹的房間: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劉姥姥道:「這必定是那位哥兒的書房了。」賈母笑指黛玉道:「這是我這外孫女兒的屋子。」劉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這哪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劉姥姥把黛玉的屋子當成了男孩的書房,滿屋子除了書,就是筆墨紙硯。黛玉是個書痴,她從蘇州回來也不帶什麼,唯獨帶了沉甸甸好幾箱的書。她喜歡屋子裡有滿滿的書,伸手就能讀。喜歡把家具都布置得很緊湊,屋子裡常年點著火盆,燒得暖融融的。她養鸚鵡,喜歡動物,親近自然。黛玉的屋子和院子不同,她是外冷內熱的性格!這就是黛玉的幽香,藥香與書香!
貴妃省親焚御香
第十八回,賈元春歸省慶元宵:「至十五日五鼓,自賈母等有爵者,俱各按品大妝。園內各處,帳舞蟠龍,簾飛繡鳳,金銀煥彩,珠寶爭輝,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長春之蕊,靜悄無人咳嗽。賈赦等在西街門外,賈母等在榮府大門外。街頭巷口,俱系圍幕擋嚴……少時便來了十來對,方聞隱隱細樂之聲。一對對龍旌鳳翣,雉羽夔頭,又有銷金提爐焚著御香,然後一把曲柄七鳳金黃傘過來,便是冠袍帶履,又有值事太監捧著香珠、繡帕、漱盂、拂塵等類……一隊隊過完,後面方是八個太監抬著一頂金頂金黃繡鳳鑾輿,緩緩行來……只見園中香菸繚繞,花彩繽紛,處處燈光相映,時時細樂聲喧,說不盡這太平氣象,富貴風流……一時,舟臨內岸,復棄舟上輿,便見琳宮綽約,桂殿巍峨,石牌坊上寫著「天仙寶境」四大字,賈妃命換了「省親別墅」四字。於是進入行宮,只見庭燎繞空,香屑布地,火樹琪花,金窗玉檻。說不盡簾卷蝦須,毯鋪魚獺,鼎飄麝腦之香,屏列雉尾之扇。真是金門玉戶神仙府,桂殿蘭宮妃子家。」
此段描寫賈元春省親歸家,慶祝元宵佳節,說不盡的天家富貴,皇家氣派。通過無處不在的香來敘述。《紅樓夢》用香最浩蕩的場面就是「元妃省親」這一回。從「銷金提爐焚御香」到園中布置「鼎焚百合之香」,到「園中香菸繚繞」「香屑布地」。從而得知元妃從皇宮起駕到大觀園一路上都是由香陪伴的。麝香和龍腦在當時也都是皇族或公侯世家才有資格使用的香料,大量奢侈的用香,以顯示出了奢華的生活與地位的象徵。
秦可卿的「甜香」
在第五回「遊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中:「大家來至秦氏房中,剛至房門便有一股細細的甜香襲人而來,寶玉覺得眼餳骨軟連說『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時有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兩邊有宋學士秦太虛寫的一副對聯其聯云: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籠人是酒香。案上設著武則天當日鏡室中設的寶鏡,一邊擺著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盤內盛著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設著壽昌公主於含章殿下臥的榻,懸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聯珠帳……展開了西子浣過的紗衾,移了紅娘抱過的鴛鴦枕。」
秦可卿房中擺設和裝飾的東西,曹公這麼誇張的描寫,這些東西在現實中大約都是不存在的,是明顯的杜撰。它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透露出或隱或現的性的隱喻。據歷史記載,武則天跟她的面首張氏兄弟穢亂春宮的活動是在「鏡殿」,即四周是鏡子的宮殿進行,即所謂的「鏡殿秘戲」。趙飛燕的金盤。宋樂史《楊太真外傳》引《漢成帝內傳》中說:「漢成帝獲飛燕,身輕欲不勝風。恐其飄翥,帝為造水晶盤,令宮人掌之而歌舞。又制七寶避風臺,間以諸香,安於上,恐其四肢不禁。」有一種說法認為,漢成帝縱慾而亡就是飛燕、合德兩姐妹造成的。再者就是楊玉環的木瓜。安祿山跟楊貴妃有私情,曾用指爪抓傷楊貴妃的乳,因「指爪」跟「木瓜」音似,後來就訛傳為「木瓜」。最後西子浣過的紗衾、紅娘抱過的鴛枕。明代傳奇《浣紗記》寫到西施浣紗時跟範蠡定情,元雜劇《西廂記》寫到紅娘抱著鴛枕送鶯鶯跟張生幽會。「紗衾」和「鴛枕」就成了偷情的代指。
秦可卿給寶玉最初的性啟蒙,也是寶玉在夢中的第一個性幻想對象。在那個下午,寶玉進了可卿的臥室,最先感覺到的就是一絲如迷魂般的甜香,想必那時寶玉就已經醉倒大半了。楊貴妃的乳、趙飛燕的足、紅娘的鴛枕……突出了秦可卿的情,她的香味是甜的、暖的、燻人慾醉的,她的氣息,如同一杯溫熱的蜜酒,讓人眼殤骨軟,醉意直通四肢百骸。
太虛幻境中的「群芳髓」
上文講到秦可卿帶著賈寶玉到她自己的臥室裡歇午覺。剛至房門,便有一股細細的甜香襲人而來,恍惚睡去,神遊太虛幻境,指迷十二釵,和秦氏翻雲覆雨,情意纏綿。秦可卿字兼美,既兼有寶釵之鮮豔嫵媚,又有林黛玉之風流婉轉,體態和神姿的完美結合,從夢境中就開啟了賈寶玉和薛林二人之間一生不了的情緣。
第五回:(警幻仙姑)說畢,攜了寶玉入室。但聞一縷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寶玉遂不禁相問。警幻冷笑道:「此香塵世中既無,爾何能知!此香乃係諸名山勝境內初生異卉之精,合各種寶林珠樹之油所制,名『群芳髓』。」寶玉聽了,自是羨慕而已。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來。寶玉自覺清香異味,純美非常,因又問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靈葉上所帶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紅一窟』。」寶玉聽了,點頭稱賞。因看房內,瑤琴、寶鼎、古畫、新詩,無所不有,更喜窗下亦有唾絨,奩間時漬粉汙,壁上也見懸著一副對聯,書云:「幽微靈秀地,無可奈何天。」
妙玉的「佛香」「悶香」
要說妙玉身上的味道,相必是隴翠庵的佛香,她在紅樓中顯得如此出塵脫俗,正是因為她身上的宗教性。她在十二釵中本應該是最沒有「欲望」的人,自稱「檻外人」。但妙玉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物,從她所有的判詞中都可以看出這種矛盾:潔與不潔,空與不空。她富貴過,驕傲過,如今又沒落,這種落差是最讓人痛苦的,所以她養成一種孤傲,一切人我都看不起。正如寶玉所說「萬人不入她的目」,而這也就意味著,她同時也不入萬人之目了。最後,妙玉的處境,自然的就變成了「才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她寧可被人詬病是「假清高」,也不能讓人看扁,被人欺負。
第四十回裡,劉姥姥二進榮國府,飯後賈母帶劉姥姥進了大觀園隴翠庵,妙玉對貧苦老人劉姥姥深惡痛絕,這與賈府一貫的「憐老恤貧」「寬柔待下」的宗旨不同,更與佛門宣揚的「慈悲為懷」「普度眾生」大相逕庭。其實她是在劃清界限。本質是,她和劉姥姥沒什麼不同,都是依靠賈府求生的人,劉姥姥能放下臉面讓人取笑,妙玉做不到。她和採買的12個小尼姑一同來到賈府,和梨香院中養的12個戲子,也沒多少區別,都只是大觀園裡的基本配置,只是點綴園子風景的擺設而已。喝個茶,要特別用梅花上的雪水,舊年的雨,還要順便打壓黛玉一頭,「你竟是個大俗人」顯示出自己品位的高雅不俗,搬出自己的古董茶杯,來向賈府證明,我有的,你們家都還未必有,我懂的,你們也都未必懂。她像黛玉,卻比黛玉更孤僻,像惜春,卻比惜春更古怪。她的出家,帶髮修行,實在非己所願。她不像惜春,是看慣了「春榮秋謝花折磨」,了悟到了「生關死劫誰能躲」之後,主動出家修行,而是因為自小多病,命運把她逼上了一條去往「檻外」的不歸路。
她過於愛清潔,而寶玉卻常自認是濁物,最後卻清濁翻轉,妙玉是「風塵骯髒違心願」,而寶玉卻入了空門,別了世人,走入一片茫茫大雪之中。說到底,來人間一遭,未必都要進了空門,才是修行。妙玉是修行,寶玉也是修行,修的是溫柔和慈悲,修的是看破和灑脫,修的是斷舍離,修的是大隱隱於世,懷抱出世之心,卻又照顧著世間未曾解脫的眾生。這修行的真意,妙玉不懂,她困在自己的驕傲之中,怕沾染了世俗的風塵。寶玉或許懂一點,但也是懵懵懂懂。他天生有佛心,但就像頑石裡的璞玉一般,未曾真正開鑿。
最後第一百十二回,在打坐的妙玉被強盜燻了悶香,劫走了,不知下落,傳聞賣入煙花之地。正如判詞中所說「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令人唏噓。
賈芸的冰片
第二十四回,賈芸為求職給王熙鳳送香料。這賈芸年十八,家境不好,雖是姓賈是同宗同族,也是有窮有富。苦於無差可幹,此前三番五次求請於賈璉,奈何賈璉在王熙鳳之下,將那原本差點到手的工作被賈芹得了去。是以賈芸打定主意去求王熙鳳。賈芸身無分文,要求王熙鳳而沒有送禮的錢。因而想到有個舅舅叫卜世仁,希望得到舅舅的幫襯,借一些冰片麝香。哪知道,他這舅舅舅母毫無親戚之情,左推右辭的。最後竟是從市井潑皮倪二手中借了十五兩三錢,且借條也沒寫。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可見一斑。
賈芸本來是來送禮的,這個送禮的講究還挺大。不能直說我是來送禮,這樣接受禮物的人面子就很難辦了。他到底是接受還是不接受呢,而且你送禮肯定是求我辦事,那接受了之後,是不是一定要應承你的事情呢,這不等於是受制於人麼,這讓接受禮物的人壓力很大。因此賈芸很聰明,明明是花了巨資買來的香料,偏要說成是朋友給的。而且話中帶出,只有鳳姐這樣的人物才配使這些。樣樣都是貼心,正中鳳姐心懷。王熙鳳的對策也很有意思,明明心裡高興,且知道對方來意,卻偏偏假裝糊塗,還不能讓對方覺得是因為你送了禮,我才把活派給你的。最後分派了賈芸做了花匠的監工,種植花木的差事。這樣一段人情世故,求人辦事的方式,也是一種說話的藝術,側面也可以看出冰片麝香的貴重。
寶玉祭金釧
賈寶玉有兩個可以不需要掩飾真性情的好閨蜜,一個晴雯,另一個是金釧。賈寶玉和金釧可以說是有點肆無忌憚地調情,金釧還主動當著眾人問寶玉吃不吃她嘴上的胭脂。《紅樓夢》第三十二回因為賈寶玉一次無所顧忌的調情,使得金釧被王夫人打後攆出府,最後落井早逝。賈寶玉有推卸不了的責任。
第四十三回,寶玉為悼念金釧一氣跑了七八裡路出來,人煙漸漸稀少,寶玉方勒住馬,回頭問茗煙「這裡可有賣香的」,茗煙道:「香倒有,不知是哪一樣」,寶玉想道,「別的香不好,須得檀、芸、降三樣」茗煙笑道「要香作什麼使,我見二爺時常小荷包有散香,何不找一找」,寶玉摸了一摸,竟有兩量沉速(沉香)。找來爐火焚上,含淚施了半禮。
水仙庵的井邊祭拜金釧,至於為什麼在井邊,金釧是落井而死,寶玉曾說過,天下水同處一源,在哪裡祭都是為表達心意,爐香嫋嫋中,也挽回不了寶玉無心之過造成的災難後果,也彌補不了寶玉那顆受到創傷的心,此處寶玉所用貴重香料祭金釧,為表達一份愧疚。
紅樓中的香藥療疾
香的藥用,除了薛寶釵的「冷香丸」治療熱毒之外,以香做藥,還有使用安息香,第九十七回,一邊黛玉焚稿斷情,魂歸離恨天,另一邊寶玉懵懵懂懂掀了寶釵的蓋頭。驚訝娶的不是黛玉,又舊病復發,頓時暈厥,這時賈母便命滿屋點起安息香,定住他的魂魄。眾人鴉雀無聞。停了片時,寶玉便昏沉睡去。
安息香原產於中亞古安息國、龜茲國、漕國、阿拉伯半島及伊朗高原,安息香是安息香樹的樹脂,安息香科植物青山安息或白葉安息香的樹幹受傷後分泌的樹脂,魏晉時自西域安息國傳入,故名。後來醫家順字釋為「安息病邪之氣」,可「闢邪」,開竅醒神。唐宋時因以舊名。《酉陽雜俎》載安息香出波斯國,作藥材用。《新修本草》曰:「安息香,味辛,香、平、無毒。主心腹惡氣鬼。西戎似松脂,黃黑各為塊,新者亦柔韌。」有開竅闢穢、行氣活血的功用,常用來治猝然昏迷、心腹疼痛等病症。此事說明香藥同源,治病療疾,除了吃的用的藥,還有用來聞香的藥,也是用香療愈的實證。
紅樓夢中的「香物」
香禮
第十八回:少時,太監跪啟:「賜物俱齊,請驗等例。」乃呈上略節。賈妃從頭看了,俱甚妥協,即命照此遵行。太監聽了,下來一一發放。原來賈母的是金、玉如意各一柄,沉香拐拄一根,伽楠念珠一串,富貴長春宮緞四匹,福壽綿長宮綢四匹,紫金筆錠如意錁十錠,吉慶有魚銀錁十錠。邢夫人、王夫人二分,只減了如意、拐、珠四樣。
第七十一回,禮部奉旨:欽賜金玉如意一柄,彩緞四端,金玉環四個,帑銀五百兩。元春又命太監送出金壽星一尊,沉香拐一隻,伽南珠一串,福壽香一盒,金錠一對,銀錠四對,彩緞十二匹,玉杯四隻,早有人將備用禮物打點出五份來:金玉戒指各五個,腕香珠五串。南安太妃笑道:「你們姊妹們別笑話,留著賞丫頭們罷。」五人忙拜謝過。北靜王妃也有五樣禮物,餘者不必細說。
第七十八回:王夫人一看時,只見扇子三把,扇墜三個,筆墨共六匣,香珠三串,玉絛環三個。寶玉說道:這是梅翰林送的,那是楊侍郎送的,這是李員外送的:每人一份。說著,又向懷中取出一個檀香小護身佛來,說:「這是慶國公單給我的。」
這幾段可看出賈母年德高望重,贈與賈母的禮物既體面且上檔次又顯尊貴,元春省親恩賜和賈母八旬大壽禮物類似,其中都有沉香拐拄一根,伽楠念珠一串,就是奇楠香,沉香中最為上品貴重的一種。以此作禮,奢華無比。
第七十四回裡,司琪也是送了香珠二串給戀人潘又安;就連呆霸王薛蟠經商歸來,也不忘給妹妹寶釵帶回「香袋,香珠,扇子,扇墜,花粉,胭脂等物」。以香做禮,古已有之。
茜香羅
茜香羅這個物件,出現在二十八回裡。蔣玉菡與寶玉一見傾心,於是在背人處交換見面禮。蔣玉菡將腰上繫著的茜香羅交給寶玉時如此說:「這汗巾子,是茜香國女國王所貢之物,夏天繫著,肌膚生香,不生汗漬。昨日北靜王給我,若是別人,我斷不肯相贈。二爺請把自己系的解下來,給我繫著。」寶玉聽說,喜不自禁,連忙接了,將自己一條松花汗巾解了下來,遞與琪官(蔣玉菡)。
茜香羅,是來自茜香國的供品。「茜香國」當然是曹雪芹的杜撰,他還杜撰過「女兒國」、「真真國」等並不存在的國名,和寶玉的「玉」一樣,都表現出《紅樓夢》神話性、魔幻性的一面,所以「茜香羅」這東西在現實中是否存在,也很難說。有後人曾經考證過,「茜香國」的原型可能是蘇門答臘群島,那裡盛產香料,有龍涎、龍腦、沉香、安息香等珍貴的香料,而且因為很多香料本身就是暗紅色,所以做成的汗巾子「茜香羅」也自然是紅色的。「茜香」中的「茜」字指的應該是「茜草」,它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植物染料,古時也稱為「地血」,早在商周時代,人們就用茜草根給織物染色,絲綢經過茜草的漂染後,可以得到非常漂亮的紅色,而且還有淡淡的幽香,李群玉在《黃陵廟》中就曾描寫「黃陵女兒茜裙新」。大致可以推斷,這條茜香羅,應該是絲綢做成,用茜草根作為染料,再加上蘇門答臘特產的珍貴香料浸泡,能夠達到「肌膚生香,不生汗漬」的神奇效果。
香珠
北靜王爺的鶺苓香串
第十五回:水溶(北靜王爺名)又將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來,遞與寶玉道:「今日初會,倉促竟無敬賀之物,此是前日聖上親賜鶺鴒香念珠一串,權為賀敬之禮。」寶玉連忙接了,回身奉與賈政。賈政與寶玉一齊謝過。
第十六回:黛玉從蘇州奔喪回賈府,寶玉興衝衝地去見她,很高興地瞧見黛玉出落得越發超逸了。黛玉給他和姐妹們帶了蘇州的禮物,寶玉則珍重地將北靜王贈的鶺苓香串取出來轉送黛玉。他和北靜王一見如故,對方是一等清俊人物,所贈的又是異國寶物,他以為黛玉也會喜歡這般人物的贈物。哪知黛玉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還嫌棄地丟過來,堅決不收。寶玉沒法了,只得收回。他有些鬱悶,但思及黛玉的性子,知再勸無用。
北靜王送給寶玉是比喻倆人情同兄弟。而寶玉轉送黛玉,是借物傳情。
寶釵的紅麝香珠
在二十八回,元妃賜給寶玉和寶釵的端午節禮「紅麝香珠」,又稱紅麝串,用麝香加上其它配料做成的紅色念珠,穿成串子,戴在手腕上作裝飾。麝就是麝香,雄麝之麝香腺中分泌物,乾燥後成紅棕至暗棕色顆粒。這種比較名貴,還有一種是用普通的木珠用紅色染料染成紅色珠子,再用麝香反覆浸泡。多種香料與中藥調和做成的:「麝」指其複合香氣,「紅」則指珠子的色澤,因為摻有硃砂,所以呈丹霞色。
寶玉求著寶釵要看她的紅麝串子,卻在寶釵褪下串子的那一刻被寶釵那雪白豐澤的酥臂看傻了。大概是寶玉怔忪的模樣太過可愛,連黛玉都笑他是「呆雁」。不過,黛玉一定猜不到,寶玉看的是寶釵,心裡惦記的卻是她。「這個膀子要長在林妹妹身上該有多好, 或許還能摸一摸。」
迎春的茉莉花串
在《紅樓夢》中,最不起眼的便是迎春,存在感也最低,第七十三回,下人偷了她的累絲金鳳,她也無動於衷,不與申辯。小廝興兒說迎春的綽號是「二木頭」,一向溫婉的寶釵把她看作「有氣的死人」,甚至連最會欣賞女子的寶玉,也認為作詩的聚會「沒有她又何妨」……迎春有下棋的愛好,但書中只在周瑞家的送宮花時,捎帶提及一次。最後嫁給孫紹祖虐待而死,寶玉懷念她時,只有《紫菱洲歌》中那一句飄渺的「不聞永晝敲棋聲」。
第三十八回中,賈母和眾人吃罷第一輪螃蟹,大觀園眾姐妹作菊花前,只見眾姐妹在園內各有各的消遣:林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令人掇了一個繡墩倚欄杆坐著,拿著釣竿釣魚。寶釵手裡拿著一枝桂花玩了一回,俯在窗檻上拿了桂蕊擲向水面,引的遊魚浮上來唼喋。湘雲出一回神,又讓一回襲人等,又招呼山坡下的眾人只管放量吃。探春和李紈惜春立在垂柳陰中看鷗鷺。迎春又獨在花陰下拿著花針穿茉莉花。這段情節裡,黛玉釣魚、寶釵餵魚、湘雲出神、探春李紈看鷗鷺,只迎春在穿茉莉花。後面還有寶玉四處撩撥、襲人帶著一幫丫頭們喝酒吃蟹。眾人形態各異,而又惟妙惟肖。這當中,最美也最不起眼的便是迎春。這就是迎春的茉莉花串,古人用香,除了用合香珠串以外,也有用新鮮花做香串。
明清時期,達官顯貴們常常不惜重金求購沉香,配以檀香、麝香、龍涎香、乳香、冰片、鹿血等名貴之物,按照古法製作成珠子、佛像牌等等,隨身佩戴,用來驅邪除穢,保養身體。
香囊
香囊最早是裝香佩戴的物什,也是後來的荷包,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佩戴香囊的習俗。古代婦女通常是用彩色絲線在彩綢上繡制出各種具有內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圖案紋飾,再縫製成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小繡囊,內裝多種濃烈芳香氣味的香料或中草藥研製的細末。後來成為端午節饋贈佳品,成為相戀之人的定情信物。第十七回,賈寶玉從園子裡出來,小廝們圍住討賞「把荷包賞了吧」,說著便把荷包,扇套都解了去,荷包內還有些零散食物。第十九回,寶玉去襲人家裡,襲人幫寶玉墊上暖腳爐,從荷包內取出「梅花餅兒」,這裡的梅花餅就是龍腦香即冰片腦,又名羯婆羅香,婆律香,出婆律國,以白瑩如冰及作梅花片者為良,或叫梅花腦。第六十三回,賈寶玉生日,鳳姐兒送了一個「宮制四面扣合荷包」,內有一隻金壽星。誠然,這些都說明荷包在當時作用及實用性。
黛玉絞香囊
第十八回:少時,襲人倒了茶來,見身邊佩物一件無存,因笑道:「戴的東西又是那起沒臉的東西解了去了?」林黛玉聽說,走來瞧瞧,果然一件無存,因向寶玉道:「我給的那個荷包也給他們了?你明兒再想我的東西,可不能夠了!」說畢,賭氣回房,將前日寶玉所煩她做的那個香袋,才做了一半,賭氣拿過來就鉸。寶玉見她生氣,便知不妥,忙趕過來,早剪破了。寶玉已見過這香囊,雖尚未完,卻十分精巧,費了許多工夫。
這段黛玉誤以為寶玉將她送的香囊送與了別人,使起性子來,連正繡的一個也要剪掉,一針一線都是情意,寶玉哪裡捨得送人,卻是恐人搶走了貼身戴著,可見情深意重。
司棋與「繡春囊」
在《紅樓夢》七十四回中,鳳姐因繡春宮圖香囊一事, 帶著王善保家的等一群人抄檢大觀園,來到迎春房中搜查的時候。發現丫鬟司棋不但給了她心儀的表弟潘又安兩個香袋,潘又安還送給司棋一串香珠。然後司棋被趕出了大觀園。第九十二回,司琪在抄檢大觀園趕回家後,整日啼哭。忽然有一天,潘又安出現了,恨得司琪的母親拉住要打。但司棋說道:「我恨他為什麼這樣膽小,一身作事一身當,為什麼要逃。就是他一輩子不來了,我也一輩子不嫁人的。媽要給我配人,我原拼著一死的。今兒他來了,媽問他怎麼樣。若是他不改心,我在媽跟前磕了頭,只當是我死了,他到那裡,我跟到那裡,就是討飯吃也是願意的。」他媽堅決不允。結果性格暴烈的的司琪,一頭撞在牆上,鮮血崩流,當場自戕而死。而膽小懦弱的潘又安竟也為了愛情「小刀子往脖子裡一抹,也就抹死了。」
為什麼抄出潘、司二人互贈的香囊會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在七十三回中,那個「體肥面闊」、「心性愚頑」、「年方十四五歲」的傻大姐,因在園子裡掏蟋蟀,忽在山背後拾得了一個五彩繡春囊。這個玩藝「華麗精緻,固是可愛,但上面的並非花鳥等物,一面卻是兩個人赤條條的盤踞相抱,一面是幾個字」。傻大姐自然不知道此為何物,「便心下盤算:敢是兩個妖精打架?不然必是兩口子相打。」
其實,繡春囊就是春宮畫,是古代進行性教育的一種教材。介紹的是各種姿勢,是古代關於「房中術」的形象化體現,是一門關於性科學的圖解。這種繡春囊在一般的大家庭,往往在女兒出嫁前,由家長壓在妝奩裡,作為婚前必要的性教育。
園內除賈寶玉外,不是守寡的李紈,就是年輕的小姐們,繡春囊關係到她們一生名節,直接關係賈府的聲譽。因此邢夫人就差王善保家的給王夫人送去,要她處理。本來,王夫人同意鳳姐的意見,以查賭為名叫幾個婆子暗中查訪,但後來王善保家的建議說,要查繡春囊的主人「也極容易」,因為「誰有這個,斷不單只有這個,自然還有別的東西,那時翻出別的來,自然這個也是他的」。於是便有了抄檢大觀園,最終在司棋的箱子裡搜出男人鞋襪情書等物件,賈府中眾人都認定司棋就是它的主人。王夫人、鳳姐等人都覺得這個繡春囊主人案已水落石出,可以結案了。但從《紅樓夢》的讀者角度來說,由於曹雪芹在書中並沒有明說繡春囊是誰遺失的,儘管從司棋的箱子中搜出「罪證」,但還是沒辦法完全證明這個繡春囊一定也是司棋的,仍然有製造冤假錯案的可能。司棋並無分辯,也可能是她愧於自己的行為,也許是懶於分辯。因為私贈信物和情書都已曝光,認與不認都是一個結果。
香枕
第六十三回中說:寶玉「靠著一個各色玫瑰芍藥花瓣裝的玉色夾紗新枕頭」和芳官一起划拳。這一筆帶過便讓我們知道香藥做枕頭也是古代貴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玫瑰花具有柔肝醒胃、疏氣活血的作用;芍藥具有補脾、補氣、補血的多種功能。長期用這種枕睡覺,既芳香濃鬱,又有多種治療作用。
長沙馬王堆出土漢代佩蘭「香枕」
香露
第三十四回:彩雲聽說,去了半日,果然拿了兩瓶來,付與襲人。襲人看時,只見兩個玻璃小瓶,卻有三寸大小,上面螺絲銀蓋,鵝黃箋上寫著「木樨清露」,那一個寫著「玫瑰清露」襲人笑道:「好金貴東西!這麼個小瓶子,能有多少?」王夫人道:「那是進上的,你沒看見鵝黃箋子?你好生替他收著,別糟踏了。」這裡寫的鵝黃箋封著的香露是上供帝王皇室使用的,自然金貴。
五代王處直墓壁畫,裝薔薇露琉璃瓶
香露,即花露,類似於現在的香水。不同之處是古時的香露是可以飲用的。花露一詞,最早指花上的露水。到了北宋末年「花露」已用來特指香露了。《香乘》載「後周顯得五年,昆明國獻薔薇水十五瓶,雲得自西域,以之灑衣,衣敝而香不減。」宋朝時宋人利用蒸餾法從香花香草中提取香露,被廣泛應用於當時名貴香品的配置中。入明以後,利用蒸餾技術提取香露的技術已被純熟的掌握。清代,花露的蒸製、提取與應用是相當普遍的,書中也多次提及。
紅樓夢中的「香器」
祭祀五供
香事中,祭祀活動是具有代表性的,在《紅樓夢》祭祀活動中,第十三回的秦可卿魂歸,賈珍為兒媳大興白事,「靈前供奉執事按五品」(賈蓉捐了龍禁尉一職),五十三回賈家除夕之夜祭祀家廟,「月臺上設著青綠古銅鼎彝等器。」七十八回寶玉為祭祀晴雯,寫了首芙蓉女兒誄。
文中沒有具體寫明,但是87版紅樓可謂用盡了心思,在這幾處。首先在秦可卿的葬禮上和賈府家廟祭祀上,均出現了五供之物,即是鼎一隻、燭臺與花觚各一對,五件器皿成一套,又名」泰山五供「、」佛前五供「。這五件器皿所供奉的五物分別是香、花、燈、水果。這是漢民族傳統供具。
香燻籠
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淫喪天香樓 王熙鳳協理寧國府」這回中有個重點情節,就是秦可卿託夢王熙鳳,有這樣一段描寫:「這日夜間,正和平兒燈下擁爐倦繡,早命濃薰繡被,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該到何處,不知不覺已交三鼓。」
明代•陳洪綬《斜倚燻籠圖》
此處所提「濃薰繡被」指以前的公侯富貴人家晚上睡覺前都要將被子放在薰籠上用香薰過,薰籠是古代富貴人家的日常必備家居物品,多為竹子製成,覆於火爐上使用,以收薰香、烘物、取暖之用。在《紅樓夢》中,香的使用常常與夢相連。王熙鳳協理寧國府,命下人濃燻繡被,當晚便有可卿託夢。寶玉入可卿房間,也是在香氣薰染中入夢。除了方才講的香枕,這被子也是香的。
香熨鬥
熨鬥,是家庭常用之物,在中國古代亦是基本的生活用具。古人不僅用熨鬥來熨衣,還用其薰香衣物。第二十八回有:「寶玉進來賈母房裡,只見地下一個丫頭吹熨鬥,炕上就兩個丫頭打粉線。」第四十四回又有:「寶玉笑道:『可惜這新衣裳也沾了,這裡有你花妹妹的衣裳,何不換了下來,拿些燒酒噴了熨一熨。把頭也另梳一梳,洗洗臉。』一面說,一面便吩咐了小丫頭子們舀洗臉水,燒熨鬥來。」在熨平衣服的同時,也為衣服增添幽幽芳香。
寶玉在紀念晴雯的時候,撰的《芙蓉女兒誄》 「 拋殘繡線,銀箋彩縷誰裁?摺斷冰絲,金鬥御香未熨 」 一句,已透露了熨鬥薰香的功用,其中的 「 金鬥 」 便是精緻熨鬥的美稱。曹公描寫賈府中人的衣食住行,筆筆皆詳,即便是熨鬥薰香衣服這等常之又常的小事,也要述於字裡行間,想來昔日的晴雯,便是素手添香,執精緻熨鬥為寶玉熨衣補裘的。故而寶玉才在晴雯逝去後,發出 「 金鬥御香未熨 」 的感慨。
手爐
每至冬日寒冷之時,上至賈母,鳳姐,寶玉,眾姐妹,下至丫鬟們,人人手中皆是捧著一隻或華貴,或質樸的手爐。它是一種取暖工具,與腳爐相對而言。因可以捧在手上,籠進袖內,所以又名捧爐、袖爐,爐內裝有炭火,故也稱火籠。
第六回中,鳳姐見劉姥姥時,「家常帶著紫貂昭君套,圍著那攢珠勒子,穿著桃紅灑花襖,石青刻絲灰鼠披風,大紅洋縐銀鼠皮裙,粉光脂豔,端端正正坐在那裡,手內拿著小銅火箸兒撥手爐內的灰。」鳳姐這身裝束,在87版電視劇中用了華貴的掐絲琺瑯鍍金手爐相配。她通身的富麗裝扮和手中紋飾紛繁的手爐,既體現了其潑辣明豔的性格,也彰顯賈府的對外的體面與氣派。
第八回時,天上落了半日雪,黛玉往梨花院探望養病在家的寶釵,丫鬟雪雁送來一隻小手爐,黛玉接了,抱在懷中。黛玉用的,應是不同於鳳姐的,87版劇中配的是一隻小巧精緻的素麵四方提梁黃銅爐。
第十九回, 襲人「向荷包裡取出兩個梅花香餅來,又將自己的手爐掀開焚上仍蓋好」,放與寶玉懷中取暖薰香。
第五十回中,蘆雪庵外大雪紛茫,李紈為賈母捧過一隻手爐來。紅樓中賈母年歲最長,日用器物要不同於媳婦姑娘們。87版劇中配了一隻厚重樸實的大圓手爐,如此,能顯出老人家的尊重與沉穩來。
在蘆雪庵眾姊妹與寶玉茫茫雪景中爭聯作詩,湘雲說到興處,不由得隨手拿過一隻銅火箸擊著手邊的一隻手爐,佯做擊鼓,笑道:「若鼓絕不成,又要罰的。」可見冬日裡聚會做詩,手爐作為常之又常的隨手之物,是必不可少的。
手爐除了媳婦姑娘們用,亦是文人冬日裡的案頭清玩。讀書人冬日在私塾或書房讀書時,手腳冰冷會妨礙書寫。第九回中,聽聞寶玉要去學堂念書,襲人就早早打點起來:「大毛兒衣服,我也包好了交給小子們去了。學裡冷,好歹想著添換,比不得家裡有人照顧。腳爐、手爐,也交出去了,你可逼著他們給你籠上。那一起懶賊,你不說,他們樂得不動,白凍壞了你。」有了手爐,就能夠暖手疏血,不誤書寫。也能為枯燥的讀書生涯,憑添了幾許「紅袖添香伴讀書」的溫情。
爐瓶三事
清代,爐瓶三事成為居家生活中比較流行的陳設。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裡講到元宵節之夜,賈母花廳之上共擺十來席。每席旁邊設一幾,几上設爐瓶三事,焚著御賜百合宮香。爐瓶三事由香爐、香盒、箸瓶組成,此三件為一套。香爐用以燃香,香盒貯香丸、香餅、香木,箸瓶盛放香匙、香箸。
爐瓶三事擺設也有一定要求,一般中間放置香爐,香爐兩邊各置箸瓶、香盒。有客人來訪時,焚一爐香待客,香菸嫋嫋,一室芬馥,使廳堂更有氣氛。賈府元宵夜宴上焚燒的「百合宮香」,為宮中賜予賈府的香品。香自古就受到貴族的推崇,清代皇帝往往會賞賜一些香品給臣下或藩部王公等。宮中調香用料奢華,常以名貴的沉香、檀香、麝香、龍涎等製作合香,香氣尊貴濃鬱芳香持久。
紅樓夢中的「香俗」
端午插艾
以香為民風民俗的在三十一回寫道:「這日正是端陽節,蒲艾簪門。」這正是古時候端午用香草,菖蒲、艾插門習俗的生動寫照。端陽節又叫「菖節」、「蒲節」、「浴蘭節」。從中可以看出,香草在端午節風俗中的重要意義。屈原生前把香花香草當生命,自詡「香草美人」。後世紀念他的端午節中有用香草的習俗,也是對他的一種緬懷。
鬥草
鬥草又稱鬥百草,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種遊戲,屬於端午民俗。其最初的源起已無處可尋,最早見於文獻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六十二回中:"寶玉生日那天,眾姐妹們忙忙碌碌安席飲酒做詩。各屋的丫頭也隨主子取樂,薛蟠的妾香菱和幾個丫頭各採了些花草,鬥草取樂。這個說,我有觀音柳;那個說我有羅漢松。突然豆官說,我有姐妹花,這下把大家難住了,香菱說,我有夫妻穗。豆官見香菱答上了不服氣地說:"從來沒有什麼夫妻穗!"香菱爭辯道:"一枝一個花叫'蘭',一枝幾個花叫'穗'。上下結花為'兄弟穗',並頭結花叫'夫妻穗',我這個是並頭結花,怎麼不叫'夫妻穗'呢?"豆官一時被問住,便笑著說:"依你說,一大一小叫:'老子兒子穗',若兩朵花背著開可叫'仇人穗'了。薛蟠剛外出半年,你心裡想他,把花兒草兒拉扯成夫妻穗了,真不害臊!"說得香菱滿面通紅,笑著跑過來擰豆官的嘴,於是兩個人扭滾在地上。眾丫鬟嬉戲打鬧,非常開心。這時,寶玉也採了些草來湊熱鬧。"
鬥香
第七十五回,賈府過中秋節時寫到「賈母扶著寶玉的肩,帶領眾人齊往園中來。園之正門俱已大開,吊著羊角大燈。嘉蔭堂前月臺上,焚著鬥香,秉著風燭,陳獻著瓜、餅、各色果品。」這裡提到「鬥香」,能燒一晚。焚鬥香也是古代中秋節敬月民俗之一。今天的傳統節日中很多古老的習俗都已被世人忘卻。鬥香,鬥形之香,專供中秋之用。焚鬥香是古老的中秋拜月活動。第四十二回提到「高香」,這是一種長且粗的線香,古時在兒女婚嫁、祭天等較為隆重盛大的場合均有焚高香的習俗,當下中國民間很多地區每遇兒女婚嫁大事、逢年過節也還留有焚高香的習俗。
紅樓夢中的「香妝」
作為中國古代名門望族奢侈生活的縮影,《紅樓夢》中對香妝就有著十分詳盡地描寫。
茉莉香粉
在四十四回裡,平兒被鳳姐打了,寶玉將她請進怡紅院來理妝,這是非常動人的一回。平兒是個「極聰明極清俊的上等女孩兒」,可惜出身不好,又無親人,明明什麼也沒做錯,卻被鳳姐誤打,披頭散髮,眼睛也哭腫了,妝也哭花了。寶玉心中憐惜她,於是親自給她理妝。寶玉忙將一個宣窯瓷盒揭開道︰「這不是鉛粉,這是紫茉莉花種研碎了,兌上香料制的。」平兒倒在掌上看時,果見輕白紅香,四樣俱美,攤在面上也容易勻淨,且能潤澤肌膚,不似別的粉青重澀滯。美容時可採取成熟種子若干,研成粉末可清熱解毒,取粉擦臉可除面斑,使面部光潔、白皙。
玉簪花棒
寶玉用來裝茉莉粉的玉簪花棒,也是一種花。玉簪花的花苞沒開放時,是空心的管狀,特別像頭上戴的玉簪子,因此得名。寶玉將剝收好的茉莉粉,兌上名貴的香料,再混上護膚美白的中藥材,一同研成極細的粉末,再一點點分開,盛放在玉簪花的花苞中,放進宣窯的瓷盒裡密封,保存香氣。這種做法,類似獨立包裝,一次用一根,乾淨又衛生。玉簪花即是盛器,又是薰香料,倒出的粉上都有玉簪花淡淡的香味。
薔薇硝
第五十九回:「一日清曉,寶釵春困已醒,於是喚起湘雲等人來,一面梳洗,湘雲因說兩腮作癢,恐又犯了杏斑癬,因問寶釵要些薔薇硝來。」薔薇硝是一種對症的藥用化妝品,其成分由薔薇露和銀硝合成。從藥用角度看,野生灌木薔薇的根枝葉花均可作藥,其性涼、甘、苦澀,可清熱利溼、祛風、活血、解毒。醫書記載薔薇枝可治禿髮;葉外敷可生肌收口;花則能清暑、和胃、止血。
玫瑰露
之前我們在香物中說到香露可做香水,也可服用。第六十回:五兒的娘將女兒從芳官處得來的玫瑰露分了一半送給她得熱病的侄兒,家裡人從井上取了涼水,和著給病人吃了一碗,她侄兒頓覺「心中爽快,頭目清涼」。玫瑰花性甘微苦,溫、無毒。有理氣解鬱、和血散瘀的功效。主治肝胃氣痛,新久風痺,吐血咯血,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痢疾、乳癰、腫毒。《食物本草》謂其「主利肺脾、益肝膽,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既能活血散滯,又能解毒消腫,因而能消除因內分泌紊亂而引起的面部暗瘡等症。
胭脂膏子
寶玉愛自製胭脂膏子,也愛吃胭脂。
第二回,寶玉滿周歲抓周,賈政「便將那世上所有之物擺了無數」。然而,寶玉對於那些紙、墨、筆、硯、金銀等「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釵環抓來」。賈政勃然大怒:「將來酒色之徒耳」。第十九回,襲人勸說寶玉,「再不可毀僧謗道,調脂弄粉,還有更緊要的一件,再不許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與那愛紅的毛病兒。」第二十一回,湘雲替寶玉梳頭,寶玉因鏡臺兩邊俱是妝奩等物,順手拿起來賞玩,不覺又順手拈了胭脂,意欲要往口邊送。第二十三回,金釧在寶玉朝見賈政的緊要當口,調戲他吃胭脂。「我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這會子可吃不吃了?」第二十四回,直接向鴛鴦索要吃胭脂。「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賞我吃了罷。」
這裡的胭脂已經不純粹是一種女性化妝之物了,更是女子們的青春、美麗的象徵。因此,寶玉素來對女子體貼入微,「作養脂粉」。吃胭脂即是表現出他對這些女子的欣賞和愛護。
鳳仙花染指
在五十一回裡,晴雯傷了風,大夫來給晴雯看病。「有三四個老嬤嬤放下暖閣上的大紅繡幔,晴雯從幔中單伸出手去。那大夫見這隻手上有兩根指甲,足有三寸長,尚有金鳳花染的通紅的痕跡,便忙回過頭來。」
金鳳花,就是鳳仙花。
護手霜「漚子」
在五十四回裡,寫到寶玉的一個生活小細節:「後面兩個小丫頭子知是小解,忙先出去,茶房內預備去了……來至花廳廊上,只見那兩個小丫頭,一個捧個小沐盆,一個搭著手巾,又拿著漚子壺,在那裡久等。……寶玉洗了手,那小丫頭子拿小壺倒了些漚子在他手裡,寶玉漚了。秋紋、麝月也趁熱水洗了一回,也漚了,跟進寶玉來。」
寶玉只要一動,身邊一群人得跟著忙。他去小解,小丫頭們就得有眼力見,趕緊的去準備熱水手巾和漚子,備著等他出來清潔。「漚子」是舊時上層社會中的人使用的一種香蜜,半流質,用冰糖、蜂蜜、粉、油脂、香料合成,主要作用是使皮膚潔白細潤,洗手後塗上,可以防止皮膚皴裂。
寶玉用漚子時,正是元宵節,冬天洗手後擦上護手霜,看來當時的貴族已經很懂得保護皮膚,精緻生活。
香皂
第二十一回,寶玉早上起來要洗臉,紫鵑遞過香皂去,寶玉道:「這盆裡的就不少,不用搓了。」第五十八回,芳官和她的乾娘因洗頭發生爭執,襲人便起身從那屋裡取了一瓶花露油並些雞卵、香皂、頭繩之類,叫一個婆子來送給芳官去,叫他另要水自洗。其中「花露油」、「雞卵」是護髮素。從這裡看出香皂什麼都能洗,可以當洗面奶,也能洗頭。
還有另一種洗浴劑以粉末狀的形態存在,叫做「菊花葉兒桂花蕊燻的綠豆面子」。第三十八回,湘雲請賈府女眷賞桂花吃螃蟹宴。宴畢,鳳姐命:小丫頭們去取「菊花葉兒桂花蕊燻的綠豆面子」來,預備洗手。所謂「菊花葉兒桂花蕊燻的綠豆面子」,實際是古代所稱的澡豆。將皂角、綠豆磨成粉,再用時令的菊花葉桂花蕊燻過,就成為了又香又去油又去腥的洗手液。
桂花油
第六十二回,湘雲在寶玉的生日宴上,曾經念過一句酒令:「這鴨頭不是那丫頭,頭上那討桂花油?」還被晴雯等罰了一杯酒:「雲姑娘會開心兒,拿著我們取笑兒,快罰一杯才罷。怎見得我們就該擦桂花油的?倒得每人給一瓶子桂花油擦擦。」
紅樓中的「食香」
木樨香
桂花,也叫木樨,蔣玉涵就曾經拿著一枝木樨唱「花氣襲人知晝暖」,寶玉被打以後,王夫人為了讓他有胃口,特地給了襲人兩瓶專供皇家的「清露」,其中有一瓶「木樨清露」,就是桂花所制。
第三十七回裡,襲人讓宋媽媽給湘雲送點心:「端過兩個小掐絲盒子來,先揭開一個,裡面裝的是紅菱和雞頭兩樣鮮果,又那一個,是一碟子桂花糖蒸的新慄粉糕。又說道:『這都是今年咱們這裡園裡新結的果子,寶二爺送來與姑娘嘗嘗。』」
第四十一回裡,劉姥姥二進榮國府,遊大觀園時,桂花糖又出現了,這一次是做成了藕粉桂花糖糕。
玫瑰
上文說過玫瑰,可做香露,能當香水,亦能飲用,香露無論是入酒調味,還是作為代茶的飲料,或者做點心,都非常清新宜人。
杏花
有一道胭脂鵝脯,那是柳嫂做給芳官的下飯小菜。依據明代的食譜,這道小菜做法也相當複雜,要先把整隻鵝用鹽醃透,蒸熟,再取鵝脯,用新鮮杏花瓣製成杏膩,反覆澆染,將鵝脯醃漬成胭脂色,然後再切成薄薄的一小碟裝盤。醃透的粉色鵝脯,呈現出薄薄的半透明的質感,像花瓣一樣,咬進唇齒之間,口感勁道耐嚼,還有淡淡的杏花的甜香,再配上一碗新出鍋的「綠畦香稻粳米飯」,暖香撲鼻,瑩潤的粉紅鵝脯,粒粒碧青的米飯,精緻又滋味豐富。
小蓮葉小蓮蓬
寶玉被打,臥床許久都沒有胃口,有一回,突然提出想吃「小荷葉小蓮蓬湯」。寶玉想吃的這湯,本是一種湯麵,先將面用銀模子壓出小小的蓮蓬和荷葉等立體花樣,然後以蓮蓬荷葉墊底蒸熟,汆入雞湯,取荷葉的清香和雞的鮮味,做成此湯。關於荷葉蓮蓬的清香。
香菱曾道:「不獨菱角花,就連荷葉蓮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它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靜日靜夜或清早半夜細領略了去,那一股香是比花兒都好聞呢。就連菱角,葦葉,蘆根得了風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蓮蓬荷葉之香,清淡柔和,正適合寶玉病中食用。
梅花
寶釵曾經讓人給黛玉送燕窩,還送了一大包「潔粉梅片雪花洋糖」,這糖的名字聽起來很誘人,不知到底是什麼。後人的考證有三種說法,一是認為這就是普通的冰糖,只是用了西洋的做法提純,所以特別晶瑩雪白,做成一片片如梅花的樣式,是用來配燕窩,給黛玉熬粥用的。第二種說法,認為這是一種白色的拌有冰片在內的粉末糖,「梅片」就是「冰片」,在古代醫籍中又名「龍腦」「梅花片腦」「梅片」等,一般呈現半透明的片狀和顆粒狀,所以叫 「潔粉雪花」。冰片糖氣味清香,有止痛、防腐、消炎的作用,類似於我們現在的薄荷糖、潤喉糖,氣味清涼甘甜,可以在口中慢慢噙化。第三種說法,認為這是白梅花做成的糖果,因為寶玉也吃過類似的東西,就是「香雪潤津丹」,時值夏天,王夫人在涼榻上午睡,寶玉趁王夫人合眼,把身邊荷包裡帶的香雪潤津丹掏出來,往金釧口裡一喂,誰知被王夫人發現,盛怒之下把金釧趕出賈府,造成她含冤跳井的悲劇。「香雪潤津丹」中的「香雪」指的就是白梅花,白梅花入肺、肝經,可以清香開胃,散鬱化瘀,生津助氣,能安神,防止暑熱心煩,頭痛頭暈。黛玉得的是肺病,同時又體弱氣虛,情緒不暢鬱結於心,夜裡也常常失眠。這樣看來,寶釵送白梅花製成的糖給黛玉吃,是非常對症的。
白梅花在冷香丸的香藥方中也曾出現過,另外,在鴛鴦給劉姥姥打點的禮物中,也有一味白梅花做成的藥丸:梅花點舌丹。其實,不只是藥中常用到花,酒裡湯裡茶裡也都有,而且是嚴格按照節氣和食物來的,比如黛玉常喝的香薷茶。
合歡花
在賈府春節的宴會上,就上了四道「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其中屠蘇酒與合歡湯,都是用香花香料所做,名字還十分吉利。合歡花能做湯,也能做酒。吃螃蟹的時候,黛玉「拿起那烏銀梅花自斟壺,揀了一個小小的海棠凍石蕉葉杯……斟了半盞,看時卻是黃酒,因說道:『我吃了一點子螃蟹,覺得心口微微的疼,須得熱熱的喝口燒酒。』寶玉忙道:『有燒酒。』便令將那合歡花浸的酒燙一壺來。」
香滿紅樓 馥鬱流芳
《紅樓夢》中的香無處不在。吃穿用度都離不開香,劉姥姥醉臥怡紅院,被襲人發現時,馬上從房裡取出百合香來補救。書中道:襲人恐驚動了人,被寶玉知道了,只向他搖手,不叫他說話。忙將鼎內貯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上。些須收拾收拾,所喜不曾嘔吐,忙悄悄的笑道:「不相干,有我呢。你隨我出來。」可見百合香等高檔香在大觀園中是即時可取之物,使用起來非常便利,香文化不僅在社交場所中有著廣泛運用,在日用家常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對於賈家人而言,香事已經是家居生活的一部分,融入到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縱觀《紅樓夢》,其香描寫之豐富,香的種類之繁多,前所未有。研讀《紅樓夢》的眾多各式香品、香具、香物、香花、香草,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中國香文化之渾厚內涵。小說中與香文化有關的那些故事情節也是引人入勝。香文化無疑是《紅樓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沒有書中眾多的香描寫,那麼這部小說將會黯然失色很多。
《紅樓夢》的香,述不完,道不盡,查不完的資料,賞不盡的精緻。且留餘韻,以饗讀者!
紅樓風物難再現,只留深情到如今,一部《紅樓夢》,字字皆香,氤氳滿紅樓……
2019.10.17晚

參考文獻:清·曹雪芹《紅樓夢》
明·周嘉胄《香乘》
鄧雲鄉《紅樓風俗譚》
歐陽奮強《1987我們的紅樓夢》
亞比煞《何處有香丘》
(註:本文參考文獻資料頗多,圖片來源網絡以及87版《紅樓夢》劇照,有錯漏不足之處,望海涵,感謝各位老師指正。)